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òu wú tóng
2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梧桐 2.1 拼音名Chòu Wú Tónɡ
2.2 臭梧桐的別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葉、後庭花
2.3 來源
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以根、莖、葉入藥。春秋采根及莖,開花前采葉,曬幹。
2.4 性味苦、甘,平。
2.5 功能主治祛除風濕,降血壓。根、葉: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病,痢疾,瘧疾。葉:外用治手癬,水田皮炎,濕疹,痔瘡。
2.6 臭梧桐的用法用量根、葉0.3~1兩;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2.7 備註(1)用治風濕痹痛之癥,常與豨簽草同用,或單味煎服。用於治療高血壓正,壹般認為為開花以前的臭梧桐療效叫好;為不宜高溫煮,否則降壓功效可能減弱。此外,用本品煎湯洗浴,可至濕疹搔癢等癥。
2.8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3 《中華本草》:臭梧桐 3.1 出處出自《采藥書》
3.2 拼音名Chòu Wú Tónɡ
3.3 英文名Harlequin Glorybower Leaf and Twig
3.4 臭梧桐的別名臭桐、臭芙蓉、地梧桐、八角梧桐、楸葉常山、矮桐子、楸茶葉、百日紅、臭牡丹、臭桐柴
3.5 來源藥材基源:為馬鞭草料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
采收和儲藏:610月采由,捆紮成束,曬幹。
3.6 原形態海州常山,灌木或小喬木,高1.510m。幼枝、葉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黃褐色柔毛或近無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黃色薄片橫隔。單葉對生;葉柄長28cm;葉片紙質,寬卵形、卵形、卵狀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17cm,寬514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緣或具波狀齒,兩面疏生短毛或近無毛;側脈35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腑生,疏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長818cm,花序梗長36cm,具橢圓形葉狀苞片,早落;花萼幼時綠白色,後紫紅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帶粉紅色,花冠管細,先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4,與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徑68mm,包於增大的宿萼內,熟時藍紫色。花、果期611月。
3.7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3.8 栽培栽培技術 主要用分要繁殖。北方在植株枯萎後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將植株刨出,視母株大小分成38株,然後按穴距60cm×30cm開穴栽種,穴深1520cm,栽後覆土壓實,澆水。
