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棗
? 這是《傷寒論》的第壹個方子,每加減壹味藥,整個方子的格局,就會發生變化。比如說加了焦糖(就是現在的麥芽糖),那麽這個時候就變成了小建中湯,中間是脾胃,意思是小建中湯補脾胃之氣,脾胃虛弱、比如低血糖可以現吃,這個時候,麥芽糖的成分放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可以用炒麥芽,炒麥芽,很香可以入脾,麥為養肝之谷物,又可以疏肝理氣,壹炒壹麥芽,壹舉兩得!而且,麥芽的性味非常平和。通過疏肝理氣來治療脾胃病,是不錯的方法。土病時,木往往克土,當然最好是四診合壹。前面我們講了變化規律。再來說說這個方子。桂枝湯是用來治療中風的,這裏的中風,就是風傷,不是現在的腦梗塞。比如《傷寒論》提綱說:"太陽病,脈浮數,頭項強痛,惡寒!首先強調脈浮,就是在皮膚上輕輕地摸脈,如果是冬天,這種脈象就不是壹個好現象,有些洪大的力量,這個不能對病人說,妳的身體是好的,這種脈象雖然有力,但是有壹種說法,太剛易折,這是壹個很不好的現象,也是不利於治療的。從仲景開始提脈,所以有些醫生,主張以脈為主,其余診為輔。當然,也不能那麽死板,脈病相合,以脈為主。脈病不配,還是脈,還是病。治病猶如遊擊戰,敵進我退,敵退我戰。所以還是以臨床為主,我覺得學醫書不能混,因為中醫流派太多了。這樣使自己會產生矛盾,理論不對,臨床的效果有時就提不上去,當然實踐和理論要相互結合。
? 再到頭項強痛,什麽叫強痛?也可以理解為僵硬,就是勃頸不靈活,不舒服。當然,在古代,項是指後腦勺的脖子,頸是講頭頸兩側,現在沒有區別,惡寒就是怕冷。當然桂枝湯裏說怕風,怕汗,怕熱。前面說過,這個發燒的溫度不要太高。如果發熱到了譫語,就要換位思考了,壹定不要輕易用桂枝湯,陽明實熱癥、溫病等,要慎用桂枝,那就真的到了火上澆油的地步,使人津液耗傷,沒有陽氣的依附,這樣陰陽就分離了。我覺得陽明實熱證很少見,反正我是沒見過,可能老壹輩的人,比如老師可能見過。有壹次上課,老師講到壹個病例,壹個人,發熱,大便不通,用大承氣湯,大黃要壹百多克,後來這個人臟腑氣機衰竭,去世了,有時候,通過這個病例,我們牢記教訓,用藥要謹慎,是不是。有壹次,我看到壹個病人發燒,不能說是熱,大便不通有的拒按,有的不按。當然是不是自己面對的情況,就不壹壹說明了。如果自己面對,有時也束手無策。單單壹個辣舌,看似小問題,卻也解決不了,說起來好像壹笑而過,但這樣的人找過很多醫生,上至博士教授,下至赤腳醫生,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局部,但整體如何,這也是需要考慮的。當我們,去進攻的時候,首先是自己要有足夠的糧草,古代打仗,斷了糧草,兵就荒了。我們對待邪氣也是壹樣,我們攻打邪氣的時候,也需要養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所以不管怎麽對待,起碼要在不傷正氣的前提下,如果是殺敵壹千,自損八百的事情,還是少做,甚至不做。不傷正氣,真正做到的是人健體輕,推之於國,國泰民安。大多數人健康了,國家就不用進口更多的機器、藥品。壹把手術刀,也不過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也有。這筆錢,夠壹個家庭用壹年了。中醫振興了,肯定會有大部分轉型,但中醫的振興在於教育。孔子的教育是言行壹致、知行合壹,現在這麽多都分開了,那只能是言的巨人、行的矮子!
? 我們講的是桂枝湯,外面的東西不必講。前面已經講了發汗、怕風、發熱,在傷寒論裏用桂枝是45克,而我從老師那裏得知,我們常用30克,桂枝去表。這個表,不僅是發汗、惡風、發熱。皮膚病、風濕在表之證,甚至對婦女的月經也有作用。鄭欽安說,桂枝湯是調和陰陽的總方,內服外用皆可。桂枝、甘草、生姜、大棗辛甘散陽,芍藥、甘草酸甘斂陰。例如,芍藥甘草湯主治陰液不足而致足拘攣。用藥的多少,用藥的變化,整個格局都會不壹樣,因人而異,因臨床實際而變,這裏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