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紹興雲門寺簡介

紹興雲門寺簡介

景點介紹 雲門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柯巖風景區內,起源於雲門文巖。

文衍(864-949),俗姓張,嘉興(今屬浙江)人。

出家後,周遊列國求學。

初入無著道,後入義存,得印可。

禪宗六祖慧能圓寂後,弟子分為兩系:湖南南嶽的懷讓和江西清遠的行思。

到了唐末,南嶽壹脈形成了未央宗和臨濟宗,而清遠壹脈則分為曹洞宗、雲門宗和法眼宗,合稱禪宗五宗。

雲門宗的法脈是清源山行思--道悟--崇信--玄鑒--義存--文嚴。

文嚴在福州象鼻山雪峰廣福寺得到義存的印可後,來到韶州雲門山,修復了破敗的廣泰禪寺,開創了自成壹體的雲門宗禪風。

這種獨特的教學方式被稱為 "雲門三昧"。

《五燈會元》雲:"我有三句示汝。

壹句函蓋乾坤,壹句截斷眾流,壹句隨波逐浪。

"悟此三句,可以入道。

雲門寺位於廣東省韶關乳源縣北部,距韶關市區50公裏。

雲門寺始建於五代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是禪宗五大支派之壹---- 惠能的七弟子文嚴禪師創建雲門宗的發祥地。

清末,雲門寺幾近荒廢。

1943年冬,剛剛完成南華寺重建的著名高僧虛雲老和尚前往雲門寺主持重建工作。

歷時九年,建成殿堂180柱,新建聖像80余尊,重振雲門雄風。

1983 年,雲門寺與南華寺同時被定為全國重點寺院。

由於雲門寺在 "文革 "中遭到嚴重破壞,1984 年,在***的支持和海內外信眾的資助下,雲門寺再次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

雲門寺修復後,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客堂、鐘樓、功德殿、鼓樓、華蓋殿、延壽殿、祖師殿、禪堂、以及新建的虛雲老和尚紀念堂、舍利塔、山門、流通經閣等,並在殿內塑造了佛像,這就是大雄寶殿內的釋迦牟尼像,兩尊佛像壹為立像,壹為臥像,為純緬甸白玉雕刻而成;四壁鑲嵌的大型彩瓷佛面,下有十八羅漢,上有二十四諸天神像,這在國內佛教寺院中十分罕見。

雲門大覺寺****,維修重建2600多平方米,新建9800多平方米。

此次重建後,雲門寺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多米,門、殿、堂、堂、屋風格獨特。

寺內辦有佛學院,為佛教事業培養了壹批高素質人才。

寺內建有虛雲紀念堂和舍利塔。

後山是著名的桂花潭風景區,幾十米懸崖上的瀑布直瀉深潭,潭周圍的山坡上種滿了桂花樹,每到八九月,滿谷桂花飄香,令人陶醉。

雲門大覺寺新修的山門石碑高達12米。

山門內壁有著名的南漢大寶元年(958年)《漢少室雲門廣泰禪院故匡真大師真性碑》等重要石碑,為佛教珍貴文物。

距寺半裏,有海會塔,周圍有殿堂屋宇數十間,可容百人居住,現為女眾讀書之所。

後山有新建的虛雲和尚紀念堂和舍利塔,林泉幽美,可供僧人閉關念經。

寺前有觀音山、桂花湖風景區、桂花潮、出米石、九仙巖、慈悲峰、鐵鼓山等景觀景點,流泉飛瀑,怪石嶙峋,桂花飄香,景色秀麗。

[編輯本段]浙江紹興千年古剎---雲門禪寺 佛教文化自東漢靈帝建寧中(168年-172年),由安息國高僧安世高雲遊會稽,宣傳佛教,歷經三國、西晉的初步傳播,再從東晉、南北朝延續到隋唐、宋元、明清近兩千年,平水壹度成為浙東佛教傳播的中心。

在這裏,古剎雲集如林,宗門祖庭競相弘揚佛法,大德高僧代代相傳,帝王將相賞賜不斷,詩人名士詩詞歌賦不勝枚舉。

厚重的佛教文化已成為平水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雲門書法勝地歷來為文人雅士所重視,風景勝於越中。

