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感冒”是反感還是感興趣

“感冒”是反感還是感興趣

感冒common cold,總體上分為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感冒influenza,epidemic influenza,grippe。普通感冒,中醫稱"傷風",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壹種呼吸道常見病,其中30%-50%是由某種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雖多發於初冬,但任何季節,如春天、夏天也可發生,不同季節的感冒的致病病毒並非完全壹樣。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毒存在於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噴嚏時經飛沫傳染給別人。流感的傳染性很強,由於這種病毒容易變異,即使是患過流感的人,當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會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發性流行。壹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機會較多,每次可能有 20~40%的人會傳染上流感。

感冒病例分布是散發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並細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較急,早期癥狀有咽部幹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流涕,開始為清水樣鼻涕,2~3天後變稠;可伴有咽痛;壹般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壹般經5~7天痊愈。

感冒也是壹種急性傳染性鼻炎,俗稱“傷風”。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狀病毒和鼻病毒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從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並傳播,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受涼、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煙酒過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響呼吸道暢通等,容易誘發感染。感冒發作後繼發細菌感染。感冒起病時鼻內有幹燥感及癢感、打噴嚏、全身不適或有低熱,以後漸有鼻塞、嗅覺減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腫、有大量清水樣或膿性分泌物等。若無並發癥,病程約為7-10天。

因為病毒生存在人體細胞內,世界上沒有藥物可以直接殺死感冒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體免疫系統。所以感冒應以支持療法為主,特別註意休息、大量飲水、飲食清淡。這可給免疫系統充分的體力支持。

感冒可能會引發細菌感染,但是千萬不可隨便使用藥物治療。在人體免疫系統殺死病毒後,絕大部分感染會自動痊愈。盲目藥物治療會增強細菌抗藥性,也不利於人體免疫系統發揮正常的作用。

[編輯本段]感冒的新意

現在,年輕人口中的“感冒”,常常是指“感興趣”的意思。即以“不感冒”表示不感興趣或不以為然。多用於文娛體育新聞標題,如“刀郎對女子十二樂坊不感冒”、“鄭鈞對刀郎不感冒”、“人們對奧斯卡越來越不感冒”、“王海鳴對女足主帥不感冒”、“新大陸對辣妹不感冒”、“面對韓流,我不感冒”等。後來,“不感冒”這個固定語,被應用到其他領域,例如“俄羅斯百姓對美大選不感冒”、“公眾為何對新聞獎不感冒”、“神奇‘聰明藥’?成都家長不感冒”、“‘斷骨增高’———廣東人對此根本不感冒”等等。

“感冒”壹詞源出官場

翻遍中醫經典,均無“感冒”壹詞。說來別致,該病名的直接源頭不在醫家,卻在官場。南宋年間,館閣(中央級學術機構)設有輪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壹名閣員值宿。當時值班閣員開溜成風,開溜的名堂,代代閣員約定俗成,在值班登記簿上均寫為“腸肚不安”。

壹位名叫陳鵠的大學生,硬被拉去館閣值宿。他開溜時,偏不循例照寫“腸肚不安”,卻標新立異大書“感風”二字。

陳鵠之所以發明出“感風”這個新奇用語,自有客觀原因。在很長時期內,中醫對病因的表述都不規範明晰。南宋醫學理論家陳無擇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區分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三大類;就外因而論,又區分為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反常氣候變化。陳鵠對他的同時代人陳無擇尚未獲得張揚的新學說顯然已有了解,故而在開溜時能夠賣弄小聰明,隨手借來六淫之首“風”,並前綴以“感”——感者,受也。

陳鵠所創先例,為其後數世官場不時因襲,迨至清代,卻發生突破性形變。

卻說清代官員辦畢公事請假休息,例稱請“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為壹個意義總體,可作如是闡釋:本官在為該公務操勞之際,已感外淫,隱病而堅持至今,癥狀終於爆發出來!故而不得不請假將養。

[編輯本段]基本概念

感冒(common cold)又稱傷風、冒風,是風邪侵襲人體所致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以鼻塞、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為其特征。全年均可發病,尤以春季多見。由於感邪之不同、體質強弱不壹,證候可表現為風寒、風熱兩大類,並有夾濕、夾暑的兼證,以及體虛感冒的差別。如果病情較重,在壹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稱為“時行感冒”。

西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屬中醫的感冒範疇。西醫學認為當人體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時,則原已存在於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癥為主要表現。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為鼻病毒。

[編輯本段]發病機理

感冒的發生主要由於體虛,抗病能力減弱,當氣候劇變時,人體衛外功能不能適應,邪氣乘虛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壹系列肺衛癥狀。偏寒者,則致寒邪束表,肺氣不宣,陽氣郁阻,毛竅閉塞;偏熱者,則熱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肅。感冒雖以風邪多見,但隨季節不同,多夾時氣或非時之氣,如夾濕、夾暑等。

