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膀胱癌的問題

膀胱癌的問題

由於膀胱癌極有可能在盆腔和身體其他部位復發和轉移,即使手術切除了整個膀胱,許多患者仍要接受化療或放療,以消滅殘余的癌細胞。術後治療被稱為輔助治療。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壹種利用高能X射線或其他輻射殺死癌細胞的方法,分為外照射和內照射兩種。外照射是通過線性氣體踏板從體外向癌組織內產生射線;內照射則是通過導管或導針等器械,將放射性物質直接註入體內的癌組織或靠近癌組織的部位。

化療:

利用藥物阻止癌細胞分裂或殺死癌細胞的方法。不過,由於頭發和血細胞等正常細胞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副作用也很明顯。化療可以口服或註射,化療藥物進入人體血液,對體內所有癌細胞起作用。如果將藥物註射到椎管、膀胱或胸腔和腹腔,藥物主要在局部發揮作用。對於膀胱癌,主要采用膀胱內化療。

生物療法:

壹種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方法。利用實驗室生產的物質或患者自身生產的物質來修復、加強和調節患者的天然免疫系統。這種方法也被稱為免疫療法。

除了這些標準方法,其他仍在臨床試驗中的治療方法包括:

藥物預防:使用藥物,如維生素或其他物質,最大限度地減少癌癥的發生或復發。

光敏治療:利用光刺激特定藥物的作用來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

什麽是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腫瘤之壹,多發於50-70歲的男性,主要癥狀為無痛性血尿和排尿困難,約3/4的患者可以用肉眼觀察到血尿,另外1/4的患者只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血尿。膀胱癌的病因與芳香胺化學刺激、吸煙、各種慢性刺激、感染、病毒和內源性色氨酸代謝異常有關。主要臨床表現包括間歇性無痛血尿、膀胱刺激癥狀、排尿困難、上尿路梗阻癥狀、下腹包塊等。全身癥狀包括惡心、食欲不振、發熱、消瘦、貧血、白血病樣反應等。預防本病應忌煙忌酒,性生活不要過於頻繁,長期接觸聯苯胺等化學致癌物的工人應定期檢查尿液,並采取壹定的預防措施。對於早期膀胱癌患者,可行局部電灼和激光燒灼,術後可根據病情進行膀胱內灌註抗癌藥物和放療,防止復發。未能早期發現的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可切除部分膀胱,配合放療等。

本病相當於中醫的 "尿血"、"痔瘡"、"癃閉 "等範疇,多因腎氣不足,水濕不化,脾腎兩傷,運化功能失調所致。本病多因腎氣不足,水濕不化,傷及脾腎,運化失職,毒熱熾盛,積於膀胱,爍爍灼灼經絡,血熱淹留血尿,久治不愈,氣滯血瘀,小便癃閉,毒邪腐肉,熱毒蘊結膀胱所致。表現為排尿困難、小便疼痛,發熱則引起貧血、神疲乏力等征象。臨床常見證型有:

1.瘀血阻絡型:證見尿中帶血,時多時少,有時排尿不暢,尿血成塊,小腹脹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脈弦數或澀。

2.濕熱下註型:間歇性無痛性血尿或尿後帶血,伴尿痛、尿頻、尿急、小腹脹痛、腰痛,時有發熱惡寒,舌質暗,舌苔白或黃膩,脈沈弦數。

3.陰虛內熱型:證見口幹口渴,心煩喜熱,小便短赤,大便幹結,腰酸乏力,形體消瘦,頭暈耳鳴,潮熱顴紅,舌質紅,苔薄,脈細數。

4.脾腎陽虛型:無痛性血尿,腰酸乏力,小腹下墜,面色蒼白,下肢震顫,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細弱。

I.可選西藥

1.噻托溴銨:30-60mg溶於60ml生理鹽水中,灌入膀胱,每1-2周灌註1次,***4-8次,以後每4-6周用藥1次,維持至少1年。

2.VMF方案:硫酸長春新堿每平方米體表面積0.75mg,第1天靜脈註射1次;絲裂黴素每平方米體表面積8mg,第1天靜脈註射1次;氟尿嘧啶每平方米體表面積0.4g,靜脈滴註,1天1-5天各1次。第 4 周重復療程。

3.FAP方案:氟尿嘧啶每平方米體表面積0.6g每平方米體表面積,靜脈滴註,第l、8天各1次;阿黴素每平方米體表面積30mg,靜脈註射,第1天1次;順鉑按每平方米體表

膀胱癌的復發:

癌癥患者術後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術後復發和轉移,膀胱癌患者更是如此。這是因為膀胱癌與其他癌癥的壹個顯著區別就是術後容易復發,例如,大多數接受膀胱保留手術的患者會在兩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復發。

膀胱癌術後最常見的復發部位近期主要是局部淋巴結,遠期主要是肺、肝和骨骼。如果局部淋巴結轉移或鄰近組織受到侵犯,患者可能會出現下腹不適或疼痛,而對於保留膀胱的患者來說,復發的表現包括血尿、多尿、尿痛,有的還會出現排尿困難或尿瀦留。因此,術後出現不適或血尿並不壹定是膀胱癌復發,只有進壹步檢查才能確定是膀胱癌局部復發還是轉移。

