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馬克·萊文森,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和暢銷書作家。
第壹部分
先看第壹部分:集裝箱是怎麽發明出來的。
發明集裝箱的人叫麥克萊恩,是個美國人,人們叫他“集裝箱之父”。但其實更準確的說,麥克萊恩並不是第壹個發明集裝箱的人。人們使用集裝箱幾十年之後,麥克萊恩才開始用集裝箱。妳可能覺得奇怪,壹個已經發明出來幾十年的東西,還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為什麽這個東西到麥克萊恩手上就變成了壹個能改變世界的新發明?這就是麥克萊恩的厲害之處,我們講壹下這個詳細的經過。
麥克萊恩的第壹份工作是個卡車司機,後來慢慢地做自己的貨運公司。他很有商人的天賦。我們知道,在商業競爭中,省成本是門硬功夫,誰能省更多的成本,誰的產品服務價格就更低。麥克萊恩就是這方面的高手,其他的貨車還在用汽油的時候,他就把自己車隊的卡車全都換成了柴油,而且為了省油費,他的司機都必須到固定的加油站去加油,因為那樣可以獲得折扣。更誇張的是,他們公司的卡車的車廂壁板都不是光滑的,而是垛口狀的,因為他聽說,垛口狀的車廂可以減少風的阻力,從而節省燃料成本。妳看,麥克萊恩就是這麽壹個具有商業天賦並且會精打細算的人。到1940年的時候,在二戰的背景下,美國國內的物資生產、運輸、物流等行業開始變得欣欣向榮,他這家運輸公司水漲船高。到二戰結束的時候,麥克萊恩的公司已經是全美國最大的運輸公司之壹了,稅後收入在行業內排名第三,非常的成功。
可是隨著事業的發展,麥克萊恩也遇到了壹個發展瓶頸,在當時,高速公路非常的擁堵,這對他的運輸業務來說就是個巨大的問題。妳想,壹個都能依靠減少風的阻力來減少燃油成本的企業家,哪能受得了卡車壹堵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損失。所以,麥克萊恩就想不如直接走海運得了,自己建個碼頭,直接讓卡車的貨箱上船,然後讓對面的卡車去接貨箱。那妳說這算他的創新嗎?也不算,很多公司做過這個嘗試,不過他們都是零散的貨箱,碼頭的船是誰給錢就給誰送貨,但是麥克萊恩提出了要建個自己的碼頭。後來麥克萊恩發現,直接把壹個大鐵箱子裝上船,這些鐵箱子還能壘起來,壹次能裝更多。妳看,這時候這個模型就已經是集裝箱了。那妳說這算創新嗎?也不算,就像前面我們所說的,當時用集裝箱上船的運貨方式已經運行了幾十年了。那麥克萊恩的創新在哪呢?其實就在於他第壹次嘗試搭建起來壹個系統。
麥克萊恩認識到,航運業的根本業務就是運貨而不是通航,要降低貨運成本,要的不僅僅是壹只只鐵皮箱子,而是壹整套貨物處理的新方法,這個系統包括港口、貨船、起重機、卡車,還有發貨人的自身操作方式等,都得發生配套的改變。這種認識就比當時同行業的人先進了很多,所以他的貢獻不在於使用了集裝箱,而是改變了貨運行業的整個操作模式。
麥克萊恩這套系統搭建完成後,他做了壹個嘗試,如果運啤酒的話,先用散裝的方式運壹次,從工廠出來,先裝上貨車,到碼頭再卸下來裝船,到了對岸再從船上卸下來裝車,這個時候每噸啤酒的運費是4美金。如果用集裝箱,直接從啤酒廠塞到箱子裏運到對面碼頭,成本變成了20美分,節省了95%的運費。這也意味著壹個巨大的、全新的航運業的機會到來了。
麥克萊恩為了進入海運業,曾經並購了壹家做大西洋航運業務的公司,現在他發現了航運業的新機會,壹個公司哪夠呢,他覺得得把那家公司的母公司給買下來,直接壟斷大西洋壹帶的航運業務。妳看,他的野心非常大。但是在推進這個事情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面對的問題是越來越大,融資是壹個問題,設備經常出現故障是壹個問題,甚至很多人還把集裝箱偷回去當房子用。簡單說,雖然妳自己這套系統已經最優化了,但是周圍的社會系統還沒有跟上妳的節奏。所以壹開始的幾年,麥克萊恩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公司居然不賺錢,那也沒辦法,他就通過各種各樣精打細算的招壹邊死撐,壹邊著手改良這個系統,最後硬是被他撐到了轉折點。
