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千年藥品廣告視頻

千年藥品廣告視頻

廣告學有自己獨立的研究課題,所以是科學也是藝術?也就是說,廣告不僅需要宣傳,還需要大眾的支持!中國廣告發展簡史

壹、奴隸社會及其之前的廣告發展。

社會第壹次大的生產分工發生在大約4000-10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新石器時代。考古證明,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已由母系社會轉變為父系社會,而龍山文化則出現了農業、制陶、畜牧、手工業等經濟生產部門的分工和顯著發展,並展出了壹種新的產業——釀酒。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使剩余產品出現,從而奠定了私有制的基礎。同時,由於勞動者的技術專業化傾向,各種勞動者在生產活動中生產的產品的品種和數量是不同的,勞動者總是傾向於從事其熟練的技術生產。因此,為了滿足個人需求,產品交換開始出現。隨著分工的深化,生產資料的種類逐漸增多,剩余產品也在增加,物質交換活動越來越頻繁,交換產品的種類和地區也在擴大。黃帝時代出現了貨幣交換的形式,以牲畜、青銅器、布匹、貴重飾品等實物貨幣作為等價交換,取代了原來的易貨交換形式。

為了交換交換的產品,就要在市場上展示產品,同時為了吸引別人,就要喊話等等。實物展示和呼喊是最早的廣告形式。這種廣告形式至今仍在流傳,而其他廣告形式壹般都是由這種廣告形式演變而來,只是采用了新的手段和工具,註入了新的內容。

奴隸社會時期,在夏朝(約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紀),中國出現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分工,商人階級開始出現。隨著商業的發展,商品交換日益頻繁和廣泛,城市和市場開始出現。據傳說,中國最早的城市出現在於霞時期。在夏商時期(公元前16年-公元前11世紀)和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0年),根據著名歷史學家吳晗的考證,“周朝商人中有壹部分是殷遺民”,他們被迫集中在洛陽。他們受到特別的尊重。他們沒有政治權利,失去了土地。為了謀生,他們不得不四處奔波做生意。由於社會的需要,這種為貴族所恥而為庶民所不能的行業成為殷遺民從事的主要行業。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歷史遺留下來的重商輕商的根源。

從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尤其是《詩經》中,也可以看到對商業活動的零碎描述。《易經》載:“神農著作列國,日中為市,為天下之人,集天下之物,交易後退守,各得其所。”詩經《賴貝風》用“吾德若堵,賈不賣”的比喻來描述被拒後的感受。在《自保馮偉》中,甚至有壹首詩對商業活動進行了直觀的描述,如“自保之保,貿易之保絲”。這些都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社會晚期和奴隸社會的商業發展和商品銷售的原始形式——以圖像展示商品和銷售廣告。

第二,封建社會廣告發展的相對繁榮

春秋時期,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我國開始並完成了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這壹時期商人階層開始分化為商賈和商賈,從《莊子》中頻繁出現的“桂花魚種的地方”和“宰羊的地方”的表述可見壹斑。尚虹是壹個商人,他從壹個村莊走到另壹個村莊,沿途買賣東西,而左佳是壹個商人,他有壹個特定的地方,並吸引其他人來買賣東西。《白虎通》中對商賈的劃分有這樣的描述:“商賈為言章,章有遠近,度有死,四通八達,故稱商賈。”賈誌的話是紮實的,有用的東西是紮實的,等著百姓來造福。所以說,公事公辦,還不如買。“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人們開始把集市上陳列的物件掛在攤位上招人。就這樣,在實物展示的基礎上,演變發展成了招牌、蠍子等廣告形式。《晏子春秋》中有這樣的描述:“君使衣服於內,猶掛牛頭於門,賣馬肉於內。“這句話足以證明當時至少有這樣壹種廣告形式作為封面。同時,河南登封縣高賢鎮出土的東周陶器上蓋有“陽城”二字篆書陶文,這是公認的?美麗的夜晚?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難過。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的秦朝至隋朝(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的800年間,由於封建統治階級的土地改革和新稅收政策的實施,社會生產力較春秋戰國時期有了壹定程度的發展。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和統壹度量衡,統壹文字的措施,以及漢代長期“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客觀上為商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西漢的“文化山水之治”以政治清明、太平盛世著稱,商業發展的規模和範圍無疑大於春秋時期。在此期間,城市進壹步發展。幾百年間,洛陽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大都市,店鋪林立。那時候店鋪叫“城樓”,門口有壹個人接待顧客。采用的廣告形式有口頭廣告和實物展示。尤其是封面,此時已被固定店鋪所采用,如酒旗、龍等。“鑾”作為鋪蓋的原始形式,出現於漢代,對以後的店鋪裝飾起到了開拓性的作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有壹段關於西漢司馬相如的記載:“似設酒家賣酒,使文君為僧。”東漢詩人辛延年也曾寫下“胡姬生十五周年,春是獨時”的詩句。據信,當時(東漢)已經有外國僑民居住在中國,從事商業活動。

