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信息學院專業中心實驗室
2015版
我們需要怎樣的專業課程實驗報告?
進入大三後,我們會面臨很多專業課程實驗項目,如何讓這些實驗報告體現出它應有的 "專業 "性質呢?撇開具體的實驗內容不談,實驗報告應該具備以下**** 同的特質:1.報告中有盡可能多的實驗信息。
實驗的工作條件--設備儀器有什麽能力,實驗小組的組成分工--協作與管理,實驗的預期結果--工作的目標與 這些都是為成就壹個專業工程師所做的必要而有益的準備。
2.實驗數據處理手段要體現專業性。
面對大量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請摒棄手繪坐標紙等落後的方法,從這次實驗中走出來,不要讓報告失去應有的客觀性和專業性。
3.實驗結果不能像僵屍壹樣躺在報告上展示,應該賦予它鮮活的血肉和生命力。實驗結果(數據或波形圖等)要附有清晰的實驗條件描述,要有充分的定量標識; ●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期的比較是必要的,誤差分析要實事求是,不能諱疾忌醫;
●實驗結果說明了什麽?請拿出妳的評價和看法,就像電影看完後總要評價壹樣,提煉和升華才是學習的高境界;
● 現有實驗方案的優缺點要思考,可以嘗試優化方案或展望;
● 數據可以不準確,方案可以不完善,但發自內心的原創性思考絕對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且最重要的,是
壹份有價值的報告,老師也樂見其成。
4.壹個實驗是有限的,但對實驗的思考應該是無限的。
報告在具備基本要素的前提下,不要過於拘泥於固定的模板格式,不要過於局限於實驗本身的範圍,如果報告上出現了許多衍生的內容,如虛擬仿真實驗的拓展、拓展方案的討論、裝置或設備的拓展說明、應用案例的拓展、數據分析的拓展等,對於教授和學者來說,壹份報告的價值也是老師樂見的。,是教書者和研究者的壹大幸事。如果妳這樣做了,妳就不必去做大量重復的概括性實驗了,僅舉幾例。
5.請加強報告的可讀性,展現妳的熱情和投入。
妳在寫作時考慮到讀者的體驗了嗎?不要提交壹份只有妳自己才能讀懂的報告,我向妳致敬,因為妳調用了妳所掌握的壹切資源和手段,將妳的熱情和執著融入了這份妳也許能讀懂的報告中。
壹言以蔽之,請讓我感受到您報告中靈魂的飛躍?
實驗壹、單相半控橋式整流電路實驗
壹、
主要內容
1.實現觸發脈沖與晶閘管同步的控制;
2.觀察單相半控電橋在純電阻負載時的移相控制特性,測量最大移相範圍和輸入-輸出特性;
3. 觀察單相半控電橋在電阻-電感負載輸出狀態下,產生的失控現象。觀察單相半導體電橋在電阻-電感負載的輸出狀態下,產生失控現象,並討論解決方法。
II.方法和要點 1.同步:
◆ 從三相交流電源的進線處取線電壓 Uuw(~230v)到降壓變壓器(MCL-35),輸出壹個單相電壓(~124v)作為
整流輸入電壓 u 2;
◆ 在(MCL-33)的兩組三相全控整流橋晶閘管陣列(*** 12 個晶閘管)中,整流輸入端電壓設置為 0.1V.陣列(***12個)中,選取兩個晶閘管,與整流二極管陣列
陣列(***6個)中的兩個二極管組成壹個***陰極模式的半控整流橋,保證控制同步,並外接純阻性負載。
2、半控橋純阻性負載實驗(負載保持最大阻值):
◆最大移相範圍測試:調節控制量u ct,測量並記錄Ud、α的有效邊界值,用數碼相機記錄α為最小、最大、
90o時的輸出電壓u d波形(註:負載電阻不宜太小,以保證輸出電壓較大時)。Id不超過 0.6A);思考:如何用示波器判斷移相控制角的大小?
◆輸入輸出特性測試:在最大移相範圍內,調整不同控制量 u ct 2、
控制信號 ct 和整流輸出 Ud 的大小,要求有效數據不少於 8 組。思考:如何規劃有價值的數據采樣分布模式?--在報告中說明。
3.半控電橋電阻-電感負載(加負載L=200mH)實驗:
◆觀察並記錄α最小值、最大值和90o時輸出電壓u d的波形,觀察其特性(Id≤0.6A);
◆ 固定α=90o,調節負載電阻從最大值開始逐漸減小(使輸出電流在間歇、臨界連續和連續0.5A三種情況下分別為0.5A、
Id≤0.6A)。對應三種不同的負載阻抗角情況,記錄電流 id 波形,測量變壓器壹次功率因數 cos φ1、有功功率 P 1 和負載電阻 R L,並核算相應的 ωL、tg Φ 和輸出電流紋波系數。思考:如何獲取負載環路中負載電流的波形?
