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駐秘魯大使館內張燈結彩,時任日本駐秘魯大使青木盛久正在舉行壹年壹度的日本明仁天皇壽辰慶祝宴會,800多名秘魯政府高級官員、社會名流和各國外交使節應邀出席。在熱烈的氣氛中,沒有人想到恐怖組織的魔爪已經伸向了大使館。
此時,22 名 "圖帕克.阿馬魯革命運動 "恐怖組織成員在指揮官韋爾塔(化名)的指揮下,兵分三路:壹路偽裝成服務員,將大量武器彈藥藏在蛋糕裏,騙過使館外圍警察的檢查,混進使館,壹路潛伏在使館外,隨時準備接應;壹路開到離使館不遠的壹輛救護車上,伺機而動。
20時30分,大廳裏的接待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潛入使館的14名恐怖分子首先發動了襲擊。他們投擲了煙霧彈,造成了混亂。潛伏在使館外的恐怖分子將圍墻炸開了壹個洞,穿過彌漫在房間裏的煙霧,迅速從洞口沖進大廳,用沖鋒槍瘋狂掃射。幾乎與此同時,大廳裏的幾名 "服務員 "也像變魔術壹樣從蛋糕裏拿出武器,向從睡夢中醒來的警察和警衛發起了攻擊。在滾滾濃煙和混亂的人群中,恐怖分子裏應外合,與使館警察和保安人員短暫交火後,迅速控制了使館兩層樓的所有出口,並劫持了使館內的540多人(800多名客人,其中200多人因公提前離場)作為人質。
人質中有秘魯外長、農業部長、最高法院法官、反恐警察司令、國家安全機構負責人等高級政要,還有時任總統藤森的母親、妹妹和弟弟;除了中國、美國、墨西哥等因公提前出境10多分鐘的大使外,前來參加招待會的德國、法國、巴西、玻利維亞、古巴等18個國家的大使和臨時代辦,以及駐秘魯的外國跨國公司代表,也都在恐怖分子的 "囊中"。
劫持人質後,恐怖分子要求秘魯當局釋放他們。劫持人質後,恐怖分子要求秘魯當局釋放他們關押的 460 名圖帕克-阿馬魯革命運動(MRTA)成員。阿馬魯革命運動(MRTA)聲稱,如果政府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殺死人質。
對峙的準備工作
人質事件發生後,秘魯政府立即調集了大量軍隊和警察,封鎖了日本大使館。使館周圍的街道成了戰鬥的前線:武裝直升機在低空盤旋;沙袋和鐵簇組成的警戒線將使館團團圍住;身穿制服、身穿防彈背心、頭戴鋼盔的警察將使館團團圍住,秘魯警方的狙擊手則在使館附近的高地上高度戒備,密切註視著使館內的壹舉壹動。
但是,遏制只是解決問題的開始。訴諸武力和出其不意是解決人質危機的 "速效辦法",但風險極大,而且可能代價高昂。如果我們向恐怖分子屈服,釋放被他們扣押的 460 名恐怖分子,那麽僥幸逃脫的恐怖分子將更加肆無忌憚,秘魯社會將永無寧日。
為了避免付出慘痛的代價,第二天(18 日),秘魯政府任命衛生部長多明戈-M-巴勒莫作為政府代表前往秘魯。帕勒莫作為政府代表與恐怖分子談判,但恐怖分子拒絕了,並堅持要求藤森總統親自談判。
18日晚,在國際紅十字會的斡旋下,恐怖分子首先釋放了約40名婦女和老人,其中包括外交官的妻子,也包括藤森總統的母親和妹妹。
21日,人質危機進入第四天,藤森總統直接向公眾發表講話,對人質的生命表示極大的關切,表示政府將盡最大努力尋求和平解決人質危機的辦法,但斷然拒絕了恐怖分子的要求,要求恐怖分子 "立即放下武器,釋放人質"。由於秘魯政府和恐怖分子壹直在為釋放圖帕克-阿馬魯革命運動(MRTA)人質的問題爭吵不休,秘魯政府和恐怖分子壹直未能達成和平解決方案。秘魯政府和恐怖分子壹直難以就釋放圖帕克-阿馬魯革命運動(MRTA)人質問題達成協議。因此,談判多次陷入僵局。直到 1997 年 4 月,秘魯政府和恐怖組織壹直在進行艱難而漫長的對抗。在此期間,秘魯政府在不妥協、不變通的情況下,派代表與恐怖組織談判,並通過國際社會向恐怖組織施加壓力,迫使恐怖組織在四個多月的時間裏沒有殺害人質,並分幾批釋放了大批人質,最後只剩下72人被俘。