公元400年後,北魏開始提倡民政,商業有壹段繁榮時期。據史書記載,當時洛陽在城東有“交易”和“達貨”兩裏市場,“到處都是商販。”否則,在鹽池、直卷二裏,“村裏人多以釀酒為業”,“河東人白柳,善釀酒,夏末月在暑,以販儲酒,午飲為美。”在這裏,劉百多曬酒無疑是實物示範廣告,讓“京城出縣送禮遠在千裏之外”。良好的廣告效應使這種酒遠近聞名。

公元581年,隋朝統壹中國,城市商業已初具規模。《史記》記載楊迪皇帝時,“天下舟楫,集於通濟橋東,常有萬余船,滿江道。商人交易車馬,充斥市場。入朝的好酋長經常邀請他們去東方市場交易,楊迪皇帝答應他們先整頓市場。屋檐如壹,設緯帳,財寶滿,人物滿貨。賣菜的,以龍須肉為主,被請到壹家酒樓後,壹直請坐,醉得七零八落,不取直。”這說明當時的商品交易市場規模大,涉及面廣。東市是楊迪批準對外開放的城市,並要求在開放前整頓市容,豐富珍貴精品的陳列,讓菜販把陳方擺上龍須菜桌。外賓用餐是免費的。楊迪皇帝的措施是為了表示他的尊重,但客觀上,他們是壹個國際商業展覽和廣告。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農業上實行的均田法和地租、地租調整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工商業日益繁榮,商業空前繁榮。廣州、揚州、泉州、首都長安成為“萬國相連”的國際貿易中心。特別是絲綢之路的發展,包括海上貿易的發展,使這些大都市“市場繁華,中外客商眾多,城內店鋪各有專營”,出現了肉鋪、金銀玉器店、服裝店、糠鋪、秤鋪、絲鋪、藥鋪、漁鋪等商業行業,同時也發展了為商業流通服務的金融銀行——錢莊。隨著手工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商品種類日益豐富。唐朝有長安、西京兩城,各城212線。東京洛陽有130線,3000多家“店鋪”。與此同時,壹些地區還形成了專業市場,如米市、草市、絲市、藥市等。

唐朝對市場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所有的市場都是由官員設置的。市場是分區的,四周有圍墻,各個方向都有門,每隔壹段時間就關壹次。將城市分為四個店鋪,市場上交易的商品遇到同壹品類,分別在指定的店鋪銷售。商品價格由政府評估,掛牌經營。《唐律》規定:“凡有贓物者,均按現價與作案時絲綢價格估算,作案時絲綢價格按序確定。”即違反當時價格規定的,要給予必要的處理。同時也說明懸掛招牌不僅起到廣告的作用,也成為政府管理商販的壹種手段。