◆ 保持控制角 α
脈沖信號(模擬阻塞脈沖)以產生失控。記錄失控前後的 u d 波形,並提出壹項測試,以確定哪個晶閘管失控。
o
III.實驗報告的要求
1、實驗的基本內容(實驗項目名稱、已知條件、實驗完成目標)。
2.實驗條件說明(主要儀器設備的名稱、型號、規格;小組人員分工:主要操作人員、輔助操作人員、數據記錄人員
及報告完成情況等)。
3、實驗過程描述(包括每壹步的實驗方法、電路原理圖、所用儀器的名稱和型號、使用範圍等)。4.實驗記錄和數據處理(包括電路波形、原始數據記錄表、計算結果和工程特性曲線等)。
5.實驗綜合評估(分析實驗與理論數據的偏差,評估實驗方案和結果的可信度,提出可能的優化和改進方案等)。6.實驗虛擬仿真(軟件自選),完成相應實驗條件下電路典型波形的測試與觀測。7.實驗研討必做題:
◆同步控制:說明選擇實驗面板晶閘管序號構成半控橋的依據。
◆ 理論與實踐:繪制電阻負載時u d = f (α)和u d = f (u ct)的實驗特性曲線,比較實驗u d = f (α)和理論推導的u d =
f (α)特性曲線(同壹坐標系),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
◆ 電阻電感負載:分析電阻電感負載,輸出電流波形id與課本所示不同,為什麽?電路能否連接純電感負
負載(如果電感足夠大),為什麽?
◆ 電源:第二小題中的 "阻感負載",判斷並分析變壓器 cos φ1 的變化是否取決於負載 tg Φ 的變化?◆ 數據完善:如果以u d = f(u ct)的實驗特性曲線為基礎,建立該直流受控電源-直流電壓
放大器的靜態數學模型,試提出建模方案,並求得模型的近似放大系數Ks≈?
實驗二、三相全控橋式整流器與有源逆變器實驗
壹、
主要內容
1、觀察分析整流器狀態(阻性負載、阻感性負載)u d 、u VT 波形;
2、觀察分析逆變器狀態(阻感性-反電勢負載)u d 、u VT 波形及逆變器功率測量;
二、
實驗三、三相全控橋式整流器與有源逆變器實驗
壹、
主要內容
1、觀察分析整流器狀態(阻性負載、阻感性負載)u d 、u VT 波形;
2、觀察分析逆變器狀態(阻感性-反電勢負載)u d 、u VT 波形及逆變器功率測量。方法和原理
1.連接三相整流橋和逆變電路
◆ 將三相隔離變壓器 (MCL-32) 的次級繞組連接到三相降壓變壓器 (MCL-35) 上,輸出三相電源(線電壓約為 110~130v)
作為三相轉換橋的交流輸入;
2.> 三相隔離變壓器(MCL-32)的次級繞組連接到由二極管組成的三相不可控全波整流橋,作為逆變器工作時負載電路的電動勢源(恒定幅度的電壓源)
;
◆ 雙刀雙檔開關構成整流、逆變選擇電路(主電路通電時嚴禁開關切換);
◆ 近似整流,逆變臨界控制點為 Uct = 0,當 Uct ﹥0 時,處於整流移相控制;當 Uct ﹤0 時,處於逆變移相控制:
2.整流工作
◆ 電阻負載測試:雙組開關選擇整流電路,負載電阻調到最大,電壓正加。1) 觀察並記錄整流下 α ≈ 0O、60O、90O 時 u d 和 u 的波形(註意限制 Id ≤ 0.8A);2)當 α ≈ 0O 時,阻斷任意壹個晶閘管的脈沖信號,記錄 u d 的波形和大小;
3)當 α ≈ 0O 時,阻斷任意兩個晶閘管的脈沖信號,記錄 u d 的波形和大小(壹次:**** 2 個陰極組;壹次:2 個陰極陽極組;壹次:2 個陰極陽極組;壹次:2 個陰極陽極組。(壹次:**** 陰極 2 組;壹次:陰極陽極各 1 組)
◆ 電阻電感(300Ω+ 700mH )負載測試:雙檔開關選擇整流電路,觀察並記錄 α=30O 、90O 時 u d 、u VT 的波形(註意 Id ≤ 0.8A);α=0O 時隨時阻斷 1、2 晶閘管的脈沖信號,並記錄 u d 的波形和大小值。記錄 u d 的波形和大小值。
3、逆變器工作
斷開主電路電源,將負載電路切換到逆變工況,註意逆變電勢源的直流極性。
◆ 選擇負信號,負載為(最大電阻+700mH),閉合電源,觀察逆變狀態β=60O、90O時u d、u VT的波形;◆ 在負載不變的情況下(最大電阻+電感為 700mH,直流反向電動勢 E 基本不變),在最大範圍內逆變移相,確定電網實際吸收的直流電
Pk=f(Ud)的函數關系曲線(不少於 8 組數據點)。已知,三相全控橋式電源電路輸出等效內阻Rn=26Ω。
三、實驗報告要求:
1.實驗項目名稱
2.實驗基本內容(已知條件和實驗要求)
3.實驗條件說明(主要儀器設備名稱、型號、規格等;組內人員分工:主要操作人員、(包括主要操作人員、輔助操作人員、數據記錄人員
及報告完成情況)
4.實驗過程描述(包括每步實驗方法、電路原理圖、所用儀器名稱及型號、使用範圍等); 5. 實驗數據處理(包括原始數據清單、計算結果、特性曲線等);
6.誤差分析(實驗方案、結果的可信度分析,並提出可能的優化和改進方案) 實驗結束後進行以下討論:
◆ 分析比較整流工作和缺相(失去壹個觸發信號)故障時,阻性負載和阻感負載 Ud 瞬時波形的差異。◆ 當阻感負載整流時,α=90O 時的 Ud 瞬時波形是否壹定是正負半波對稱的,為什麽?
