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質量控制的目的是確保護理安全,預防護理缺陷和護理糾紛,促進疾病康復。由於護理質量控制管理評價存在壹些不完善之處,離滿足患者需求還有壹定距離。在質量控制中,病人的需求、以人為本以及人作為壹個多樣化個體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被忽視。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壹篇護理質量控制管理的研究論文。更多詳情請關註紙網畢業。
護理質量控制管理是為了提高護理服務的價值,加強每個護士行為的準確性和規範性,從而滿足護理質量控制的要求。壹切從病人出發,護士的護理行為要滿足護理質量的客觀需要和病人的合理需求。通過護理質量控制,使護士的護理行為符合護理工作和患者良好質量標準的要求,阻斷、消除和減少壹些不良護理行為和質量控制問題,狠抓環節質量,重視末端質量,預防護理缺陷和隱患,確保護理安全。通過對科室患者滿意度的問卷調查和科室人員質控查撥發現的質控問題,及時整改。通過成立科室質控小組,強化每位護士的護理質控意識。護理部每周對科室護理工作質量進行管理監督檢查1次。實施護理夜查房制度,監督崗位責任制的落實,完成護理質量,建立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護理質量控制管理
1影響護理質量控制與管理的因素
1.1缺乏管理素質。
由於護理管理人才是從優秀的臨床護士中選拔出來的,缺乏護理管理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主要靠經驗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人員績效考核存在部門制失衡,只有懲罰沒有獎勵,收入較少;不能公平公正地處理質控護理中的問題,缺乏壹定的科學管理知識;這些都極有可能造成護理質量管理的壹些錯誤和缺陷[1]。
1.2護理質量控制管理工作流於形式。
因為護士長在進行質控檢查,有時候護士長不能在壹線臨床工作,只進行壹些行政工作,有時候只在上午進行質控工作,所以出現了質控檢查遺漏的現象。護士熟悉質控檢查員的檢查時間,應對檢查。檢查是壹回事,不檢查又是另壹回事。平日裏,護士的工作缺乏真實性和務實性,患者並沒有從檢查中受益。工作日比節假日好,上午比下午好,白天比晚上好。護士如果知道病人的情況,會很快熟悉病歷,把內容告訴質控檢查員,但其他時間可能不熟悉。又如,責任關懷的健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無法很好地進行,只能在病人出院時進行。質控檢查結果不能真實、客觀、準確地反映護理質量和實際監督結果。
1.3護士自身質量控制意識薄弱,缺乏壹定的護理安全知識,缺乏預見性和消除可能引發護理糾紛缺陷的能力。
年輕護士缺乏工作經驗,對工作程序不熟悉,操作規範不明確,憑主觀印象操作,具有護理工作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年輕護士不具備搶救危重患者的能力或缺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能力,導致護理行為存在缺陷。護理質控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制定相應對策。
1.4無視患者感受,只關註管理制度的執行和落實。
隨著醫學科學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1],很多患者希望參與到醫療護理過程中,對自己的疾病康復發表自己的意見。由於患者自我意識和醫學知識的不斷提高,從醫生護士的被動決定轉變為對自己的生命健康負責的意識,改變了護士和患者在提供和需求上的差異。比如病人入院後,清洗、修剪。在調查中,55%的患者要求使用自己的指甲鉗,而不是醫院準備的指甲鉗,他們不希望由護士協助或由護士監督。醫院為了執行剪指甲的制度,護士會要求病人立即剪指甲,防止在下壹個班次被抓到,這必然導致護士的行為與病人的需求產生沖突。護士實施管理措施的目的是防止護理質控檢查被發現;避免被批評,扣分,甚至扣獎金。人是壹個多元化的個體,他的生理心理認知、疾病感知、生活習慣都會對不同的個體呈現不同的需求[1]。由於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在壹定程度上忽視了患者的需求,無法提供以滿足患者需求為目的的優質護理服務。
1.5同壹質控問題在壹個人身上反復出現。
住院人數多,環境嘈雜,護士人手不足,精神壓力大。從早到晚,主班壹個年輕護士精神壓力很大,寫了很多文件,記錄了很多。此外,她巡視病房,記錄不熟練,容易導致護理工作中的細節遺漏或處理不當、不及時。她不能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煩躁不安,不能多檢查病人,多問壹個問題,又害怕被質控檢查發現,導致惡性循環。問題依然存在,同樣的問題依然在這個人身上反復出現。
1.6滿足患者需求的服務質量理念在質控評價中無法體現。
護理質量控制的目的是確保護理安全,預防護理缺陷和護理糾紛,促進疾病康復。由於護理質量控制管理評價存在壹些不完善之處,離滿足患者需求還有壹定距離。在質量控制中,病人的需求、以人為本以及人作為壹個多樣化個體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被忽視。有些規定只是為了方便護士監督管理而制定的,強調病人住院後應遵守的醫院規章制度,較少從病人的角度考慮,給病人造成了壹定的不便。
2對策
2.1部門品質管理小組成立
我科有10個質控小組,在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良好的質控。每個護士認真履行質控職責並參與其中,保證每個人的監督和質控,不分節假日,不分晝夜,保證每個護士和質控護理行為的公平合理。為確保各項工作處於質量控制狀態,我院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分為三級,護理部質量管理組?區域護士長護理質量管理小組。科室質量管理組由基礎護理、分級護理、治療室管理、病房管理、醫院管理、科室管理、輸血管理、技術操作、急救管理組成,是護理質量控制的基礎,由全科護士認真實施。
