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水可以導電,但很弱(日常生活中導電性可以忽略),屬於極弱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於其他電解質的溶解,正負離子較多,導電性增強。
首先,對人體
對人來說,水是僅次於氧氣的最重要的物質。在成人體內,60~70%的質量是水。水在孩子體內的比例更大,達到近80%。如果壹個人不吃東西,只靠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或者消耗自己的組織就能活壹個月。但是如果不喝水,連壹個星期都難。體內水分流失10%是對健康的威脅。如果失水20%,就有生命危險,可見水對生命的重要性。
水還有治療常見病的作用,如:早晨壹杯涼開水可以治療色素沈著;飯後半小時喝點水可以用來減肥;熱水的按摩作用是強效的鎮定劑,可以緩解失眠;大口喝水可以緩解便秘;睡前壹杯水對心臟有好處;惡心的時候可以用鹽水催吐。
1.溶解和消化功能
水是人體所有生理過程中生化變化不可或缺的介質。水具有很強的溶解性和電離能力(水分子極性很強),可以使水溶性物質以溶解態和電解質離子態存在。甚至壹些脂肪和蛋白質在適當的條件下也能溶於水,形成乳液或膠體溶液。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的物質有利於體內有效的化學反應。
食物進入空腔和胃腸道後,只能靠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來消化吸收,如唾液、胃液、胰液、腸液、膽汁等。這些消化液中水的含量高達90%以上。
2.參與代謝功能
新陳代謝過程中,人體內的物質交換和化學反應都是在水中進行的。水不僅是體內生化反應的介質,還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合成、分解等化學反應。水是體內各種化學物質正常代謝的保證。
如果人體長期缺水,代謝功能就會異常,使新陳代謝變慢,積累過多的能量和脂肪,使人肥胖。
3.載體運輸功能
由於水的溶解性好,流動性強,且含有於體內各種組織器官中,所以水在體內充當著各種營養物質的載體。水在營養物質的運輸和吸收、氣體的運輸和交換以及代謝產物的運輸和排泄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向全身輸送氧氣、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酶、激素等;代謝廢物如尿素和尿酸被運輸到腎臟並隨尿液排出。
4.調節抑制功能
水的比熱高,可以調節體溫。
預防中暑的最好方法是多喝水。這是因為人們認為,三大產能營養素的攝入,在水的參與下,利用氧氣進行氧化代謝,釋放能量,然後通過水分的蒸發,可以放出大量的能量,避免溫度升高。人體缺水時,難以及時釋放多余的能量,從而引起中暑。
此外,水還能改善體液循環,調節肌張力,維持機體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
5.潤滑和保濕功能
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做運動是危險的。因為組織器官缺乏水分潤滑,容易造成磨損。所以運動前1小時最好多喝水。
體內的關節、韌帶、肌肉、膜的活動都是靠水來潤滑的。水的粘度小,可以潤滑體內的摩擦部位,減少內臟器官的摩擦,防止損傷,使器官運動靈活。
同時,水還具有保濕功能,使身體細胞保持濕潤狀態,保持皮膚飽滿柔軟。定期定量補水會讓皮膚特別水潤飽滿有彈性。可以說水是護膚的佳品。
6.稀釋和解毒功能
不愛喝水的人往往容易長痘痘,因為水必然參與排毒。沒有足夠的水分,毒素很難有效排出,堆積在體內,容易引發痘痘。
事實上,水不僅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而且具有重要的稀釋功能。腎臟在排泄水分的同時,還可以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毒物和攝入的多余藥物,減少腸道對毒素的吸收,防止有害物質在體內長期積累而引起中毒。所以在服藥的時候,要喝足夠的水,有效消除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第二,對於植物
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水(含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參與光合作用,是植物呼吸作用中的產物。
第三,項目
1.在中國古代,水已經被靈活地用於農業:為了保證水稻的濕潤環境,他們在田邊修建了壹條埂,防止田裏多余的水流失,從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他們還用橘皮,橘皮是直立架子上的細長杠桿,中間有支點,末端掛重物,前面掛水桶。當人們將水桶放入水中並裝滿水時,由於杠桿末端的重力,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將水提升到所需的位置。早在春秋時期,陳皮就已經相當普遍,延續了幾千年。是我國農村普遍使用的老式提水裝置。
古代亞述王在他的首都周圍種植稀有植物。為了灌溉這些植物,他修建了壹條長長的運河,用附近水源的水灌溉它們。
3.前墨西哥首都特諾奇(Tenoch)穆特蘭(Multran)周圍有許多湖泊,阿茲特克人在那裏修建了梯田。他們挖出湖中的淤泥,鋪在田裏,然後種上莊稼。阿茲特克人在太田周圍挖溝,類似於中國的水田,用於灌溉。
4.以色列地處沙漠,沙漠占國土面積的60%。不僅耕地少,而且是半幹旱地區,降雨量少,季節性強,區域分布不均。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極為突出。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壹成立就頒布法律,宣布水資源為公共財產,將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除了修建水利工程,我們還將大力發展節水技術。常見的漫灌、溝灌、畦灌等方法在農業生產中基本不用。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噴灌得到廣泛應用,占灌溉面積的87%,滴灌占10%。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滴灌得到廣泛應用,本世紀初占灌溉面積的90%,主要用於種植蔬菜、水果、花卉和棉花。滴灌的投資並不比噴灌高,不僅節水,而且對地形、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強,不受風和氣候的影響。肥料和農藥可隨灌溉水同時施入根系,省肥省藥,防止次生鹽堿化,消除根區有害鹽分。滴灌技術的應用使農作物產量成倍增長,90%以上的種植產值來自灌溉農業。
第四,地理
71%的地球表面被水資源覆蓋。從空中看,地球是壹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巖石土壤,沖刷和淤積河流,輸送沈積物,建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的地表水構成了水圈,包括濕地、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因為註入海洋的水含有壹定量的鹽,而且常年積累蒸發,所以海水和海洋裏的水都是鹹的,不能直接飲用。壹些湖泊的水也是鹹的,比如死海。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系統。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約為1,360,000,000立方千米。海洋占1.32億立方公裏(97.2%);冰川和冰蓋占2500萬立方千米(1.8%);地下水占1300萬立方公裏(0.9%);湖泊、內海和河流中的淡水占25萬立方千米(0.02%);大氣中的水汽在任何給定時間都占13000立方千米(0.05438+0%)。
五、氣候
水可以調節氣候。大氣中的水蒸氣可以阻擋地球60%的輻射,保護地球不被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可以吸收和積累熱量,這樣溫度就不會太高;冬天可以慢慢放熱,這樣溫度不會太低。
海洋和地球表面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雲。當雲中的水分子達到壹定量時,通過降水落到雨裏,冬天變成雪。落到地表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中湧出,形成泉水,通過小溪和河流流入大海。形成水循環【註:植物也參與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有重要影響。在溫帶季風氣候中,夏季風帶來豐富的水分,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形成明顯的幹濕季節。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於氣候條件不同,水會以雹、霧、露、霜的形式出現,影響氣候和人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