在唐代的商業活動中,廣告的形式多種多樣。(1)口頭叫賣:比如《唐人筆記》中就有“當時賣瓶之人,吹笛自盡”的記載。詩人元稹在《估客樂》中寫道“我遊遍天下,卻到了長安,城中的東西城,第壹次受到客人的問候。“迎客說客,賺多錢為勢”這句詩形象地描述了當時口頭廣告的內容。(2)招牌廣告:市場交易分部門進行,規定必須掛牌經營。所以招牌廣告很受歡迎。(3)商品集市:《舊唐書·魏健傳》記載,天寶年間,魏健在宮墻外設置了從渭水到長安的曹州,供皇帝瀏覽各地所載商品。當時他“堅定地打算在東京拿三兩百只小木船,放在池塘邊,所有的船都做了記號。如果是廣靈郡船,那就是傅回來了。“丹陽郡船,即京口絲衫緞;金陵郡船,即折尾繡;惠濟郡船,即青銅號、羅號、武陵號、絳紗號;南海郡船,即玳瑁、珍珠、象牙、沈香;張羽郡船,即著名的瓷器、酒器、茶壺、茶壺和茶碗;宣城郡船,即空青石、紙、筆和黃連;安縣初有船,即蕉菖蒲、蝮蛇、翡翠。可見當時貨收面廣,形勢繁榮。(4)旗幟: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子就有“高掛旗幟”的描述。在唐代,它也被用於酒店。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過壹首著名的詩“水鄉山國酒旗風”。在壹些唐代書法中,有時可以看到餐廳旗幟的樣子。《元曲·後院花》中有兩句:“酒店門前三尺布,快來尋客。“既說明了酒旗的大小,也說明了酒旗的作用。北宋政權采取了壹系列穩定農村、鼓勵生產的政策。經過幾十年的戰爭,社會經濟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經濟再次回升,商業迅速發展。由於宋代改革了自古以來的市場廣場制度,取消了“日中為市”的限制,市場交換的地域和時間不再受政府的限制,而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使商業活動的活動範圍更加廣泛,出現了極為活躍的局面。宋朝的首都不僅是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商品集散地,各國商人在這裏穿梭往來,導致了門面寬闊的大店鋪的出現。同時,由於禁止夜市,商業貿易分為日本市場、黎明市場和夜市,小商販晝夜不停地忙著交易。”生意沒日沒夜的進行著,晚上交友的遊客稀稀拉拉,五更又響了。“這個時候,因為允許小商小販在街上做生意,城裏到處叫賣的聲音不絕於耳。宋夢圓《東京夢中國》對此有詳細記載:“...有壹個小兒子,穿著白襯衫,披著藍白相間的毛巾,提著壹個白瓷壇子,賣麻辣燙。”“城裏人賣於梅、夜蛾科、蜜蜂、雪柳、菩提葉、椰子和錘子。只有焦錘從青傘裏出來,架著竹架,用梅花金縷的小燈籠裝飾。燈籠也設置在框架的前面和後面。妳們要敲鑼打鼓,成群結隊地走來走去,這叫‘打鑼’,滿街都是。還有“玫瑰的春天,花兒的盛開,牡丹和芍藥,以及湯滌的木本植物”,所有這些都被列出來了。賣花人用竹籃插花,歌聲奇異可聞。“因為小販叫賣,大聲喊,要費很大力氣,聲音傳不了多遠,所以他們從口頭廣告中衍生出各種具有專業特色的音頻廣告,用不同的樂器搖、打、劃、吹,發出不同的聲音來表達不同的行業,比如小販的撥浪鼓,理發師的鐵剪刀。

商業活動的增加也導致了壹些服務行業的出現,從業人員突然增多。茶館、飯店、餐館、客棧遍布大街小巷,生意興隆。在這種經濟背景下,廣告可以得到進壹步的發展。招牌、封面、酒旗、燈籠都各顯其能,而隨著大店鋪的出現,壹種新的廣告形式——門匾也開始出現。從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劉畫壇點香"、"趙泰成家"、"楊氏綜合癥"、"王羅店"等招牌。

最初的廣告形式——口頭呼叫、音響、招牌、封面、燈籠和門牌、門樓、酒旗等商店廣告——在宋代發展到相當繁榮。同時,由於科技的進步,發明了印刷術。隋代發明的雕版印刷在宋代已經發展成為活字印刷。印刷技術的發明為廣告提供了壹種新的媒介——印刷品。史料證明,印刷廣告始於宋代,上海博物館現存的“劉進安賈公府針行”銅版是宋代廣告印刷的壹份非常珍貴的史料。

宋以後的元明清時期,商品經濟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由於人口的增加和日益廣泛的對外交流,城市發展極為迅速,在全國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區域性商業中心。然而,在這壹時期,廣告的應用雖然無疑非常活躍,但廣告形式並無創新,仍然是口頭廣告、原始音頻廣告和店鋪招牌廣告的應用——旗幟、招牌、門牌、標牌、門樓、彩燈。散見於各類史書、筆記、小說、歌本中的相關記載充分證明了這壹點。

1.口頭廣告

南宋詩人範成大在他的《範石湖集》中寫道“墻外賣藥人九年未誤壹日,吟聲甚宜”,而明代湯顯祖寫的《牡丹亭·閨閣》中則有“妳聽賣花頻,讀書聲窮”的描寫。明代馮夢龍的《花本》、《仿本》集宋、元、明《玉堂春尋夫難》,甚至有廣告叫賣詞的記載“寺外街上有壹個姓雲的少年:‘本京瓜子,各壹桶,高郵鴨蛋,各壹半’”。拋售的聲音壹直在持續。清乾隆年間,李記《揚州畫譜》記載,當時揚州平山塘壹帶的眾多畫商中,“蘇州人用五色粉使人形似人,謂之捏。

