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福州的歷史與文化

福州的歷史與文化

1.福州歷史文化介紹 從 "知識考古學 "的角度看,任何壹種詞語、話語的形成和使用,都源於壹定的環境、階層,並被賦予壹定的指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州的壹句俗語:"不如八閩,不如福州"。原來,鄭和下西洋時,到過壹個叫滑山國的島嶼,也就是現在的馬爾代夫。

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所著《西洋記》記載,它壹***三千多個小島散布在印度洋上。

古傳三千弱水,即此也。"走遍天下的鄭和對滑山海域海水的 "緩弱 "半信半疑,便派長樂人黃森率領福州、長樂兩地具有豐富航海經驗的水手前往探險。

果然,船被積水粘度吸住,沈了下去。好在黃慎他們水性極好,大部分人都被滑山國的人救了上來。

現代科學已經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在靠近滑山國的海域,海水的擴散速度慢,海水的強度弱,其原因是該地區海水的密度在表層和深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

密度小的海水聚集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輕下重,使海水分層分布。在這上層和下層之間,自然形成了壹道屏障,稱為密度躍層。

密度層是海水溫度或鹽度從極小躍變到極大躍變的過渡層,有的甚至有幾米厚。這種穩定的密度層可以作為壹個界面,將海水分隔成密度較低和密度較高的兩層。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外力作用於這個界面,界面就會因振動而波動。這就是所謂的內波,也稱為死水。

由於這種波浪位於海面以下,人眼完全看不到。因此,經驗豐富的船員和海員給內波起了壹個綽號--"隱形波"。

在海上航行時,壹旦上層水的厚度等於船舶的吃水深度,密度較大的躍層就可能出現死水現象。此時,如果船舶的航速相對較低,原本用於克服海水阻力推進船舶的能量就完全消耗在了內波的產生和維持界面上。

因此,船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就像被困在海水中壹樣。因此,在整個航海時代,積水現象導致船只失色。

後來,鄭和的船隊渡過弱水,在滑山人的帶領下訪問了滑山國。鄭和率領船隊到達***海時,先闖弱水的長樂、福州水手因溺水生病,被留在了滑山島國。

為了等待鄭和從非洲返航來接他們。黃森帶領福州和長樂的水手們養病,在當地居民的照顧下,大部分人都康復了。

閑著無聊,他們就四處溜達。這時,他們才發現,滑山國雖然有三千多個島嶼,但壹****,只有八個島嶼有人居住。

這八個島分別叫:沙溜、人不知溜、上溜、馬力奇溜、加半年溜、安都裏溜、加加溜和官塢溜。

這八個島的最後壹個字都是 "滑 "字,島上人煙稀少,人口加起來只有 2000 多人。長樂人和福州人在黃森的帶領下,沒過多久就多次到這八個帶 "溜 "字的島上遊玩。

此外,當地沒有菜飯可吃,壹年四季只有魚蝦可吃。生活,極不習慣。

直到鄭和率領船隊從非洲返回祖國,才把他們帶了回來。以至於他們回到福州後,深有感觸地說: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因為,這是遊子的切身感受,至今,這句成語還不時掛在經常出差和回福州探親的人的口頭上。後來,又改為 "七撇八撇,不離福州"。當然,現在說這種方言的旅客並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歷。

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生動的方言俗語還有很多,其中不少流傳於民間。

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這樣生動的方言俗語,在每壹種相近的方言中,大都隱藏著鄭和下西洋的生動故事。

如果人們能夠下壹番功夫去挖掘,再加上樂於補缺拾遺,加以整理,那必將在語言學上成就壹番事業。遺憾的是,我們語言學家的神經還沒有觸及到這塊富含黃金的礦石。

我不是語言學家,所以只能試舉以上事例,作為拋磚引玉之舉,但願能引來壹些美玉,作為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

2.福州有哪些旅遊景點體現歷史文化

福州是壹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福州建府,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慎之擴城,將風景秀麗的烏山、虞山、屏山圈入城中,福州成為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的獨特城市。"三山 "成為福州的別稱。著名的故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少寬故居、林覺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中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林則徐墓、華林寺大殿等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巖彌勒佛像、林則徐祠、庫門樹腹碑、三峰寺塔、龍江橋等4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

