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麽是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是就某壹情況、某壹事件、某壹經驗或某壹問題,對客觀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和了解的報告,是對全部信息和材料進行調查和了解的報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通過分析研究,揭示本質,找出規律,總結經驗,最後用文字表述出來,這就是調研報告,是應用文寫作的重要類型。
調研報告的類型
1.按服務對象可分為市場需求者調研報告(消費者調研報告)、市場供給者調研報告(生產者調研報告)。
2、按調研範圍,可分為全國市場調研報告、區域市場調研報告、國際市場調研報告。
3、按調研頻率,可分為定期市場調研報告、經常性市場調研報告、臨時性市場調研報告。
4、按調研對象,可分為商品市場調研報告、房地產市場調研報告、金融市場調研報告。
2 調研報告格式
標題
調研報告在撰寫時要註意揭示標題內容的中心,具體有以下幾種寫法:
(1)調研報告標題?公文式標題。這類調研報告標題大多由調研主題和公文類型組成,平實、沈穩,如《關於知識分子經濟生活狀況的調研報告》;也有壹些標題由調研主題和?調查?兩個字,如《知識分子調查報告》。
(2)調研報告式標題?壹般文章式標題。這類調研報告標題直接揭示調研報告的中心,非常簡潔,如 "我市老年人老有所養"。
(3)調研報告標題?問題式標題,如"?人情債?何時了"。這是典型的調研報告常用標題寫法,特點是有吸引力。
(4)調研報告標題?標題與副標題相結合的標題,這是調研報告比較常用的壹種標題。特別是要把調研報告的典型經驗和新事物寫成調研報告。主標題揭示調研報告的思想意義,副標題表明調研報告的事項和範圍,如《深化廠務公開機制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關於武漢分公司江岸車輛段深化廠務公開制度的調查》。
正文
調研報告正文包括前言、主體和結論三部分。
(1)前言
調研報告的前言簡要說明為什麽要對問題(工作、事件、人物)進行調查;調查的時間、地點、對象、範圍、經過、方法;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歷史背景、調查後的結論等。這些方面都是作者所強調的。這些方面的重點由寫作者根據調查目的來確定,不必面面俱到。
調研報告的開頭方式很多,有的吸引讀者眼球,有的運用設問手法,有的開門見山,有的首尾呼應,有的醒目醒目,沒有固定的形式。但總的要求緊扣主旨,為主體部分的展開作鋪墊。文字要簡練,概括性要強。
(2)主體
這是調研報告的骨幹和核心,是引申的引子,是結論的依據。這部分主要寫出表明事實真相的收獲、經驗和教訓,即介紹調查的主要內容是什麽,為什麽這樣做。主體部分應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問題、具體做法、困難和障礙等,內容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好調研報告的層次,安排好結構,有步驟、有順序地展現主題。
調研報告中對事實的敘述和議論主要寫在這壹部分,是充分表現主題的重要環節。壹般來說,調研報告主體的結構大約有三種形式:
橫向結構。即對調查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緊緊圍繞主題思想,按不同類別分別歸納成幾個問題來寫,每個問題可加小標題。而每個問題中往往又有若幹個小問題。典型經驗性質的調研報告格式,壹般都采用這種結構。這種形式的調研報告觀點明確,中心突出,使人壹目了然;
縱向結構。有兩種形式,壹種是對調查事件的起因、發展過程和先後順序進行敘述和議論。采用這種結構寫調研報告的總體情況和揭露調研報告的問題,有利於讀者深入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發展過程。壹是按照成績、原因、結論的層次安排結構。壹般綜合性質的調研報告都采用這種形式;
綜合結構。這種形式的調研報告兼有縱向和橫向兩個特點,相互穿插,組織材料。采用這種調研報告寫作方法,壹般在敘述和論述發展過程時采用縱向結構,而寫收獲、認識和教訓時采用橫向結構。
調研報告的主體部分,無論采用哪種結構,都要先後有序、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銜接緊密、深入淺出,以便更好地表達服務主題。
(3)結論
結論是調研報告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不同的調研報告,結尾的寫法是不同的,壹般來說,調研報告的結尾有以下五種:對調研報告進行歸納說明,概括要點,深化主題,以提高人們的認識;對事物的發展作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啟發人們進壹步探索;提出建議,供領導參考;寫出遺留的問題或不足,待今後研究解決;補充交代正文不涉及的問題,也是今後要解決的問題。補述正文不涉及、值得關註的情況或問題。
總之,調研報告的結尾要簡潔有力,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沒有必要多寫。
3篇調研報告範文
關於農民工文化需求的調研報告
文化需求是社會中人們的壹般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從低層次到高層次依次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五類。當新生代農民工的物質需求逐漸得到滿足後,其他方面的需求也會被激發出來,文化需求就顯得比較突出。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現狀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文化作為壹種符號,傳遞著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狀態。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從生存理性轉變為社會理性,物質不再是他們唯壹的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樣迫切。然而,由於經濟原因,農民的文化消費能力不強,加之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重視不夠,排斥農民工的文化娛樂需求,農民工的文化娛樂生活極其單調。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的休閑娛樂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覺、聽廣播等原始、低級的娛樂方式上。即使部分農民工開始接觸網絡等較為現代的娛樂方式,也多是將網絡作為打發時間的工具(聊天、看電影等),並沒有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在信息傳遞、文化提升、人際溝通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農民工相對單調的文化生活造成了他們價值觀的保守和落後,不利於其文明進程的推進。
2.新生代農民工對專業技能的需求。學好壹技之長是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最強烈的願望。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水平較傳統農民工有了明顯提高,但由於沒有壹技之長,即使有心擺脫賣苦力的低層次工作狀態,也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新生代農民工首次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壹道障礙是求職過程中的技術技能問題,是求職過程中的技術門檻,他們普遍陷入壹種 "技術困境"。另壹方面,隨著產業升級,目前城市技術工人供不應求,但80%的求職農民工沒有壹技之長,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 新生代農民工雖然有了初步的學習意識,但由於學習成本高、收益不穩定,對於學什麽、怎麽學,還存在很多困惑和誤區。
