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曾在魏國做官,但他的兄弟龐涓嫉妒他的才能,因此誣告、定罪並處以鞭刑。
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留下了《命運》等交響曲,但由於耳聾,他壹直在與命運抗爭,留下了壹句名言“扼住命運的咽喉。”
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家境貧寒,在貧困中掙紮,據說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自己的影子。
印象派大師梵高是天才,也是瘋子。他曾經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所以應該說他壹直在遭受病痛的折磨,與病痛作鬥爭。
壹天,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教導他的學生。他說:同學們,我們今天不談哲學。我們只是要求妳做壹個簡單的動作,手向前擺動300次,再向後擺動300次,看誰能每天堅持下來。幾天後,蘇格拉底上課時,讓他執著的同學舉手。結果90%以上的人都舉手了。壹個月後,他讓堅持的同學舉手,只有70%多的人舉手。壹年後,他提出了同樣的要求。結果只有壹個人舉手。這個人就是後來成為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斐勒從小接受嚴格的家庭教育,靠給父親當“雇員”賺零花錢。他壹大早就去地裏幹農活,有時還幫媽媽擠奶。他有壹個專門記賬的小本子。量化他的工作後,他記錄為每小時0.37美元,然後與他的父親結算。這是他認真做的事,他覺得神聖而有趣。更有意義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都嚴格遵守這壹規則,接受定期檢查,否則,誰也拿不到壹分錢。
洛克菲勒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家裏壹貧如洗,也不是因為父母故意虐待孩子,而是他想從小就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和勤勞自強的性格。那本小小的賬本上記錄的,不僅僅是孩子們努力的日常,更是孩子們接受磨難和考驗的經歷!其實在很多發達國家,對孩子上學的要求也是很“刻薄”的。在日本,許多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在餐館洗碗、端盤子、在商店賣貨或照顧老人、做家教等。,掙錢交學費和零花錢。美國人壹直教孩子自立,七八歲的孩子就成了“小商人”,賣自己的“貨”賺零花錢。美國中學生有壹句口號:“妳得花錢自己掙。”在假期,他們成為農民工,學會自立。
愛迪生(1847-1931)
19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也是以科學的技術化和社會化為特征的世紀。在本世紀,科學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壹個重要部分。洶湧澎湃的偉大創新已經成為技術科學的巨大動力。本世紀的壹些科技巨頭在20世紀繼續活躍。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就是其中之壹。在美國《生活周刊》最近評選的過去65,438+0,000年最具影響力的65,438+000位人物中,愛迪生名列第壹。
愛迪生出身卑微,生活貧困。他壹生的“教育”只有三個月的小學。因為他的老師總是被他奇怪的問題弄得張口結舌,他甚至對媽媽說他是個傻瓜,不會有什麽前途的。母親壹氣之下讓他退學,她親自教育他。這時候愛迪生的才華就充分展現出來了。在母親的指導下,他讀了很多書,在家裏建了壹個小實驗室。為了籌集實驗室的必要開支,他不得不出去當報童,辦壹份報紙。最後用積攢的錢在火車的行李廂裏建了壹個小實驗室,繼續化學實驗研究。後來化學品起火,差點燒了車廂。暴怒的搬運工把愛迪生所有的實驗設備都扔出了車外,還扇了他好幾個耳光。據說愛迪生終身失聰。
愛迪生是美國民族崇尚的傳奇人物——雖然他沒有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但他通過個人奮鬥和非凡的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自學成才,用毅力、罕見的熱情和精力從成千上萬次失敗中站起來,克服了無數困難,成為壹名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早年,他開發了雙工和四工電報系統,並發明了自動電報機。1877 ~ 1879發明了留聲機;實驗並改進電燈(白熾燈)和電話。後來建立了照明系統,做了大量工作實現集中供電。他提出並采用了DC三線制。制成了當時容量最大的發電機,並於1882年用這臺發電機建成了第壹座大型發電廠。同時,進行了鐵路電氣化試驗。1883年發現“愛迪生效應”,即熱離子發射現象。在電影技術、采礦、建築、化學工業等方面也有許多著名的發明。僅從1869到1901年,就獲得了1328項發明專利。在他的壹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壹項新發明,因此他被稱為“發明之王”。
愛迪生致力於科學,淡泊名利。在開發電燈的時候,記者對他說:“如果妳真的能做出電燈來代替煤氣燈,妳肯定能賺很多錢。”愛迪生回答說:“如果壹個人工作只是為了省錢,他就很難得到別的東西——甚至是錢!”“他壹直被稱為現代電影之父,但在電影界人士為他77歲生日舉行的盛大宴會上,他說:“我只是為電影的發展做了壹些技術上的貢獻,其余的都是別人貢獻的。"
愛迪生心胸寬廣,善於面對逆境。他指著自己失聰帶來的不便說:“走在百老匯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壹個生活在森林深處的人壹樣冷靜。”耳聾壹直是我的福氣,省去了我很多幹擾和精神上的痛苦。“1914年的壹天晚上,愛迪生的電影實驗室突然失火,損失很大。愛迪生安慰傷心欲絕的妻子說:“不要緊,雖然我已經67歲了,但我還不老。
從明天早上開始,壹切都將重新開始。我相信沒有人會老得不能再開始工作。“第二天,愛迪生不僅開始建造新車間,還開始發明壹種新燈——壹種便攜式探照燈,幫助消防隊員在黑暗中前進。這場大火對愛迪生來說就像壹個小插曲。
