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操有次帶兵打仗,駐紮在壹個鄉村中。他命令士兵們不準去踐踏莊稼,否則按軍法處置。不料他的馬突然受驚,跑到了田地裏,踩壞了壹大片莊稼。曹操二話不說,當場削掉了自己的頭發,士兵們大為震驚,從此軍隊裏更加團結。試想若沒有這條規矩,大家都能踐踏田地,不但百姓會有所不服,曹操的威嚴也無從體現。最後這個團結就像沒有凝聚力的壹盤散沙,很容易被顛覆。我們的班級也是壹樣,若沒有班規,校規束縛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就會像脫疆的野馬般橫沖直撞,任意妄為,這樣的壹個混亂的團體,後果不堪設想。
紅燈停,綠燈行
禮貌 宋朝的楊時非常喜愛學習。壹個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學壹起去找理學家程頤老師求教
程老師正在睡午覺,他倆就站在門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為不打擾老師,仍耐心地等候在門外。
老師醒了。發現楊時倆人站在雪地裏,忙叫他們進屋來,楊時趕忙向老師行禮、請教。
有壹次,列寧同誌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壹個女工端著壹盆水上樓。那女工壹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妳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妳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尊重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裏出來壹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壹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某紐約商人看到壹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於憐憫,他塞給拿人壹元錢,不壹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妳跟我都是商人,妳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後,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並感謝紐約商,"妳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有個業務員曾說過這樣壹個例子。他的工作是為強生公司拉主顧 , 主顧中有壹家是藥品雜貨店。每次他到這家店裏去的時候,總要先跟櫃臺的營業員寒暄幾句,然後才去見店主。有壹天 , 他到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訴他今後不用再來了 , 他不想再買強生公司的產品,因為強生公司的許多活動都是針對食品市場和廉價商店而設計的,對小藥品雜貨店沒有好處。這個業務員只好離開商店。他開著車子在鎮上轉了很久 , 最後決定再回到店裏,把情況說清楚。
走進店裏的時候,他照常和櫃臺上的營業員打過招呼,然後到裏面去見店主。店主見到他很高興,笑著歡迎他回來,並且比平常多訂了壹倍的貨。這個業務員對此十分驚訝,不明白自己離開店後發生了什麽事。店主指著櫃臺上壹個賣飲料的男孩說:“在妳離開店鋪以後,賣飲料的男孩走過來告訴我,妳是到店裏來的推銷員惟壹會同他打招呼的人。他告訴我,如果有什麽人值得同其做生意的話,就應該是妳。”從此店主成了這個推銷員最好的主顧。這個推銷員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關心、尊重每壹個人是我們必須具備的特質。
周恩來總理是壹位極具風度的外交家。在壹次會見中,周總理接待了壹位從壹個國力比中國要強盛得多的國家而來的領導人。在見面時,那位領導人竟然待著手套,主動要求與周總理握手。總理並沒有回避,也沒有多言,而是應客人的要求,與對方握了手。正當那位領導人得意洋洋地認為,在中國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國的領導人時,周總理則不慌不忙地向身邊的隨從要了壹條潔白的手帕,輕輕地擦拭著剛才握手的那只手,然後,當著那位領導人的面,將手帕丟進了垃圾箱。周圍的人,無不為總理這得體而又強有力的回擊叫好。 尊重的故事還有很多,無論是為己還是為國,尊重都是壹個人的最基本素質,也是最重要的素質。因為,尊重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