但在長達四個月的對峙中,秘魯政府始終沒有放棄用武力解決人質危機的準備:
首先,秘魯在事件發生後,將900多名警察和特種部隊成員嚴密控制在日本大使館內。
第二,盡壹切可能掌握情報信息。當得知壹名恐怖分子的腳踝受傷時,秘魯警方應他的要求為他準備了壹副拐杖,並趁機在裏面安裝了壹個巧妙的竊聽器。竊聽器有助於了解使館內發生的事情。然而,當恐怖分子的腿傷痊愈後,拐杖就被丟棄了。後來,秘魯警方利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向使館運送食品和藥品、醫生為人質檢查身體等機會,設法在使館內安放了幾個火柴頭大小的竊聽器。更重要的是,為了滿足其中壹名人質胡裏奧-維特神父的特殊要求,並考慮到神父對人質的穩定作用,恐怖分子同意為神父送去壹個十字架。秘魯情報局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在十字架上安裝了竊聽器。當十字架被帶進關押人質的房間時,被劫持為人質的 "內線 "路易斯-詹皮耶終於與秘魯情報部門取得了聯系。被劫持為人質的 "內線 "路易斯-詹佩特終於與秘魯情報機構取得了聯系。此外,還在使館外動用了先進的激光竊聽器、紅外夜視儀、長焦距攝像機等設備,多種偵察手段,使秘魯警方及時掌握了官邸內的情況,為正確決策提供了基本依據。
第三,爭取國際支持。藤森總統迅速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分析處理各國反恐機構提出的建議和措施,並與美國、英國、法國、以色列等國的專門機構進行緊急磋商。他還邀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聯邦調查局(FBI)和國防情報局(DIA)的專家飛抵利馬,為他的特種部隊出謀劃策。
第四,特種部隊被部署到利馬郊區,進行武力解救人質的模擬訓練。針對使館的地形和建築特點,特種部隊反復演練了潛入、突擊、射擊、營救等各個環節。為了協調各方力量,統壹營救行動,藤森總統命令秘魯國家情報局特別行動組統壹協調軍警和特種部隊的行動。
第五,自1997年3月起,特種部隊秘密挖掘了五條通往大使館的地道。這些地道深達3米,最長的壹條長達80米,裏面裝有照明、空調、通訊設備以及足夠的食物和水,可以讓人員在裏面潛伏多日。
突襲終於開始了
1997年4月21日上午6點30分,所有隊員進入地道待命。
下午15:15,藤森總統接到了他的 "內線 "路易斯-詹佩特的報告。下午 15 時 15 分,藤森總統接到 "內線 "路易斯-詹佩特的報告,稱 11 名恐怖分子正在壹樓大廳踢足球,而二樓只有 3 人看守人質。於是,藤森立即下達了突襲行動的命令,200 多名特種部隊人員迅速對大使館發起了突襲。
15時27分,壹陣白光從使館大廳、餐廳和花園三個隱蔽的角落閃過,緊接著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隱藏在地道裏的特戰隊員突然從三個被炸開的地道口沖了出來,與恐怖分子展開了激烈的槍戰。與此同時,從使館院內另外兩個地道爆破口鉆出的隊員又翻墻進入院內,隊員們按計劃兵分三路:壹路趕去增援;壹路搶占制高點,壹路解救人質。
經過38分鐘的激戰,營救行動終於成功。72名人質中,除秘魯最高法院法官阿庫尼亞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因傷勢過重突發心臟病死亡外,其余人質全部獲救,毫發無損。在這次行動中,14 名恐怖分子被擊斃,兩名小組成員殉職。歷時 126 天的人質危機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