唐代有 "嶽麓山多雲門山 "之說。

寺前有青蟑,立如屏風。

秋色如萬,燦若褥繡。

若耶溪繞門而過,秦望山在背。

關鍵詞:雲門寺:紹興雲門寺、平水雲門寺、紹興平水雲門寺、平江雲門寺、會稽雲門寺、越州雲門寺、浙江雲門寺、智勇、辯才、五雲橋、五雲山、秦望山、會稽石刻、王獻之、蘭亭序、蘭亭集序、陸遊、王羲之、唐太宗、李世民、紹興、紹興風景名勝,紹興旅遊,紹興佛教,雲門寺,紹興寺廟,書法,[編輯本段]寺廟歷史簡介 雲門禪寺位於紹興城南十五公裏的平水鎮寺頭村秦望山麓的狹谷中,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

東臨平水鎮,南有若耶溪、平江水庫、平陽寺等。

北靠秦望山(因秦始皇曾登此山而聞名),三面青山環抱的雲門寺,坐落在壹條長約二裏的狹長峽谷中,它地處紹興南部山區,有著清幽雅致、氣候宜人、山清水秀、林泉幽靜的佛教勝地。

雲門寺始建於東晉義熙三年(公元407年)。

始建於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寺廟之壹。

據史料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隱居於此,雲門寺原為中書令王獻之(王羲之第七子)的故居,傳說王獻之曾舍宅為寺。

晉安帝義熙三年(407年)的壹個夜晚,王仙芝在秦望山腳下的樓觀其頂忽現彩雲,王仙芝將此事上表奏帝、晉安帝得知後下詔賜號,將王仙芝的舊居改建為 "雲門寺",門前的石橋改名為 "五雲橋",高僧大德、僧尼雲集。",僧人帛道友居之,竺法光、竺道壹先後受聘。

明萬歷《會稽誌》卷十六虞集編《雲門寺記》雲:"寺本中書令王獻之舊宅"。

雲門寺也是紹興除蘭亭外,最著名的書法勝地,中國書法史上許多名人軼事都與此有關。

雲門寺的前身是王獻之故居,相傳王獻之曾在此隱居練字。

王羲之的 "天下第壹行書"《蘭亭帖》也長期保存在雲門寺內。

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南朝智永禪師在寺中書30年,留下鐵檻、筆冢,其侄慧心曾在此為僧,叔侄皆有書法、深受梁武帝推崇,因重光寺僧智永、慧信(二人皆以書名)的開悟,故雲門寺曾壹度敕改為 "永信寺"。

相傳王羲之墓就在附近,昔日智永、慧信二僧遷居雲門,也是為了靠近王羲之墓。

智永有兩個弟子,壹個是智果,壹個是慧心,都是他的書法傳人。

智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隋煬帝曾這樣評價智永:"僧(--指智勇)得正軍肉,智果得正軍骨。

"時人求書者甚眾,戶限為穿。

智永之後,王氏的傳世《蘭亭帖》真正被慧眼識才的人才收藏,結果在這雲門寺被唐太宗派禦史蕭翼設計賺去。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初六,初唐四傑王勃曾在雲門寺主持過壹次仿王羲之《蘭亭雅集》的修禊活動,還仿《蘭亭集序》寫了壹篇《修禊序》,其中記敘的場景部分寫道:"暮春三月,修禊於獻亭之山。

晚景出遊,旖旎在鄉間。

片片仙雲近又遠,生在林中瘦。

雜草將發,不止桃溪。

夜鳥紛飛,有鶯啼谷。

王孫春草遍地青。

"在雲門寺中,曾有不少與上述人事有關的建築和設施,如仙芝山亭、仙芝筆倉、智勇鐵檻、智勇退筆冢、辨才塔,還有陸遊少年時讀書的雲門草堂等等,可惜它們早已隨著整個古寺的倒塌連同歷史文物壹起消失了。