有“人如市井,手不停”的記載,而元曲中則有“貨郎”的曲牌,最初是貨郎為招徠顧客而唱,後演變成民歌,最後成為藝人的曲目。

2.酒旗廣告

唐宋以後的詩人、詞人多談酒旗,元明清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關於酒旗的描寫,這裏就不贅述了。

掩蓋

元曲中有“滿城三十旅館,他掛醉仙,排酒器”的歌詞。當時壹些賣小商品的店鋪還把商品做成“誇張的剪刀”和大瓶藥酒,陳列在店鋪門口或櫃臺頭吸引顧客。在明清小說中,關於封面的記載數不勝數。

4.招牌

招牌自唐代作為市場管理手段以來,千百年來壹直是橫跨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廣告形式之壹。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到各種標牌的圖像。宋代白話小說《京本通俗小說卷玉觀音》中有這樣壹段描寫:“壹日不到潭州,便走遠。就在潭州城裏,我要了壹套房子,掛了個招牌,上面寫著‘走在趙磨玉命’。”在《元古杭州雜記》中,李友引用張仁國的《六早青》中“掛上招牌,歡呼開老店”來描述老店復業的情景。由於商業競爭,在清代的北京,甚至用招牌來罵同行,比如“雨衣、紙、油都是家裏賣的,

但征兆只有壹個,妳也是竇,我也是竇。妓女和小偷只在他身邊。“早期的招牌壹般都很簡單,但後來為了在商業競爭中獲得廣告優勢,就請名人來寫,出現了店中堂,比如酒店的‘太白遺風’,米店的‘民食’。同時,在招牌的裝飾上,藝術圖案和金紅畫也開始演變。

5.商店裝飾

自宋代大店鋪發展以來,店鋪的門面裝飾也成為廣告競爭的主要形式。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到壹家“總店”,它的店面裝修壹直很有講究。宋代鼎盛時期的豐樂樓,“三層樓高,對面五樓,各有飛橋檻,光影相連,珠簾繡花,燈火燭照。”在同壹時期,孟良·魯詳細地描寫了杭州。“如今杭城的茶店也是這樣,四季有花,名人有畫,門面有裝修”,可見當時對店面裝修的重視,而在隨後的元明清時期,這種店面裝修更是“爭勝於奢”。

6.平面廣告

雕版印刷在元明時期有很大發展。除了官方印刷書籍,民間也用它來印刷白話小說和戲曲。尤其是明中葉以後,銀坊出版的小說、戲曲大多配有繡像插圖,作為書商推銷其出版物的宣傳手段。弘治五五年(1498)出版的《西廂記奇幻全息圖》壹書的末尾,有壹條來自出版社金泰嶽家書店的出版說明:“...我們願按經典改寫畫圖,參與大字編撰,與畫面和諧唱和。讓我們住在客堂裏,走在船上,閑坐著,這樣我們就能壹直感受到這壹點,唱得清楚,使人心情愉快。”從這裏可以看出當時書商廣告的基本功。

從各個歷史朝代商業和廣告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口頭廣告、店鋪廣告到印刷廣告的歷史變遷,從而可以看到中國封建社會廣告的相對鼎盛時期及其與當時商業經濟的關系。

三。1840 —— 1949:中國近代史上的廣告

19世紀上半葉,很多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工業革命,生產的快速發展讓資本家感受到了市場的壓力。為了積累巨額資本,開辟新的商品市場,掠奪勞動力和廉價原材料,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成為他們的獵物之壹。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是這場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入侵的開始。資本主義的入侵,壹方面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性質,封閉的封建社會開始解體,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解體,我國社會逐漸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另壹方面,外國資本和商品的湧入也為中國的商品生產提供了動力,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特別是民族工商業和海外資本對市場的爭奪,刺激了廣告業的發展。

鴉片戰爭後,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操縱下,中國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大城市為通商口岸,允許中國商人將外國貨物從上述口岸運往全國各地銷售,從而使資本主義的貿易侵略合法化。此後,洋貨大量湧入內地,中國出現了買辦商人,為外國家庭服務。由於外資湧入帶來的商業發展,現代廣告業在這些通商口岸城市得到了迅速發展。

