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妳能行的!!!!!!
八類物理學習方法
壹、觀察的幾種方法
1、順序觀察法:按壹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2、特征觀察法:根據現象的特征進行觀察。
3、對比觀察法:對前後幾次實驗現象或實驗數據的觀察進行比較。
4、全面觀察法:對現象進行全面的觀察,了解觀察對象的全貌。
二、過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過程層次:壹般說來,復雜的物理過程都是由若幹個簡單的“子過程”構成的。因此,分析物理過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復雜的問題層次化,把它化解為多個相互關聯的“子過程”來研究。
2、探明中間狀態:有時階段的劃分並非易事,還必需探明決定物理現象從量變到質變的中間狀態(或過程)正確分析物理過程的關鍵環節。
3、理順制約關系:有些綜合題所述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是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綜合效應”。要正確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觀察和分析,從內在聯系上把握規律、理順關系,尋求解決方法。
4、區分變化條件:物理現象都是在壹定條件下發生發展的。條件變化了,物理過程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在分析問題時,要特別註意區分由於條件變化而引起的物理過程的變化,避免把形同質異的問題混為壹談。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量是通過比值來定義的。如R=U/R、E=F/q等。在這種定義方法中,物理量之間並非都互為比例關系的。但學生在運用物理公式處理物理習題和問題時,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義,分不清哪些量之間有因果聯系,哪些量之間沒有因果聯系。 2、註意因果對應:任何結果由壹定的原因引起,壹定的原因產生壹定的結果。因果常是壹壹對應的,不能混淆。
3、循因導果,執果索因:在物理習題的訓練中,從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進行因果分析,有利於發展多向性思維。
四、原型啟發法
原型啟發就是通過與假設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東西,來啟發人們解決新問題的途徑。能夠起到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來源於生活、生產和實驗。如魚的體型是創造船體的原型。原型啟發能否實現取決於頭腦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與頭腦中的表象儲備有關,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1、註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爭取用學到的知識予以初步解釋;2、通過課外書、電視、科教電影的觀看來得到;3、要重視實驗。
五、概括法
概括是壹種由個別到壹般的認識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從同類的個別對象中發現它們的***同性,由特定的、較小範圍的認識擴展到更普遍性的,較大範圍的認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概括有兩種不同的形式:壹種是高級形式的、科學的概括,這種概括的結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這種概括稱為概念概括;另壹種是初級形式的、經驗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對不同事物進行比較,舍棄它們不相同的特征,而對它們***同的特征加以概括,這是知覺表象階段的概括,結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級的。要轉化為高級形式的概括,必須要在經驗概括的基礎上,對各種事物和現象作深入的分析、綜合,從中抽象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舍棄非本質的屬性。
六、歸納法
歸納方法是經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論建構中的壹種重要方法。它要解決的主要任務是:第壹由因導果或執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現象的因果聯系,為認識物理規律作輔墊。第二透過現象抓本質,將壹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範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完成這壹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系等壹系列邏輯方法,推出壹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比較法返回
比較的方法,是物理學研究中壹種常用的思維方法,也是我們經常運用的壹種最基本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實質,就是辯析物理現象、概念、規律的同中之異,異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質屬性。
七、類比法
類比是由壹種物理現象,想象到另壹種物理現象,並對兩種物理現象進行比較,由已知物理現象的規律去推出另壹種物理現象的規律,或解決另壹種物理現象中的問題的思維方法,類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識系統內部進行,還可以將許多物理知識與其他知識如數學知識、化學知識、哲學知識、生活常識等進行類比,常能起到點化疑難、開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設推理法
假設推理法是壹種科學的思維方法,這就要求我們針對研究對象,根據物理過程,靈活運用規律,大膽假設,突破思維方法上的局限性,使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主要有下面幾方面內容:
1、物理過程假設
2、物理線路假設
3、推理過程假設
4、臨界狀態假設
5、矢量方向假設。
狀元談物理學習
壹、物理的學習是模塊化的,***分四個模塊:
1.對概念的理解,不能單純地去背誦。面對壹個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在實際解題中作用。
