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質量控制的根本目的是確保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此,實驗室按照CNAS-CL 10《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在化學檢測中的應用指南》中“5.9檢測和校準結果的質量保證”的要求進行質量控制,其中使用有證參考物質和分參考物質是實驗室常用的內部質量控制方法。因此,如何用標準物質對實驗室進行監控,如何對測試數據進行評價,將對質量控制產生很大影響。
標準物質或分標準物質可以是實驗室的標準物質或自制標準物質。對於有證標準物質,在遵守其儲存條件和使用說明書的前提下,實驗室可以正常檢測;對於自制的標準物質,首先要根據CNAS GL03《能力驗證樣品均勻性和穩定性評價指南》確定對照樣品是否均勻,通過“T檢驗法”確定對照樣品是否穩定。在保證均勻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還需要用有證標準物質或同時用行業權威實驗室確認特征值。
參考材料的使用和結果的評估
通常將標準物質加入到實際樣品檢測過程中進行分析,這樣就可以用標準物質的質量水平來衡量整個檢測過程的質量。在此基礎上,引入了休哈特的過程控制理論,即這樣的質量控制活動持續循環壹段時間後,可以得到壹段時間內測試過程的總體水平數據。實驗室通過不同的統計方法評估單個和周期性數據,以評估整個時間段的質量。實驗室控制樣品(LCS)可在每批樣品或每20個樣品中制作。LCS應根據常見的基質和含量水平進行配制,其測定結果可通過建立質量控制圖進行分析和評價。
無論什麽時候標準物質的檢測出現不滿意的結果,都要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從人員、設備設施、環境、樣品、方法等方面找出原因,然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以後問題的再次發生。
在實驗室日常使用標準物質進行內部質量控制時,應采用En值、CD值、Z值、繪制控制圖等適當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評價,最大限度地提高檢測結果的質量,更客觀地了解實驗室的檢測能力,發現和改進不合格的檢測工作;同時根據數據的趨勢變化,對質量水平有所見解,及時采取預防和糾正措施,最終達到質量保證的目的。
建議的應用範圍:
1.實驗室人員評估和方法驗證。
2.實驗室內部質量監控,制作控制圖。
3.客戶審核供應商並進行現場盲樣評估。
4.客戶組織供應商的能力,並在實驗室之間進行比較。
我們東莞龍昌智能技術研究所有能力開發參考資料。如果您對參考資料有任何需求或疑問,請致電:0769-8683627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