到了1967年左右,美國打越戰,需要把大量的貨物從美國本土運到亞洲。打仗比的就是效率,所以美國政府就圍繞這個效率問題做了各種各樣的優化,最後找到了壹個運用集裝箱最好的方法,就是所謂的 3C 原則——壹個箱子,壹種貨物,壹個目的地。這三個詞的英語單詞都是 C 開頭的,所以叫 3C 原則。經過反復試驗,只有這個方法是最有效的。麥克萊恩翻身的機會到了,前壹年還虧損,可是到後壹年就從美國國防部賺了4.5億美金,整個集裝箱的繁榮時代才算真的到來。
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壹個創新的產品從發明出來到廣泛的應用,其實需要壹個很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第壹個推進的人熬不到爆發的那壹天,享受不到它的紅利,只不過麥克萊恩還算是比較幸運的。這種第壹個吃螃蟹的人很可能會死的現象,也是很多創新者在現實中遭遇的困境。這也能回答我們壹開始問到的那個問題,為什麽集裝箱到了麥克萊恩手上才變成了壹個新發明,因為真實世界的新發明其實就是壹套系統性的工程,壹個產品的價值不在於它是什麽,而在於它被怎麽使用。
對壹個高度自動化、低成本和低復雜性的貨物運輸系統來說,集裝箱就是核心,但是它也只是這個系統的關鍵壹環而已,真正的難點在搭建這個系統,讓它穩定地運作下去。而麥克萊恩就是第壹個看到這個方向,第壹個用行動做出嘗試,而且是第壹個獲得成功的人。如果沒有他,集裝箱依然會被當作壹個普通的鐵皮箱子在裝貨,是麥克萊恩讓集裝箱發揮出了最大功效,所以人們才認為他是集裝箱的發明者。
總結壹下,這壹小節我們講了集裝箱的發明過程,講了“集裝箱之父”麥克萊恩是怎麽發現集裝箱的作用,怎麽把壹個個箱子發展成壹套改革性的貨運系統的。我們能看到,創新不是壹個單品被創造出來就完事了,創新其實是壹個系統性的過程。
第二部分
剛才我們說了麥克萊恩在自己的航運事業中開始使用集裝箱,並且自己搭建起來了壹整套完整的配套系統,那麽這項新發明很快就推廣開了嗎?遠遠沒有,關於集裝箱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這項發明就像所有偉大的創新壹樣,攪動著這個行業裏所有從業者的命運,而且力度越來越大,帶來的結果就越讓人想不到。接下來我就來講講集裝箱後來的演變,以及它給世界帶來的影響,這也是我們的第二部分內容。
前邊我們講了麥克萊恩的創業故事,他苦苦地死撐了很多年頭後,終於扭虧為盈。麥克萊恩的公司當時已經擁有了31艘集裝箱船,營業收入大幅度增加,這個行業突然變成了壹個熱門的行業。行業壹熱,競爭者都紛紛入局。每開辟壹條新航線,就會突然湧進來好幾家競爭對手。在那些貨運量最大的國際航線上,運載能力在6年裏就翻了14倍。在美國和歐洲之間,1966年以前只有很少量的箱子在流通,到了1974年,就能運轉100萬只集裝箱了。整個航運業運載能力的提升速度遠遠大於需求,行業內就開始打價格戰。價格戰也不算新鮮事,各個行業都這樣,但是集裝箱航運業打起價格戰來影響非常大。
在集裝箱大規模應用之前,如果船主覺得生意不好,讓船停幾天,放在那不動,基本上也沒什麽成本,但是集裝箱船即使不運營,成本也特別高。壹家公司要擴張,就得借債,他們的船、集裝箱、港口都是借錢買來的,放在那不動也得還利息。加上競爭激烈,石油價格飆升,沒過多久,整個海運體系的價格就開始崩潰了,各家航運公司損失慘重。英國《金融時報》甚至說,集裝箱運輸的革命性影響已經接近尾聲了。
但是馬克·萊文森說,《金融時報》說錯了。集裝箱帶來的革命性影響,才剛剛開始。我把這些影響總結成了三個方面:集裝箱給航運業帶來了產業變革,給航運業的從業者帶來了巨大的命運改變,也讓整個世界的地緣政治格局和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來詳細說說。
