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口報關不壹樣:DDU是辦理進口報關的賣家,承擔發貨前的費用;DDP是指買方辦理進口報關,承擔海關手續的責任和風險,支付手續費、關稅、稅款等費用。
2.交貨方式不同:DDU是目的港免稅交貨,貨物在指定目的地交給買家;DDP是完稅後交貨的目的港,是指賣方在完成進口清關手續後,在指定目的地將未卸在交貨車上的貨物移交給買方。
3.風險承擔:主要在於目的港清關過程中的風險和費用由誰來承擔的問題。如果出口商有能力完成進口報關,那麽可以選擇DDP。如果出口商無法辦理相關事宜,或不願意辦理進口手續並承擔風險和費用,則應使用DDU術語。
擴展數據:
DDU賣方應承擔貨物運輸至指定目的地時除進口手續和關稅以外的所有費用和風險。同時,2000年通則建議,賣方在與進口清關困難且耗時的國家打交道時,不應使用DDT,以避免買方未能及時辦理進口清關而造成的影響。
賣方必須承擔除進口手續和關稅以外的所有費用,包括運費、保險費、出口稅及相關費用+適當利潤+生產成本。
根據EXW條款,DDPZ對買方承擔最大責任,而根據DDP條款,賣方承擔最大責任。
如果賣方不能直接或間接獲得進口許可證,則不應使用該術語。
但如果雙方希望將進口時應支付的所有費用(如增值稅)排除在賣方的義務之外,則應在銷售合同中明確規定。如果雙方都希望買方承擔進口的風險和費用,就應該使用DDU這個詞。
適用於所有運輸方式,但當貨物在船上或目的港交貨時,應使用目的地術語。
百度百科-DDU
百度百科-D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