3.9 性狀性狀鑒別 小枝類圓形或略帶方形,直徑約3mm,黃綠色,有縱向細皺紋,具黃色點狀皮孔,密被短茸毛,稍老者茸毛脫落;質脆,易折斷,斷面木部淡黃色,髓部白色。葉對生,多皺縮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廣卵形或橢圓形,長715cm,寬59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截形,全緣或具波狀齒,上面灰綠色,下面黃綠色,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28cm,密被短柔毛。花多枯萎,黃棕色,具長梗,雄蕊突出於花冠外;已結實者,花萼宿存,枯黃色,內有壹果實,三棱狀卵形,灰褐色,具皺紋理。氣異臭,味苦、澀。 以花枝幹燥、葉色綠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角質層明顯,下表皮具氣孔。腺鱗切面呈扁球形,腺毛柄單細胞,也可見局部的非腺毛。柵欄組織細胞12列,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稀疏。主脈上、下表皮內側均有厚角組織。主脈維管束外韌型,710余個,排列近圓圈狀。主脈中央為薄壁細胞,偶含草酸鈣方晶,長1015μm,寬69μm。
3.10 化學成份臭梧桐葉含海州常山黃酮甙(clerodendrin),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生物堿。刺槐素7雙葡萄糖醛酸甙[acacetin7glucurono( 1→2)glucuronide],植物血凝素(lectin)。臭梧桐素(clerodendronin)A和B,海州常山苦素(clerodendrin) A和B。臭梧桐還含洋丁得酚甙(kusaginin,acteoside)。
3.11 藥理作用1.降壓作用 臭梧桐煎劑、水浸劑、熱浸劑及其提取物,不論經口灌胃或註射結給藥,對麻醉或清醒的大鼠、兔、貓、狗及腎型高血壓大鼠和狗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水浸劑和煎劑作用最強,流浸膏次之,乙醇、乙醚及氯仿浸出液均無效。開花前的臭梧桐比開花後者降壓作用強,結實後 采集者或來年陳葉作用減弱。熱浸劑或提取物灌胃給予腎型高血壓大鼠,給藥後310d出現降壓作用,血壓下降16%57.4%。於停藥後2星期內恢復給藥前水平。麻醉犬和大鼠靜脈給藥則呈現兩相降壓作用:第1相作用強而短,註射後立即發生,持續3060min;第2相作用溫和而持久,多在給藥後3050min出現。肌內註射或口服僅出現第2相降壓作用,維持23h;煎劑靜脈註射只呈現第1相降壓作用,口服無效。因此認為,第1相降壓作用可能是非特異性的,似無治療價值。 臭梧桐對去腦獵的降壓作用顯著減弱,用六烴委銨或在第2頸椎處切斷脊髓後,幾乎完全消除臭梧桐 的第2相降壓作用。臭梧桐能長時間抑制電刺激腓神經和壓迫頸動脈引起的升壓反射,並能作用於肺血管內感受器後射地引起血壓下降;靜脈註射普魯卡因封閉感受器後,降壓作用完全或大部分消失。因此認為臭梧桐的降壓用用主要是通過對血管運動中樞的抑制也有血管內感受器的反射機制參與。另有報道,臭梧桐熱浸劑和臭梧桐素A對電刺激貓頸上神經節節前纖維引起的瞬膜收縮,有輕度神經節了阻斷作用。臭梧桐對蟾蜍後肢血管呈直接的血管擴張作用。因此認為,臭梧桐的直接擴張血管與阻斷神經節作用,可能參與第1相降壓作用。 2.抗炎作用 臭梧桐、豨薟草或鬼針草的水煎劑,單味應用對大鼠甲醛性或蛋清性關節炎均無明顯作用;但臭梧桐與鬼針草(1:1)組成的針桐全劑,制成水煎劑或乙醇浸劑,給大鼠灌服20g(生藥)/(kg·d),連續5d,對上述關節炎有明顯抑制作用與每日腹腔註射水楊酸鈉300 mg/kg作用相似。臭梧桐與豨薟草(2:1)制成的豨桐丸,也有相似的抗炎作用。豨桐丸口服可使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含量明顯降低,似有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作用;但對上腎上腺大鼠仍能明顯抑制蛋清誘發的大鼠足腫脹,提示其抗炎作用並不完全是通過垂體腎上腺系統作用。 3.鎮痛作用 電擊鼠毛法試驗證明,給小鼠腹腔註射臭梧桐煎1.65g/kg以上時,呈現鎮痛作用,給藥後2040min出現峰值,以後逐漸降低,可維持 2h之久。開花前的臭梧桐鎮痛作用較開花後的強。臭梧桐素B有較強的鎮痛作用,給小鼠腹腔註射 400mg/kg和800/kg後,分別比嗎啡 10mg/kg和20mg/kg的鎮痛作用強而持久。 4.鎮靜作用 給小鼠灌服或腹腔註射臭梧桐煎劑有輕度鎮靜作用,加大劑量也不引起睡眠。臭梧桐素A的鎮靜作用較強,與催眠藥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 5.其他作用 大鼠長期藻服臭梧桐,可致甲腺明膠樣物質含量增加。