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肉豆蔻
有溫中行氣,固腸止瀉,消食之功。《日華子本草》載其“調中,下氣,止瀉痢,開胃,消食。皮外絡,下氣,解酒毒,治霍亂。”《得配本草》亦認為其“消宿食,解酒毒。”
二、枳(木具)子
能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等。《滇南本草》明確提出其“治壹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世醫得效方》擬枳木具子丸治“飲酒多發積”。此外,枳木具子也能解酒。
三、葛根花
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癥。《脾胃論》有葛花解酲(酲:醉後神誌不清)湯,《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熱丸等,均療醉酒為患。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種子)也有醒酒作用。
四、草果
具燥濕散寒、除痰截瘧之功,因氣芳香,有辟濁之性,《本草》引李杲雲:“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消宿食,解酒毒、果積,兼辟瘴解瘟。”
五、高良姜
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之功。《本草從新》載本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
六、菊花
能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藥鑒》載其“……解醉漢昏迷,易醒,***幹葛(宜葛花——筆者註)煎湯。”
七、白扁豆
能健脾、化濕、消暑。《本草圖經》載其“主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
八、竹茹
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之功,對胃熱或痰熱所致的嘔吐效果好。
《得配本草》雲其“得雞子,治飲酒頭痛。”《藥品化義》亦載其治“酒傷嘔吐”。
九、苦參
具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名醫別錄》載其“除伏熱腸擗,止渴,醒酒……”《本草經疏》亦載苦參“消酒,除渴,明目,止純血痢、疳痢極效。
蒙-汗-藥是真實存在的,它源於古代的麻醉劑。它本是進行外科手術用的,卻陰錯陽差被某些人用來謀-財-害-命。
而據古書載:蒙-汗-藥的成分中也使用到了曼陀羅花。曼陀羅又名風茄兒、洋金茄花、山茄子,產於我國西南各省。為壹年生草木,高四五人,茄葉互生,卵園形,端尖,邊緣呈不規則波狀分裂。夏秋間開花,花紫色或白色,有漏鬥形三合瓣花冠,邊緣五裂,果實為卵園形,有不等長尖刺,熟時四瓣裂開。葉、花和種子含茛菪堿、東茛菪堿等成分,具有麻醉、鎮痛作用。
雖說何人何時用曼陀羅制成蒙-汗-藥,用於旁門左道的不得而知。但古書中有關此藥的記載真不少。除了上文小說中的記載,在壹些史料中也有涉及。宋代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載:“五溪蠻漢,杜杞誘出之,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
至解藥之法,清人程衡在《水滸傳註略》中介紹“急以濃甘草汗灌下,解之。”孫思邈《千金方》中則說:“甘草解百藥毒。”李時珍還說:“菓中有東茛菪,葉園而光,有毒,誤食令人狂亂,狀若中風,或吐血,以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千日醉什麽的純屬誇張,哪兒能這麽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