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變化,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十壹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成果。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出增長快、物價穩、效益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規劃實施情況總體良好,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壹)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效益保持高位。初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超過預期目標1.2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經濟增速適度回落,但符合年初確定的調控方向,仍處於較快區間。第壹、二、三產業分別增長4.5%、10.6%和8.9%,分別超出預期目標0.2、2.4和0.4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總額18.86萬億元,增長10.7%。加強煤電油氣運供需銜接,更好保障居民生活、重點時段和重要領域需求。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繼續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4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全國公共收入10.37萬億元,增長24.8%,財政赤字比預算少500億元。
圖表1,GDP增長率。新華社
消費和投資穩步增長,國內需求明顯增強。各項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得到認真落實和不斷完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919億元,增長17.1%,超過預期目標1.1個百分點。投資結構調整優化,民間投資增速和比重持續提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1022億元,增長23.6%,超出預期目標5.6個百分點,其中,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分別增長20.1%、27.5%、28.7%和30.4%;民間投資(不含農戶)增長34.3%,比重提高4.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總額分別拉動經濟增長4.7和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貢獻率為51.6%,提高10.65,438+0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54.2%,提高1.4個百分點。
(2)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市場供應保持穩定。大力發展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支持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啟動實施棉花、油菜、大豆、玉米臨儲,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及時組織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食糖、豬肉等緊缺商品的進口和投放,共投放國家儲備糧3986萬噸,食糖1.27萬噸。
貨幣狀況顯著改善。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47萬億元,比上年多增3901億元;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增長65,438+03.6%,低於預期目標2.4個百分點。
流通成本得到控制。取消、減免壹批涉農、涉企收費。對農副產品生產用水用電實行價格優惠政策,蔬菜批發零售免征增值稅。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和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有序推進。農貿市場攤點和超市的收費行為進壹步規範。
市場監管繼續加強。嚴厲查處少數商業企業價格違法行為,深入開展反價格欺詐、打擊惡意囤積、查處發布虛假漲價信息等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反價格壟斷執法。全年共查處各類價格違法案件451000起,經濟處罰2095438+000000元。
價格漲幅逐漸收窄。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從7月份的6.5%回落到2月份的4.1%,全年上漲5.4%,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重點城市房價漲幅回落。65438 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9個,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擴大到52個。
圖表2。消費價格同比漲幅的月度變化。新華社
物價上漲的影響得到了緩解。全面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依法建立並不斷完善價格調節基金制度,全年發放臨時價格補貼近百億元。
(3)農業和農村發展保持良好勢頭。
主要農產品全面增產。夏糧、早稻和秋糧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2.5%、4.5%和5.1%。全年糧食產量達到571,21,000噸,增長4.5%,實現連續八年增產,總產量和單產均創歷史新高。石油產量3279萬噸,增長65.438±0.5%;食糖產量12520萬噸,增長4.3%;棉花產量660萬噸,增長10.7%;肉類總產量7957萬噸,增長0.4%;水產品產量5600萬噸,增長4.2%。
圖表3。糧食連續8年增產。新華社
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全面落實。全國財政“三農”支出29342億元,增長21.2%;中央預算內農業和農村建設投資比例超過50%。新增1000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全面推進,加大河道整治、重點水源、大型灌區建設和節水改造等重點工程投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中小河流整治。全年補充耕地31.33萬公頃,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400多萬公頃。農業生產補貼力度加大,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分別提高5.4元和14元。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壹步改善。解決了6398萬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75%。新建和改造農村電網線路34萬公裏,新改建農村公路654.38+09萬公裏,開工建設3365.438+0個有水電的新農村電氣化縣,新增沼氣用戶280萬戶,新增小水電用戶654.38+065.438+0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265萬戶,比上年增加654.38+0.45萬戶。支持建設430萬噸糧食收儲倉庫、115農產品批發市場和186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農村流通“千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連鎖經營網絡建設深入發展。
(4)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良好。創新2020工程開始實施。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5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8個,認定國家科技基礎平臺23個,建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88個,中央和地方共建實驗室(工程中心)173個。天宮壹號與神舟八號成功交會對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投入試運行服務,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產突破900公斤。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基金,新增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41。地面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成為新的國際標準。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智能制造裝備、生物制藥與育種、國家基因庫等重大項目取得階段性突破。21個電子商務示範城市、5個雲計算示範城市已開工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5%,比規模以上工業高2.6個百分點。
圖表4。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新華社
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基礎支撐能力提升。頒布實施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央預算安排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6543.8+05億元,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項目4000多個。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淘汰落後產能積極開展,淘汰落後水泥產能654.38+0.5億噸、煉鐵產能365.438+0.22萬噸、焦炭產能654.38+0.925萬噸、煤炭產能2463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超700萬千瓦,均超額完成計劃目標。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增鐵路裏程2167公裏,京滬高鐵投入運營;新增公路裏程71.400公裏,完成國道改擴建2萬公裏。提高內河航道裏程1091公裏;新增運輸機場5個。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裝機容量超過3400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三分之壹以上。原煤年產量35.2億噸,增長8.7%;原油產量2.04億噸,增長0.3%;發電量470,065,438+0億千瓦時,增長65,438+0,654,38+0.7%。