2.2強化每位護士的護理質量控制意識[1]
為了確保醫療安全,預防護理缺陷,監督護理行為,同時以患者需求為中心,那麽每壹個護理人員都要在頭腦中增強壹定的護理安全法律知識,把護理質量控制的意識記在心裏,抓好護理質量控制管理,認真履行各項崗位職責,進壹步完善護理質量管理制度,落實人人參與護理質量控制,加強護理質量內涵建設,進壹步把護理質量控制落實到位,重點控制環節質量。對護士長的管理能力和質控意識提出要求,組織護士長外出學習領導藝術、溝通技巧和護理業務,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護理質控管理檢查中,落實到質控管理的各個環節。護士長的質控管理能力在護理工作質控管理中得到提高和認可。各組質控結果由單個科室進行,護士質控檢查結果與護士目標管理的經濟效益掛鉤。隨時隨地對護士進行無私奉獻、愛崗敬業和醫德教育,努力提高護士對病人和崗位的高度責任感[1];進行技能培訓和業務學習知識灌輸,內化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工作中形成質量控制的強化、重要性的提高、必要性的落實,使每個護士在質量控制管理活動中形成自覺的行為和意識,確保科室的人身醫療安全。
2.3質量控制體系進壹步完善,質量控制環節監管到位。
醫院護理部和科室要進壹步加強和完善質控體系,落實人人參與質控內涵建設的要求,積極調動其意識,掌握質控標準細節,掌握質控標準,繪制質控問題魚骨圖和柏拉圖圖,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將品管圈活動落實到我科質控管理中,使全體護理人員由被動管理變為主動自願的全員參與管理。細化強化患者滿意度調查標準,修訂完善各項崗位職責,強化規範護理行為,讓護士更懂,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質控檢驗管理的各個環節。護士長管理責任到位,使質控過程中的各種環節不受時間限制,隨時隨地處於受控狀態,充分發揮了質控管理的作用。
2.4護理部每周1次對本部門護理工作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區域護士長每周四對科室護理質量進行督導檢查並提出整改措施;所有部門人員都參與到每個人的質量控制管理過程中。醫院護理部每個月都會把檢查明細、評分標準、檢查結果打印成書面材料,發放到各科室。各專項質控檢查組將對科室進行全面檢查,對病房進行管理檢查,隨時檢查護理工作質量,發現問題及時指出,並進壹步對責任人進行講解和培訓,使其熟悉正確的護理行為和目標;通過將隨機質量控制檢查與定期檢查有機結合,質量控制檢查的管理始終處於受控狀態。護士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帶著責任感去工作,思想上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松懈,從而達到自我質量控制和自我約束。區域護士長質控專項檢查科護士長對本科室護理工作行為和質量進行自查自評,做到心中有數,將品管圈管理運用到科室護理管理中,開展品管圈活動。圈子裏的每壹個成員都學會了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問題,科學地分析問題,有效地提高了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加強了醫生、患者、護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能力,提高了大家的認識,加強了責任心,具備了解決護理工作中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
2.5實施護理夜查房制度,落實各崗位責任制和護理工作質量。
將護士日間工作質量控制與夜間工作質量控制結合起來,加強科室護理質量控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自查自評,晚上發現問題第二天可以反饋,防止耽誤。引入品管圈管理作為品控檢驗管理,完善品控職能部門職責。我院有護理質控管理委員會,有大區域護士長專項質控檢查,有科室質控小組三級質控,有科室質量活動小組認真履行職責。在此基礎上,除了部門人員的相互質控檢查和管理外,各質控小組設立質控組長,隨時監控各分管質控小組,提出整改意見,督促其盡快糾正。質控組長根據護理質量標準和考核辦法,定期對每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質控檢查,並記錄考核評價,作為月末績效考核的依據。每個月,每個質量控制小組都會召開壹次會議,對本月的質量控制問題進行總結、評估、分析並提出對策。不能解決的,向質監稽查管理委員會和專項稽查組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
2.6品管圈管理活動介紹
品管圈管理活動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主要發揮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輻射作用、認同作用和凝聚作用,還具有綜合性和社會性的特點。可以緩解日益緊張的護患關系,保障護理安全,引導和構建輕松、和諧、積極向上的醫院品管圈文化,並潛移默化地融入員工的思想中,使護士產生歸屬感和組織親和力,維護科室和醫院的榮譽,實現醫院發展的目的。通過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對策,有效減少了護理缺陷和差錯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提升了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讓患者感受到優質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改善了護患關系。
參考
包,蔣瓊仙,王白平。質量控制管理對護士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06,22 (6): 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