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生物除磷實驗和汙水處理廠世紀運行效果,活性汙泥的生物除磷工藝主要控制要點包括壹下幾點:①汙泥齡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統的本質是通過排除富磷剩余汙泥來達到除磷效果的,因此剩余汙泥的多少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除磷性能。通常認為汙泥齡越長,汙泥產率越低,汙泥含磷量越低,去除單位重量磷需要消耗較多的BOD5。僅以除磷為目的的汙水處理系統宜控制較短的汙泥齡,壹般為3.5~7d。②有機物濃度和有機基質類型的控制:經大量的研究發現,若要使汙水處理廠出水中磷含量低於1.0mg/L,達到排放標準,進水中的BOD5/TP應控制在20~30,且含由豐富的低分子有機酸(VFAs)機制,Gerber等人認為磷的厭氧釋放基本上取決於進水的性質而不是厭氧狀態本身。③ DO的控制:厭氧段溶解氧(DO)應嚴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DO控
制在2mg/L左右;④硝酸鹽的控制:在生物除磷工藝中硝酸鹽的去除是除磷的先決條件。但硝酸鹽
控制在什麽水平尚存在不同的看法,通常認為應控制在0.2mg/L以下,硝酸鹽影響的程度和廢水有機物濃度以及有機基質類型有關,Ekema等人認為,當COD/TKN的比值小於7~9時,生物除磷系統很難獲得好的效果。⑤出水SS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統汙泥含磷量壹般大於5%,為達到嚴格的磷控制標準,在汙水處理廠出水口設置過濾設施是必要的。
為了達到理想的活性汙泥法處理效果,就必須考慮諸多因素。在生物除磷工藝中,對汙染物的去除起主導作用的是微生物,因此在活性汙泥中微生物的多少,直接影響汙水處理的效果。而在強化生物除磷工藝中聚磷菌是活性汙泥除磷的關鍵,因此提高生物除磷工藝除磷效率方法就是提高聚磷菌在整個生物系統中的生物量,使聚磷菌在該生物系統的比例大幅度的提升,使其成為優勢菌種,已達到較好除磷效果。
為此試想通過在好氧池前設置高負荷好氧池提過活性汙泥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在高負荷好氧池中,大量的有機物質的進入,使微生物在高負荷條件下處於對數增殖期,大量的繁殖形成壹個生物再生區域;同時也產生大量的粘性物質,使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與汙水中的懸浮物、顆粒產生吸附,已達到對汙染物的更好結合利用,最終達到去除的目的。
另外,為了使聚磷菌在系統中成為優勢菌種,可通過控制好厭氧池這個“生物選擇器”在聚磷菌釋放磷這個環節上各種釋放磷因素,已達到使聚磷菌成為優勢菌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