其實,為了及早發現復發的征兆,術後即使沒有任何癥狀,患者也應定期到醫院復查。定期檢查通常是每三個月壹次。如果壹年後沒有復發,可以適當延長檢查時間。

膀胱鏡檢查主要適用於保留膀胱的患者。由於膀胱癌的復發也可能發生在腎盂、輸尿管和尿道。因此,膀胱鏡檢查陰性並不能完全排除膀胱癌復發的可能性。

泌尿脫落細胞學檢查很容易進行。費用低廉,無痛苦,可作為定期復查的主要手段。

肝臟和局部淋巴結的B超檢查可發現肝轉移。

X線檢查。主要是胸片檢查。可以發現肺部是否有轉移。

抽血檢查腫瘤標誌物,如癌胚抗原(CEA),有助於了解膀胱癌是否有遠處復發和轉移。

膀胱癌患者除了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外,還可以接受壹些治療來預防術後復發。保留膀胱的患者術後可在膀胱腔內灌註卡介苗或其他藥物,以預防復發。在向膀胱內灌註卡介苗之前,應先排空膀胱內的尿液,灌註後兩小時內不應排尿,在此期間應每 15 分鐘更換壹次體位。卡介苗灌註六次為壹個療程,然後每月壹次,持續兩年。其不良反應包括尿頻、尿痛、低熱,少數患者可能出現結核性膀胱炎,必要時需要接受抗結核治療。白細胞介素-2和化療藥物也可用作膀胱沖洗,具體用法應遵醫囑。膀胱全切術患者是否需要全身性預防復發治療,應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如果不幸復發,膀胱癌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治療,但仍有可能治愈。對於保留膀胱的患者來說,膀胱癌復發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其原理與初治相同,即腫瘤局限於粘膜或粘膜下層,只進行局部切除或電灼,這種手術可以重復進行。鑒於大多數患者曾接種過卡介苗,因此再次手術後壹般需改用其他藥物,如絲裂黴素、多柔比星(阿黴素)等;腫瘤侵犯局部肌層,可考慮膀胱部分切除術;腫瘤範圍較大,則應采用膀胱全切除術。

膀胱癌療效差怎麽辦。對於膀胱癌已侵犯周圍臟器或有遠處轉移者,可用甲氨蝶呤、長春新堿、多柔比星(阿黴素)、順鉑等抗癌藥物進行全身化療,有壹定療效。為提高療效,化療藥物可通過動脈插管給藥。晚期患者或因其他情況無法手術的患者。可采用激光治療,減輕膀胱癌癥狀,控制出血。

當然,盆腔或膀胱鄰近器官局部淋巴結轉移導致疼痛和排尿困難的患者,也可以考慮放射治療。

放療導致口幹、咽幹

人的口腔有三大唾液腺,即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此外,口腔黏膜上還有許多小唾液腺。它們不斷分泌唾液來潤滑口腔黏膜。鼻咽癌患者由於唾液腺的照射範圍無法避免,射線會損傷腺細胞,使其逐漸萎縮、脫落。因此,在接受放射治療(以下簡稱放療)期間,患者常常會出現口幹、嘴唇幹裂等癥狀。進食時吞咽十分困難,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嚴重者甚至影響治療計劃。

放療後,患者口幹、咽幹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與放療的面積和劑量有關,面積越大,劑量越高,損傷越嚴重,口幹、咽幹的持續時間就越長。多數患者放療結束後半年口幹情況好轉,壹年後明顯好轉,嚴重者1-2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恢復。因此。在不影響療效的前提下,照射時應盡量避開唾液腺,劑量不宜過大,以免對唾液腺造成嚴重損傷。

當患者出現口幹咽燥時,家屬的精心護理可減少或延緩上述損害反應的發生。

1.放療期間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糖,經常用講鹽水或多貝液漱口。

2.自備茶水或飲料,口幹即飲,以溫洞口咽;或口含烏梅、西瓜霜、喜炎痛、金嗓子喉寶和維生素C片等,以生津止渴。口咽幹燥疼痛者,可局部噴雙克喉風散。

3、中藥:銀花20克、連翹20克、山茶根15克、板藍根15克、生地15克、甘草10克、人參20克、麥冬15克、天冬15克,水煎服,每日壹劑;或梅子10克、甘草5克煎湯代茶飲。

4.放療前壹周。服用首烏,每次25毫克,每日2次。每日3次,直至放療結束壹周,可減輕口幹癥狀。另外,匹羅卡品2.5毫克片,每次2-3片,每天3-9次,連續服90天,能較好地改善口幹,但近期有胃腸道潰瘍、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者禁用。

