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9月,國內首款“黑科技”眼底成像儀問世。這款融合了AI輔助診斷系統、華為雲人工智能和連接技術以及協和醫院頂級臨床實力的眼底成像儀,實現了超弱光環境下的精準診療,簡單、快速、無損地還原圖像的真實紋理,為眼科醫生提供更有利於精準診斷的信息,降低了漏診和誤診的發生率!
什麽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規律,構造具有壹定智能的人工系統,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做過去需要人類智能的工作,即如何應用計算機軟硬件模擬人類的某些智能行為的基礎理論、方法和技術。
人工智能在醫院中的應用
1,醫療虛擬助理
醫學虛擬助手是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和醫學知識體系,將患者癥狀與診療標準進行比對,為患者提供全流程服務的專用信息系統。用戶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圖像等形式與AI系統進行交互,提供醫療咨詢等服務。
目前,醫療虛擬助手可以用於疾病診斷和治療前、中、後的許多環節。比如診療前的智能引導機器人,可以對患者的語音進行語義分析,對後臺數據進行處理並給出分診和引導診斷的建議,或者通過傳感器獲取患者的生命體征信息並反饋給醫生,提高問診效率。
2.醫學圖像識別
AI與x光、超聲波、CT、MRI等醫學影像的結合,可以提高醫生的診斷效率,輔助治療和判斷。AI在醫學影像領域的應用主要是圖像分割、分類、配準、識別和深度學習系統,即通過分析圖像獲取有意義的信息,對比大量圖像數據,訓練算法,逐步掌握診斷能力。醫學影像領域已經成為醫學領域AI和大數據發展最快的方向之壹。
3.病理診斷
AI在標記病理結構等腫瘤特征時,可以識別人眼觀察不到的細節,並進行量化描述,可以避免醫生主觀性帶來的差異。AI深度學習技術在病理學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可以幫助病理醫師提高診斷的效率和準確率,減少工作量,緩解病理醫師缺乏和不同地區醫生診斷水平差距明顯的問題,為患者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優質醫療服務。
4.輔助診斷和治療
輔助診療是指AI技術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讓計算機從醫學書籍、文獻、指南、案例中學習醫學知識,建立知識庫,模擬醫生思維和診斷推理過程,智能匹配患者疾病信息等醫學大數據,通過學習到的知識推理判斷疾病的病因和發展趨勢,給出初步的診療方案。醫生參考輔助診療結果,結合臨床經驗提供更多的臨床決策指導,使診療過程更加客觀、科學、合理。
5.醫療數據平臺
基於AI和互聯網技術的醫學數據平臺可分為兩類:壹類是醫學研究大數據平臺,通過分析醫學文獻中的海量醫學大數據,有效促進醫學研究;二是醫療評估數據平臺,通過該平臺獲取醫療機構內與病歷、大型醫療設備、臨床關鍵藥物相關的醫療活動中的重要數據點,進行大數據分析,推導數據模型,從而提升醫療機構相關工作的整體管理水平。
6.疫情診斷、治療和監測
在大數據技術的幫助下,AI可以通過圖像識別、自動溫度檢測和病毒追蹤來輔助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並進行疫情監測和預警,並開發相應的預警關鍵技術。基於人工智能的疫情監測雲平臺,監測預警、疫情地圖、確診和密切接觸者追蹤追蹤、人群流動監測等功能,在降低人力成本和感染風險的同時,可以顯著提高防疫效率。
人工智能技術廣闊的應用前景將會給人們帶來很多實實在在的便利。手術機器人、遠程手術等應用場景也將讓更多人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專家:俞新樂,中國傳媒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