首先,集裝箱帶來了航運業的產業變革。
傳統的古典經濟學壹向習慣假定運輸成本為零,從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開始,壹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前,運輸成本問題始終得不到主流經濟學家的關註。比如李嘉圖舉例說,葡萄牙和英格蘭可以分別生產自己有成本優勢的葡萄酒和棉布,然後相互交易。這種假設理論上是說得通的,但是操作起來可就沒有那麽簡單了。如果運輸的成本太高,那就基本不可能實現。
實際上,在1956年以前,貨運成本都是非常高的,用船來運貨是個非常復雜的工程。妳想,貨要從工廠壹件件搬到卡車上,卡車到碼頭後,要壹件壹件地卸下來,登記,再全部放到碼頭旁邊的中轉貨棚裏面去,等壹艘船做好準備時,再全部清點壹遍,然後靠碼頭工人搬上船。壹套流程下來,那碼頭上就是壹片狼藉,到處都是紙板箱和垃圾,整個碼頭基本上就是亂成壹鍋粥。工廠為了減少貨運成本,自然也希望把廠子建得離碼頭近壹點,結果就是碼頭周圍聚集著各種各樣的工廠。整個貨物運輸業要動用那麽多的人力,自然也得有住宅區,碼頭工人和各種業內從業者都希望就近居住。所以,整個碼頭就是只能用“擁堵”來形容,整個航運業表現出來的也是壹種反應緩慢、臃腫遲鈍的氛圍。
擁堵的地方效率自然不會高。比如那時候壹家藥廠企業要把壹卡車的藥品從美國中西部運到歐洲的壹個內陸城市,那麽他們需要支出差不多2400美元,這筆錢在路上會被各個環節給消耗掉,像卡車運輸、港口的倉庫管理、輪船公司、保險公司等等,每個環節都有消耗,最後算下來,壹趟貨物運輸的成本有壹半都是在港口給浪費掉的。但是集裝箱出現就不壹樣了。它的特點是標準化、系統化。首先,集裝箱的尺寸是壹致的,全球幾乎所有輪船公司使用的都是兼容集裝箱,不管是卡車、火車還是港口和輪船都能自由地裝卸,搬運的過程也是主要靠起重機,而且每個箱子裏就裝壹種產品,就省去了挑揀的過程,那這個效率自然就大大的提升了,成本也直線下降。因為效率的提升,工廠也沒必要圍繞碼頭建造了,工人也可以不在碼頭附近生活。妳看,整個貨物運輸行業從原來遲鈍的狀態壹下轉變成了高效的狀態,因此帶來航運行業內部的運作方式和外部環境的同時變革,這就是集裝箱帶來的巨大變化。
其次,集裝箱給航運業從業者的命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剛才我們說了,集裝箱讓整個貨運業的運輸流程都發生了變革,那其中的從業人員的工作狀態自然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比如說碼頭工人。以前碼頭工人的生活可是非常的艱苦,妳想,貨物動不動就是幾十公斤壹袋,包括那些鋼錠、金屬設備、巨大的木質材料,都是靠人搬上船的,很多時候壹天活幹下來,腰都直不起來。而且,這種純體力活不但非常累,收入也不高,也沒有什麽社會地位。他們成群聚集在碼頭周圍的貧民窟裏,工作又都是臨時性的,所以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非常團結。這對碼頭工人這個群體來說,團結當然是好事,可以不被老板欺負,可以保證自己這個群體的利益,但這其實也壹定程度上阻礙了像集裝箱這種創新產品的推進過程。
站在碼頭工人的角度看,集裝箱來了就等於是在搶自己的活,雖然本來的工作累了壹點,但是至少是壹份工作,要得到這份又苦又累的工作也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比如每天早上這些工人都要搶活,壹般的工人想要得到工作就得給工頭塞錢賄賂,可見這裏面工會頭目是既得利益者,他們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想辦法破壞資本家的創新活動。比如剛開始早就有人想過,用集中運貨的方式來降低碼頭運輸和搬運的成本,當然剛開始用的不是集裝箱,是壹種叫貨盤的東西,是壹個木頭的大盤子,把很多貨物擱在這個貨盤上,運到碼頭,然後用網兜吊裝到船上,然後再安放到船艙裏,這不省了很多成本嗎?但是碼頭工人不幹,這等於是搶活呀,於是他們自己也弄了個貨盤,運貨的時候先把原來的貨盤拆散了,再由工人搬上船,貨盤這種工具就沒能提高效率。
