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說起傳奇,土匪出身的張壹直碾壓其他軍閥,成為民國最熱門的話題。眾所周知,張早年是個土匪,但後來成為“官軍”,通過“招匪”取信於清王朝,開始走上獨霸壹方的道路。
所謂英雄是時代造就的。清末東北很亂,大量河北、山東、山西移民入關,但很多移民因為缺乏生存手段而束手無策。
清末朝廷日薄西山,對東北的控制力大不如前。清軍無力鎮壓土匪,導致東北土匪問題日益嚴重。正是這種情況,使張抓住了機會,當了土匪,做了大清的官,通過與名臣對抗,建立了自己的仕途。
被張打死的土匪,就是號稱“馬上皇帝”的“遼西大土匪”、“杜”杜。他是個神槍手,手下有很多人。他曾經在日俄戰爭中打敗過俄軍,在民間很有名氣。杜早年當過土匪,張很了解他。他也想借杜之名壯大自己,但後來張接受了這個條件,與杜分道揚鑣。
沒想到《綠林好漢》的兩位主人公張度再次相遇時,竟然劍拔弩張。那麽,杜到底是壹個怎樣的傳說,張為什麽要殺他呢?
杜在歷史上留下的記載並不多,他的故事多為民間傳說。1880出生於遼陽東北的杜家村。他的真名叫杜國慶,綽號“小理子”。杜的祖籍是天津,他的家族是標準的移民。他在清末打入關東。是杜家從關內搬來的。
清朝末年,東北三省土匪猖獗,許多非法移民占領山區和王道,掠奪百姓,甚至無視政府和清軍。杜·李三的父親是個逃犯。他叫杜寶增,也是遼寧的壹個猛匪。然而,杜寶是不幸的。他在壹次搶劫後被認出,並很快被通緝。清兵抓不到他,就折磨他的家人。最後三哥杜寶興招供,杜寶增讓官府抓了他,砍了他的頭。
父親去世時,杜才16歲。他舅舅背叛杜寶增不是為了行善,而是為了欣賞杜寶增的財富。杜寶增剛被處決,他的叔叔杜寶興就繼承了他的財產,並計劃賣掉杜的母親和妹妹,這激怒了年輕的杜。
杜,16,決定為父報仇。他找了幾個同夥,綁架了他叔叔杜寶興和他兒子,帶到黃沙坨鎮殺了他的頭。這種報父之仇很江湖,這也讓杜名揚東北江湖。
杜公開殺了他的叔叔,這在當時是大罪,沒有回頭路。杜被政府通緝後,不得不步其父的後塵,當了壹名土匪。杜中等身材,肩寬面紅,相貌端莊,喜歡穿紫色衣服。他是個神槍手,攜帶兩支短槍、壹支長槍和三支火槍。他從不忘記騎馬和射擊。
雖然杜很年輕,但他在工作中很殘忍。他找夥伴有個規矩:誰要上山當強盜,必須讓他‘拍’。
“射”就是讓壹個新人頭上頂著壹個雞蛋站在幾十步之外,讓杜用手槍射擊。如果杜李三打破了雞蛋,射手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出醜,他可能會加入這個團夥。
能通過這種殘酷考驗的人,大部分都是逃亡者。就這樣,杜拉起了壹支猛將隊伍,在遼西搶房子,甚至劃定自己的勢力範圍,在田裏收房租、收過路費,讓人苦不堪言。
晚清東北有很多重要人物,但最終只有張被稱為“東北王”,是有其原因的。張當土匪,不是東北第壹人。早年,他只是土匪董手下的壹個小角色。據張學良回憶,張真正發跡不是靠搶劫,而是當“保安隊”,也就是籌款幫助村裏維持治安、抵抗土匪。
畢竟張知道當土匪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接受了遼寧新民府的招募,成為清軍的“幫會”。在俠士眼裏,這是壹個“壞孩子”,這壹度讓東北土匪對張十分不滿,但張的成功卻與他圓滑的人生哲學有關。在20世紀,日本人和俄羅斯人對中國東北非常感興趣。日俄在中國東北劃分勢力範圍,不斷摩擦,終於在1904年爆發戰爭。
這個時候,東北的土匪贏得了發財的機會。杜和張在日俄戰爭中都獲得了利益,發展了力量。
當時,杜站在日本壹邊,接受日本的武裝和資助。因為這時,俄國人在遼河上發展了航運,掠奪了杜和領地,而他對此始終不滿。於是,杜和日本壹拍即合,日本給錢給槍,杜到處攻擊俄軍,綽號“打洋人”。
另壹方面,左右逢源的張,誰有好處就幫誰,先為俄軍效力,看到俄國人民做不到這壹點後,就跟著日本人打仗。當時,張把的軍隊管理得很好。日俄戰爭後,他被提升為清軍“統壹區”長官,相當於現代軍隊的首腦,被視為中級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