服務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水平不斷提高。頒布實施支持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業和家庭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利用國家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服務業集聚區和生產性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和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建設。加強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培育,推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加快信息、咨詢、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開局良好。西部大開發新10政策措施全面落實。新開工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22個,總投資2079億元。促進西藏、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區發展的各項措施得到較好落實,新時期對口支援工作全面展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成果鞏固擴大,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中央財政用於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達到6543.8+035億元,比上年增加60億元。推動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全面實施,穩步推進“三基地壹樞紐”建設,有序開展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工作。東部地區經濟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穩步開展。成渝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河北沿海區域規劃和雲南橋頭堡、中原經濟區區域政策文件出臺,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福建平潭、浙江舟山等試驗功能區建設進展順利。頒布實施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財政轉移支付政策。汶川地震後,恢復重建順利完成,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明顯超過震前。玉樹、舟曲、盈江災後恢復重建進展順利。
(5)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進壹步加強。
節能工作積極推進。全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65438±0%。雖然沒有達到計劃目標,但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政策措施不斷完善。頒布實施"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規劃。支持924個重點節能項目,建成後可形成2200多萬噸標準煤的年節能能力。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推廣高效節能空調16萬臺以上,電機500萬千瓦以上,節能燈16萬只。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半導體照明應用試點項目在37個城市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政策進壹步落實。支持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的重大項目415個。建成後可形成年節水能力9.2億噸,廢物回收能力7240萬噸。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進展順利,再制造產業化初見成效。
生態環境保護得到加強。長江、黃河中上遊水土保持、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小流域治理、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工程繼續推進。擴大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進壹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進壹步完善退牧還草政策,開展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種植面積超過6654.38億公頃。塔裏木河、石羊河近期治理任務基本完成,太湖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城鎮汙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新增汙水日處理能力11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11萬噸。5000多萬千瓦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安裝脫硫設施。80%以上的鉛蓄電池企業倒閉或停產。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年均排放量分別下降2.2%和2%,超額完成計劃目標0.7和0.5個百分點;氨氮排放量減少65438±0.52%,實現了計劃目標;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5.73%,未完成計劃目標;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82立方米,下降8.9%,完成計劃目標;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66.74%,未達到規劃目標;城市汙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2.6%和78%,超額完成規劃目標。
應對氣候變化取得務實進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十二五”規劃》頒布實施,碳排放權交易在7個省市試點。我們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德班會議等國際談判,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和人員培訓。
(六)保障改善民生的力度加大。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就業政策落實良好,城鎮新增就業12210000人,超過預期目標321000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實現了預期目標。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7.8%,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分別達到553萬人和65438+80萬人。農民工15863萬人,增長3.4%。
圖表6。城鎮新增就業。新華社
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1,810元和6977元。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和1.4%,農民收入為1.985以來最快。農民工月平均收入達到2049元,比上年增長21.2%。10新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出臺,啟動實施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搬遷農村貧困人口90萬人,超額完成計劃目標3萬人。
圖表7。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新華社
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2147個縣(市、區)開展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343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率超過60%。連續第七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31.2萬“老工傷”職工及其供養親屬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年末,城鎮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89億、4.73億、6.5438+4.3億、6.5438+7.7億和6.5438+3.9億,全國新農保試點地區參保人數達到3.26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5300多萬農村人口和2200多萬城市人口。
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落實和完善優惠政策,運用多種融資渠道支持廉租住房建設、中央下放的國有工礦、林區林場、墾區和煤礦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遊牧民定居工程,其中中央財政安排財政資金1713億元,是上年的2.2倍。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應,實現最好的保障。年末,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32萬套;新開工1043萬套(戶),超額完成計劃目標。
(7)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改革和發展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繼續提高,公用經費年均基準定額增加100元,中西部地區小學生達到500元,初中達到700元。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2600萬農村學生。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65438±0.5%,比上年提高65438±0.8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84%,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普通高校招生681.5萬人,研究生56萬人,均實現了計劃目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壹步完善,啟動全科醫生臨床培訓基地和基層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每千人口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達到3.51張,比上年增長7.3%。中央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全面部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新聞出版東風工程取得重要進展,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地保護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和國家大劇院劇場工程完成。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文學藝術蓬勃發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旅遊線路配套設施進壹步完善,旅遊業規模繼續擴大。旅遊接待總人數達到27.8億人次,同比增長12.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9 ‰,實現了計劃目標。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達到20.1張,比上年增加11.7%。全民健身運動深入推進,體育事業加快發展。開始實施殘疾人康復和護理。
