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樟幫”鑄輝煌
到達樟樹已是10月13日淩晨2點多鐘,晚秋的江南已是陣陣涼意,因為太早,樟樹火車站廣場顯得有些昏暗,沒幾個人影。看到記者出來,幾個人湊上來問要不要出租車,然而他們所指的出租車就是指由摩托車改裝過來的三輪車。上車後與司機聊起來,他告訴記者,三輪車目前還是樟樹出租車的主力軍,另外還有壹部分是面包車,只有極少是富康、捷達和桑塔納。
樟樹市位於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平原南緣,跨贛江中遊兩岸。是襟帶江西東南西北四大門戶的天心地膽之地, 自古就是“四會要沖”、“八省通衡”的水陸交通要津。因得地利之先,交通之便,人和之利,樟樹曾為江西省四大名鎮之壹。早在4500年以前,樟樹境內已有繁榮的城邑。目前境內考古發現有13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築衛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認定是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古城,屬20世紀100項重大發現之壹,打破了學者“商文化不過長江”的論斷,被考古學家定位為“吳城文化”。
而最令樟樹揚名立腕的還是源遠流長的藥業。早在東漢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被後世道學家尊崇為“太極仙翁”的葛玄,就在位於樟樹東南風景秀麗、盛產藥材的閣皂山采藥、洗藥、制藥,是樟樹中藥加工炮制的創始人。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樟樹的藥業發展都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樟樹也都有相應的雅號:吳叫藥攤,唐謂藥圩,宋號藥市,明為藥碼頭,清稱南北川廣藥材總匯,被喻為“樟幫”。明末清初時,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南樟北祁”壹時稱盛,享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成為海內外藥界認同的中國國藥之都。
藥交會美麗航跡
樟樹的中藥加工炮制,選購道地藥材,都有獨到的傳統方法,醫用療效較高,被禦醫選為皇宮用藥。樟樹的成藥加工,亦均有許多秘方奇術,為古今醫家推崇。新中國成立以後,樟樹藥都稱號得以更加閃亮還是因為每年壹度的全國藥材交流大會,其參與地域之廣,藥商之眾,品種之多,時間之長,成交額之高均為全國各大藥市之冠。
建國初期樟樹就被國務院認定為中國十大中藥材市場之壹。1958年,國家醫藥管理局確定樟樹、河南百泉與河北安國為全國三大藥交會主辦地。計劃經濟時期,各種物資分配與再分配,壹般都是通過開會的形式進行交流。每次全國藥品交易會,都是醫藥行業技術、成果產品、信息、政策、產銷交流的大規模盛會。在市場經濟尚不成熟的時代,各家醫藥單位想要基本滿足全年的生產和銷售任務,只有參加藥交會。由在藥交會上得合同的多少來決定自己來年的命運。因此,每逢藥品交易會,既是全國醫藥行業技術、成果產品、信息、政策和產銷交流之日,更是合同大行其道、喜獲豐收之時。藥交會可謂是貨真價實的“合同會”。有企業甚至認為,藥交會等於簽合同,合同即等於企業員工的口糧。因此,藥交會在醫藥產業中擔當著壹個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今樟樹已經舉辦了35次藥交會,甚至有過參會人數超過5萬、交易額高達13億元的驚人紀錄,其盛況號稱“全國南北藥材市場之冠”。客商雲集如過江之鯽,生意興隆如日中天的盛況成了樟樹人足以自豪的記憶。壹位樟樹人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樟樹藥交會時,因為外來客商太多,幾乎每壹個市民家都住著壹兩個客商,每家每戶都成了會場,成了合同簽訂的場所。
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強烈沖擊和信息社會的來臨,全國藥交會面臨著嚴峻挑戰。樟樹藥交會也呈現了客流量和成交額逐年下滑、人氣逐年低落、會議規模逐年萎縮的態勢。有藥界人士分析認為藥交會這種模式是正在緩緩下沈的“泰坦尼克”號,遲早會消失在風雲變幻的商海中。