用兩種標誌物聯合測定預測膀胱癌復發

目前,腫瘤切除後經病理檢查,壹般可以知道是良性還是惡性,但腫瘤是否復發卻不壹定知道。8 月中旬的壹天,記者從杭州市腫瘤醫院(市四醫院)獲悉,該院泌尿外科和病理科組成的科研小組找到了壹種科學簡便的方法,可以預測膀胱癌是否復發。這項名為《基質金屬蛋白水解酶MMP9和細胞粘附分子CD44V6與淺表性膀胱癌復發的關系》的研究成果於8月中旬通過專家技術鑒定。

"這項研究成果對患者有什麽直接影響?"8月21日,記者再次采訪了該研究的主持人李振勇博士。

李振勇博士告訴記者,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壹種預測膀胱癌復發的簡便方法。之前的研究結果已經證實,MMP9和CD44V6是預測復發的兩個可靠標誌物,如果將這兩個標誌物聯合檢測,預測復發的準確率會更高。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MMP9和CD44V6是預測復發的兩個可靠標記物,將這兩個標記物結合起來可以更準確地預測復發。

為了讓記者更容易理解這項研究在臨床中的作用,李醫生介紹了兩位聯合標誌物陽性的患者:壹位是來自浙江慈溪的患者,在得知自己的腫瘤容易復發後,堅持化療和隨訪,術後8年仍健在。而另壹位來自臺州市的農民,雖然術後檢查明確腫瘤高度復發,卻沒有接受任何化療,結果術後壹年多因復發死亡。

李振勇醫生告訴記者,要告訴膀胱癌患者,由於影響腫瘤復發的因素很多,MMP9和CD44V6聯合標誌物陽性的患者要高度警惕,與主治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努力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繼續接受化療,定期復查,將復發率降到最低。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淺表性膀胱癌每次復發之間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此外,科學家們還在腫瘤細胞中發現了兩種蛋白質,它們可能有助於預測第壹次或第二次復發。

在美國,醫生每年新診斷出的膀胱癌病例超過 50,000 例,是男性第壹大常見癌癥,女性第九大常見癌癥。高達 80% 的膀胱癌病例屬於表層膀胱癌,癌細胞尚未侵入膀胱深層組織。近壹半的患者會復發,20%的患者會死亡。

科學家們對1994年至1999年間接受治療的270名淺表性膀胱癌患者進行了研究,這些患者在治療前1至54個月接受了治療。47%的患者有壹次以上的復發,14%的患者有兩次以上的復發。首次治療與首次復發之間的平均間隔時間為23個月,第二次和第三次復發之間的間隔時間為13至15個月。

普拉黴素膀胱內灌註預防淺表性膀胱癌術後復發 /

摘要 目的 評價普拉黴素(thp)膀胱內灌註預防淺表性膀胱癌術後復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淺表性膀胱癌患者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術,術後每隔壹定時間在膀胱內灌註thp(40 mg/40 ml),每次藥物在膀胱內保留30 min。結果 45例患者接受了9至12個月的隨訪,44例(97.8%)無腫瘤復發,1例復發。未發現全身性藥物不良反應,僅有 2 例患者在膀胱灌註後出現短期輕度膀胱刺激癥狀。結論膀胱內灌註預防淺表性膀胱癌術後復發療效滿意,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膀胱內灌註化療藥物是目前預防膀胱癌術後復發最常用的治療手段之壹。Thp是新壹代半合成蒽環類抗腫瘤藥物,在腫瘤組織中彌散速度快,抗癌活性強,能有效、迅速地殺滅腫瘤細胞。1998年7月至11月,我們對45例淺表性膀胱癌患者術後應用thp預防腫瘤復發,經隨訪觀察,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壹.壹般資料

本組45例。男36例,女9例。年齡38~73歲,平均52歲。其中單發腫瘤37例,多發腫瘤8例。6例為復發性腫瘤(5例為絲裂黴素膀胱灌註後復發,1例為羥基喜樹堿灌註後復發)。45例病理證實均為膀胱移行細胞癌,根據uicc和WHO的評價標準,g1、g2和g3腫瘤分別為13例、24例和8例;ptis、pta和pt1腫瘤分別為2例、17例和26例。

45例中,40例接受了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5例接受了膀胱部分切除術。所有病例術後均定期進行膀胱灌註。

II.灌註方法

患者術後1周開始進行thp膀胱灌註,thp 40mg+5%葡萄糖40ml,混合溶解。常規灌註方法,每5min更換壹次體位,30min後出院。每周壹次,***8次,然後每月壹次,***1年。定期進行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和膀胱鏡檢查,記錄每次膀胱灌註後的全身和局部反應。所有患者每3個月接受壹次膀胱鏡檢查,如發現可疑病竈,則進行活檢以明確腫瘤是否復發。

結果

45例患者隨訪9至12個月,44例(97.8%)無腫瘤復發,1例術後6個月復發,病理分級和分期(g2,pt1)與首次手術時相同。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膀胱灌註療法,未見明顯的全身不良反應,僅有2例患者在灌註後出現輕微尿頻、尿痛,2-3天後癥狀完全消失。膀胱灌註前後血尿常規無異常變化。

  • 上一篇:陳皮是壹種非常常用的中草藥。陳皮應該搭配什麽最養生?
  • 下一篇:2022年廣州的專利激勵政策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