唐代,雲門寺高僧輩出。

建中(780-783)年間,雲門寺僧靈澈禪師著有《律源》二十七卷,曹溪禪宗六祖惠能、雲門寺僧善現為住持部主。

唐會昌年間(841~846)雲門寺毀於會昌之災,當時僅存面南小殿宇未毀,因附益為寺,即光孝寺。

至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觀察使李寶佐重建。

但已非舊址,賜名大中救生寺。

後來,又在寺西建了壹座懺堂,名靜明庵。

宋太祖貞觀六年(公元968年),寺院的壹部分(顯聖院)改稱雲門寺。

宋雍熙三年(986 年),寺名改為雍熙院。

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改 "存玄寺 "為 "淳化寺"。

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在石壁峰前建寺。

宋開寶二年(996 年),改名顯聖院。

1069 年,舊雲門寺又改名為壽聖寺。

當時,雲門寺壹分為四。

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 年),宋高宗為雲門光孝寺題寫了 "忠孝傳寺 "的寺名,並在碑文正中用小楷書寫了 "忠孝傳寺 "四個大字:中書 "忠孝傳廟"。

光孝寺前有宋高宗所書 "傳忠、光孝寺 "碑,高丈余。

寺內有彌勒道場,杭州僧圓照題記。

(另有 "南宋度宗鹹淳年間(1266-1274)改名 "傳忠光孝寺 "之說。

)寺廢。

至明憲宗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僧福坤開獻之裔孫募資重修舊址,僧學峰任住持。

並恢復雲門寺舊名,壹直沿用至今。

崇禎十壹年(1638年),會稽籍僧弘歷住持雲門寺,"刀耕火種,有古德風",著有論著30卷。

雲門寺在明末稱曹洞中興路。

雲門壹系,自湛然(元澄)以來,頗有勢力,臨濟宗天童壹系,亦甚執著。

當時,雲門光孝寺、顯顯寺大振,威震江南。

清初,平水佛教進入高層次理論研究,高僧輩出,名僧輩出,湛然之門走出了石雨(明芳)、三義(明玉)、瑞白(明雪)。

當時,雲門顯現寺的繼任者都是名門大派的宗師,如明方門下的圓門凈珠、義忠凈福,明玉門下的臥亭凈亭、西塘凈超,明學門下的白玉凈界等,都是著名的禪師,都有自己的論著刊行於世。

1586-1676年,臨濟禪僧道育奉詔修建平陽寺,建七柱樓閣,其***法經俱全,堪稱佛門珍寶。

清順治十七年(1661),賜銀五百兩,重修雲門寺塔。

後毀。

建國初期,寺內佛像尚存,有宗教活動。

辛亥革命後,平水佛寺衰落。

抗日戰爭時期,平水寺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蹂躪,寺廟被毀。

解放後,壹批寺院被毀,年久失修的雲門寺湮沒在榛莽之中。

佛像被毀,寺院房屋另作他用。

如今,寺廟的部分建築和碑刻還在。

1986 年後,當地信徒集資重建了寺廟,重塑了神像,恢復了宗教活動。

寺內尚存明代《重修雲門寺碑》。直到現在,平水還保留著雲門寺的壹部分。

歷史上的雲門寺規模十分宏大。

鼎盛時期的雲門寺熱鬧非凡,陸遊在《雲門壽聖寺記》中寫道陸遊在《雲門壽聖寺記》中寫道:"雲門寺自晉唐以來,名聞天下。

父老相傳,昔日盛時,群山環抱,溪水潺潺,樓臺重疊,依巖隔溝(hè),金碧飛舞,居者忘老,住者忘歸。

遊人遍日,常迷不出。

人雖在廟或旬月不得覿(dí)也。

"由此可見當年的情形。

又據《康熙會稽縣誌》和《雲門寺圖》可知,進入峽谷後,首先看到的是壹座寫有 "雲門古剎 "的石塔,然後是防禦塔、"卓立雲門 "石碑、最高峰的塔樓、最高峰的五雲山亭、火塔和接引塔。雲山閣、火塔再走過五雲橋到達雲門寺前,寺前有壹片楓林,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雲門寺有五進以上的殿堂,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禪堂等主要殿堂。

寺的兩側各建了兩排長長的廂房。

寺周圍還有鐵門限、西鳳閣墓、靖親王筆筒、靖親王山亭(書上說: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的壹天,名例 "初唐四傑 "之首的文人王勃,在雲門寺太子景山亭主持了壹次 "克隆")。