這種作用可能是調節甲狀腺激素釋放入血的交感神經受抑制的結果,並非毒性反應。臭梧桐有驅腸蟲作用。 6.毒性 臭梧桐煎劑小鼠腹腔註射LD50為20.6g/kg。臭梧桐熱浸液小鼠靜脈註射LD50為19.4g/kg;大鼠灌服熱浸液150g/kg ,72h內未見動物死亡。臭梧桐素A小鼠腹腔註射LD50為1.84g/kg(相當於生藥量370g/kg);臭梧桐素B小鼠腹腔註射LD50為 3.21g/kg(相當於生藥量550g/kg)。大鼠灌服熱浸液 0.25g/(kg·d)和2.5g/(kg·d),連續60d,除少數動物出現安靜、活動減少和稀便外,生長發育、血象、尿及病理檢查均未見異常改變。臭梧桐煎劑給狗灌服10g/(kg·d)連續3星期,對肝功能、血象、心電圖及心、肝、腎病理檢查均無明顯影響,但劑量在 20g/kg以上時可致嘔吐。另有報道,在試驗臭梧桐降壓過程中,發現少數貓出現血尿、蛋白尿,可能對腎臟有壹定影響。
3.12 毒性毒性不大。狗口服水煎劑20g/kg以上引起嘔吐,10g/kg以下不吐,每日10g/kg連服3周,肝功能(B. S. P.清除試驗)、血象、心電圖及心肝腎病理檢查均無明顯改變。大鼠每天用熱浸劑0.252.5g/kg灌胃***60天,除引起部分大鼠飲水量增加、活動減少和大便變稀外,無其他嚴重毒性。小鼠靜脈註射,熱浸劑半數致死量為19.4g/kg,提出物為0.98g/kg。給大鼠灌胃,熱浸劑150g/kg,提出物17g/kg(相當生藥300g/kg),72小時內未見死亡。少數貓在試驗中發見血尿、蛋白尿,可能對腎有壹定影響。毒性:莖、葉煎劑20g/kg給狗灌胃可致嘔吐;煎劑小鼠腹腔註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0.6g/kg。
3.13 炮制揀去雜草,用清水略浸,潤透,切成 lcm長的小段,曬幹,生用。
3.14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3.15 歸經肝;膽;脾經
3.16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平肝降壓;解毒殺蟲。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偏頭痛;瘧疾;痢疾;癰疽瘡毒,濕疹疥癬
3.17 臭梧桐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研末摻或調敷。
3.18 註意臭梧桐經高熱煎煮後,降壓作用減弱。
3.19 附方①治男婦感受風濕,或嗜飲冒風,以致兩足軟酸疼痛,不能步履,或兩手牽絆,不能仰舉:地梧桐(花、葉、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曬幹,磨末子)壹斤,薟草(炒,磨末)八兩。上二味和勻,煉蜜丸如桐於大。早晚以白滾湯送下四錢。忌食豬肝、羊血等物。或單用臭梧桐二兩,煎湯飲,以酒過之,連服十劑,或煎湯洗手足亦可。(《養生經驗合集》桐丸) ②治半肢風:臭梧桐葉並梗,曬燥磨末,***二斤,用白蜜壹斤為丸。早滾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錢。(《綱目拾遺》)③治風濕痛,骨節酸痛及高血壓病:臭梧桐三錢至壹兩,煎服;研粉每服壹錢,壹日三次。也可與?薟草配合應用。(《上海常用中草藥》)④治半邊頭痛:川椒五錢,臭梧桐葉二兩。先將桐葉炒黃,次入椒再炒,以火酒灑在鍋內,拌和取起,卷在碉內,紮在痛處;吃熱酒壹碗,取被蓋頸而睡,出汗。(《綱目拾遺》)⑤治壹切內外痔:自梧桐葉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鯨。煎湯熏洗。(《綱目拾遺》)⑥治濕疹或痱子發癢:自梧桐適量,煎湯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藥》)