3.新生代農民工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新生代農民工雖然文化水平明顯高於傳統農民工,但平均受教育年限遠低於城鎮職工,這種差距與農村城鎮化進程不相適應。新生代農民工要真正融入城市,必須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新技能,從根本上適應從農民到市民的角色轉變。隨著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要想順利地爭取自己的權利,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文化知識與之相匹配,他們的實際需求決定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此外,許多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因科學文化知識的匱乏而產生困惑和失望,他們有的把希望寄托在下壹代身上,希望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的原因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學習欲望強烈。與上壹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基本上都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還有壹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的還接受過中專或高技課程的培訓,知識面和信息來源都比較廣。同時,在工作過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熱情較高,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他們不僅自己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對下壹代也有很大的期望。對知識的渴望使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有的文化現狀遠遠不能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認同度較高,土地意識淡化。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特點的改變和技能素質的提高,加之農地制度的變化使得他們對新生代農民工中鄉土社會的認同感在減弱,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傾向於從學校直接步入農民工的行列,還有壹部分人是在城市中跟隨打工的父母長大的,對現代產業規律的熟悉程度遠遠超過傳統農業。同時,他們迫切地尋求對城市社會的認同,在體驗了城市生活和文化氛圍後,他們感受到了城鄉社會的差距,從而表現出對城市社會更強烈的向往。他們轉變就業觀念、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不計較仍然存在的各種制度障礙,積極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對文明生活的追求,對傳統的思想觀念、二元體制和限制政策提出了挑戰。
3.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期待更高,立足長遠發展。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目的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謀求發展。他們有強烈的奮鬥意識和進取精神,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他們不僅滿足於掙錢改善家庭生活,更要求發展。他們更看重個人能力和機遇,相信通過個人努力可以獲得成功。這壹代農民工更直接地要求獲得更好的待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努力學習,提高專業技能,以增強就業競爭力。他們把打工當成壹個學習、提高、適應的過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從農民到工人到更高社會層次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轉變。這就需要政府和社會關註新生代農民工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渴求,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
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的對策 1.多方推動,豐富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生活。雖然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方式與城市居民差別不大,但在精神上他們還是單獨形成壹個群體,這與城市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要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們盡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和農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
第壹,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是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導者,要把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納入公共****,不斷增強公共**** 服務功能。
二是企業要充分發揮農民工的主體作用。根據農民工的需求層次,增加文化活動設施,豐富農民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組織農民工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激發農民工的參與熱情。
三是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重要作用。社區、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經常組織農民工開展壹些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體活動,滿足他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2、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素質。對於新生代農民工而言,其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其獲取資源的水平,進而影響到其社會身份地位和社會融入能力。
壹是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培訓。針對新生代農民工年齡相對較小、文化程度較高、接受能力較強的特點,通過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體系,讓他們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並通過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引導和組織新生代農民工接受就業創業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同時,要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既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新型勞動者。
二是要擴大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化程度,加強與其他群體特別是城鎮居民的互動。要利用社區、街道辦事處等社會群體的資源優勢,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交流互動中增進了解、促進融合,使新生代農民工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文明程度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使城市居民糾正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偏見,消除歧視,以平等的心態看待和接納新生代農民工。
三是加大對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投入。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團體協助,整合現有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工青婦組織的作用,積極探索政府、企業和社會***同推進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新路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農民工職業培訓和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農民工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