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個性化的目的是喚起用戶的情感,拉近品牌與用戶的距離。為什麽有人崇拜任呢?為什麽有些人喜歡偶像化?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壹個偶像。偶像往往擁有我們向往的品質或技能,幫助我們做我們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像壹個偶像,或者說現在的偶像代表了他未來想成為的那個人。
從明星效應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當壹個產品是壹個人的時候,更容易被人認可,更容易吸引壹些追隨者,品牌個性化也是如此。
但必須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品牌和產品都需要個性化。個性化品牌更適合同質性高、決策簡單、信息不復雜的產品,如飲料、食品、衣服等。這類品牌和產品往往更多地訴諸情感,而非理性。相應的,信息復雜、需要謹慎決策的產品,往往需要理性的訴求。例如,大多數2B企業不壹定需要個性化。
那麽,個性化品牌到底應該怎麽做呢?
接下來,我會試著從大到小,壹步壹步地解釋如何個性化品牌。
品牌的價值觀和定位是品牌的根基,必須要持之以恒,需要誓死捍衛。做壹個品牌,壹定要找到壹個方向,所有的創意或創新都要以此為基礎,然後反復強化,讓品牌想要表達的價值觀和形象深入人心。如果這壹步沒有做到,那麽剩下的基本都是廢話。
品牌的價值觀越鮮明,定位越準確,品牌的資產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值。否則壹個品牌今年勇敢無畏,明年就會變得調皮活潑。如果妳是消費者,妳會接受這樣壹個人格分裂的品牌嗎?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說,沃爾沃代表安全與省心,奔馳代表品質騎行,寶馬代表激情駕駛,因為它們長期堅持各自的品牌定位,反復表達各自獨特的品牌價值觀。只有做到這壹點,才能繼續談品牌個性。
品牌是為了更好地銷售產品或服務,但前提是妳要知道妳的目標用戶是誰。他們愛什麽,他們代表什麽,他們想表達什麽,他們的思維邏輯是什麽,他們更多的使用什麽軟件,他們喜歡去哪裏,他們聽誰的。
有壹個服裝電商品牌叫“不停”。原產品是日本品牌服裝的尾單,產品本身的屬性決定了品牌風格——日式風格。說到日本文化和日本文化,寓意、內在美、文藝、小清新等詞匯基本上可以為品牌定下基調。
而它的潛在消費者是壹群向往簡單美好,有小資情調,熱愛文藝,喜歡逛豆瓣,有壹定經濟基礎和品味要求的文藝女青年。堅持走下去,就是找到這樣壹群畫像清晰的人,從文案開始努力,用自己認可的方式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闡述自己鐘愛的生活方式,迅速吸引價值觀相同的支持者,成功從琳瑯滿目的服裝品牌中脫穎而出。
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會無形中尋找與自己性格相符的產品。其中,性格的壹致性可能是真實性格的壹致性,比如妳可能會因為比較務實而選擇豐田凱美瑞;也可能是理想人格,比如向往英雄主義可能會選擇吉普牧人。
所以,妳需要想清楚,妳的消費者是誰,他們會支持誰,追隨誰。
知道妳是誰,妳的目標消費者是誰,就要知道妳的競爭對手下壹個是誰。不管它長得像誰,我們都盡量避免像它。有很多行業,也許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品牌個性和形象會趨於相似。例如,化妝品行業的許多品牌形象都圍繞年輕時尚定位,例如:
無論從代言人、產品外觀、廣告宣傳等方面。,這幾個牌子放在壹起,普通人基本都是壹頭霧水。當徽標被遮擋時,很難區分誰是誰。這就是品牌形象不清晰。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否會構建壹個不同的品牌個性和形象來更多的吸引用戶?作為“國民護膚品牌”,百雀羚在樹立品牌形象方面做得很好。無論是包裝、文案還是廣告片,都充滿了濃濃的民國感和懷舊感,品牌形象辨識度極高,在琳瑯滿目的化妝品品牌中成為壹股清流。
性別是人最原始的劃分。把壹個品牌變成壹個人,首先要面對最基本的判斷:是男是女還是中性?
