1.報告自己的人:發燒、呼吸急促和呼吸道癥狀。
2.確診病例治愈出院後14天內的人員,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隔離後14天內的人員,疑似病例排除後14天內的人員。
3.已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和曾在高風險地區生活過的人必須在家接受監測。
4.相關部門確定的關鍵風險監控人員。
5.與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在壹定範圍內停留時間超過10分鐘,最近14天在該地區停留時間超過30小時,說明存在較高的感染風險,也會被給予黃色代碼。
健康代碼的含義:
健康碼是基於實際真實數據的個人二維碼,由公民或已復工人員自行網上申報、後臺審核後生成。二維碼作為個人在本地進出的電子憑證,壹次申報即可,全市通用。健康碼的推出,旨在讓復工工作更加精準、科學、有序,覆蓋家庭綁定等更貼近現實生活應用的功能,解決防疫信息上報、老人兒童出行等問題。健康碼的應用範圍涵蓋社區管理、復業、交通、開學、購藥登記、超市、商場,可以幫助社區、企業、學校做好防疫管理、疫情控制等重點工作。在疫情防控和復產中,健康碼可以實現高效的人員流動管理,提高寫字樓、商場、地鐵、火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檢查效率,避免過多的人員接觸和聚集。
黃色代碼後要做什麽:
1.如果妳發現周圍有黃色代碼,不要驚慌。要知道,黃色代碼指的是有風險的地方,並不代表感染;發現黃碼者,建議向街道或鄉鎮舉報,到醫院或核酸檢測機構進行核酸檢測。
2.對於黃碼人員,要主動向所在社區或村道反映情況,主動回避人權,戴口罩去醫院做核酸檢測,避免虛報,否則會對自己造成影響。
3.對於黃碼人員本人,原則上應實施7天居家健康監護。健康監測到期後,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再轉為綠碼,應解除健康管理措施。期間不能出入各種公共場所;禁止出入超市、商場、酒店、機場、電影院等公共場所;不能參加聚會、聚餐等聚集場所,不能乘坐高鐵、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健康代碼變黃後,家屬要做好個人防護,減少與黃色代碼的人接觸,可以正常出行。在此期間,他們應盡量去人員流量大的公共場所。
4.根據疫情防控要求,衛生編碼賦黃碼後,需在3天內進行兩次檢測,兩次核酸檢測間隔應在24小時以上。如果第壹次檢測結果為陰性,健康碼會暫時變成綠色碼,主要是提醒黃色碼的持有者做第二次核酸檢測。只有在兩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後,黃色代碼才會正式變成綠色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