2.概念的應用:理解概念之後,對它的應用就沒有什麽大的問題了。解題是,要抓住,每道題中的每壹句話都是在給妳條件,只要將條件與物理量相對應,然後代到相應的公式中,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3.衍生
4.綜合:物理的各個章節中,除了光學相對獨立之外,其它都是聯系很緊密的,必須註意將他們之間前呼後應起來。
二、如何做習題:
做習題特別是理科習題時,必須把握量與質的關系。主要抓做題的質量。“我”在高中期間從未買過習題,主要是做完書上以及老師給出的題後,總結出每道題的解題思路。解題的過程分為:
1. 分析物理進程:把過程抽象為物理量
2. 利用數學將題解出來
三、學習習慣:
1)上課應該認真聽講,至於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習方法適應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去適應別人用起來好的方法。
2)做題的時候要多思考,多提問題。“我”做題的速度壹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題後,都看看是怎樣得出的,看看對以後有什麽可借鑒的,達到舉壹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後就置之腦後。這樣,“我”考試的時候就快了,不象別人,到了考試的時候又去忙著推導。
3)要即錯即問,多與老師、同學討論問題,不要害羞。
4)復習要壹遍壹遍地反復復習。
5)對於參考書,成績不是太好的同學,買的時候要找那些有解析、總結歸納比較好的書,而非是那種單純給出答案的書。
高考狀元談物理學習與復習
尹鵬(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系學生,河北省高考理科狀元)
走過壹年高三,對物理的學習和復習有不少體會,在這裏想談兩點:壹是如何讀書,壹是如何做題,希望能對高三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物理是壹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有眾多的概念和規律。在高三復習中,課本應是我們的立足點。讀書,壹定要讀透,不要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翻壹遍;也不要對知識死記硬背,生吞活剝。註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領會:明確各個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內涵及外延;對壹組相互關連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較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對壹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聯系和前因後果……壹方面要深入把握各個知識點、知識塊;同時還應站在高處;把握整個物理知識體系,從整體上和相互聯系上來掌握知識。整個物理體系,就像壹座宏偉的大廈,內部有和諧、完美的結構,每個知識點都有各自的位置,它們背後有相互聯系。歸納和總結的工作,對於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建立壹個完整而和諧的知識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議高三的同學能有壹個總結本,用於知識的歸納和整理,相信這對大家的學習不無裨益。
壹方面要立足課本,打好基礎;另壹方面還要註意進壹步的提高,為了鍛煉自己的物理思維,也為了提高應試能力,適量的習題是不可缺的。做題,要把握住兩個字:壹個“精”,壹是“思”。“精”,主要對題目的選擇而言,現在出版的物理習題、復習書數不勝數,這樣多的書,必然是良莠混雜,高下不齊的。如果選了壹本不好的習題書,埋頭做下去,如同在壹塊貧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灑了許多,收獲卻甚為廖廖,選擇習題時,最好是請教壹下老師或往屆的學生,參考他們的意見,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適宜的選擇。做題要註意“思”,“思”是貫穿解題的全過程的,在這裏特別要談壹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題後思”,每道題都對應著壹個或幾個知識點,壹種或幾種解題方法,解完題後要想壹想,如果這些知識點或解題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麽在這個題上做壹個記號,同時把這個知識點或方法總結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如果這道題自己沒能解出來,看過答案之後,自己最好再獨立地解壹遍,以便更深入的領會和掌握這種方法。選題要 “精”,做題要“思”,若能把握住這兩點,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大家如果既能立足課本,打牢基礎,又能巧妙做題,穩步提高,那麽妳們付出的努力必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蔡明(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生):
我從中學就對物理很感興趣,高考以物理成績滿分考入北大物理系,下面就向大家介紹壹下我對物理的學習方法和體會。其中的不足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老師和同學們批評指正。
要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關鍵在於有壹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我認為,壹個好的學習方法包括四個主要環節:預習、聽課、復習、做題。下面分別介紹壹下這幾個環節。
首先要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通過預習,可以抓住本節的難點,從而在上課聽講時“有的放矢”,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且通過預習,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也正是學習物理的目的之壹。學物理不僅在於學習物理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這壹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預習並不是簡單地看看書就完了,而是應當認真閱讀課本,反復琢磨每壹句話,仔細推敲各個物理定律,直到弄懂為止。實在不懂的,應當做好標記,這正是妳上課聽講的重點。因此通過有目的地預習,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為牢固掌握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聽課是學習的最關鍵環節。