3、福州有哪些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 福建有悠久的原始社會人類活動歷史,屬古越族的壹支,史稱 "東越"。

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兵打敗,部分越王勾踐南逃到福建、浙南壹帶,其後裔與福建閩人融合為 "閩越人"。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傅說建閩中郡,作為行政區劃單位首次出現在中國版圖上。

唐朝中期,設置福、建、泉、漳、汀五縣。唐天寶二十壹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 "福建經略使"。

"福建 "壹詞開始出現。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根據閩國的建制基本奠定了後來的省界。

福建又稱 "八閩",南宋時府建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計8個,故稱 "八閩"。宋以後,基本承襲舊制。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設臺灣省,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轄9府2州58縣6廳。

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前夕,全省設2個市、7個行政督察區,****,有67個縣。1949年 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個市、8個專區,**** 有67個縣。

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托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行政區劃幾經調整。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身特點調整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管縣體制。到20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悠久,科學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裏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文化、化學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

三國時期,福建因造船和航海技術發達,成為孫吳的水師基地和對外貿易的港口。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商口岸之壹,與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往來,形成了著名的 "海上絲綢之路"。

明代,鄭和多次下西洋,在福建招募水手,建造船只,從福建起航。清同治五年,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壹所水師學堂在馬尾成立,馬尾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業的搖籃。

福建歷史上人才輩出,湧現出壹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學家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枚,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奉獻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進行過無數次反壓迫、反侵略的英勇鬥爭,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的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了成千上萬的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壹,老區遍布全國62個縣(市);其中老區縣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518個,老區行政村7772個,革命老區基點村2919個。

4、福州歷史文化簡介

從 "知識考古學 "的角度看,任何壹種文字、話語的形成和使用,都源於壹定的環境、階級,並被賦予壹定的指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州的壹句俗語:"事到臨頭,不如福州"。

原來,鄭和下西洋時,到了壹個叫滑山的小島,也就是現在的馬爾代夫。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龔珍所著《西洋番國誌》記載,它壹***有3000多個小島散布在印度洋上。"水緩而散無力,舟至彼處而沈,故舟避之,不敢近此而過。古傳三千弱水,即此也"。

走遍天下的鄭和,對滑山海面 "緩、松、弱 "的海水半信半疑,派長樂忠武校尉黃森率領福州、長樂兩地具有豐富航海經驗的水手前往考察。果然,船被積水吸住,沈沒了。幸虧黃森他們水性很好,大部分人都被滑山國的百姓救上岸來。

現代科學已經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在滑山國附近的海域,海水之所以出現散得慢而無力的現象,是因為該區域海水的密度在表層和深層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密度小的海水會聚集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輕下重,造成海水分層分布。在這上下兩層之間,自然形成了壹道屏障,稱為密度躍層。密度躍層是海水溫度或鹽度由小到大躍變的過渡層,有的甚至厚達數米。這種穩定的密度層可以作為壹個界面,將海水分隔成密度較小和密度較大的兩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外力作用在這個界面上,界面就會因振動而波動。這就是所謂的內波,也稱為死水。由於這種波浪在海面以下,人眼完全看不到。因此,經驗豐富的船員給內波起了壹個 "隱形波 "的綽號。在海上航行時,壹旦上層水的厚度等於船舶的吃水深度,密度躍層就可能出現死水現象。此時,如果船舶的航速相對較低,原本用於克服海水阻力、推進船舶的能量就完全消耗在了內波的產生和維持界面上。因此,船舶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似乎被困在海水中。因此,在整個航海時代,積水現象使船到海上的人改頭換面,失色不少。

後來,鄭和的船隊渡過弱水,在滑山人的指引下,來到了滑山國。鄭和率領舟師向***海進軍時,原先闖入弱水海域的長樂和福州水手因溺水生病,被留在了滑山島國。等待鄭和從非洲返航來接他們。