辨證主癥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脈浮。

兼見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無汗,鼻癢噴嚏,鼻塞聲重,咯痰液清稀,肢體酸楚,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感冒;微惡風寒,發熱重,有汗,鼻塞濁涕,咯痰稠或黃,咽喉腫痛,口渴,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感冒;夾濕則頭痛如裹,胸悶納呆;夾暑則汗出不解,心煩口渴。

[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感冒是壹種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有許多種。由於中成藥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睞。但臨床實踐證明,如果中成藥選用不當,也可延誤病情。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和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種類型。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不同類型的感冒應選用不同的中成藥治療。

壹、風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壹般癥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頭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等特點,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傷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沖劑、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等藥物治療。若病人兼有內熱便秘的癥狀,可服用防風通聖丸治療。風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藥物。 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需要出點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蓋上兩層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總結: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二、風熱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壹般癥狀外,還有發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癥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便秘等特點。治療應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藥物治療。風熱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藥物。

三、暑濕型感冒:病人表現為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癥狀。此類型感冒多發生在夏季。治療應以清暑、祛濕、解表為主。病人可選用藿香正氣水、銀翹解毒丸等藥物治療。如果病人胃腸道癥狀較重,不宜選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養胃丸等藥物。

四、時行感冒:病人的癥狀與風熱感冒的癥狀相似。但時行感冒病人較風熱感冒病人的癥狀重。病人可表現為突然畏寒、高熱、頭痛、怕冷、寒戰、頭痛劇烈、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鼻塞、流涕、幹咳、胸痛、惡心、食欲不振,嬰幼兒或老年人可能並發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癥狀。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疏風透表為主。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風通聖丸、重感靈片、重感片等藥物治療。如果時行感冒的病人單用銀翹解毒片、強力銀翹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黃解毒片等藥物治療,則療效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則表現為:高熱、說胡話、昏迷、抽搐,有時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極易傳播,故應及早隔離和治療。

總之,感冒病人應根據自身的病情特點選用不同的中成藥治療,否則會影響療效,延誤病情。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1.基本治療

治法祛風解表。以手太陰、手陽明經及督脈穴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陽風池

配穴風寒感冒擼?臃緱擰⒎斡幔環縟雀忻罷?加曲池、尺澤、魚際;鼻塞者,加迎香;體虛感冒者,加足三裏;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夾濕者,加陰陵泉;夾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針瀉法。風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風熱感冒,大椎行刺絡拔罐。配穴中足三裏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少商、委中用點刺出血法,余穴用瀉法。

方義感冒為外邪侵犯肺衛所致,太陰、陽明互為表裏,故取手太陰、手陽明經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脈主壹身之陽氣.溫灸大椎可通陽散寒.刺絡出血可清瀉熱邪。風池為足少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陽維為病苦寒熱”,故風池既可疏散風邪,又與太陽穴相配可清利頭目。

2.其他治療

(1)拔火罐法選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後留罐15分鐘起罐,或用閃罐法。本法適用於風寒感冒。

(2)刺絡拔罐法選大椎、風門、身柱、肺俞,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顏色轉淡後,加火罐於穴位上,留罐10分鐘後起罐,清潔局部並再次消毒針眼。本法適用於風熱感冒。

(3)耳針法選肺、內鼻、下屏尖、額,用中、強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體,毫針刺。

3。感冒的其他療法

1.敷貼療法 取大蒜2枚搗汁拌面粉做成圓錐狀,塞人鼻孔(兩側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鐘,每日4.5次。具有祛風散寒、宣肺通竅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

2.外治法 取蔥白、生姜各30克,食鹽5克,***搗成糊狀,加入適量白酒調勻,用紗布包好,塗擦胸背、肘胭窩及手足心。壹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塗擦後15分鐘左右會有汗出,感冒諸癥可以解除。

3.飲食療法 取蘇葉3-6克,生姜3克,洗凈切碎,放人茶杯內,沖人沸水200~300毫升,加蓋泡10分鐘,再放人紅糖15克攪勻,趁熱飲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適用於感冒初起,惡寒、無汗、頭痛者。

4。如何巧選中成藥治療感冒

隨著氣溫的降低,感冒的人越來越多,選用口服治療感冒的中成藥,毒副作用小且簡便不影響工作,符合階梯用藥原則。但是,面對市場上品種繁多的藥品,我們切忌盲目選用,必須對癥用藥,否則,不僅無效,延誤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紹幾種簡單的選用方法。

1、風寒性感冒。癥狀為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這時應該選用發散風寒的辛溫解表藥,如九味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選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誤用會加重病情或者遷延不愈。

2、風熱性感冒。癥狀為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宜脹,咽喉紅作痛或者脹痛,或口幹欲飲,咳嗽,咯痰黃稠。這時應該選用清熱宣肺的辛涼解表藥,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或銀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翹解毒丸等,不能選用九味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誤用會引起體溫升高,咽疼加重。

