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績效評價的含義,其實就是在完成績效任務的過程中,對被評價者的績效進行觀察和評價。成績任務是評價者在成績評價過程中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壹般包括任務的目的、任務指令、評價標準等。
在設計績效任務時,最重要的是把握任務的指導語言和評價標準。任務的指導語言應該用清晰、簡潔和適合年齡的語言描述學生應該知道什麽和做什麽;評價標準必須基於我們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非常明確和具體。要清晰準確地描述學生的行為和表現的不同水平,說明不同水平表現的優缺點,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哪裏好哪裏不好,而不僅僅是壹個水平。在實踐中,我們在制定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時,立足於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壹級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制定二級目標。我們也盡可能多的采訪學生,聽取他們的意見,讓學生參與評價標準的制定,讓學生對評價標準有最大的認同感。
其次,在設計任務時,要為學生的活動創設現實情境。創建的情境越真實,績效評估的可靠性越高。
1.這是壹個數學的表達性任務——“測算周長和面積”適合小學高年級的案例。設計的任務表單如下:
周長和面積的測算實踐活動(四年級)
設計背景:
圖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在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現實生活中,往往需要先測量相關長度,再計算周長或面積。但是,由於學生缺乏動手測量的經驗,教師需要提供實踐條件和機會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所以這個任務是結合學生對矩形和圓形面積計算的知識和課本上“測算”的實踐活動來設計的。
任務目的:
為學生提供“測算”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做“測算”,培養數學實踐能力;同時,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測算”的方法、過程、結果和情感態度,鼓勵學生體驗成功,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興趣。
任務:測量計算周長和面積,選擇場地,如羽毛球場、沙池、足球場、直跑道(壹條)、學校(必選)。
任務和說明:
與妳班其他3-4名同學組成壹個小組,從任務欄中選擇至少三個任務進行測量,做好記錄,根據測量的數據計算出他們的周長和面積。
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您的小組應該:
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設計合理的測量方法;
有專人負責記錄測量數據。最好設計壹個科學清晰的記錄方法,清晰直觀的呈現妳所在小組的測量方法和結果。
活動結束後,妳們小組要提供壹份活動報告,內容包括①測量工具②測量方法③原始數據④相關公式⑤組員表現⑤妳收獲了什麽?有什麽問題?
相關數學概念:
這個任務要求學生和班裏的其他3-4個同學壹起完成這個任務,然後交換自己對周長和面積的理解,並進行計算。在計算過程中,學生解釋他們的發現,並與其他組進行比較。讓他們得出相關結論。“測周長和面積”的實踐活動直接把生活和學生的學習聯系起來。
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根據團隊成員解決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學生應該解釋他們選擇的測量工具,測量方法和尋找周長和面積的想法。
評價指導
A級,B級,C級,d級。
信息的組織在數據收集策略上有很大的差異。三項以上以直觀的方式描述收集到的數據,意味著大部分數據相對完整,三項以下難以選擇測量策略,具有任意性。
數學的準確性在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上是正確的,結論是簡潔概括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和結論是正確的,但也有少數錯誤,而且在不連貫的運算中有大量錯誤,體現了對周長和面積的認識有限。
說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正確的,可以說明對過程的理解不全面,結論不充分,沒有結論,思維過程不清晰。
測量和計算周長和面積的實踐活動報告
四年制
團隊成員:,,,,。
任務1:測量周長和面積。
任務2:測量的周長和面積。
任務3:測量的周長和面積。
任務4:測量的周長和面積。
任務5:測量的周長和面積。
2.這是壹個數學的表現性任務——“對0的理解”適用於小學低年級的案例,設計的任務形式如下:
“理解0”案例及反思
1.設計背景:10以內的數對學生來說是壹個容易的問題,但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經歷用10以內的數描述周圍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含義,初步形成數的要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任務的目的:
1.通過操作,準確體驗0,認識0,掌握0的寫法。
2.通過尺圖讓學生更熟悉數字的順序。
3.讓學生第壹次感受到0的意義,並正確理解。
三。任務和指導語言
這節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壹是進壹步掌握1-9的數字順序,二是樹上沒有蘋果。怎麽表達呢?要知道0,可以寫0。
第四,相關的數學概念
通過創設童話場景、生活場景、遊戲場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數學學習不再單調,還能在童話世界、遊戲、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動詞 (verb的縮寫)解決方法
1,遊戲介紹,激活學習興趣
A.問:我們知道哪些數字?(我知道1 2 3 4 5)
B.展示五張圖片,後面隱藏相應的數字。
問題:今天我們的數字朋友在哪裏?老師偷偷告訴妳,他們藏在這些畫後面。妳能找到壹個壹個找到他們的方法嗎?讓學生找出這些數字,並解釋這種猜測的原因。)
C.展示第六張圖。裏面什麽都沒有。
老師:妳能猜出藏在這張圖片後面的數字嗎?讓學生隨便猜。當壹個學生猜0,問為什麽。)
D.透露壹下對題目的理解:“0”。
2.尋找人生的零點,追尋數學的足跡。
A.0無所不能,無處不在。想想妳在哪裏見過。讓學生們暢所欲言。)
B.課件演示了生活中關於“0”的圖片。
3、情景介紹,理解0的含義
A.媒體出現(兔子采蘑菇)。
講故事:兔子四兄弟壹起去采蘑菇。大兔子專心采蘑菇,不壹會兒就采了三個蘑菇。兩只兔子挑了兩個蘑菇,連三哥都挑了1個蘑菇。四哥三心二意,壹會兒抓蝴蝶蜻蜓,壹會兒沒采蘑菇。山羊叔叔說:“孩子,如果我們做事三心二意,就什麽都做不好。”從此,四哥再也不敢玩了。
老師問:“妳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什麽?”
