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庫富營養化的基本指標葉綠素a總磷總氮透明度高猛酸鹽指數。
富營養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 藻類 及其它浮遊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氧量下降,魚類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隨著河流夾帶沖積物和水生生物殘骸在湖底的不斷沈降淤積,湖泊會從貧營養湖過渡為富營養湖,進而演變為沼澤和陸地,這是壹種極為緩慢的過程。
但由於人類的活動,將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以及農田徑流中的植物營養物質排入湖泊、水庫、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後,水生生物特別是藻類將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種群種類數量發生改變,破壞了水體的生態平衡。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遊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不過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
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時,浮遊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
治理措施
1、控制水體中的營養鹽,控制水體營養鹽濃度是傳統的富營養化防治措施。對於外源性汙染物采取截汙、汙水改道、汙水除磷等措施,而對於內源性汙染物可采取清淤挖泥、營養鹽鈍化、底層曝氣、稀釋沖刷、調節湖水氮磷比、覆蓋底部沈積物及絮凝沈降等措施。
2、除藻,用化學藥品如硫酸銅控制藻類可能是最古老原始的方法。
3、生物調控和生物修復,由於過去對富營養化的防治措施都集中在理化方法和工程措施,對利用生態學方法,即從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調整來進行治理很少引人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