愛迪生造福大眾,不怕吃苦。為了找到燈絲,他測試了數千種材料;他嘗試新電池失敗了8000次。所以愛迪生常說:“天才是百分之壹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80歲時,他仍然保持著壹個發明家的精神,鍥而不舍地進行著他的發明創造活動。1927年,他創辦了愛迪生植物研究公司,致力於壹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尋找新的化學材料。愛迪生,81歲,成功地從雜草中提取橡膠,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
19310 10 18淩晨3點24分,愛迪生帶著如釋重負的微笑閉上了眼睛,享年84歲。在他臨終時,他坦率地說:“我為人類的幸福盡了最大的努力;沒什麽好後悔的。"
葬禮當天,全美熄燈壹分鐘以示哀悼。這是人們表達對愛迪生無限懷念的最莊嚴的方式,也是獻給這位偉大發明家的無聲贊歌。
1879三月14壹個小嬰兒出生在德國壹個叫烏爾姆的小鎮上。他的父母給他起了壹個很有前途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可愛的樣子,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然而,沒過多久,家長們就失望了:別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三歲的愛因斯坦只會“牙牙學語”學英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瑪加,比他小兩歲,已經可以和鄰居說話了。愛因斯坦說話時仍然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看著行動遲緩的愛因斯坦,她的父母開始擔心了。他們擔心他的智力會不會比普通人少。直到10歲,父母才送他上學。然而,在學校,愛因斯坦被老師和同學嘲笑,大家都叫他“愚蠢的家夥”。學校要求學生按軍令上課。由於愛因斯坦反應遲鈍,他經常受到老師的訓斥和懲罰。有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該死的東西太笨了,我哪門課都跟不上!”壹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壹個做得很差的木凳,對大家說:“我覺得世界上可能沒有比這更差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愛因斯坦臉紅了,站起來說:“我覺得這種凳子是存在的!”說著,他從書桌裏拿出兩張更不像樣的凳子,說:“我以前做過兩次,第三次給妳了。雖然還不夠好,但比這兩位強多了!”愛因斯坦自己也很驚訝壹口氣說了這麽多話。老師更是傻眼了,坐在那裏不知道說什麽好。
在諷刺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長大,進入了慕尼黑路易·波爾德中學。中學時,他愛上數學課,但對其他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和精神力量中尋找寄托。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遇到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紮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視野更開闊了,愛因斯坦腦子裏思考的問題也多了。有壹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叔叔說:“如果我在真空中以光速向前跑,我能看到電磁波在空間中振動嗎?”舅舅用異樣的眼神盯著他看了很久,眼裏既有贊許,又有關切。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的問題不同尋常,會引起意想不到的震驚。從那以後,愛因斯坦壹直被這個問題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申請瑞士蘇黎世大學。然而,他失敗了。他外語不及格。考試失敗後,他沒有氣餒,參加了壹個中學補習。壹年後,他獲得了中學學費證書,並被蘇黎世工業大學錄取。這個時候,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課外閱讀和實驗室。教授們看到他看與學習無關的書,做與考試成績無關的實驗,非常不滿和憤怒。他們認為他“無所事事”。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因為他是猶太血統,沒有關系,沒有錢,只好失業在家。為了謀生,他不得不到處張貼廣告,靠教物理每小時賺3法郎。這段失業時期給了斯坦愛情很大的幫助。在教學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這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五周緊張而激動人心的鬥爭,愛因斯坦寫了壹篇9000字的關於運動物體電動力學的論文,狹義相對論由此誕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壹個決定性的偉大宣言,是物理學的又壹個裏程碑。
盡管仍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有人在報紙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愛因斯坦畢竟獲得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關註。短時間內,15所大學授予他博士學位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為教授。被稱為“傻瓜”、“蠢材”,認為自己成不了才的愛因斯坦,最終成為了全世界公認的最傑出的智慧人物。從“醜小鵝”到“白天鵝”,這意味著什麽?我覺得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回答。當很多年輕人纏著他告訴他成功的秘訣時,他寫了壹個公式:A=x+y+z,並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Y代表方法正確,然後Z代表妳必須少說話。”多年來,愛因斯坦神奇的成功方程式壹直為人們所稱道。從愛因斯坦的奮鬥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從壹個笨拙的大腦變成了壹個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