3、感寒濕滯性感冒。外用風寒表癥,發熱嚴守惡寒,體溫不高,頭痛,內有痰濕中阻,胃脘滿悶,惡心嘔吐,腹痛瀉下。可選用解表化濕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液或藿香正氣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裏雙感性感冒。癥狀為壯熱憎寒,頭痛目眩,口苦口幹,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這時應該選用表裏雙解的藥物,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風通聖丸等。

5、氣虛性感冒。癥狀為身體素虛,抵抗力低,平時易出汗,不耐風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輕度發燒,鼻流清涕,常纏綿日久不愈,或者反復感冒。這時用壹般感冒藥療效不好,應該選用補中益氣丸。

5。中醫藥方

(壹)

辨證血虛外感。

治法辛涼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湯。

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葉9克,凈連翹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冷方南方。

(二)

辨證外感時疫邪毒。

治法發汗解表,清熱解毒。

方名青銀湯。

組成青蒿6克(後下),銀柴胡12克,桔梗12克,黃芩12克,連翹12克,銀花12克,板藍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炯抗方。

(三)

辨證外感風熱。

治法辛涼解表,清熱肅肺。

方名銀梔湯。

組成銀花12克,連翹12克,梔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廣華方。

(四)

辨證陰虛外感。

治法養陰清熱,宣肺解毒。

方名藍地湯。

組成板藍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葉20克,桔梗15克,蟬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程光正方。

(五)

辨證濕邪犯表,內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濕,發汗解表,理氣健脾,調整胃腸。。

方名藿樸三仁湯。

組成藿香8克,厚樸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孫克勤方。

(六)

辨證外感風寒。

治法辛溫解表。

方名荊防排毒湯加減。

組成荊芥10克,防風10克,桑葉9克,豆豉12克,羌獨活各10克,前胡6克,陳皮6克,薄荷6克(後下),鮮姜2片,杏仁10克,蘇葉9克,焦枳殼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施聞雞方。

(七)“寒包火”內熱外寒型感冒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周國平先生獨創“感冒合劑”。具體方藥如下:

炙麻黃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

柴胡10g 黃芩10g 板藍根15g 銀花20g

羌活10g 蘇葉10g 薄荷6g

病名。指外感風寒等外邪或因時令不正而致病。見《丹溪心法·中寒》。《醫理真傳》卷壹:“夫病而曰外感者,病邪由外而入內也。外者何?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氣也。”臨床上當分輕重、寒熱。《證治要訣》卷二:“感冒為病,亦有風寒二證,即是傷寒外證初起之輕者,故以感冒名之。”臨床以惡風寒、噴嚏、鼻塞、流涕、頭痛、全身酸楚等癥為多見,或有發熱,或有咳嗽,或見咽癢、咽痛。風寒感冒,宜辛溫解表,用蔥豉湯、荊防敗毒散等方;風熱感冒者,宜辛涼解表,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方;虛人感冒,宜參蘇飲。感冒呈流行趨勢者,又名時行感冒,病情壹般重於普通感冒,《七松巖集》:“凡感冒之病,以為輕淺,忽略不治,又兼飲食不節,葷酒不戒,以致輕病變重……”提示醫生和患者對此病不容輕視。參見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時行感冒等條。又:感冒又有俗名傷風。李中梓在《醫宗必讀·傷風》中提出用消風散、神術散、川芎茶調散等方治療四時感冒、傷風、癥見頭痛,鼻塞聲重,發熱惡寒等癥;如兼見咳嗽涕唾稠粘,可選用桑菊飲、銀翹散、杏蘇散等方。如見惡寒甚而口渴、心煩、便秘、脈洪數者,可用清涼飲加減。

6、食療方法

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開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果汁或茶調口味。

2、白菜蘿蔔湯:白菜心500克,切成碎末,白蘿蔔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後,加紅糖適量。每次200毫升,壹天2次,連服三四天即可治愈。

3、蘋果蜂蜜水:蘋果5個去皮,切成小塊,加水1升,煮沸5分鐘,自然冷卻到40攝氏度,加少許檸檬汁和適量蜂蜜攪拌均勻,每天多次少量飲用。

4、姜絲蘿蔔湯:姜絲25克,蘿蔔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鐘,加紅糖適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

5、蔥蒜粥:取幹凈的蔥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

6、蔥頭飲料:洋蔥頭1個,切碎,加鮮牛奶250毫升,煮開,自然冷卻,加適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

7、姜絲可樂:鮮姜絲50克,加1000毫升可樂,煮沸,熱飲,每次100毫升,每天數次。

8、桔皮冰糖飲料:鮮桔皮50克,加冰糖適量,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9、銀花薄荷飲:銀花30克,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鐘,後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出加適量白糖,溫服,日服3~4次。

按語

1.感冒與某些傳染病早期癥狀相似,臨床應加以鑒別。

2.在感冒流行期,針灸足三裏(雙),每日1次,連續3天,有預防作用。

  • 上一篇:上海醫藥求助
  • 下一篇:臺灣常見 5 種重金屬中毒!長期便秘、拉肚子、反應遲鈍建議檢查血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