在各種進口產品中,藥品和香煙是使用最廣泛的廣告。在五個通商口岸中,廣告最發達的是上海,這當然與上海腹地廣闊,長江水上交通便利有關。當時廣告主要靠路牌和海報。路牌畫在墻上,藍底白字,很簡單。海報多在國外印刷,帶回國內張貼。這些路牌廣告和海報廣告壹度從城市擴展到廣大農村。這壹時期,中國開始出現現代報刊。

1853年,英國人在五大通商口岸出售出版物《遠離家鄉》。這本雜誌從事廣告業務,為中外企業的交流服務。1854,雜誌刊登廣告,求廣告主:“如商家或租船人等。,妳得用這本書來表達妳的錢。比起滿街貼,造謠更遠,受益最多。”歷史學家認為,這本期刊是中國最早的出版物之壹。

歷史證明,以報刊雜誌為標誌的現代廣告是由外商引進的。1858年,外商首次在香港創辦《巴沙報》,1861年後,成為專做船期價格的廣告報紙。在此期間,外國人不僅創辦了壹些綜合性報紙,還創辦了壹些專業的廣告報紙,如《東方廣告》、《福州廣告》、《中國廣告》等。當時的廣告業務主要以海運日期和商品價格為主,這與五口通商後外國商船往來頻繁,貨物大量進出不無關系。3月23日,1872,《申報》創刊,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中文報紙。同時,《上海新報》和《中國教會新報》創刊。這些報紙都刊登了大量的廣告,幾乎占了三分之二的版面。在這個時期,機械設備的廣告開始出現。這表明中國已經建立了現代工業制造廠。

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就已經孕育了資本主義的種子。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的入侵,促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分化,導致了中國自然經濟體系的解體,加速了城鄉手工業的衰落,刺激了工業生產,加強了工業品對世界市場的依賴和農產品的商品化。商品經濟的發展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自19世紀中葉以來,我國的壹些商人、地主和官僚開始采用機器,招募雇員,開辦新工業。到1895,出現了70多家中資工廠。1894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導致《馬關條約》簽訂,中國被迫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並允許日本商人在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馬關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利益,從而將其商業勢力從沿海城市擴展到內地,並使外國在華設廠合法化。日本商人通過在內陸港口做廣告,在中國掠奪大量豬鬃、桐油、棉花、生絲等農副產品,或設廠生產或從事轉口貿易,對中國農村經濟和民族工業起到了嚴重的破壞作用。《馬關條約》還刺激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和農產品的進壹步商品化。很多愛國人士辦廠自救,以應對日本商人的掠奪。自1912-1919以來,我國近代工業新建廠礦數量增加到470多個。在與洋商洋貨的對抗競爭中,民族工業逐漸將廣告作為競爭工具。

19年底,中國報紙陸續創刊,在1895到1898的三四年間,創辦了32家大報。由於資本競爭的加劇,報紙數量和廣告版面迅速增加。從65438到0899的通俗報紙的6個版面中,廣告占了4個半版面。到1922,中國的中外報紙已經超過1100種。報紙廣告的廣泛出現標誌著中國現代廣告的發展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時期。報紙廣告的發展在中國創造了壹個新的行業——廣告代理。

廣告代理由報紙廣告代理演變而來。中國早期的報紙廣告代理公司從事廣告業務,銷售報紙,後來逐漸演變為專業代理,單純依靠為報刊雜誌做廣告。1872,在《申報》的廣告欄裏,有“想在蘇杭等地發布廣告的。,就是跟這個報社的店長解釋...並且盡快把價格送過來,再加壹半給賣報的吃飯”。這裏所謂的廣告就是廣告,“賣報人”就是原來的廣告代理商,“餐費”就是廣告代理費。壹開始廣告代理商只是跑來跑去,給報社承包廣告業務,從中收取傭金。後來報紙的廣告業務不斷擴大,在報社設立了廣告部。廣告代理商演變為報社廣告部的正式員工,於是出現了專門從事廣告制作的廣告代理公司和廣告公司。

20世紀30年代,廣告公司的興起是中國廣告發展史上的又壹個裏程碑。在這壹時期,廣告媒體開始變得多樣化,多種廣告形式出現。在抗日戰爭之前,許多大企業為了推銷他們生產的外國商品,都設有廣告部。比如英美煙草公司的廣告部和畫室,從國內外四面八方請畫師畫廣告。在激烈的商戰中,民族工業也開始投入廣告,在企業中設立廣告部。同時,由於市場競爭的需要,廣告業務日益增多,專業廣告公司應運而生。30年代初,上海大大小小的廣告公司有10、20家。廣告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報紙廣告,而其他形式的廣告,如路牌、櫥窗展示、霓虹燈、電影和幻燈片,壹般都有自己的特許經營公司。