3.20 臭梧桐的臨床應用1.治療高血壓病:臭梧桐具有和緩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並有解除高血壓病癥狀,恢復心臟功能,對抗小動脈痙攣等作用。據數十例至數百例的治療結果,降壓的總有效率自56.6981.4%不等。配合地龍應用,療效有所提高,有效率可達81%以上。壹般服藥後顯著降壓出現較晚,大多數在第四、五周血壓始明顯下降。血壓下降後,若停止服藥,血壓可在 12周內迅速回升;如給予較小的維持劑量,則血壓常可維持在已下降的水平上。臨床癥狀如心悸、氣急、頭痛、頭暈、失眠及夜尿等大多有明顯改善或消失,個別有心絞痛的病例,服藥後亦消失。部分病例經檢查證明:凡顯著降壓看心臟增大幾乎完全恢復,期外收縮消失,但心串、心音無明顯變化,心電圖有冠狀動脈硬化所引起的缺血現象亦可恢復;大多數眼底小動脈的痙攣可解除削。實踐中還觀察到,療效與年齡、病期等有壹定關系。40歲以上者降壓作用較佳。對早期高血壓及晚期高血壓尚無嚴重並發癥者均有療效,對急進型高血壓和晚期高血壓伴有並發癥者,療效不佳;有動脈硬化者亦有療效。但也有報告,對三、三期高血壓或有明顯之動脈硬化著,療效並不顯著。部不適、惡心、嘔吐、便秘或稀便等,部分病例有軟弱無力感。壹般均能忍受,繼續服藥或酌情減量後可自行消失。
用法:1.1.臭梧桐片劑,每日1016g,分34次服。
1.2.采用臭梧桐葉提取物二臭梧桐甲索內服,開始每日6090mg,待降壓後可減至每日4060mg為維持量;分3次服。
2.治療慢性氣管炎:取新鮮臭梧桐莖葉吐兩制成煎劑,為1日量,分3次服。10天為壹療程。88例患者於78月份經三個療程後,總有效率達81.8%,其中顯效以上為46.6%。初步觀察,在止咳、化痰、平喘等方面有壹定的近期療效;但消炎作用較差,有的療效還不鞏固,顯效時間較慢。
3.治療瘧疾:內服八角梧桐片(每片重0.25g),成人每6小時1次,每次14片,***8次,以後日服3次,每次5片,連服5天。7天為壹療程,總劑量路在2O0片左右。小兒劑量酌減。226例各型瘧疾(三日瘧96例,間日瘧88例,惡性瘧24例,混合感染18例)患者,服藥後4天內,全部控制癥狀發作,觀察3月未見復發。血檢結果: 服藥後2天原蟲消失者186例(82.3%);第4、7天的陰轉率分別為97.3%和98.6%。藥物反應較少,少數出現心律不齊、惡心、嘔吐;個別發生全身及下膠浮腫、蕁麻疹,但多不嚴重。
3.21 摘錄《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臭梧桐的方劑 風濕{希}桐片WS3B023190處方:?薟草400g臭梧桐400g制法:以上二味,取臭梧桐355g加水,...
制疳丸丸組成:青皮、胡黃連、莪術、黃連、縮砂、幹漆、臭梧桐蟲(酒浸,曬幹)各等分。主治:小兒烏睛見翳,或...
骨(疒秋)靈g,金銀花12g,比莖藤12g,五月紅18g,臭梧桐15g,雞血藤9g,烏麻根9g,蘇木子9g,三...
臭梧桐洗劑拼音:chòuwútóngxǐjì處方:臭梧桐31g,野菊花31g,地膚子31g,明礬10g。功能...
希桐丸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80℃)的清膏;將臭梧桐葉等粉末加入膏內,攪勻,幹燥,粉碎成細粉,過篩...
更多用到中藥臭梧桐的方劑用到中藥臭梧桐的中成藥 風濕{希}桐片
WS3B023190處方:?薟草400g臭梧桐400g制法:以上二味,取臭梧桐355g加水,...
希桐丸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80℃)的清膏;將臭梧桐葉等粉末加入膏內,攪勻,幹燥,粉碎成細粉,過篩...
豨桐丸0年版《濟世養生集》卷三之豨桐丸:處方:豨薟草臭梧桐各等分制法:上藥酒制曬幹,為細末,煉蜜為丸。功...
降壓片,決明子150g,山楂150g,寄生300g,臭梧桐150g,桑白皮100g,地龍(去土)100g...
希桐膠囊:WS3B145993處方:希薟草790g臭梧桐葉1580g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二次,每...
更多用到中藥臭梧桐的中成藥古籍中的臭梧桐 《本草綱目拾遺》:[卷六木部]臭梧桐
,十壹月熟,藍色,花、葉、皮俱入藥。周廷園雲∶臭梧桐壹年三月、十月兩次作花,若葉無紅筋,搓之不臭者...
《本草綱目拾遺》:[卷六木部]臭牡丹葉形與臭梧桐相同,但薄而糙,氣亦臭,五月開花成朵,壹蒂百花,色粉紅。洗痔瘡治疔赤水元珠∶蒼耳、臭牡...
《古方匯精》:[卷壹內癥門]桐丸(七十九)凡辛勞之人。常患此癥。狀似風癱。服全愈。或單用臭梧桐二錢煎湯飲。以酒過之。連服十劑。其痛即瘥。或煎...
《瘍醫大全》:[卷二十三後陰部]腸風門主方昭隱寺浣塵和尚傳)。刀豆陰幹,陰陽瓦焙,三錢,臭梧桐白根(切片,三錢)。煎湯調服。又方(吳韻清)。...
《瘍醫大全》:[卷三十四諸瘡部(上)]楊梅瘡門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