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陳誌良簡介及詳細資料

陳誌良簡介及詳細資料

成就榮譽

陳誌良教授曾主編、主審專著5部,其中2003年主編出版的"軍事藥學"是全國第壹本用於軍事方面的藥學書籍。至今發表論文56篇。

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壹等獎,3次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由於科研成果突出,獲第壹軍醫大學科技成果重獎123萬元。

研究方向

1、新藥設計與新藥評價。

學術成果

代表論文

1、心臟靶向超聲造影劑空氣白蛋白微球的研究(1), 1999,20(1):1, 中國生化藥物雜誌;

2、新型載體聚己內酯對鹽酸丁螺環酮緩釋片釋放的影響, 2007(2):125, 中國藥學雜誌;

3、Antitumor effect of polysorbate-80 coated gemcitabine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 in vitro and its pharmacodynamics in vivo on C6 glioma cells of a brain tumor model, 2009,1261:91, brain search.

學術專著

1、軍事藥學, 2003,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學術簡介

1993年起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二類新藥東冠註射劑的研究,2001年獲新藥證書和生產批文。1995年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重點攻關課題,國家壹類新藥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註射劑的研究,2006年獲國家壹類新藥證書和生產批文。獲863課題等各類重點資助課題基金多項。

陳誌良教授主編和主審專著5部,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壹等獎2項,軍隊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8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中國優秀專利獎1項。1998年獲全國首屆中國藥師傑出新秀獎,1999年、2000年2次獲中國藥學發展基金與中國藥學會聯合頒發的藥學提名獎。2001年獲國家科技部和中國藥學會聯合頒發的全國唯壹的醫院優秀管理獎,2004年獲廣東省頒發的丁穎科技獎,並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陳誌良教授歷任第壹軍醫大學國家臨床藥理基地副主任,全軍臨床藥理基地主任,第壹軍醫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所長,臨床藥理教研室主任,南方醫院藥學部主任,主任藥師,教授,博導。先後受聘為中國藥學會軍事藥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藥學會副主任委員。現任中華醫學會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院管理學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執業藥師協會副理事長,廣東省藥學會專家組組長,廣東省國家醫療體制改革專家組專家,國家新藥評審和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及科技成果評審專家,廣東省醫療等級事故鑒定專家組專家

其它信息

"造福患者,是我最大的希望"

提起陳誌良教授,人們首先會和早期的"三九胃泰"、"壯骨關節丸"、"正天丸"、"胃必寧片"和"尿毒清"等耳熟能詳的新藥聯系在壹起。他對藥物劑型及質量控制標準展開系統、深入的研究,使這些造福大眾的新藥得以面世。其中,"尿毒清"的研究還獲得了1994年國家新藥基金資助,1997年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

自此以後,陳誌良在藥學研究領域又獲得了壹系列突破。他主持的"5%的人血白蛋白造影劑的研究"2001年獲國家生物制劑二類新藥的生產批件和新藥證書,以980萬元轉讓;現主持的國家重點攻關項目FCT-188白蛋白微球研究,獲國家新藥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為廣東省高科技重點資助項目,目前已成功完成Ⅲ期臨床試驗,正準備申報壹類新藥。去年,他主持研究的"用於制造超聲診斷造影劑的制備液及用其制備造影劑方法"又獲得了中國優秀專利獎,填補了國內醫院藥學在這壹獎項的空白,並獲重獎50萬元。去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對比超聲研討會上,王新房教授等十幾位專家曾集體簽名上報有關部門,要求這種造影劑盡快上市。

在這些榮耀背後,必定有巨大的付出。但談起這些,陳誌良並不顯得很激動:"我只是做了壹些工作,國家給予我那麽多榮譽,這是黨和國家、人民對我的認可。拿獎時興不興奮?當然興奮。我獲得突破了才拿到這些獎。但是這些獎本身並不具備多大的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我研究出來的東西,能為患者解決多大痛苦,能為人類帶來多大幸福。造福患者,這才是我最大的希望。"

陳誌良還有另外壹個希望:"這幾年每次省科技廳開茶話會什麽的,醫院藥學方面總是我壹個人坐在那裏,連科技廳領導都說希望有更多的人在這方面取得突破,這也是我的希望。就醫院藥學未來的發展來講,不外乎三條路:壹是保障供給;二是臨床藥學服務;三是藥學科研。但是僅僅滿足於前兩者的日常工作是不夠的,因為具備貼近臨床等優勢,醫院藥劑科做新藥研發有著很好的前途。而且,從更大的意義上說,國內生產的藥品中,抗生素目前基本都是仿制藥,我國在這塊如果不努力去突破,將面臨被淘汰的危機。"

"科研人員最怕項目' 流產 '"