聽課時,壹是要註意教師強調的重點,這往往是各類考試的主要目標;其次要註意預習時標記的不懂之處。當教師講到該處時,壹定要仔細聽,積極思考,壹般來說是會明白的。如果實在還不懂,則不要思考過多而耽誤聽課,可以等課後再向教師請教。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上課除了認真聽講外,還要記好筆記。因為筆記往往是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下來的重點和難點的條理化、具體化,凝聚著教師的心血。此外,記好筆記,也便於復習時抓住重點。
聽完課後,大腦中的知識點就像壹個個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須通過“復習”這根線,把它們連成壹串美麗的項鏈。復習時應當對照筆記上的重點,預習時的難點來仔細咀嚼課本,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應牢記在心。復習時就不能像預習時那樣只局限於本節,因為物理學中有許多規律是相似的,許多概念、定律都有著內在的聯系,例如物體在重力場和電場中的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和庫侖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動和振動的聯系與區別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中要註意前後聯系與溝通,從而更好地掌握它們的性質。
復習完後,並不是大功告成,妳現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體情況下如何運用,運用時有何技巧,還有任何壹個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適用範圍。超過這個範圍,該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確的理論來代替它。這些妳可能並不知道或不熟悉,這就得通過做題來鞏固所學知識,運用物理定律解決實際問題,在做題中積累經驗,熟才能生巧。我並不主張搞題海戰術,而是應當少而精,多做幾種不同類型的題。每次做題前要先認真審題,分清題型,從而找到適合於某類題型的通法,做到舉壹反三,觸類旁通。
除了課本之外,還應當看壹些課外參考書,它們對加深對物理定律的理解熟練運用是大有裨益的。在參考書的選擇上,不應當選擇那些習題集、習題選、題庫之類,因為它們只有壹個簡單的答案,既沒有思路分析,又沒有定律運用,做對了答案也是食而不知其物,做錯了更是不知道為什麽。因此,要選擇學習輔導,解題指導壹類的書,它們往往有詳細的解題思路分析和具體的解題步聚。因為同壹道物理題,由於思考問題出發點不同,采用的物理定律不同,運用的數學手段不同,往往會導致解題過程繁簡程度大相徑庭,當妳做完題後再看參考書的解法時,往往會發現壹種更巧妙的思路、更靈活運用的物理定律、更有效的數學手段、更新穎的解題方法。這樣每做壹道題就會有很大收獲。而且久而久之,總是接觸新穎變通、靈活的思路,會使妳思維開闊、腦筋更靈活。此外,最好把做題時遇到有關定律應用的類型及技巧和註意事項都補充到筆記上的相應章節,這樣會使妳在以後的復習中把它們都系統地納入妳的知識網中。
總之,預習是做壹個準備,聽課是獲取知識點,復習則是將知識點聯成線,做題是進壹步把線復連成網,從而使知識融匯貫通。只有把握好學習的四個環節,才能在學習中得心應手,取得優異的成績。
馬經國(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學生)
我們學任何壹門課程,既要靠老師“扶著走”,也要主動學會“自己走”。特別對於物理,自學更不可少。我們通常所說的預習,在壹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學。也許有人認為自己不具備自學能力,這不要緊,只要妳有了對學習的興趣,自學自然就有了動力,也就有了良好的開端。
壹個人對某壹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後天養成的。實際上,我們可以由自學來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自學,可以自己精讀課本,也可以廣泛涉獵課外書籍,擴充知識面。這樣,自學既給我們帶來了知識,又帶來了興趣。興趣可以進壹步促進學習,學習又為自學提供了基礎,自學與學習可以互為補充,***同前進。
自學除了平時擠壹點時間外,寒暑假是自學的好時機。壹般來說,對比較集中的時間,要註意支配,充分利用;而零散的時間,主要用於搭配日常課程。自學的方法很多。總的來說,首先得要有壹個自學計劃,這是自學起步的關鍵。制定計劃要講究科學性:早期要著重於打好基礎。註重自學課本;中期重於閱讀壹定數量的課外書籍,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後期註意教材與參考書的結合,全面發展。壹旦制定時間表後,不宜輕易更改,壹定要實踐壹段時間,才能作出改動決策。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自學計劃要有可行性,不要好高騖遠,妄想壹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有壹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特別註意循序漸進。要有“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的精神。
面對眾多的刊物,壹定選幾本內容精彩的加以精讀,如《中學生數理化》等,力爭吃透它,達到觸類旁通,舉壹反三。像那些有關物理學史的書,也可以瀏覽壹下,對於培養興趣還是有益的。
自學筆記在自學過程中也特別重要,最好物理科的筆記集中在壹起,制成卡片,便於查閱、記誦。尤其對那些疑難點應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記得壹位物理學家說過:“遇到疑難既不要止步不前,也不要棄之不管,而應記錄下來爭取壹條條解決。前邊發現的問題,也許到後面就迎刃而解了,當大部分問題被妳解決了之後,帶給妳的將是無窮的喜悅和信心。”對自學中發現不懂的東西要持樂觀態度,學習上從沒有平坦的大道,必要時可以向別人求助,腳踏實地地去解決每壹個遇到的難題。
人生有涯,學海無邊。只有自學才使我們真正懂得了學習的含義。自學與學習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它們是事物聯系的兩個方面。因此,我們在註重搞好學習的同時,也應看到自學的能動作用。
呂誌鵬(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學生):
有人曾說,優秀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數學家。這種說法有壹定的道理,物理中有許多知識是需要嚴謹的數學來推理驗證的。如果讀者具備了壹定的數學功底,學起物理來壹定很容易。
物理的學習依靠記憶和理解,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完全否定記憶是毫無理由的,也是學物理的弊端,當記憶牢固之後,必須要求理解,當對壹個問題理解深刻後,今後遇到這類問題就會立即反應過來,不至於茫茫不知所措。