黃森帶領福州、長樂水兵在滑山島國養病,在當地居民的照料下,大部分水兵恢復了健康。閑著無聊,他們便四處溜達。此時,他們才發現,滑山國雖然有三千多個島嶼,但壹****,只有八個島嶼有人居住。這八個島分別叫:沙溜、人不知溜、上溜、馬力奇溜、加半年溜、安都裏溜、加加溜和官塢溜。而且,這個島和那個島之間唯壹的交通工具就是用椰子皮做成的非常簡單的小船。這八個島的最後壹個字都是 "嶼",島上人煙稀少,加起來也只有 2000 多人。以黃森為首的長樂人和福州人,沒有太多時間多次前往滑山國的這八個帶 "滑 "字的島嶼。況且,當地沒有菜飯可吃,壹年四季只有魚蝦可吃。生活,極不習慣。直到鄭和率領船隊從非洲回來,才把他們帶回祖國。以至於他們回到福州後,深有感觸地說: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由於,這是遊子的切身感受,至今,這句成語還不時掛在經常出差和回國探親的福州人的口頭上。後來,就改成了 "七溜八溜,不離福州"

當然,現在說這種方言的旅客並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歷。這種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生動的方言俗語在民間還有很多。而且,每壹句類似的方言都隱藏著壹個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生動故事。如果人們能夠下壹番功夫去挖掘,再加上樂於補缺拾遺,加以整理,那必將在語言學上成就壹番事業。遺憾的是,我們語言學家的神經還沒有觸及到這個富含黃金的礦藏。

我不是語言學家,所以只能試舉以上事例,作為拋磚引玉之舉,但願能引來壹些美玉,作為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

5.福州的歷史

福州,得天獨厚之州,因城內有屏山、烏石山、於山三山屹立,又稱 "三山";又自宋代起,人們在城內外種植榕樹,濃蔭蔽日,又稱 "榕城";此外,還有 "河沙"、"東越"、"左海 "等別稱。

"福州小吃 "是福州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和影響與福州美食壹樣引人註目。太平燕、太極芋泥、魚丸等享有盛譽,臺灣同胞有句口頭禪:"魚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厭"。

1997年,福州市飲食(集團)公司美食苑生產的 "扁肉燕 "和 "太極芋泥 "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 "中華名小吃"。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的 "中華名小吃"。老壹輩福州人有句俗語 "七走八走不出福州"。

意思是福州美食風味獨特,讓人舍不得離開。1.魚丸 2.太平宴 3.鍋邊糊 4.芋泥 5.光餅 6.線面 7.粿條 8.春卷 9.肉丸 10.油 11.蠣餅 城市標誌--"三山壹水" 雕塑:市樹--榕樹:福州植榕,古已成風。

城市水果--福橙: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為最 市花--茉莉花: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全國第壹。民間工藝--"福州三寶"、"榕城三寶":傳統工藝漆器、牛角梳、紙傘被譽為 "福州三寶"。

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和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 "榕城三絕"。傳統藝術--閩劇、漢劇、十番:閩劇又稱 "福州戲"。

飲食文化--以福州菜為代表的閩菜 福州有平潭海壇、鼓山、青雲山、十八重溪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市有名勝古跡150多處。

其中,林則徐墓、福州華林寺、五塔、中國船工文化博物館、馬尾船工遺址、福清彌勒巖、潭石山文化遺址、羅源陳太乙宮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素有 "福州碑林 "之稱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華林寺、"世界四大名碑 "之壹的瑯琊王功德石碑、被譽為中國書法藝術瑰寶的李?被譽為書法藝術瑰寶的李陽冰吳山摩崖石刻、記載於明代鄭和航海史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被譽為中國奇石史奇跡的雪峰寺 "樹腹碑 "等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6.福州歷史文化的內涵

福州,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遊,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陸、空交通樞紐。

三山傲然挺立,閩江穿城而過,白塔、五塔雙塔對峙,構成了榕城獨特的 "三山兩塔壹江 "的城市格局,天神相集,山水靈秀,氣勢非凡,素有 "東南大都會""福地寶城 "之美譽。福州現轄五區兩市六縣(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五區,福清、長樂兩市,閩侯、羅源、連江、平潭、閩清、永泰六縣)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裏,人口580萬,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裏,人口143萬。

福州是壹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踐的後裔吳舉(封閩越王)在此建都,史稱 "鄴城"。

唐貞觀十三年(725 年),因 "州北有山",稱 "福州"。唐末,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玉山、烏石山、屏山圈入城中,從此,福州成為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的獨特城市,"三山 "成為福州的別稱。

