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之壹:郭仙姑傳說
郭仙姑的傳說由來已久。相傳,郭仙姑於1000多年前出生在威海市王道村前的東泊子壹個叫郭家莊的村子裏。
她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她從小就在生活的磨難中磨練和鍛煉自己。她勤勞、節儉、慈善、感恩、賢惠、善修行,與鄰裏和睦。村裏的許多家庭都得到了她的支持和幫助。在修習道教之前,郭仙姑死於海難。在生活的困境中,她養家糊口,尊重公婆,堅守貞操。在瘟疫肆虐,災難迫在眉睫的時候,她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翻山越嶺,為登山采集藥材,為村民熬藥,終於送走了瘟神。她的善行感動蒼穹,使她從壹個凡人變成了壹個仙人,並修建了仙姑廟(位於威海名山——仙姑頂),讓她總能更好地為滄桑巨變祈福。
郭仙姑廟建成後,香火不斷,壹些疑難雜癥患者前來找仙姑治病。膝下無子者,來求尼姑賜子;海上遇險的人來求尼姑引渡航海;還有人來求嫂子轉危為安...總之,誰有困難,隨時隨地都可以問大嫂。只要她符合天道,尼姑就會給她幫助和加持。
《郭仙姑傳說》和《仙姑廟文字記載》輔之以北部旌德四年漢遼雙刻。公元1007年,遼國壹隊人馬越過山河,飄洋過海,載著肥美的牛羊和祭祀禮品,虔誠地來到當時JD.COM東路鄧州縣白鹿鄉以北的仙姑廟朝拜。遼人崇拜仙姑的主要原因是遼國的船只迷失在霧蒙蒙的大海中,仙姑頂上迷茫地閃爍著壹道光,指引著船只尋找出路。劇組回國後,宣傳營救仙姑。國王得知此事後,派遼國使節祭祀仙姑,並請文登縣白鹿鄉當地龔升張偉用漢、遼兩種文字書寫碑文,付梓刻石以示決心。這座紀念碑現在矗立在仙姑廟前。也是最早的仙姑傳說和仙姑廟的文字記載,已發現千年。
經過不同時代的更替,興衰不斷,郭仙姑不斷被神話,形成了完整的仙道文化偶像,同時也成為影響壹方人文修養、教化社會道德的歷史題材。然而,在強勢文化的沖擊下,傳奇面臨著難以為繼的尷尬。大部分少年沒有系統的聽說過傳說,中年人的故事支離破碎,幾個老人都是弱者。郭仙姑傳說這壹民間文學形式瀕臨滅絕,亟待保護和傳承。
第二個傳說:
威海老城區往南五公裏,有壹個叫王道(威海方言叫芒道)的村子,由陸家疃、孟家疃、馬家疃組成。村子西邊有座山,海拔375米。山勢險峻,群峰秀麗,曲徑通幽,林木蔥郁。山頂上有壹座寺廟。在威海生活的人都知道每年農歷三月十五都會舉辦仙姑頂廟會,但並不是所有威海人都能知道仙姑頂廟會的來歷。今天我就來說說仙姑頂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仙姑頂南面的觀牛山上,住著壹位名叫郭的老人和他的女兒。老郭憨厚善良,女兒天生麗質,善良可愛。她十六歲的時候,突然得了壹場大病。從此她不吃不喝,行善積德。她經常為百姓收集藥品治病,救苦救難,深受周圍村民的喜愛。郭老師喜歡貓,家裏養了很多貓。有壹年,當地人感染了瘟疫,瘟疫傳播很快,死了很多人。為了救左鄰右舍,郭仙姑親自上山采藥,煎給百姓喝。大家的病很快就好了,傳播瘟疫的老鼠也被郭家的貓殺死了(為了紀念這些有貢獻的貓,以前的廟裏有很多石貓。)。郭老師日夜念佛。經過多年的修煉,郭老師終於成仙了。從那以後,郭小姐變得更加慈善和關心她的鄰居。因為仙姑居住的牛山很小,經常有牛仔趕著牛上山,破壞了寧靜的仙境。所以郭老漢壹死,仙姑就想搬到仙姑頂。
壹天晚上,壹個住在馬家疃的富人夢見壹個穿著白紗的仙女飄進屋裏,雙手交叉向她打招呼,並提出借他的棗紅馬把她家搬到仙姑頂。富人同意把馬拿出來借給修女。天亮後,老財主想起晚上做的夢,急忙跑到馬廄查看。他看到那匹棗紅馬大汗淋漓,馬鞍和馱箱還在馬背上,馱箱裏還有兩個金元寶。這壹次,老財主高興極了,就把仙女夢的故事傳開了。周圍村子的村民發現牛山的神仙真的不在了,就用錢出錢,不用錢在上面建了壹座廟,叫神仙廟。每年3月15日都會有仙姑頂廟會。平日裏,人們經常上山燒香,給仙女磕頭,祈求她的保佑。
現在,望島集團充分挖掘仙姑頂的美麗傳說,開發旅遊資源,在仙姑頂腳下修建美麗山門,修繕仙姑頂寺廟,規劃道路和環境,不僅豐富了仙姑頂寺廟的傳統民俗文化,也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價值。
傳奇三:
修女的頂端是獻給壹位修女的。據說尼姑壹生未婚,善良美麗溫柔,壹心為當地百姓做事,有求必應。根據壹則碑文,仙姑的傳說自宋代開始流傳。據說女孩真名叫郭,和父親住在壹起。她十六七歲的時候,不知道得了什麽怪病,不吃不喝,卻還活著。久而久之,她成了神仙,成了“仙姑國”。關於童話有兩個故事,壹個是“仙招”,壹個是“自殺”。
先說“仙姑搬家”的傳說:據說仙姑最早住在仙姑山頂對面的南山上,但後來放牛的孩子把山弄臟了,仙姑決定搬家。於是我在山腳下給田老漢做了個夢,說她急著搬家,想借他們的棗紅馬。老人壹向大方,滿口答應,把心愛的棗紅馬牽出馬廄,親自幫仙谷準備馬鞍,放在籃子裏。當他黎明醒來時,老人回憶起他所做的夢。這似乎難以置信。他急忙跑到門口,看見他心愛的棗紅馬渾身是汗,馬鞍和籃子還在馬背上。仔細壹看,籃子的壹端有兩個大元寶,老人恍然大悟——這是仙姑感謝的禮物。田老漢急忙把這件怪事告訴了鄰居們,大家爭相轉告,並為大山祈福。於是,村民們壹聚,決定在山上建壹座尼姑廟,祈求尼姑保佑。
先說“自刎”的傳說:相傳明朝農民起義領袖鄧克信就住在對面的鄧家寨。他們多次被明軍包圍,但每次都因為大霧看不清目標,卻沒有被消滅。有壹次被明軍包圍,鄧克信隨口對部下說:“他們沒用,對面山上的小姑娘在保護我們。保險不能攻。”誰知此話壹出,山上霧氣頓時消散,明軍成功攻上山頂,逼得鄧克信在山路上自刎,於是有了蠡口山的地名。老人們說鄧可欣太不尊重,叫她“小婊子”,這讓她很生氣。
兩個美麗的傳說讓仙姑頂非常出名。附近的人們虔誠地崇拜仙姑頂,為的是祈求她消災、得病、保平安。因此,山路上隨處可見的紙錢成為了仙姑頂非常有特色的壹道風景。只是年輕人不太認同這種現象。他們想到安全,說石頭壓的紙幣有引發森林火災的可能。
仙姑的由來
中國古代神仙的來源很多,但威海仙姑的娘家姓是郭,民間口口相傳“仙姑郭”,但不知其出處,故懷疑是當地信仰。推測郭仙姑應該是民間的土地神,在當地有所建樹,有孝心,所以把她做了神,立廟祭祀。但正史未載,年代久遠,故後文不詳。故道光版《文登縣誌》記載:“仙不知哪輩,舊誌不載,城中無人。”
郭仙姑的傳說,據說在當地已經傳唱了近2000年(或者略誇張)。經過民間的口頭創造、傳播、演繹、信仰和祭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道教文化本土案例。但整體內容略顯不足,不夠系統。
童話的起源
傳說壹:郭家村當地壹位漁民在神奇的壹年失去了母親,八歲成為童養媳。人生多做善事。丈夫出海打魚未歸後,仙谷在海邊看著丈夫。在等待多年後,她感動了世界,並作為神保護人民。海上救人有很多說法,比如海上送燈,指引迷路。如北部旌德四年(公元1007),遼使臣來拜,立碑。傳聞遼國商隊在海上遇險,尼姑施法救下,專程來報恩。有仙姑海上救人的說法,所以仙姑也有觀音或媽祖海上化身的說法。
傳說二:相傳宋代仙姑(聖職不詳)東遊威海景,看到巍巍峰山的美景,便在此修行。由此,今天的仙姑文化逐漸形成。但《文登縣誌》記載:“老威海支仙姑傳為麻姑的尼姑練功之地”,故仙姑被視為麻姑的化身。
傳說三:據《太平清話》記載,仙姑姓李,名瓊仙,祖籍南粵。她從幻想遊蕩到幻想,後隨義弟王到嶗山學道,學成後遷居牟州東南古玉山。她曾被追封為真人(又名仙姑)保護百姓。
仙姑寺的傳說:
仙姑廟歷史悠久,直接見證就是兩座廟碑。公元四年(公元1007年)在宋真宗景德鎮建立了壹座寺廟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碑文是張煒寫的,漢字之間用遼文刻的。是威海發現的最早的古寺碑,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另壹座廟碑豎立於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重修仙姑廟時。碑文寫著“仙姑遺風,秦漢遠行”。由此可見,仙姑寺歷史悠久。
歷史記錄
1,建造年份未知。
2.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重建。
3.民國初年重建“方八尺”格局
4,1964,銷毀。
5.1989重建,年後再次拆除。
6.1992年3月,重修。“仙姑頂”是中國著名書法家劉炳森題寫的。威海著名文學家田·《重修仙姑廟》
7.從1993到2009年,* * *舉辦了16仙姑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