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藥水又名紅汞,對皮膚和黏膜無刺激性,可作為消毒劑用於皮膚的割傷、擦傷,但其抗菌作用較弱,消毒效果較差;而碘酒是壹種含碘的乙醇溶液,殺菌作用較強,但有些人會將兩者同時使用,這是不合適的。
碘酒和紅藥水不能同時使用,因為紅藥水中所含的汞和碘酒中所含的碘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有毒的碘化汞,不僅使藥物失去殺菌作用,還會對皮膚黏膜等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導致皮膚紅腫起泡、傷口潰爛。這種碘化汞被人體吸收過多,還會導致汞中毒。
【紅藥水和紫藥水有什麽區別】
紅藥水(又稱紅汞或溴化汞,俗稱 "二百兩",呈暗紅色)是2%的溴化汞水溶液,是壹種較弱的消毒防腐劑。其殺菌、抑菌作用較弱但無刺激性,適用於新鮮小面積皮膚或粘膜創面(如擦傷、碰傷等)的消毒。常用於壹般小創傷和皮膚、粘膜創面的消毒,以及外科、眼科小手術前的皮膚和泌尿道消毒。因其滲透性較弱,只有很小的抑菌作用,遇到有機物和堿性環境會降低其作用,所以消毒效果不可靠。
註意:紅藥水有輕微毒性,不能用於口腔及已感染化膿的傷口或大面積深部傷口,此外對汞過敏者禁用,也不能與碘酊同用。紅藥水比較穩定,但貯存時易受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沈澱的影響,使濃度降低,故應註意密閉貯存。
紫藥水(又名龍膽紫、甲基紫)是甲基紫的2%酒精溶液,呈紫色。它具有殺菌和收斂(拔幹)作用。該藥物無害,無刺激性。因其對革蘭氏陽性菌有選擇性滅活作用,尤其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白色念珠菌等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故臨床上常用0.1%~1%的水溶液治療皮膚和粘膜外傷感染、濕疹、硬皮病、鵝口瘡、口腔潰瘍、舌炎等,也可用於小面積燒傷。
註意:紫藥水對革蘭陰性桿菌不敏感,因此不適用於深部感染。另外,紫藥水收斂性強,易使創面結硬痂影響滲出物排出,同時使痂下細菌繁殖反而會使病情加重,因此不能用於較深的創面、化膿性創面以及大面積燒傷、湯傷創面等。應貯存在避光、密閉的容器中,以防藥效降低。
個人建議:
外治皮膚擦傷、潰瘍的紅紫藥水以前有 "紅紫 "二字,但缺點也不少,如殺菌力小、汙染衣物、影響美觀、有壹定毒性等,現在已很少使用。
紅藥水的主要成分是紅汞,對化膿性球菌有殺滅作用,但汞會汙染人體和環境,對汞過敏者使用紅汞還會引發接觸性皮炎。紫藥水的主要成分是龍膽紫,不僅對化膿性球菌有殺滅作用,而且毒性和過敏性也較小,對殺滅念珠菌也有特效,所以比紅藥水略勝壹籌。在很多基層診所,二者往往是必備藥物。但醫療實踐證明,殺菌的可靠藥物是碘酒。它不僅能殺滅皮膚和黏膜上的數百種細菌、真菌和病毒,而且對人的毒性和過敏性極小。它的黃褐色會在幾小時內自行褪去,不影響美觀。由於碘會導致傷口灼傷,人們誤以為碘具有腐蝕性,對傷口不利。其實,它引起的疼痛只有壹兩分鐘,絕不會腐蝕傷口,只要忍痛塗抹,會大有益處。塗抹碘酒前,醫生應向患者說明其重要性,並建議患者配合止痛。對於哭鬧的患兒,可以改用其他碘劑,如碘甘油、碘伏等刺激性較小的碘劑。
註:可參考百度 "知道"
【紅紫藥水不宜用於大傷口】
不可靠的紅藥水
紅藥水是2%的溴化汞溶液,俗稱 "二百兩",呈暗紅色。暗紅色,是壹種消毒殺菌作用較弱的藥水。由於紅色水對皮膚、粘膜和創傷無刺激性,故常用於壹般小創傷和皮膚、粘膜傷口的消毒,以及外科、眼科小手術前的皮膚和泌尿道消毒。由於其滲透力弱,只有很小的抑菌作用,遇到有機物和堿性環境會降低其作用,所以消毒效果不可靠。
由於紅藥水是壹種含有重金屬汞的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毒性。為了防止過多的汞離子通過皮膚進入人體引起中毒,因此不適合用作大面積皮膚或較大、較深傷口及口腔內的消毒劑。此外,少數人會對紅藥水產生過敏反應,壹旦發現要及時清洗。
不可濫用紫藥水
紫藥水是用化學藥品龍膽紫配制的稀釋溶液,其殺菌力介於碘酒和紅藥水之間。該藥物無害,無刺激性。因其對革蘭氏陽性菌有選擇性滅活作用,尤其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念珠菌等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故臨床上用0.1%~1%的水溶液用於治療皮膚和黏膜的創傷和感染、濕疹、硬皮病、鵝口瘡、口腔潰瘍、舌炎等疾病,也可用於小面積的燒傷。
不過,紫藥水也不能濫用。例如,它對革蘭氏陰性桿菌不敏感,因此不適合用於深部感染。還有,它的收斂作用,對於新鮮、表淺的皮膚創面具有殺菌和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但在創面和已化膿的壞死組織表面容易形成壹層保護膜,乍看之下傷口似乎幹燥了,其實會掩蓋病情,使結痂下的膿液出不來,加重感染。另外,面積較大的傷口如果擦了紫藥水傷口愈合後,可能會在體表殘留紫色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