)、洗硯池、白乳亭、五雲山等。

此外,雲門寺除正殿外,還設置有 "望經院"(另有 "刊經院 "之稱)、"抱石院(懺悔堂)",

後周顯德二年(955),僧人崇耀在救妙寺石壁峰前修建。

初名顯聖院(雲門經幢)。

宋開寶二年(996 年)九月,改為顯聖寺。

院後有太子井筆倉、枯井壹口。

元,寺毀。

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大學士張浚源等與圓澄禪師(湛然)在玉笥山前重建該寺,開創大法雲門顯聖寺,法席甚盛。

整個寺院依山而建,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有殿堂房屋200多間。

民國19年(1930年),有僧人200余人。

民國32年,部分寺廟為侵華日軍焚毀。

34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住持圓相慘淡經營,但終難重振舊觀。

1949年,僧人22人。

1951年,寺廢,改為民居。

)、光孝寺(光孝寺前有宋高宗書 "傳忠光孝寺 "碑,碑高丈余。

寺內有彌勒道場,杭州僧圓照書額。

山門外有麗居亭,上刻唐賢詩句。

寺前有塔。

寺內有香亭,智永禪師的弟子禪師曾在此居住。

相傳辨才在雲門寺右軍蘭亭序梁上鑿壹暗檻,唐太宗禦史孝儀用計取之。

)、廣福院(老主持住的庵堂)、藥師寺等分寺,再就是正寺衰落時的分寺,如聖廟、雍熙寺、聖廟等的另壹側。

當時,除了雲門寺本身之外的這些主要分寺在當地被稱為 "壹山四寺"、"壹主四副 "或雲 "壹書四名"。

但在當地信眾的心目中,這些寺廟通常都被視為雲門寺。

此外,不遠處還有許多寺院和庵堂。

"雲門 "只是壹個統稱。

到了宋代,雲門被析為六寺:光孝、顯聖、雍熙、普濟、明覺、雲門。

明萬歷《會稽誌》卷十六:"今雲門有六廟:廣孝,恩裕公所居也;上庵曰廣福;望經院曰顯聖;悶興禪院早雍熙;西曰普濟;南曰明覺,各有所勝。

《見盛況》

雲門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歷代住持均為當時名僧,如第壹代住持帛道友(yóu)為東晉壹代名僧。

其後,又有法光、竺道壹、智端、淡怡、弘明、弘裕、智永、治國、元祐、智祜、圓信、湛然、崇耀、金庭、丹彩、允若、國德雷、王門等、都是壹代高僧,尤其是智顗和淡泊,前者開創了 "色空 "學說,後者開創了 "幻宗"。前者創立了 "色空 "學說,後者創立了 "幻宗 "學說。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是文人雅士最愛辨識的才子香格。

迪才為雲門寺律師,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的得意弟子,壹生香火鼎盛,當然也為後人所重視。

香亭之名,見於雲門特有的香氣。

宋之問《宿雲門寺》曰:"天香滿壑。

孫邈《付萬八合九雲門下歸溪》曰:"天香滿袖歸。

《孟浩然《遊雲門寺詩》曰:"香火天下登閣休。

《孫邈〈主持雲門寺亭記〉》曰:"香天下登閣息:"香閣東山下,煙花鬼外頭",孫邈不住巖東院而住香閣院,應從心理角度考慮。

(據唐玄宗大中年間,浙東觀察史李寶到雲門,也住在香閣院,並留詩《留雲門香閣院》)當是《蘭亭序》藏於香閣梁檻之上,對詩人留居雲門當是壹種提醒。

另壹 "客舍 "當為東客舍,即巖東院、雲門寺接待處。

蕭翼受唐太宗之托來雲門取《蘭亭序》時,就住在這裏。

蕭翼有詩《宿雲門東客舍》。

這首詩是詩人初到雲門時,用來結交朋友、博取好感的。

歷史上,雲門寺與海外高僧有交往,如明末住持杉祖師(原名段朗公),曾赴日本弘法30年,為中日佛教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友誼基礎。

雲門寺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名聞遐邇,歷代帝王都非常重視這座寺廟。

如晉安帝、梁武帝、唐太宗、吳越王、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清順治皇帝、康熙帝、乾隆帝等歷代帝王都十分關心雲門寺,或賜名碑刻,或立碑建塔,或賜各種賞賜,不壹而足。