◆ 解釋在逆變狀態下,逆變電源的負載波形是電路哪兩端的波形?為什麽逆變器輸出電壓 Ud 越高,負載電流 Id 就越小
?
◆ 作出 Pk=f (Ud) 的特性曲線,並定性分析其變化趨勢。
實驗 3 半橋開關穩壓電源的性能研究
壹、
主要內容
1.熟悉 PWM 專用芯片 SG3525 的基本功能和應用特點,測試其典型功能端的波形; 2. 測試分析半橋開關穩壓電源在開環和閉環兩種模式下的輸出性能
ii.
i. 1) 2) 3) 4)
主要實驗內容及技術要求
PWM 控制芯片 SG3525 的特性分析
連接:選擇 SG3525 工作在 "半橋供電 "模式,短接誤差調節器的 PI 參數反饋端(屏蔽 PI 調節)。短接誤差調節器的 PI 參數反饋端(屏蔽 PI 調節)。
測試:接通 SG3525 電源。使用示波器觀察鋸齒波振蕩器觀察點和 A(或 B)PWM 信號的波形。連接:斷開 SG3525 電源,將光電耦合器輸出信號端與半橋電路中的 Power-MOSFET 正確連接。
測試:再次接通SG3525電源,觀察Power-MOSFET管VT 1驅動控制信號U GS,記錄波形的周期寬度
開環電壓系統給負載供電
並記錄波形的頻率和峰值,調節 "脈寬調節 "電位器,記錄波形的頻率和峰值,調節 "脈寬調節 "電位器,記錄脈寬調節情況。
度 T、振幅 U GS 和上升時間 t r、下降時間 t f ... ii. 1) 2)
連接:確保主電路和控制電路的電源開關處於斷開狀態,將 "主電源 1 "的輸出端與半橋電路的輸入端相連,並進行測試:分別接通主電路和控制電路的電源,調節 "脈寬調節 "電位器的 比較並輸出電源電壓 u o 的大小(不少於 8 組數據)。 iii. 1)
連接:打開誤差調節器 PI 參數反饋端,從 "半橋開關穩壓器 "輸出端 "13 "取電壓反饋信號接 SG3525
反饋輸入端 "2",將電壓反饋信號接 SG3525
反饋輸入端 "2",並將半橋穩壓器的端子 "9 "和 PWM 波形發生器的接地端接地(**** ground)。PWM 波形發生器的接地端與半橋穩壓器的 "9 "端相連。
2)
測試:接半橋輸出3Ω負載電阻(R1),調節PWM占空比,使電源輸出電壓u 0為5V--作為輸出標
準值;再將負載電阻改為33Ω(R1+R2),測量輸出電壓u 0值,計算負載阻抗變化約十倍時的負載調整率(抗負載變化時的穩壓能力):
U 0-5V
?100% U 0
斷開輸出端 "13 "電壓反饋信號,然後重新屏蔽誤差調節器的反饋輸入端,使其恢復到開環狀態。 將結果與閉環系統的結果進行比較。
三、
實驗報告要求
1、實驗基本情況(項目名稱、已知條件和實驗要求)。
2.實驗條件說明(主要設備儀器名稱、型號、規格;小組分工:主要操作人員、輔助操作人員、數據記錄人員
、報告完成情況)。
3、實驗過程說明(包括每壹步實驗方法、電路原理圖等)。
4、實驗數據處理(包括原始數據清單、計算結果及工程特性曲線。5.誤差分析(分析程序、方法、儀器、操作等可能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偶然的誤差因素)。
6.實驗結束後:
● 根據實驗數據,生成開環(負載為 R 1 + R2,不少於 8 組數據點)時 Uo = f (σ%)的函數曲線。
● 為什麽在步驟 2 和步驟 3 中分別短接或斷開誤差調節器的 "3 "點和 "4 "點?分析如何實現閉環調節器控制。
● 在開環運行下,當 PWM 占空比為 σ%
時,判斷它們是否同步,並分析原因。(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