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藥物穩定性的外界因素有溫度、光線、金屬離子、空氣/氧、濕度和水分、包裝材料等。
1、溫度。
溫度的升高會加快藥物的降解反應,從而影響藥物的穩定性。
2、光線。
光線通常具有壹定的輻射作用,可能會導致藥物發生氧化反應,如酚類藥物。
3、金屬離子。
微量金屬離子會加快藥物的自氧化反應,如銅、鐵、鉑、錳等,會導致藥物的穩定性發生變化。
4、空氣/氧。
空氣中含有氧氣,藥物如果直接與空氣接觸,會容易發生氧化作用而變質,影響藥效。
5、濕度和水分。
如果將藥物放在濕度較大的環境中,會導致藥物受潮變軟,影響藥物作用。
6、包裝材料。
藥物的包裝材料如果比較劣質,可能會使藥物發生損壞失效,對藥物的穩定性產生影響。
患者要把藥物放在密閉且避光的環境內,發現藥物發生變質等不良表現時,應及時咨詢醫生,必要時可重新購藥服用。
研究藥物制劑穩定性的意義:
1、概念。
藥物制劑的穩定性是指藥物在體外的穩定性,它貫穿於藥物制劑的研制、生產、儲存、運輸和使用全過程。藥物制劑應符合安全、有效、穩定的基本要求。
2、目的。
穩定性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藥或制劑的質量在溫度、濕度、光線等條件的影響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藥品的生產、包裝、儲存、運輸條件和有效期的確定提供科學依據。
藥物制劑如不穩定,則會產生物理和化學等方面的變化,如吸濕結塊、分解變質等,有的除外觀變化外,還會導致藥效下降,產生毒副作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給個人和企業帶來極大的精神和經濟損失。
3、意義。
我國的《新藥審批辦法》明確規定,在新藥研究和申報過程中必須呈報穩定性資料。所以重視和研究藥物制劑的穩定性,以指導合理地進行劑型設計,提高制劑質量,保證藥效和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