1970年,剛滿20歲的陳誌良走出了湖南鄉村,參軍入伍,來到了南方醫院。陳誌良說,這是他人生中壹次最大的轉折。在組織的關懷下,他被選派到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深造,在此期間,陳誌良立誌要從事壹生的科研工作。他為自己定下了人生三大原則:壹是不要被人瞧不起,二是不要白活壹輩子,三是要對得起黨、對得起組織、對得起人民。

畢業後,陳誌良回到南方醫院藥學部工作。剛開始的時候壹切都很難,孩子小、房子小,壹個月才拿50多塊錢,還要幾代人吃,工作條件也不能和現在比。每每攻克壹個藥學難題,陳誌良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精力,他經常整晚整晚地泡在實驗室裏,通宵達旦地看書、查資料、寫東西。更考驗他的是,開發新藥不是壹天兩天的事,攻克下來非得十年八年不可。

談到科研,陳誌良總喜歡打壹個比喻:最偉大的人就是母親。母親十月懷胎,每天都要惦念著肚裏的孩子出來後會是怎麽樣,這十個月裏不管有多辛苦,她都會挺下來。壹個好的科研項目也就像是"十年懷胎",從立項開始,等到結題,才能放心。中間這個過程,就像個緊箍咒套在頭上壹樣。作為課題負責人,要全盤考慮項目進展情況、經費使用情況等等,不能做到壹半,原料沒了或試劑沒了。更重要的是,新藥研發往往有著很大的風險性,立項的時候就必須評估這個項目在十年或八年後是否在國際上還是壹流的,還要評估經過壹系列艱苦的實驗室工作以後,臨床試驗效果好不好。因此,科研人員,特別是課題負責人越做到後期就越緊張,生怕項目"流產"。

"壓力非常大。我有時候也會覺得,實在是太難了,太苦了,回想起來真是壹生坎坷,但是壹個人只要喜歡上了壹項事業,就壹定會為這個理想去奮鬥。"陳誌良感慨地說,"我給學生講課時經常說,中國有句古話,叫'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所以只要妳把東西學深學好了,妳就有可能當上狀元。做科研,每項研究都必須思路清晰、構思完整、可操作性強,而且還需要刻苦和毅力,持之以恒,這是成功最關鍵的要素之壹。"

"自己不像個現代人"

在陳誌良辦公室的櫃子裏,記者發現了很多牛奶和餅乾,原來這是陳誌良教授幾十年來食譜中的重要內容之壹。

"我的辦公室裏什麽時候都有這兩樣東西。"陳誌良告訴記者。因為白天忙於應付壹些行政事務,只有晚上和雙休日才是他做科研的時間,指導研究生做實驗,查文獻、看書、寫文章等,深夜壹兩點鐘才回家睡覺是常事。餓了就吃點牛奶餅乾,既方便又節省時間,還不會打斷思路。就是在平時工作日,陳誌良也很少去食堂吃飯,因為他覺得來來回回太浪費時間,大多數時候就打電話叫快餐"外賣"吃。在醫藥代表的心中,陳誌良更是有名的"請不動"。

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陳誌良幾乎沒有什麽時間照顧家庭。"回想壹下,幾十年來,我就在結婚前陪妻子去逛了壹次街,這麽多年都沒好好陪她逛個街或旅遊什麽的。"說起這些,陳誌良覺得對不住妻子。這麽多年他幾乎從來沒做過家務,家裏老人孩子需要個什麽他也不知道。他甚至至今不懂工資卡是怎麽用的,工資卡也是妻子拿著,陳誌良這些年來從來沒進過銀行,要花錢都是在妻子那裏要現金。

"但她從來都沒有怨言,非常體諒我,給了我很大的空間。明年就是我們結婚三十周年了,這麽多年來我們從來沒吵過架。所以說,壹個人要想成就點事業,家庭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說到這裏,陳誌良的言語中有壹種平淡的幸福。

只會工作的陳誌良平時什麽娛樂都沒有,甚至至今連手機簡訊都不會發。逢年過節,他總會收到壹堆老朋友的簡訊祝福,陳誌良就按照來電壹個個打電話過去。有時候陳誌良自己都笑自己不像個現代人。現在,他也偶爾抽空向別人學著打打"拖拉機"了,"因為壹輩子都不會玩,怕將來退休以後沒人和我玩。"

社會評價

陳誌良教授是壹個不容易激動的人,有著記者想像中的那種謙和、穩重、嚴謹的學者氣質。但他也有激動的時候,只要談起他的科研課題,從他的每壹個眼神和手勢中,妳都可以感覺到他從內心勃發的熱情。

  • 上一篇:如何在普通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 下一篇:病房麻醉精神藥品管理制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