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患者用藥原則
第壹,在急性關節炎時期的患者壹定要及早用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也不宜過早停藥,以免病情反復發作。目前用於治療痛風急性關節炎的藥物主要有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和糖皮質激素等。
第二,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應首選排尿酸藥物進行治療,務必將體內血尿酸水平維持在327微摩爾/升以下,以預防痛風急性發作,防止痛風石形成,保護腎功能。
第三,處於無癥狀期和慢性期的痛風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用藥,促進尿酸排泄,降低體內血尿酸水平。此外,這類患者在服藥期間應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
四、痛風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控制嘌呤的攝入量,要多喝水,喝小蘇打水也是促進尿酸排泄的好方法。
可以延緩通氣的藥物壹是抗痛風發作藥物,此類藥物有吲哚美辛、秋水仙堿片等。吲哚美辛有輕微的排尿酸作用,可消除痛風發作引起的疼痛,常用於痛風發作引起的骨關節炎。患者在服用此類藥物時應整片吞服,但胃潰瘍、癲癇和精神病患者禁服。此類藥物不宜長期服用。秋水仙堿片的毒副作用較大,目前僅限於痛風急性發作期服用。
二是尿酸排泄劑,包括丙磺舒、苯溴馬隆等。這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鹽的重吸收,增加尿酸鹽的排泄,從而降低血液中尿酸鹽的濃度,阻止尿酸鹽結晶的生成,還能促進已形成的尿酸鹽溶解。這類藥物沒有消炎鎮痛作用,壹般用於慢性痛風的治療。
三是尿酸合成阻滯劑,別嘌醇就屬於這類藥物。這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阻止體內次黃嘌呤和黃嘌呤代謝成尿酸,從而減少尿酸的產生,可用於原發性、繼發性和慢性痛風的治療。它不能控制痛風發作時的急性炎癥,必須在痛風急性期消失後兩周左右才能使用。
痛風的選藥和用藥原則血液中尿酸的長期增高是痛風發生的關鍵原因。人體內的尿酸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人體細胞內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核酸和其他嘌呤化合物,在壹些酶的作用下生成內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類化合物、核酸和核蛋白成分,經消化吸收後,通過某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壹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多種酶的參與。這些酶大致可分為兩類:促進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有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轉移酶、核糖核酸焦磷酸酰胺轉移酶和黃嘌呤氧化酶;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有次黃嘌呤-鳥嘌呤核苷酸轉移酶。
痛風是由於多種因素導致這些酶的活性異常,如促進尿酸合成酶活性增強,抑制尿酸合成酶活性減弱,從而導致尿酸生成過多。或因多種因素導致腎臟排泄尿酸功能受損,使尿酸在血液中蓄積,引起高尿酸血癥。
本病是由於過飽和的高尿酸血癥體液中的單鈉尿酸鹽結晶沈積在關節、肌腱及其周圍而引起的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外周關節炎。
壹種是抗痛風發作藥物。它們是吲哚美辛(消炎痛)和秋水仙堿片。
吲哚美辛有輕微的尿酸分泌作用,能消除痛風發作時引起的疼痛。它常用於痛風發作引起的骨關節炎。患者服用本品時應整片吞服,胃潰瘍、癲癇、精神病患者禁服,此類藥物不宜長期服用。
第二,尿酸排泄劑。丙磺舒屬於這類藥物,它主要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鹽的重吸收,增加尿酸鹽的排泄,降低血液中尿酸鹽的濃度,防止尿酸鹽結晶的生成,供養關節的運轉,還能促進已經形成的尿酸鹽的溶解。本品無消炎鎮痛作用,壹般用於治療慢性痛風或痛風恢復期。
第三,尿酸合成阻滯劑。別嘌醇屬於這類藥物,它主要是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阻止體內次黃嘌呤和黃嘌呤代謝為尿酸,從而減少尿酸的產生,可用於原發性、繼發性和慢性痛風病的治療,本品不能控制痛風的急性炎癥發作,而且必須在痛風急性期消失兩周左右才能使用。店主朋友在推薦藥物時壹定要提醒顧客,痛風急性期不宜使用別嘌醇。
中醫辨證為急性期發熱,必煩,關節劇痛,或遊走不定,局部紅腫發熱,舌苔黃膩,脈弦滑數,診為濕熱邪毒,痹阻關節用白虎通痹湯;藥用:金銀花30克:金銀花30克、錐栗15克、知母15克、石膏50克、葶藶子12克、防風15克、龍膽草15克、桑枝30克、細辛10克制之。草烏 10 克(先煮),黃柏 12 克,牛膝 15 克,防風 15 克,甘草 6 克,每日壹劑,水煎服。熱甚加澤瀉,防六爻。
用於慢性期,關節畸形僵硬,功能障礙,或局部潰爛(創面流出白鹽),神疲乏力,厭食,白膩笑苔,脈細數,多為氣血痹阻證;治以調理氣血的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藥用:黃芪60克,赤芍15克,肉桂15克,熟地15克,當歸15克,幹姜15克,杜仲15克,補骨脂30克,制川芎、枳殼各15克。骨髓30克,川烏15克(先煎),白術12克,麥冬20克,全蠍8克,鹿角霜15克,甘草8克,每日1劑,水煎服。
如疼痛劇烈,可加乳香、沒藥。可常規用透骨草藥浴浸泡患處法,以及針灸、按摩、局部激光照射法。患者生活要有規律,禁止酗酒,少吃含嘌呤較多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肝、腎、腦等)以及海鮮等。
1.在急性關節炎發病期壹定要及早用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也不宜過早停藥,以免復發。這類患者應合理安排休息和飲食,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還要註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及相互作用。目前用於急性關節炎期痛風治療的藥物主要有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和糖皮質激素等。
2.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應首選排尿酸藥物進行治療,務必將體內血尿酸水平維持在327微摩爾/升以下,以預防痛風急性發作,防止痛風石形成,保護腎功能。
3.處於無癥狀期和慢性期的痛風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用藥,促進尿酸排泄,降低體內血尿酸水平。此外,此類患者在服藥期間應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同時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4.痛風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控制嘌呤的攝入,盡量不吃富含嘌呤的海鮮和動物內臟等食物,並想辦法促進體內尿酸的排泄。人體內的尿酸最終是由腎臟排出體外的,因此,促進尿酸排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水。此外,喝小蘇打水也是促進尿酸排泄的好方法。這是因為小蘇打水的pH值呈堿性,可以堿化尿液。
痛風常用藥物的分類治療痛風的藥物按作用特點壹般可分為3類:
第壹類,抗痛風發作藥。這類藥包括吲哚美辛(消炎痛)和秋水仙堿片。
吲哚美辛具有輕微的尿酸分泌作用,可消除痛風發作時引起的疼痛。它常用於痛風發作引起的骨關節炎。患者服用本品時應整片吞服,胃潰瘍、癲癇、精神病患者禁服,此類藥物不宜長期服用。
秋水仙堿片的毒副作用,目前僅限於痛風急性發作期,部分患者服用本品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等反應,此時應告知患者停藥或減量。目前,秋水仙堿抗痛風的最佳劑量還有待進壹步研究。店主朋友在推薦藥物時壹定要告訴顧客藥物的毒副作用,嚴格按照醫生的處方上的劑量用藥,待急性發作後應停藥或減量,用藥時最好能咨詢醫生。
二是尿酸排泄劑。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防止尿酸結晶的生成,供養關節的運轉,促進已形成的尿酸溶解。本品無消炎鎮痛作用,壹般用於治療慢性痛風或痛風恢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