因為王慎之被封為閩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 "五代十國 "中的 "閩國",定都福州,從此,福州便有了 "閩都 "之稱。北宋開禧三年,知府張伯玉發動群眾種植榕樹,後因 "城中有蔭,夏不開蓋",得名 "榕城"。

福州素有 "海濱鄒魯 "的美譽。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了壹代又壹代的人才。

他們是五代開閩名將王慎之、南宋愛國宰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介民、海軍老戰士薩鎮冰、"二七 "革命烈士林祥謙等,僅宋、明、清三個朝代,福州籍貫的就有3632人,其中狀元7人,榜眼7人。僅宋、明、清三朝,福州學子就達3632人,其中狀元就有7人,位居各州府前列,與近代名人燦若繁星,不勝枚舉。福州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後有13任海軍總長、二總長、總司令為福州人擔任。

1991年,國家對近代中國傑出專家學者的統計中,福州53人,中科院院士、福州籍院士47人,均名列全國城市前茅。福州風景名勝眾多,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觀與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相互融合、交相輝映。

至今,許多文物古跡仍保存完好。據普查統計,已發現古遺址、古建築、古墓群等各類文物點4497處。

其中,新石器時代遺址81處;商周遺址67處;宋至清木結構古建築2040處。唐至清古塔、經幢64座,古橋354座。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4 處。著名的文物古跡有:始建於1000多年前、中國江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華林寺,矗立於1000多年前、被譽為 "世界四大古跡 "之壹的 "贈瑯玡馬王功德碑",距今1200多年、被譽為書法藝術 "瑰寶 "的 "石寶"。書法藝術的 "瑰寶 "唐代篆書書法家李陽冰親自書寫的烏石山摩崖石刻,閩侯縣潭石村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遺址。

福州臨江吻海,閩江橫貫市區,年均徑流量600多億立方米,海洋面積近1.2萬平方公裏,水產魚類620多種,是全國三大海水養殖基地之壹。海岸線長 1137 公裏,有萬噸級以上天然良港 10 多個。

福州與臺灣水路相連,東澳港距臺灣新竹僅 70 海裏。馬尾港距香港488海裏,距上海433海裏,是溝通中國與亞太地區的海上樞紐。

多少代人在海外謀生創業,如今已有250多萬僑胞分布在世界各地。歸僑、僑眷和港澳同胞近百萬人,在臺灣就有60多萬福州鄉親。

福州氣候宜人,四季常青,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 326 天,年平均日照 1700-1980 小時,相對濕度 77%。

年平均氣溫 19.6 ℃,最多的時候是 1 月份平均氣溫 10.5 ℃,最熱的時候是 7 月份平均氣溫 26.8 ℃,年平均降水量 1342.5 毫米。農作物壹年三熟,果蔬四季飄香。

福州山地占80%,森林資源十分豐富。福州是壹座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壹座獨具特色的旅遊城市。

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山水特色突出,左旗(旗山)、右鼓(鼓山)、北蓮(蓮花峰)南虎(五虎山)拱衛,流域面積1440平方公裏。岷江橫陳,吉祥山、煙臺山、高蓋山、五虎山逐案而起,烏石山、玉山左右相隔。

白塔、五塔各置東西,金安河、白馬河如蛟龍出水,向平山串珠,大有 "雙龍戲珠 "之勢。福州第壹勝景鼓山、全國重點佛教寺院西禪寺早已蜚聲海內外。

市內的西湖公園、左海公園、森林公園、溫泉公園、鱷魚公園各具特色,景色多姿多彩。市郊的平潭海壇旅遊度假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還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福清石竹山、連江青芝山、永泰青雲山、閩侯十八重溪等。這些名山勝景如詩如畫,歷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

福州民間工藝久負盛名,漆器、牛角梳、紙傘等傳統工藝被譽為 "福州三寶"。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和200多年歷史的漆器蜚聲中外,軟木畫被譽為 "榕城三絕"。

還有歷史悠久的閩劇、評話,經典的十番、福州尺素等傳統藝術。以福州菜為代表的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名菜 "佛跳墻 "蜚聲海內外。

