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寶寶吃藥是家長感覺最難的教養技巧之壹。家長應掌握好適宜的水溫和藥量以及餵藥時間,壹般在飯前半小時、飯後1小時餵藥比較合適,以盡量降低餵藥之後寶寶嘔吐的概率,但也要註意看藥品的說明。
01如果寶寶嘔吐了,家長不宜馬上再餵藥,也不宜加量餵藥。
02餵藥時不要捏著寶寶的鼻子硬灌,也不要嚇唬和責怪寶寶,要在寶寶的情緒比較放松和平靜的時候先小口餵藥,再多喝幾口水。
03還可以把藥研成粉末,用糖水調成稀糊狀慢慢餵下,但不要用牛奶或果汁餵藥,這樣不但會影響藥效,而且敏感的寶寶可能以後還會對牛奶和果汁產生抗拒心理。
04餵藥還要避開嘴巴的敏感部位,苦味味蕾集中在舌根,酸味和鹹味味蕾集中在舌頭兩側,甜味味蕾則集中在舌尖。
051歲多的寶寶已經開始懂事了,能聽懂吃藥對身體好的道理,還喜歡“勇敢”,做大哥哥、大姐姐,家長可以從這個角度鼓勵寶寶:“喝了藥就‘長大’了,可以當哥哥、姐姐了!”如果勸說不管用,也可以用小餅幹、小糖果、小玩具等物品當作獎勵,鼓勵寶寶吃藥。
06有的家長在餵藥的時候,還會給寶寶播放平時喜歡聽的故事或者喜歡看的動畫片與廣告,趁寶寶情緒好的時候把藥餵下,家長可以嘗試壹下這種做法是否有效。
總結:看過太多家長給孩子餵藥的小技巧了,有的放到牛奶裏,有的用小饅頭浸泡,買餵藥器,買甜葉泡水沖藥,其實只要適合自己的孩子都可以,讓孩子在不哭不鬧時把藥吃進去就可以了。
孩子在哭鬧時不要給孩子餵藥,餵進去也會適得其反,最後別說藥了,連飯帶奶都吐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