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的形成
痤瘡是皮膚科門診常見病,好發於12~25歲之間,常發生在皮脂腺較多的部位,如面部、前額、背部等。皮脂溢出癥常發生在面部、胸部、背部和其他皮脂腺較多的部位。其臨床表現變化多端,有白頭粉刺、黑頭粉刺、丘疹、膿皰、囊腫等。
痤瘡的形成是由於皮膚新陳代謝活力下降,導致皮膚發生以下變化:
皮脂腺導管過度角化。
皮脂分泌增加。
細菌作用,引起炎癥反應。
痤瘡的發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內分泌:患者往往會在月經前發現皮損加重。
食物:花生、巧克力、油炸食品對某些患者有加重病情的作用。
情緒:如緊張、焦慮、睡眠不足等。
氣候:日曬和高濕度會加重部分患者的病情。
化學物質:如口服或外用副皮質類固醇激素、某些化妝品、工業用油、多氯聯苯(PCB)和某些抗結核藥物可能會引起痤瘡。
輕度痤瘡其實是可以自我治療的。治療方向不外乎兩個方面:
1.預防:
避免過度疲勞或熬夜,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註意皮膚的清潔;女士臉上的化妝品最好不要過夜。至於什麽食物需要忌口,自己得看著辦。
2.護理:
市面上有不同品牌的洗面皂。建議使用中性皂,如旁氏、絲芙蘭、露得清、Liver2000、多芬等。
在初期階段,您需要使用中性肥皂。
在發病初期或病情較輕時,醫生通常會給患者開壹些外用藥,如
1.外用曲替諾寧(視黃醇-A)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睡前洗臉擦幹,擠出黃豆大小的藥膏,均勻地塗在臉上。剛開始每兩天塗壹次,不要塗得太多,以免刺激皮膚,引起紅腫。
2.過氧化苯甲酰有消炎作用,白天也可以使用,不要塗得太多,以免皮膚過敏發紅。
如果痤瘡情況嚴重,醫生會開抗生素。最常用的有紅黴素、四環素和米諾環素。服用這些藥物時,最好減少日曬,以免皮膚過敏和發紅。米諾環素可能會引起類似紅斑狼瘡的癥狀,但停藥後就會消失。
如果上述治療方法都無效,或者痤瘡過於嚴重,醫生可能會使用異維A酸(Accutane)。Accutane是壹種合成維生素A。它能改善皮膚角質化,減少油脂分泌,減輕炎癥。治療通常需要 4-5 個月。這種藥物非常有效,但孕婦不宜使用,懷孕 6 周內也不宜服用,以防止出生缺陷。其他副作用包括皮膚發紅、脫皮和流鼻血。其他副作用包括:皮膚發紅、腫脹、脫皮和流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