在這壹時期,報紙是主要的廣告媒體。最大的報紙是《新聞》,作為吸引廣告的號召,在1923壹天已經賣出了150000份。另外,雜誌的發行量也不低。比如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每期銷量超過1923份。壹些主要雜誌,如生活周刊、東方雜誌、女性雜誌也有大幅廣告。路牌廣告在早期是廣告的主要形式,後來讓位於報紙,但在整個廣告業務中仍占有相當大的份額。由於大城市人們墻上畫的簡單的路牌廣告不再引人註目,壹些廣告公司開始在桌子上貼彩色的印刷海報,後來改為用木架、鉛皮裝置支撐,用油漆粉刷的廣告。很多公司,如興業、克勞、鄧美玲、華商、通信等,都把路牌廣告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廣播廣告是在1922之後引入的。美國奧斯本在上海建了壹個50瓦的電臺,拉開了中國廣播廣告的序幕,但電臺正式開始做廣告是在1927,新新公司成立了壹個50瓦的電臺,播放新聞、時事、音樂。同年,天津和北京也相繼開辦了廣播電臺。到1936,上海有36家民營中資電臺,4家外資電臺,1家國家政府電臺,1家交通部電臺,都是以廣告為主要支撐。

上海最早的霓虹燈廣告是1926年推出的。後來外商在上海開辦霓虹燈廠,連電器公司、中資電器公司相繼出現,為廣告公司做霓虹燈廣告。此外,新的廣告形式還包括車身廣告、櫥窗廣告等。同期,印刷廣告也得到了進壹步發展,出現了產品樣本、內部刊物(免費)、企業贊助的專業刊物、月卡、日歷等形式的印刷廣告。

1936全運會期間,上海新聞借機推出了航拍廣告,用氣球將寫有“報紙發行量最大,歡迎嘉賓選擇”的廣告橫幅放入空中。這是國內第壹個空中廣告,對擴大新聞影響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同年在上海舉辦了全國商業美術展覽,對提高廣告藝術水平,充分發揮廣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與此同時,國民政府也開始管理廣告。當時民法、刑法、交通法、出版法中都有與廣告相關的條款,並開始征收廣告稅。廣告行業也出現了行業協會。中國廣告協會於1927在上海成立,是廣告業最早的組織。於1933更名為上海市廣告行業協會。

抗日戰爭爆發後,廣告業受到戰爭的嚴重影響。上海淪陷後,各大廣告公司相繼倒閉,剩下的廣告業務大多是介紹日貨的廣告,雖然後期廣告業務和廣告公司相安無事。健康的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遷至重慶。當時南京、上海、漢口、天津等地的多家報紙陸續遷入。1937除了原來的商報,還有新華日報、中央日報、掃報、大公報、新民日報等等,刊登各種廣告。同時,解放區創辦的* * *黨報也有少量廣告業務。

抗戰勝利後,各類報紙等媒體單位紛紛搬回原地復刊,廣告公司也重新活躍起來。當時很多廣告都是“找妳”。另外,市場上充斥著美國貨,廣告業務量非常大。因為美國貨對中國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國內機器工廠聯合會在其主辦者的倡導下,發起了旨在抵制洋貨、挽救民族工業的宣傳運動。當時,設計了壹個標誌,在當地和外國報紙和街道標誌上做廣告,呼籲人們使用國產產品。但1947之後,由於連年內戰,經濟崩潰,中國廣告業再次陷入低谷。

第四,建國後中國廣告發展的曲折歷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由於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原因,新中國的廣告業經歷了壹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才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

解放前夕,壹些工商業者對中國* * *產黨的政策不清楚,錢財出逃。再加上國民黨政府後期采取的經濟政策,確實對工商業造成了傷害,中國工商業處於極其困難的狀態。建國初期,資金和原材料的短缺嚴重影響了工商業的穩定和發展。為了穩定經濟形勢,促使工商企業恢復生產,新人民政府采取了各種有效措施。支持工商企業的原材料和資金供應,同時也加強對企業的管理措施,各級

  • 上一篇:冬蟲夏草聖寶膠囊是正規保健藥品嗎?
  • 下一篇:目前治療癌癥的尖端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