老師問:“我們可以像四哥壹樣貪玩學習嗎?好,我們來看看今天哪個學生學習最認真。”在生活情境中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學習和做事是壹樣的。三心二意,學不好,做不好。)
B.看圖寫數字。多媒體展示了壹張圖片:小猴子吃桃子。)
小猴子已經吃完了桃子。妳還能用之前學過的小於5的數字嗎?我們做什麽呢
就像剛才兔子采蘑菇,猴子吃桃子,0是什麽意思?
老師:“沒有這樣的人的時候,可以用零來表示。0是類似1和2的數。”
C.知道尺子上的“0”。
(1)讓學生先在尺子上找到0,用左手食指點,再找到1,用右手食指點。0到1是段,用1表示;
(2)然後找2,表示0到2是兩段,用2表示。
(3)從0開始數四段,食指剛好指向哪個數字?0到4之間有幾段?(第4款)
(4)從0到5應該數到幾段?(計算5個段落)
(5)老師:妳們這裏什麽時候開始計數?這裏的“0”能代表什麽?(0是開始,是起點。)
4.寫作,評論,指導寫作。
A.問:“這個“0”在妳看來是什麽樣的?”?
B.老師問:“妳覺得寫0應該註意什麽?”
C.老師示範寫作,然後學生先在本子上練習,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寫作,以獎勵“誰是寫作能手”。
5.探究0的計算。
A.展示兔子拔蘿蔔的故事。
四哥也不再懶了。他正在努力拔胡蘿蔔。
讓學生說出圖片的意思和列的計算。這些數字是什麽意思?
b .如果妳不看下圖,妳會數嗎?思維:5-0。
請學生用生活實例解釋計算過程。
6.實踐和提高
A.在書的第29頁上做它。完成後談談妳的想法。
B.遊戲:小貓釣魚。
7.總結和評估
A.今天,我們又遇到了壹個好朋友“0”。當事情發生時,它會出現嗎?(沒有時,可用0表示。)數字排在壹起的時候,應該在哪裏?(排名第壹,因為0代表起點)
妳印象最深的是什麽?為什麽?
c .妳能用0說壹個句子嗎?
第六,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通過創設童話場景、生活場景、遊戲場景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數學學習不再是單調的數字和運算,還可以在童話世界、遊戲和生活中學習到很多數學知識。
1.創造童話,給數學插上彩色的翅膀。
童年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時候。在童話故事中,學生可以發現不在現實中的東西。神秘感和趣味性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在這裏,孩子眼中的普通現象往往會變得不平凡。在教學中,老師設計了“小兔子采蘑菇”和“四兄弟采蘿蔔”的故事,學生們熱情參與。
A.從“兔子采蘑菇”的故事中,他們初步感知到了0的存在,也明白了如果像四哥那樣三心二意地做事,就會“壹無所有”,有的同學還和學業聯系在壹起。如果他們不專心學習,他們將什麽也學不到。
B.故事場景的創設要貫穿探究的過程,所以在探究0的計算時,設計了“四兄弟摘蘿蔔”的故事。學生在場景中深入探究,通過具體案例的學習,發現數學的內涵。在這裏,教師進壹步滲透思想教育:要有能改正錯誤的四哥之心。
這樣,通過運用現代技術,將學生壹個學期所學的知識內容整合成壹個連貫生動的故事,通過學生喜愛的動畫播放出來。學生壹邊觀看,壹邊思考,捕捉故事中的數學信息,將知識的邏輯發展順序與故事的發展順序緊密聯系起來,在故事中延伸做人的道理。這對學生來說是多麽鼓舞人心。
2.創造生活場景,讓數學走進現實生活。
新課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時無意識的觀察和感受,還需要有意識的生活經驗積累。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機會去感受生活。
所以在課上,我讓學生試著去尋找生活中的零,然後老師用課件展示生活的片段,和大家壹起尋找零的足跡。有的找到了電話、遙控器、門牌號、電腦...,還有同學以為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零。學生越找越顯得熱血沸騰,不願意停下來。
學生沈浸在真實情境中,用數學的視角看待生活,會覺得數學就在身邊。在課堂上,學生將充滿興趣,沒有疲倦。
3.創造遊戲場景,讓數學成為快樂的崗位。
壹年級的孩子剛入學,對學習的目的還沒有建立明確的認識。他們靠的是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欲望往往產生於興趣。所以創造遊戲場景重在激發興趣。因此,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遊戲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在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設計了壹個遊戲練習“鯰魚”。老師把0.5.4分的小籃子貼在黑板上,把寫有公式的小魚給上課認真的同學,讓他們把小魚貼在對應的小籃子下面。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將學習氛圍推向了高潮。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它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手、口、腦,為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造最佳環境,將數學知識“包容”在生活中常見的遊戲中,無疑是讓學生享受和熱愛學習的最佳途徑。
事實上,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創建場景。還有角色扮演場景、電腦模擬場景、圖片再現場景等。只要我們願意,情景創造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