學好物理關鍵之壹是畫好示意圖。文字總是比較抽象的,當解題者將對文字的理解轉化為圖表並體現出在整個物理環境中
首先分析壹下上面同學們提出的普遍問題,即為什麽上課聽得懂,而課下不會作?我作為學理科的教師有這樣的切身感覺:比如讀某壹篇文學作品,文章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對人物心裏活動的描寫,都寫得令人叫絕,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讓自己提起筆來寫,未必或者說就不能寫出人家的水平來。聽別人說話,看別人文章,聽懂看懂絕對沒有問題,但要自己寫出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就不那麽容易了。又比如小孩會說的東西,要讓他寫出來,就必須經過反復寫的練習才能達到那壹步。因而要由聽懂變成會作,就要在聽懂的基礎上,多多練習,方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和奧妙,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也正是學習高中物理應該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達到哪些具體要求,應該註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們分幾個層次來具體分析。
記憶: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壹些最基本的結論,即所謂我們常提起的最基礎的知識。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在高三總復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準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補習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我不敢絕對說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對妳某壹次考試或某壹階段的學習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對妳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對妳整個物理系統知識的形成都有內在的不良影響,說不準哪壹次考試的哪壹道題就因為妳概念不準而失分。因此,學習語文需要熟記名言警句、學習數學必須記憶基本公式,學習物理也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這是學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條件,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壹步,下面的學習無從談起。
積累:是學習物理過程中記憶後的工作。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搜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壹題,有的來自壹道題的壹個插圖,也可能來自壹小段閱讀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過程中,要善於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於記憶。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鬥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復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系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絕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復勞動,不加思考地機械記憶,其結果只能使記憶的比遺忘的還多。
綜合: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的,物理考綱能要求之內容也是壹塊壹塊的,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小綜合,等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後再進行系統大綜合。這個過程對同學們能力要求較高,章節內容互相聯系,不同章節之間可以互相類比,真正將前後知識融會貫通,連為壹體,這樣就逐漸從綜合中找到知識的聯系,同時也找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謂提高能力,說白了就是提高解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針對壹題目,首先要看是什麽問題——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還是原子物理,然後再明確研究對象,結合題目中所給條件,應用相關物理概念,規律,也可用壹些物理壹級,二級結論,才能順利求得結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確,題目中既給的條件或隱含的條件看不出來,或解題既用的公式不對或該用壹、二級結論,而用了原始公式,都會使解題的速度和正確性受到影響,考試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話。提高首先是解決問題熟練,然後是解法靈活,而後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新。這裏面包括對同壹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中壹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壹解,壹種方法去順利解決多個類似的題目。真正做到靈巧運用,信手拈來的程度。
綜上所術,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用,漸逐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
1,把書本的基礎知識,大字部分全背熟記熟來,不管妳基礎好不好.
2,多多總結自己以前做過的題目,看看自己是怎麽錯的,錯在哪裏,記熟這壹類的題目.
還有,如果妳想成為那種物理天才,我推薦妳買N本物理的輔導書,然後做N多練習.不過這樣做的前提必須是妳的基礎要非常牢固.這個方法我是看我們班上理科最好的那個同學的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