"十峰遊盡古禪梯,入雲門路陡如梯。

秀氣漸分秦王嶺,寒聲猶入若耶溪。

作為林泉秀美、寺廟叢林的環境,雲門寺成為文人墨客山水遊覽的對象。

古往今來,許多著名詩人、文人墨客和佛門高僧也慕名而來,寓居雲門,訪師賞景。

晉代以後,又有不少詩人來扣訪。

如六朝宋時,謝康樂與其弟謝惠連,人稱大小謝,曾泛舟黟溪,在靖親王亭上賦詩。

"謝靈運、惠連聯句,刻於(孤潭)樹側"(《嘉泰會稽誌》卷十)。

南朝詩人王績雖然只有兩首詩傳世,但也有泛舟沂水 "蟬幹林更靜,鳥鳴山更幽 "的千古名句。

梁朝時,何隱 "住若耶山雲門寺"(《嘉泰會稽誌》卷十四)。

僧人弘忍曾在此駐足,並寫下了著名的《雲門寺》詩。

六朝古都,壹般可見。

唐代詩人孟浩然、白居易、李白(李太白壹生入名山遊覽,曾四上浙江,三上天臺,在紹興壹帶留下了大量詩篇,關於雲門就寫有 "育才尋溪入,雲門隔嶺深")。

、杜甫(杜甫忘不了少年時在越中的遊歷,在給友人的畫作中竟發出 "貌山僧如子,若耶溪上雲門寺,我獨泥中作藥渣,青鞋綠襪從此始 "的浩嘆。

)、杜牧、宋之問(宋之問,初唐詩人,開唐詩之先河。)

、崔顥、方幹(千)、淩徹、嚴維、秦處、元稹(zhěn)、劉長卿、韋應物、蕭逸、王勃(永淳元年(692)、初唐四傑之壹,王勃率浙東詩人重修鑿於雲門的太子敬亭,有《鑿於雲門獻亭序》。

王勃可能意猶未盡,於同年秋天再次修鑿於此,作《嶽州秋宴亭序》,自此又有了浙東大歷唱和(57位詩人))。

、王維、賀知章、元微之、白日樂、梁蕭等,到了北宋,雲門仍為文人騷客、宋代範仲淹、陸遊、蘇東坡、蘇婳、王安石等人的聚居地,更成為南宋壹代詩人陸遊少年讀書的地方。

陸遊在多首詩中提到雲門,並寫下雲門 "壽聖園"。

曾任浙東刺史的辛棄疾,從雲門登秦望山。

撰《書譜》。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劉基(劉伯溫)(劉伯溫明朝時曾在雲門居住多日,留下大量詩文。

《遊雲門記》、《自雲峰深居過普濟清遠樓記》、《發普濟過明覺寺至深居記》、《深居宅中記》、《活水記》必作於此)。

、徐渭、陳洪綬(明亡後,陳洪綬、齊之嘉等十人出雲門寺,結十子社)。

、董其昌、張元萱(明代學者張元萱輯有《雲門誌略》五卷。

)、劉宗周等人經過美麗的若耶溪,來到了這個佛教與書法的勝地--雲門寺。

"錢起、杜甫、孫逖、李寶、李密孫、虞集、金璜、王思任等 "又留下了許多相關贊美雲門寺的不朽詩文、詞句。

雲門寺僧人特在寺前建立牌林,留下這些大詩人的佳作,名曰:"李句亭"。

如唐代王勃寫的《禊(xì)雲門獻亭序》、唐梁蕭的《遊雲門寺詩序》、唐宋之問的《遊雲門寺記》、宋鄧牧的《自桃山遊雲門記》、宋陸遊的《壽聖院記》、元允若集的《雲門集》、元祐集的《雲門光孝寺記》、明劉基的《遊雲門記》、明陸夢龍的《雲門寺記》等。

雲門寺在唐代,已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起點,杜甫的 "若耶溪雲門寺,青鞋布襪從此始"。

