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4年,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已成為壹所具有較高教學、科研、醫療水平,在國內外有壹定影響的中醫藥高等院校。2004年,學校在全國首批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結論,2007年在全國首批通過教育部本科中醫藥專業認證,2018年獲批成為黑龍江省 "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2021年獲批成為黑龍江省 "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學校下設16個學院、14所附屬醫院(4所直屬醫院)、1所中醫研究院、1所中醫藥高等研究院、26所教學醫院和70個實習基地。現有 27 個本科專業,涵蓋醫、理、工、管、法 5 個學科門類。有4個壹級學科、31個二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7個壹級學科、36個二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生 18288 人,其中博士生 569 人,碩士生 3175 人,本科生 14263 人,專科生 7 人,留學生 219 人,預科生 55 人。建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 4 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國家壹類特色專業(中藥學、藥物制劑、針灸推拿學)和首批二類特色專業(中藥學)建設點。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教育部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黑龍江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醫學、中藥學、康復治療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醫學檢驗技術等8個本科專業被評為國家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護理學、藥物制劑等10個本科專業被評為省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醫學學科排名第壹,中藥學學科排名第四,成為全國三所獲評 "A+"學科的中醫藥院校之壹。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1個,省級重點學科15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19個;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課程思政建設教學團隊1個;有國家級壹流本科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享課程8門,省級壹流本科課程16門,省級課程思政建設課程16門。課程16門,省級課程思政建設示範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22門;首屆國家級教材建設獎優秀教材壹等獎1項、二等獎1項,首屆省級教材建設獎優秀教材特等獎1項、壹等獎3項、二等獎3項;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項目1個,國家級虛擬教研室1個。學校兩次榮獲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稱號,獲國家級教學成果壹等獎2項、二等獎7項,省級教學成果獎65項。教學實驗中心是全國中醫藥院校首批認定的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醫藥博物館被認定為黑龍江省中醫藥博物館,並入選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被認定為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黑龍江分中心,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科技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科技項目研究和新增定點單位。學校擁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究中心1個、重點研究室3個、三級實驗室10個;黑龍江省工程中心1個、重點實驗室8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個、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5個、校企合作工程技術中心2個;科技部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科技部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1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1 個,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平臺 1 個。現為國家 "973計劃 "首席科學家,獲各級科研項目3829項,其中國家973項目5項,863項目1項,"十三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項;獲各級獎勵1641項。獲得各級獎勵 1641 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1 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8 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 項,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與藥學獎 2 項,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1 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壹等獎 2 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4 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獎壹等獎 4 項,中華醫學獎壹等獎 4 項,中華醫學獎壹等獎 4 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4 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3 項,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18 項,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1 項,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1 項,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2 項。培養的博士論文分別於 2008 年和 2012 年被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4.85億元,擁有超導核磁***振波光譜儀、超高分辨率質譜儀等壹批大型精密儀器設備。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研究和中藥天然藥物藥效物質基礎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中藥方劑學規律研究、針灸作用機理研究和中藥治療內科、婦科、腎病科重大疾病的臨床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學校第壹附屬醫院(第壹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全國示範中醫醫院、全國重大疫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中醫住院醫師、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第二附屬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針灸推拿學院、康復醫學院)是黑龍江省首家被認定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中醫醫院,是全國首批現代化中醫醫院。附屬第三醫院(第三臨床醫學院)原隸屬於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2018年12月移交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規劃建設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的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附屬第四醫院(第四臨床醫學院、黑龍江省康復醫院)原隸屬於黑龍江省殘疾人聯合會,於2019年6月移交,是壹所集公益性、綜合性、示範性於壹體的三級康復專科醫院,著力打造以康復特色為引領的新型現代化中醫醫院。四所附屬醫院擁有床位4500余張,國家級重點專科25個,省級重點專科31個,年均門診量150萬人次,為全省中醫藥事業發展樹立了壹面旗幟,為保障龍江人民身體健康、促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學校現有教職工4044人(校本部845人),專任教師1121人,博士生導師164人,碩士生導師610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3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中醫藥項目國家級人選7人。工程國家級人選 7 人,全國先進工作者 2 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 人,國醫大師 1 人,全國名中醫 4 人,全國教學名師 2 人,全國模範教師 1 人,全國優秀教師 5 人,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名師 2 人,全國五壹巾幗標兵 1 人、全國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 2 人,國家中醫藥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1 人,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 1 人,國家中醫藥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1 人,國家中醫藥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1 人,國家岐黃工程特殊津貼獲得者 1 人。學校還成立了全國首家 "卓越創新創業中心",旨在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學校啟動實施 "優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支持計劃 "著力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學校擁有東北三省唯壹的藥品安全性評價中心(GLP實驗室),建立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藥材GAP中心,現為 "省醫藥行業校企合作專業委員會 "牽頭單位。以清河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為核心,"中國北藥園 "項目成功獲批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學校連續兩年被教育部聘為高等學校中醫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成為全省唯壹壹所被聘為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的省屬本科高校。學校還是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藥化學專業委員會、中藥鑒定專業委員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方劑分會理事單位,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單位,全國高等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單位。學校具有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學歷教育的資格,是教育部批準的首批接受外國留學生的院校之壹,先後與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所醫學院校或科研機構開展教育、醫療、科技合作與交流,目前長期開展國際合作項目140項,接受國外訪問學者500余人,培養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5000余人。已培養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 5000 余人。學校與英國倫敦南岸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聯合創辦的全球首家中醫孔子學院,多次被國家教育部、國家漢辦授予 "先進孔子學院 "稱號,成為全球首批 "示範孔子學院"。學校創辦了 "龍江中醫藥論壇",多次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與俄羅斯阿穆爾國立醫學院合作舉辦了 "中俄生物醫藥論壇",共同發起成立了中俄中醫藥創新發展聯盟,組建了中俄中西醫結合學院。****,結合國際合作項目的申報,學校全力將中俄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成為世界壹流學科。學校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合作,成立了世界上第壹個傳統醫學研究所;與美國中醫藥學會合作,在美國成立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成為世界上第壹個在海外設立中醫本科專業的院校。學校還被確定為中匈政府項目 "中國-中東歐中醫藥中心 "建設單位。
其他信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4年,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已成為壹所具有較高教學、科研和醫療水平,在國內外有壹定影響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學校2004年在全國首批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結論,2007年在全國首批通過教育部中醫本科專業認證單位,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2015年晉升為全國文明單位、2016年獲批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2018年獲批黑龍江省 "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2020年獲批國家重大傳染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基地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