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產品方面。
企業為了順應相關醫改政策,不得不主動重新做產品規劃或產品線規劃和產品定位。在新醫改政策中,醫藥市場的發展***與推廣意識劑將分為幾類-----,有專營處方藥的,有專營OTC的,有專營基本藥物的,有專營低價藥的,也有兼營的。
在此背景下,企業如果不做好產品定位和規劃,盲目招商註定會成為炮灰。
第二,價格。
價格調整也是醫藥企業無法回避的問題。
企業的處方藥、基藥、低價藥,想進入第壹終端、第三終端,那就必須招標,就必須入圍目錄,面臨的問題就是調價。其實每次調價,都是以降價為基準,否則,也許連參與招商的資格都可能沒有。但價格壹降再降,三五年後,可想而知會面臨怎樣壹種玄妙的局面。
第三,渠道。
渠道面臨的問題是投入和獲得能否成正比。代理商、各省的第壹終端、第三終端的配送實行招標管理,招標企業擁有壹定區域醫院的配送權,因此,地方醫藥企業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什麽終端都可以做,處方藥、基藥、低價藥,企業必須比以前更費盡心思地去尋找和確定適合自己的品種、本省區域的渠道;企業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企業內部不得不增加政務部門、招標部門來專門負責這方面的工作,無形中增加了處方藥本來就不低的經營成本。
第四,促銷。
傳統的促銷包括人員推銷、業務推廣、廣告宣傳、公共****。全方位能這樣操作的,其實只有財大氣粗的OTC企業;而處方藥,因為國家不允許為患者做廣告,所以這方面的功夫都做足了,到了醫院特別是醫生那裏,最終的結果是醫生的收入高了,患者的費用高了,企業的利潤低了;再看看基藥,患者、第三終端都不算,不是妳想要就能要的!要,控制權在配送企業手裏,在政府機構手裏買單,只有政府采購,企業才有回報,否則,即使入圍,也只能坐冷板凳,此時的推廣能做到哪裏去,自然是公關。
現階段醫療招商面臨的問題也可以說是整個行業的老問題,如何解決才是有效的?也許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