它已成為千古絕唱。

據初步統計,唐代直接提到雲門寺的詩歌達50多首,唐代詩人到過雲門寺的不計其數。

雲門是嶽中必遊之地,據唐代詩人遊歷過浙東唐詩之路的就有四百多人,而到雲門必夜宿於此,所以說雲門是天下第壹名人客舍。

雲門寺這壹清凈的佛教勝地,還是文人墨客勵誌求學的選擇之地,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宋代大愛國詩人陸遊,少年時都曾在此苦讀,並留下了當年讀書的 "雲門草堂 "遺址。

此外,這裏還有幾個在中國文化史上被傳誦的故事,如:智永和尚練習書法,最終成名的 "退筆冢 "和 "鐵門檻 "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唐太宗欣賞王羲之的書法傑作,派禦史蕭翼從辯機和尚處騙取了被譽為 "天下第壹行書 "的《蘭亭序》,《蘭亭序》真偽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裏。

知道雲門是因《蘭亭序》而得名,王羲之在山陰蘭亭寫下《蘭亭序》,為世人所知,卻很少有人知道會稽雲門是《蘭亭序》失傳之地。

唐傳奇中有《雲門失蘭亭序》壹章。

話說: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王羲之第五子)王徽的後代。

他少年時隨兄孝斌(慧信)在秦望山嘉祥寺修行。

他精通《般若經》和《法華經》,以善書法著稱。

智永住永信寺(隋煬帝重智永、智信,賜名永信寺,即雲門寺。

當人們前來求書問事時,他們所住的門洞被穿了壹個洞,洞口用鐵葉包裹,稱為 "鐵門"。

他的弟子中著名的書法家有誌國、石述、石泰、狄才、虞世南等。

智永在中國書法史上的主要貢獻有二:壹是發展了 "永字八法 "的意趣,受到隋唐學者宗奭的推崇;二是集《千字文》之大成,開啟了後代書家寫《千字文》之風。

智永***草《千字文》八百冊,施浙東兩鬢各壹書,讓人書寫,遂成我輩兒女啟蒙讀物。

宋代書法家米芾說,智永的《千字文》"秀麗圓勁,八面俱全"。

智永的名字,寓意 "得永字而增智慧 "之意,確實是我國壹位傑出的高僧大書法家。

又自制碑文制度,故不再作書。

他活了壹百零二歲。

死後,智永將《蘭亭序》傳給了狄才。

唐太宗晚年酷愛書法,尤其喜歡二王。

他收藏了不少王羲之的書貼,唯獨《蘭亭序》只聞其名不見其跡,當時到了夢寐以求的程度。

後得知《蘭亭序》在明眼人手中,是明眼人奉命到京城進場效力的,禮金十分豐厚,想引誘明眼人獻寶。

慧眼識英才的人早有思想準備,他在《致太宗召》壹詩中寫道:

咫尺松關雲不在,禪房空流碧障間。

縱使朝中大臣臣,如心與白雲。

京防後才咬牙,《蘭亭序》已佚於喪,不知所終。

唐太宗無奈,只得將其歸還嶽丈。

唐太宗不甘心就此罷休,又再次命辨才進京,重問《蘭亭序》的下落,像這樣的情況竟有三次。

即為《書經》所載,唐太宗三次召見辨才,質問其《蘭亭帖》下落。

尚書右丞房玄齡見唐太宗尋寶心切,便推薦監察禦史蕭翼去越南打探墨寶下落。

蕭翼本名石翼,是梁元帝蕭代的曾孫,富有才學,也比較有權勢,接受唐太宗的旨意,隨二王的雜帖三數通到越州,假扮山東士子,然後前往雲門。

日暮入寺,遊廊看壁畫,過辯才院、辯才廂,冷暖兩相宜,議論的語言也就相同了,因延入室中,談文論史,意甚合,同日便留宿了。

談及墨跡,蕭曰:弟子壹門皆傳二王楷書,弟子年少耽學,今亦有從者數帖。

迪才欣然曰:明日見比。

詠按日而去,出其書以示慧才。

狄才熟詳之曰:是即是,然非善佳,貧道有真跡,頗異於常人也。

榮問何帖?辯曰:蘭亭:蘭亭。

翼佯笑曰:數亂,真跡不成,必是響榻偽作耳?於是辯護人道出實情,並告訴:妳明天就可以看到了。

及翼至,辨才從梁上屋檻中出。

榮見之,遂駁瑕指類曰:果響榻書也。

辨才自《蘭亭》示翼,更不復在梁檻上,而小翼二王帖又借留於案間。

辨才年逾八旬,日臨窗下,數次。

自與翼數往,子弟等不復疑。

壹日,辨才出門到靈思橋南嚴潛家齋戒,翼隨即來到房前,並將《蘭亭序》和《禦制二王行宮帖》的案卷交給永安驛丞,告知了驛丞的身份,並叫他去稟報都督齊善行。

善行(即竇建德的弟妹)聽了,怠慢地拜了下去。

肖逸宣旨,告以故。

善行召人辨才,辨才而見,乃蕭生室也。

蕭翼稟曰:奉遣來取蘭亭,蘭亭今已具,故召師取焉。

狄才聞言,將身伏地,良久始蘇。

唐太宗見《蘭亭序》大喜,以房玄齡舉其人,賞賜錦緞千段,擢拜翼為員外郎,加五品,賜銀瓶、金鏤瓶、瑪瑙碗、真地珠各壹,內廄良馬二匹及寶騎鞍壹具,並莊壹區。

唐太宗先怒老僧之秘,俄以年八十,不忍加刑,數日後,仍賜三千段、三千石糧,嶽州支應。

慧眼識英才便不敢被重用,回來建了壹座三層寶塔,塔身十分精美,而老和尚卻心有余悸,壹年多就圓寂了。

後人將其命名為防禦塔。

現在能看到的雲門寺,與原來的雲門寺和鼎盛時期的雲門寺相比,已是天壤之別。

雲門寺自明末以來壹直沒有得到重振,目前,雲門寺還保留著壹部分清代重建起來的寺院,清代木構建築兩進東廂和若幹間廂房。

第壹進大門為三開間,系清初所建,門楣上方書 "雲門古剎 "楷書,明代又作為溈山行宮,東西兩廂房為民用。

第二進三間大雄寶殿,清代建築。

前檐設 "大雄寶殿 "橫匾,明間五架帶前廊,殿內四根雕花石柱,三百多年來頑強地堅守著它對釋迦牟尼的信仰和自己與寺廟的佛緣。

大殿內,目之所及,壹塵不染,幹凈得令人難以置信。

前後金柱為圓形石柱,底座呈鼓形;東西兩間為穿鬥式結構。

殿內東側廂房北端廊壁間現存明崇禎三年(1630年)文人王思任撰文、範雲林行書,著名書法家董其昌、陳繼儒和董相孟顫立的《募修雲門寺疏》碑壹通。

碑為太湖石,基座呈長方形。

碑高148厘米,寬82厘米,碑文記述了雲門寺的地理位置以及籌修雲門寺的經過。

這是古代雲門寺的佐證。

碑後,有壹股清泉,傳說是王獻之的 "洗硯池",清澈的泉水,仿佛歷史老人的眼睛,閃爍著神秘的色彩。

雲門寺周圍還有 "五雲橋"、"麗居亭"(亭內有詩人留下的贊美雲門寺的詩句等)、"五雲山亭"(亭內有詩人留下的贊美雲門寺的詩句等)。)、"五雲山亭(亭內還有兩尊石佛像)"、"杉林祖師墓"、王獻之的 "洗筆池"、"防禦塔 "遺址(防禦塔為唐太宗所賜)、陸遊曾讀書的 "雲門草寺"。陸遊讀書的 "雲門草堂 "遺址以及當時分寺殘存的廢棄地基清晰可見,還有大量當時修建寺廟所用的石板、石墩、石柱等遺物,有的還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這些都是古代寺廟的遺址。

雲門寺與茶

雲門寺可以說是集宗教、歷史、文化、旅遊於壹體的佛教勝地,它歷來很受學術界、***學界的重視,近年來不斷有學者來函或親臨考察,並發表研究文章。

紹興市、縣文保部門和雲門寺所在的平水鎮***也非常重視和關心。

  • 上一篇:我用了心形的模具裏面放了牛奶放進冰箱拿出來後怎麽樣可以容易拿點
  • 下一篇:藥業公司名字大氣響亮(***88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