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入門。
乳腺癌高發相關因素關鍵詞:乳腺癌,病因學,激素
1.激素
乳腺癌與人體內分泌失調有關。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是40-60歲,這是女性雌激素分泌失衡、水平較高的時期。由於體內雌激素分泌增加,這可引起乳腺導管上皮細胞過度增殖,導致癌癥。
2.月經與婚姻和生育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月經初潮早和絕經晚是乳腺癌的兩個危險因素。沒有孩子或有孩子後很少母乳餵養的女性比多次、長時間母乳餵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高。生育和哺乳對乳腺癌有保護作用。
3.生活方式
性格內向、長期抑郁、生活不幸福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因素。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女白領,坐的多,動的少,缺乏運動。再加上較大的工作壓力,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緊繃的狀態,導致情緒不穩定,進壹步損傷乳房,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4.飲食習慣
飲食和乳腺癌有壹定的關系。高能量高脂肪的飲食容易形成肥胖,肥胖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大大增加。
5.家庭歷
20%的乳腺癌患者會有壹個以上的直系親屬患有乳腺癌。但是,有家族史不等於有遺傳史。真正有基因改變的患者只占乳腺癌人群的7%左右。需要強調的是,乳腺癌不是直接遺傳,而是壹種“癌質”遺傳。乳腺癌患者的親屬不壹定患乳腺癌,但比壹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更大。
2.哪些人容易得乳腺癌?
1.老年婦女
年齡越大,患乳腺癌的風險越高。
2.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絕經年齡在55歲以上的人群。
3.只生育過壹個子女且生育時年齡在35周歲以上或者從未生育過的婦女。
4.壹側有乳腺癌或做過乳房手術的人。
5.絕經後肥胖,接受激素替代療法的絕經婦女
6.有乳腺癌家族史
7.長期生活在高強度壓力下的人。
3.應該檢查什麽樣的乳房?
健康的乳房應兩側位置、大小對稱,無異常分泌物,乳頭無腫塊,皮膚緊繃。形態變化可能預示著壹些疾病,要密切關註。
1.質量。生長緩慢、疼痛明顯的腫瘤多為良性增生或炎癥;生長迅速、邊界不清的腫瘤需要盡早檢查。
2.乳頭內陷。乳頭凹陷的原因有幾個:衣物過緊,尤其是女性內衣在乳房發育期間過緊;胸罩使用不當,過小、過緊、過早使用等。遺傳因素。
3.皮膚潰爛。在乳腺癌患者中,部分患者會出現皮膚問題,表現為局部潰爛、長期治療,並伴有大量血性、膿性惡臭分泌物。
4.發紅/發燒。乳頭、乳暈顏色較深,發熱,提示雙側或單側乳房可能有增生性病變或囊性增生性病變,或伴有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
5.乳頭分泌物。乳頭溢液的原因很多,除了乳腺增生,還有乳腺結核、乳腺炎、乳腺癌等。壹些女性內分泌失調也會引起乳頭溢液。這些疾病,無論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都需要及時檢查。
6.小坑。乳房出現“酒窩”是乳房懸韌帶受累的表現。乳房的慢性炎癥、脂肪壞死、乳房的皮下血栓性靜脈炎和術後疤痕攣縮都可能導致皮膚凹陷。
7.深度硬化。如果感覺乳房內質地堅韌,表面光滑,但生長緩慢,沒有其他硬結,可能是腺瘤。
8.橘皮變。乳腺癌皮下淋巴管受侵,淋巴回流受阻,可引起皮膚水腫,但毛囊處的皮膚不會水腫,所以容易下垂,就像橘皮壹樣。許教授說,能引起橘皮樣改變的疾病有纖維腺瘤、肺結核、纖維囊性增生、肉瘤、乳腺癌、脂肪壞死等。
9.不對稱。先天性不對稱主要是青春期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響,導致發育敏感性強的壹側乳房發育較快,另壹側乳房發育較慢。後天不對稱主要發生在已生育並哺乳的女性,哺乳時習慣用壹個乳房,或哺乳的姿勢和方式不正確。
10.靜脈外觀。由於淺靜脈較淺,緊貼皮膚,在妊娠期和乳腺病變進展較快時,如乳腺肉瘤,可出現靜脈曲張。
11.硬化。植入假體的乳房容易硬化。
12.局部抑郁癥。植入的假體是偏置的,容易凹陷。
4、乳腺癌飲食。
1,蟹殼粉
材料:生蟹殼250克。
方法:先將蟹殼去雜,洗凈,曬幹或烤箱,烤黃,研成細粉,裝瓶,防潮。
食用方法:每日兩次,每次6克,用溫開水沖服。
功效:軟堅散結,防治癌癥。這個食療偏方可以治療所有階段的乳腺癌,特別是對於沒有斷過乳腺癌的人。
2.金銀花蒲公英膏
原料:金銀花30克,鮮蒲公英100克。
方法:首先將金銀花挑去雜質,洗凈,用冷水浸泡30分鐘,撈起切塊備用。
將新鮮蒲公英(甚至是帶芽的新鮮蒲公英)洗凈,切碎,搗成糊狀,與金銀花粉壹起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糊狀。
食用方法:早晚兩次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防治癌癥。這個食療藥方可以治療所有階段的乳腺癌。
3、蠍子蜜露
原料:全蠍50克,糖100克,蜂蜜250克。
方法:先將捕獲的蠍子殺死,曬幹或曬幹,研成細粉,放入蒸碗中,加少許糖、蜂蜜和水,攪拌均勻,蓋上蓋子,蒸1.5小時,離火,冷卻,裝瓶,防潮。
食用方法:10g壹日三次,用溫開水沖服。
功效:解毒通絡,防癌抗癌。這個食療藥方可以治療所有階段的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