在碼頭工人的抵觸下,壹開始集裝箱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後來,碼頭的所有東西都慢慢地變成了機械化,所以碼頭工人就出來和資本家談判,說要分紅利,這才沖破了這道碼頭工人的阻力。當然,機械化來了之後,創造出了很多新的工作崗位,原來搬運的工作變成了操作機器等技術性的工作,原來的碼頭工人過上了體面的生活。這也是新技術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之壹,舊分工被替代,新的分工就會被創造出來。妳看,集裝箱的出現讓航運業從業者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最後,集裝箱讓整個世界的經濟格局和地緣政治格局也發生了變化,大大促進了全球化的進程。
全球化其實也不是新概念了,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其實就是全球化的產物,但是那時候也只能運壹些絲綢、陶瓷之類的東西,因為輕嘛,整個世界的狀態也差不多,只有比較輕便的東西能在世界市場上流通。但是集裝箱推廣後,貨物運輸成本下降,使大宗商品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流通起來,這就讓很多國家原來的經濟格局發生了變化。比如壹些資源匱乏的國家,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東西運進來,然後通過自己國家的勞動力做進壹步的加工,像日本、新加坡這些沿海的國家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全球化的力量才崛起的,我們中國也是全球化分工的受益者。
那對制造業來說,集裝箱的出現帶來了壹種全新的生產方式。比如豐田公司就創造出了壹種模式,叫及時生產。豐田公司需要的很多原材料,現用現定,上遊供應商的卡車開到工廠裏,打開集裝箱,直接就往生產線上搬,所以它的運營效率會高很多,生產自然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也因為這個原因,日本的豐田公司才在市場上獲得了很強的競爭力。
由於集裝箱讓國際運輸變得又便宜又安全,這等於說是把貨運成本這種隱形的關稅給撤銷了,這就讓壹個國家的制造商更願意去其他國家尋找價格更低的原材料。整個地球變成了壹個大型的工廠,各個國家分工協作,這就讓處在這場分工鏈條頂端的制造商或零售商成為了這個系統的關鍵。就像芭比娃娃,制造它的設備來自日本和歐洲,頭發來自日本,塑料身體來自中國臺灣,最後由中國大陸的工廠給它穿上衣服,完成最後的制造加工,完成之後,它又被銷往全世界各地。全球有無數的商品都會因為集裝箱的出現形成自己的供應鏈。
妳看,集裝箱帶來的全球影響,是麥克萊恩壹開始完全沒想到的,他哪能知道自己的這項發明改變了成千上萬碼頭工人的命運,還促進了全球分工呢?這也是創新產品的壹大特點:壹個新產品壹旦放出去,它產生的社會影響是壹開始沒有辦法預料到的。
總結壹下,這壹小節我們說了集裝箱的發展遇到的阻礙和對世界的影響,它改變了很多行業內相關工作人員的命運,改變了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大大促進了全球化的分工。可見,集裝箱這個產品雖然簡單,沒有技術含量,但是它帶來的變革卻並不比高科技的產品低。從這段歷史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技含量的高低並不是改變生產力的主要因素。
總結