我的觀察是,大部分消費品、日化品、生活用品都是“女性”品類,以性感、溫暖為主要打造方向。大部分科技電子產品、智能硬件、汽車、飛機都是男性品類,這些品牌塑造了興奮、冷靜、不屈、成熟、冷靜、睿智等品牌形象。而教育培訓、企業咨詢、財務管理、廣告策劃等行業,往往選擇中性定位。
但品牌性別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汽車也可以是“女性”,比如MINI品牌;美容化妝品也可以很man,比如力士品牌。有時候品牌戲劇性的性別對比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對於中性品牌,需要看TA的自然條件適合哪個品類。自然條件包括:創始人特質(性格)、品牌推出時機、品類發展趨勢等等。比如創始人是個有魅力的女性,TA的品牌性格可能更女性化。
總結品牌建設的核心:女的要性感男的要酷,中性品牌看才華。
瑪格麗特·馬克(Margaret Mark)和卡羅爾·s·皮爾森(Carol S. Pearson)基於四種人類動機:“穩定VS征服;所有權VS獨立性”,品牌原型分為12類型(穩定性:創造者、看護者、統治者;歸因:凡夫俗子,情人,弄臣;征服:英雄、叛逆、魔術師;獨立:幼稚、探索者、睿智)。
比如:麥當勞關註家庭和孩子,提供快樂的兒童餐,有非常受歡迎的麥當勞叔叔,承諾妳的消遣會是快樂無憂的。是典型的護理員品牌原型。
品牌和人壹樣,可以有壹個主人格,也可以有壹些輔助人格,但不能有搖擺不定的原型。有時是到處征討的英雄,有時是單純無憂的天真的人,有時是孜孜不倦教導人的智者。妳想讓消費者精神分裂嗎?妳能接受麥當勞叔叔變成壹個穿哈雷耳洞,嘴裏叼著雪茄的牛仔嗎?
什麽是角色?是妳身邊的老師、專家、好兄弟、知心姐姐、鄰家女孩、意見領袖、人才等等。壹個品牌要想深入人心,就必須在消費者心目中扮演壹個人的角色,可以是形影不離,也可以是素未謀面。
比如知心姐姐就是壹個貼心的角色,可以傾聽消費者的聲音,提供溫暖專業的情感引導和行為指導。她了解女人,能幫她們解決問題。她可能會告訴妳“用最貴的面膜熬夜”“女人,對自己好點”。很多護膚品牌都很享受這個角色。
紅星二鍋頭文案寫的是“用子彈放倒敵人,用二鍋頭放倒兄弟”,這是好哥們好兄弟的角色。
無論是在現實生活還是情感生活中,品牌角色都必須有持續的參與,才能讓消費者產生條件反射效應。
比如情緒焦慮可能聽蜻蜓FM,情緒專家,知識焦慮可能找“得到APP”的老師,信息焦慮可能找今日頭條的信息專家。
在策劃品牌之前,妳需要問自己:我策劃的品牌屬於什麽個性?有這種性格的人會說什麽?
如果我要買壹輛40W的商務車,我要看它的復印件,是壹個高貴的紳士在和我說話,而不是壹個90後在逗我。
如果我想買壹個好看的杯子,我希望是壹個“懂時尚的設計師”在和我說話,而不是壹個“炫耀參數的技術專家”。
塑造品牌個性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消費者在與品牌建立關系時,往往將品牌視為壹個形象、壹個夥伴或壹個人,甚至將自我形象投射到品牌上。品牌個性與消費者的個性或預期個性越壹致,消費者就越會對該品牌產生偏好。廣告代言人和卡通形象都可以用來塑造品牌個性。
Aaker根據人的性格特征將品牌性格分為五個維度:真誠、興奮、野性、教養、能力。
真誠:務實、誠實、健康、開朗。
刺激:大膽、活潑、富有想象力和現代感。
野外堅固性:戶外,堅固
能力:可靠、聰明、成功、有責任心。
有教養的詭辯:高貴、迷人、精致、平和。
故宮博物院的親民形象
品牌個性有很多選擇,總有壹個品牌和產品適合妳,冷、幽默、熱情、認真、善良、可愛、懶惰、勇敢、內向、細心、冷靜等等。
品牌個性設定必須基於品牌價值觀、定位和消費者特征,以及事實。
例如:
優衣庫的品牌宗旨是“通過全球統壹的服務,以合理可信的價格提供大量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穿的衣服”
產品,提供基礎產品,不追求潮流,耐用,性價比高;廣告反映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追求刺激或炫耀);代言人,選高圓圓等。
請特別註意:
1,不能完全脫離品牌特色。教育企業學杜蕾斯,發壹些“臟”東西。
2.壹個品牌可能有多重性格,比如強勢和技術。但是要註意:不能互相沖突,也不能天天換。
篇幅有限,品牌個性化剩下的兩步“構建內容體系”和“尋找實物寄托”將在下篇文章中詳細闡述,敬請關註!
我是木森,跟品牌有關系,跟營銷沒關系。歡迎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