(八)改革開放繼續深化。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邁出新步伐。25個省份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正式啟動,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電網企業主輔分離取得實質性進展,三網融合試點擴大到直轄市和省(區)省會城市及其他符合條件的城市。制定出臺了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進壹步改善。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煤電價格綜合調控方案和居民階梯電價試點指導意見出臺,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在部分地區試點,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水價改革有序推進。全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形成,基本藥物制度基本實現城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推進。修訂後的《資源稅暫行條例》頒布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頒布實施。逐步建立金融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完善符合現代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體制和機制,將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範圍擴大到全國。國有文藝團體轉企改制取得實質性進展,非政治性報刊出版單位改革正式啟動,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順利推進。綜合改革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開放型經濟水平繼續提高。進出口貿易趨於平衡。外貿進出口總額36421億美元,增長22.5%,其中出口1.8986億美元,增長20.3%;進口6543.8美元+0743.5億美元,增長24.9%;貿易順差65438美元+0,556,5438+0億美元,比上年減少264億美元。利用外資結構繼續優化。全年非金融領域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1600億美元,增長9.7%,其中服務業使用外資增長20.5%。借入國外貸款252億美元,增長23%。企業“走出去”穩步推進。全年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6065438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6543.8+0034億美元,增長654.38+02.2%。
圖表8。非金融類海外直接投資。新華社
“十二五”規劃實施總體順利。(1)年度分解的7項約束性指標中,11分項指標、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國人口總量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然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未能達到年度計劃目標。(二)年度分解的9項預期指標中,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等7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年度預期目標;但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占GDP的比重兩項指標未能實現年度目標。(3)部分指標未能完成年度計劃任務或實現年度預期目標,主要是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經濟結構調整仍然滯後,重化工業比重過大,工業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壹些約束性指標是“十二五”規劃新確定的,工作基礎比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政策措施。現有措施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實際工作中需要進壹步改進和完善。
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勢頭,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國務院科學決策、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不懈努力、紮實工作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2012年宏觀調控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國際上,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增加,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惡化,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加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全球能源資源穩定供應面臨重大挑戰。國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依然突出。首先,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外需持續疲軟和內需增速放緩可能同時出現。2011年9月以來,我國出口增速持續下滑,2012年面臨的困難進壹步加大。國內需求增長的制約因素繼續增加,消費增長可能穩步放緩,企業投資能力和意願有所減弱。二是物價上漲壓力仍然較大。勞動力、土地、能源資源等要素價格呈長期趨勢,我們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因素不容低估。部分農產品緊平衡格局難以改變,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關系也會在壹定程度上推高整體價格水平。第三,農業難以穩定增產。農業基礎尚未鞏固,科技水平不高,資源約束加劇,農業比較收益低。同時,實現“八連增”後,糧食面臨產量基數高、生產成本高等新情況。四是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淘汰落後產能、促進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市場條件和政策環境有待完善,能源消費快速增長,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尚不完善,汙染物排放量仍然較大,環境汙染事故呈多發趨勢。五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企業虧損面擴大,特別是壹些小微企業。同時,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房地產市場調控處於關鍵階段,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教育衛生改革發展任務艱巨,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征地拆遷等方面存在壹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將高度重視上述問題,並在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和處理。
二、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在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預見性。我們將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內需,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綜合考慮需要和可能,結合“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比上年預期目標低0.5個百分點。主要考慮:壹是反映國內外經濟走勢和發展速度的趨勢性變化。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國內穩增長、控物價、轉方式的任務相當繁重,預期增速目標適當下調,更能反映經濟走勢。同時,7.5%還是壹個比較快的增速。在中國經濟總量大、外部環境嚴峻的情況下,實現這壹目標仍需付出艱苦努力。二是逐步與“十二五”規劃目標相銜接,引導各地進壹步把工作重點放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第三,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適當調低增長目標,有利於緩解日益突出的資源環境約束壓力,也有利於緩解經濟運行中的壹些突出矛盾。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進壹步加大科技投入,進壹步提高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發展農業,提高農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切實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幅度更大。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氨氮排放量下降65438±0.5%,氮氧化物排放量實現零增長。主要考慮是: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困難和挑戰,同時形成了調整經濟結構的“倒逼機制”。要按照主旋律的要求,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促進三次產業在更高層次上協調發展,完善節能減排激勵約束機制,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深化,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低於2011實際漲幅。主要考慮是:壹方面,我國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絕大多數產品供應充足,特別是糧食生產“八連增”,為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奠定了物質基礎;導致價格上漲過快的短期因素有所減弱,2012年翹尾效應約為1.1個百分點,比上年有所下降。另壹方面,要素價格上漲是長期趨勢,成本推高物價的壓力將繼續存在;全球流動性依然充裕,輸入性通脹因素不可低估;而且要給緩和價格矛盾和推進價格改革留有余地。
——人民生活水平進壹步提高。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 ‰以內,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500萬套,新開工700萬套以上。主要考慮:2012年經濟增速可能回落,繼續擴大就業規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保障體系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妥善處理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關系,更加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安排,下更大力氣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順利實現民生領域的各項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