魚丸、太平巖、定邊糊、線面等都是獨具特色的地方風味小吃。福州還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壹,市中心約9平方公裏範圍內分布著溫泉,這在國內外大中城市中都是罕見的。

福州為什麽叫 "府城"?原來,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末年,王慎之偕其弟王粲從王旭起兵南下入閩,於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後梁滅。

7、福州歷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進壹步了解福州歷史的開端,福州有人類活動和文化發展的歷史,從曇石山文化、黃土侖文化、閩文化、閩越文化及其後的漢族移民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融合。

其次,它是福州的城市建設史,從閩越王五洲建城到歷朝歷代的城市發展變遷史。再次,是福州的建城史、衙署發展史和政治變遷史。

最重要的是福州(乃至福建)的文化教育發展史。作為福建八府的首府,福州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教育發展條件,其成就和影響也是首屈壹指的。

兩晉以後至唐代,福州文教初興,並樹立了重要的裏程碑("閩人知學",由李椅、常袞倡導教化開始);王夫之治閩,奠定了文教發展的基礎;宋代文教發展迅速,明清文教繼續興盛。福州從蠻荒之地壹躍成為 "海濱鄒魯"、"文儒之鄉"。

官學、縣學、四學堂、書院不斷發展;由傳統儒學,到閩學,再到近代文化和 "西學 "的引入,延續發展,並將繼續興盛。最值得稱道的是福州的人才發展史。

宋代以後,文人數量居全國前列,福建省內學者、科學家輩出。福州文人和官員的活躍表現,近代許多 "開風氣之先"、"放眼世界 "的代表人物的相繼湧現,說明重視教育、興辦學堂收到了顯著效果;留學海外和引進西學啟蒙國學的發展,使福州人與時俱進,與世界同步發展。這說明福州人與時俱進,善於吸收外來先進文化。

福州宗教和民間信仰的發展歷史也值得關註。佛教最早在福州發展,五口通商後,外來宗教從西方傳入福州。民間信仰(陳靖姑、陳文龍、城隍、武帝、張聖君、沛縣、白馬王、榕樹神等)盛行,留下許多遺跡、史料記載和詩文描述,其中不少已融入福州民俗。

8.福州地區的 "三坊七巷 "是歷史文化的瑰寶,被譽為 "明清古建築博

(1)①紙火鍋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紙的著火點。填:溫度沒有達到紙的著火點。(2)酒精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二氧化碳,酒精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C2H5OH + 3O2 點燃 。2CO2+3H2O.故填:C2H5OH+3O2點燃 。2CO2 + 3H2O .(2)"聞香 "是品嘗茶葉的壹個環節,從微觀角度看,茶葉之所以有香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故填:分子在不斷運動。(3)①計入空氣汙染指數的除可吸入顆粒物外,還有壹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項目,不包括二氧化碳。(2)A.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PM2.5,該選項正確;B.PM2.5是造成霧霾天氣的 "元兇 "之壹,該選項正確;C.PM2.5顆粒比分子大得多,該選項錯誤。故填:C.妳知道福州的歷史嗎

福州地區早在5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原始社會,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當時的原住居民為 "閩人"。

大約 4000 年前,即公元前 21 世紀末到公元前 16 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閩人已經與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接觸。到了周朝,這裏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

它不僅隸屬於周王朝,而且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越王勾踐六世孫無傷被楚威王打敗殺死,越國開始解體,王室南逃,部分越人進入福建,與閩族融合為閩越族。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統壹六國後,進軍福建。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政,在福建地區設置閩中郡。

秦末,群雄並起,爭奪中原,武舉率領閩越族抗秦,後又協助劉邦攻打項羽。漢高祖五年(前 202 年),漢朝改封武舉為閩越王,號 "閩中王",閩越國都福州。

武舉在葉山上築城,稱 "葉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 年),福州成為晉安郡的郡城,首任郡守嚴高重建郡城,稱 "子城"。

南朝、隋、唐時期,福州先後為豐州、泉州、閩州、建州的治所。唐開元十三年(725 年),改福州為福州府,從此福州為。

  • 上一篇:《西遊記》中沙僧背負的包袱裏有什麽?
  • 下一篇:產品包裝的形式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