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黃顙魚養殖技術?

黃顙魚養殖技術?

黃顙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人們喜愛的優質水產品。由於市場對黃顙魚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野生資源和產量有限,黃顙魚的市場價格節節攀升。適度發展黃顙魚人工養殖,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經濟效益。黃顙魚池塘養殖技術如下。

壹、池塘準備。黃顙魚池塘養殖,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當主要魚類生產指標在150千克/667平方米以上時,必須配備增氧機、水泵等機械設備。養殖黃顙魚成魚的池塘面積大小不限,面積壹般在 0.2-0.3 公頃或 0.7 公頃以下。池塘的大小和形狀應有利於操作和管理。池底應平坦,便於捕撈。淤泥 10 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 1.5 米-2 米,有單獨的可控進排水口。

放養前需要對池塘進行清洗和消毒。註意平整塘底,在排水端底部挖出50-60平方米的窪地,比周圍低20-30厘米,為幹塘垂釣做好準備。放養前,按養殖常規魚的方法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消毒,然後按池塘每667平方米施發酵有機肥100千克-200千克,並投放黃桑後培育池水中的大量浮遊生物,應盡量選擇人工繁殖的魚種、這樣既能保證魚種的純度,又能提高成活率,而網箱幹塘捕撈小規格黃顙魚的漁獲量也可 作為魚種放養,盡量避免魚種運輸途中對魚體的傷害,以提高魚種在池塘中的成活率。

黃顙魚的放養時間壹般在每年的3-4月份,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管理水平、飼料供應和魚種規格等情況靈活掌握。壹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投放規格為5厘米/尾的黃顙魚種3000-5000尾,規格較大時,可適當減少放養數量。魚種放養前可用20x10-6或30x10-6福爾馬林溶液浸泡消毒10-15分鐘。為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生物資源,每 667 平方米水面可混養 10-15 厘米鰱魚種 200-400 尾。同時,可放養1齡草魚、鯧魚魚種100-200尾。禁止放養鯉魚、鯽魚等底層魚類。主養魚種投放半個月後,陸續投放配套魚種,以利主養魚種生長。

三、飼料投餵。黃顙魚是雜食性魚類。在自然狀態下主要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螺螄、小魚小蝦等水生動物為主,也可攝食部分水草、腐爛碎屑等餌料。人工投餵可將小魚小蝦、螺螄河蚌、畜禽加工廠下腳料、魚粉等動物性飼料和豆粕、菜粕、花生餅、豆渣、小麥粉等植物性飼料粉碎、攪拌制成人工飼料投餵。

黃顙魚對餌料的要求是:粗蛋白含量 35%-45%,動物性拖蛋白含量比例為(3-5):1,脂肪含量 5%-8%。養殖戶自配飼料時應註意在飼料中添加 1%的無機鹽和適量的多種維生素。在高溫生長季節可添加適量抗生素藥物,每月飼餵1-2個療程,預防細菌性疾病。

魚種剛下塘時食量較小,3-5天後即可養成集群攝食的習慣。正常吃食後,4月份以前餌料投餵量為魚體重的1-3%,生長季節每天飼料投餵量為池塘魚體重的4-6%。每天可分上午和下午2次投餵,下午水溫溶氧比上午高,可適當多投餵,下午水溫溶氧比上午高,可適當多投餵,有利於魚的生長。投餵餌料時要註意 "四定"、"四看"。

四、日常管理。良好的水質管理能促進其快速生長,提高餌料轉化率。魚種剛下塘時,保持水深50-60厘米,有利於水溫的升高和餌料生物(如技角類、橈足類)的繁殖。每隔 5-7 天加註壹次新水,高溫季節每隔 3-5 天加註壹次新水。有高產指標和條件的池塘應適時開啟增氧機。雖然黃顙魚不易泛塘,但溶氧低、水質差會抑制黃顙魚生長,增加餌料系數。平均每 15-20 天可使用 15-20 克/立方米的生石灰調節和改善水質,也可使用氯制劑進行水體消毒,劑量與常規魚類相似。黃顙魚屬無鱗魚類,對孔雀石綠、硫酸銅、敵百蟲、高錳酸鉀等藥物較為敏感,防病時應慎用。平時要勤巡塘,勤觀察生長情況,勤撈雜草汙物,勤做記錄。

  • 上一篇:醫護人員防疫宣傳畫圖片--防疫手抄報內容怎麽寫
  • 下一篇:妳知道各國貨幣的英文名稱及其貨幣符號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