說到這,我們已經完整講述了集裝箱從發明出來到大規模應用的整個過程,也分析了它給行業和世界格局帶來的深刻影響。我把前邊跟妳分享的壹些啟發,再單獨拎出來集中說說。我從這段歷史中總結出了四點啟示。
首先,科技含量的高低並不是改變生產力的主要因素。就像集裝箱,雖然沒什麽技術含量,但是它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所以,創新的關鍵不在於壹個產品是什麽,而在於怎麽用。在創新領域有壹句話是這麽說的:未來已來,只是分布得不均勻。我們能看到很多擁有巨大影響力,大到能改變世界的產品,其實很多發明者都不是第壹個制造出他們的人。比如智能手機,喬布斯就不是第壹個制造它的人,在他之前諾基亞公司已經推廣了很多年了。再比如蒸汽機、嬰兒用的恒溫箱,很多都是已經存在、在技術上沒有什麽實現難度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被另外壹個領域的人看到、改進、推廣,就能變成壹個偉大的產品。所以我們周圍根本不缺偉大的創新,缺少的是發現它們的眼睛。
其次,創新並不是壹個單點突破的過程,真正的顛覆性創新是壹個系統工程,需要周圍的配套設施都跟上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優勢。再拿集裝箱舉例,從麥克萊恩第壹次用集裝箱,到整個行業廣泛使用,期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麥克萊恩也克服了無數的困難,經歷了壹個漫長又痛苦的過程,中間差點破產。現實中的創新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窘境,比如互聯網剛出現的時候,阿裏巴巴也不是第壹個做電商的,想到同樣點子並且做得好的企業也有很多,但是那時候壹系列外部環境的設施沒跟上,比如網絡沒普及、支付方式很麻煩、網速也受到限制,所以很多企業都沒有熬到電商時代的爆發期。所以,單點創新不壹定能帶來很大突破,關鍵要看是不是壹個系統,只有系統的創新才能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再次,壹個創新產品所帶來的影響力是壹開始根本想不到的。麥克萊恩也想不到自己發明的系統改變了整個世界貿易的格局,他也想不到集裝箱能影響日本、中國這些國家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很多產品會給原來不相關的領域帶來破壞力,比如電商會影響實體經濟,因為人們都開始網上購物;再比如智能手機普及以後,超市收銀臺旁邊的口香糖銷量下降了,因為大家排隊時都在玩手機,不買口香糖了。所以,很多創新產品會有意無意地破壞跟自己不相關的產業格局,如果我們只關心自己本行業的技術發展,可能就會有危機了。這個世界的任何創新都有可能是妳的機會或是危機,因此我們在關註本行業的同時,應該時刻緊盯其他行業的創新,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最後,壹名優秀的創新者,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做出了貢獻,都會被整個行業銘記。每個創新者在開拓新領域的時候都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比如麥克萊恩後來賣掉了航運公司,又幾次創業,但是都沒成功,最後負債累累,在晚年的時候破產,以失敗告終。但是航運業的人依然把他奉為“集裝箱之父”,在他去世的時候,整個行業的輪船都同時鳴了壹次汽笛,表示對他的尊敬。所以說對壹個創新者來說,只要他為整個行業做出了貢獻,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應該對他們保持壹份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