首先,隨著國家改革的深入,醫藥市場的發展越來越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有壹定實力的醫藥企業大多已形成規模化、現代化的營銷體系,擁有了自己的銷售網絡或業務聯絡員,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營銷網點;中成藥的交易逐漸走向代理制,產品的推廣、營銷在當地都已做完,會上簽合同發貨這種往日最大的交易方式幾乎被淘汰。產區經營者與買方直接的聯系加強,有的醫藥集團甚至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藥交會這種傳統交易方式對他們已無太大吸引力。這在客觀上導致了藥交會的日益衰落。
其次,交易渠道拓寬,中藥材交易的重點轉向批發市場,那種單壹依賴藥交會供貨的傳統交易方式受到了挑戰。中藥材的交易主動權已逐漸落入各大市場的個體藥商手中,經營藥材的醫藥企業越來越沒有生意可做。因此,參會的國有中藥商業企業大為減少,民營、個體藥商明顯增多。
更為令人關註的還是信息技術革命對傳統商業模式的沖擊。傳統的藥材、藥品貿易非常註重通過集散交易,而近些年信息與交通業的高速發展,信息資訊和電子商務日益滲透到商業的各個環節,利用這些現代通訊設備在公司辦公室甚至家裏,就可以做遍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生意,根本用不著再往藥交會跑。信息產業化的發展將日益淘汰舊的經營體制。
應該說,藥交會的“沈沒”是市場發展、科技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打造名副其實的“藥都”
藥交會主宰行業命運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壹種由於衰落而導致的失落情緒,開始彌漫在人們的周圍,也困擾著樟樹人。
但樟樹並沒有停留在昔日輝煌記憶和今天的失落中,他們也在尋求著改變,不僅賦予藥交會新內涵,而且更自信地朝著建設“藥都”目標前進。
“我們樟樹人是註重實際的。比如外來人壹般對樟樹的出租車有看法,認為在現代城市裏這種三輪車早該淘汰,我們也曾有過這種想法。但後來壹調查,發現老百姓對它們是持歡迎態度,這也符合我們目前的生活水平,因此我們還是保留了這種出租車。同樣在藥交會這個問題上,我們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也是尊重客觀事實的,我們打造真正的‘藥都’的步伐也是實實在在的。”
樟樹市委宣傳部的同誌為我們介紹“藥都”新韻。他們告訴記者,面臨著藥交會萎縮態勢,樟樹市審時度勢改變了策略,為藥交會註入了新的內涵。
首先是樟樹人敏銳地認識到現在的藥交會交易功能雖然下降了,交流功能卻得到凸現,從昔日的以商品交易為主轉為以信息交流為主。參會者除了相互廣泛的人際交往外,比過去更註重信息的交流與合作,精力大都花在了解行情、交流信息上。中藥材經營者從做關系業務、人情業務轉變為做信息業務。另外,藥交會也逐漸成為醫藥企業樹立形象、宣傳新藥品牌的黃金寶地。
在尊重這種客觀實際的基礎上,樟樹市不斷改變辦會模式,豐富會議內容,從多方面滿足廠商要求,使樟樹藥交會走出低谷。去年藥交會,參會代表創下歷史新高,參展品種8500余個,成交額10.5億元。同時,以樟交會為平臺,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簽約項目36個,合同資金8.1億元。而今年的樟交會除召開藥材(藥品)交易會外,還召開中國新醫學博士論壇、舉行招商引資洽談會、福城省級醫藥工業園授牌等,創新了藥交會的形式。截至10月16日,全國各地3800多家醫藥企業、3.5萬人參會,***有7850余個藥材(藥品)參展,交易額達10.7億元。在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暨項目簽約儀式上,***簽訂項目28個,合同資金8.83億元,其中醫藥項目7家,合同資金2.1億元。可以說,藥交會——這艘計劃經濟時代打造的巨輪,秉承了藥交會精神繼續航行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
除了繼續增強樟交會品牌效益,樟樹也認識到,要想成為真正的“藥都”,樟樹不僅要引入現代物流,而且要使自己成為藥材的生產基地、加工基地。近年來,樟樹圍繞實現中藥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目標,加速中藥材產業的改造升級和創新。以農業結構調整為契機,樟樹加快了中藥材種植業的產業化、標準化的步伐,擴大了中藥材種植規模,品種達1700余種;以技術創新為手段,實現傳統加工技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發展壯大了樟樹制藥廠和清江制藥廠等全國重點中藥材生產企業,培育了以年產值達2.6億元仁和集團為代表的壹大批民營藥品生產、流通企業。在這種良好的發展形勢下,樟樹中藥材產業產值連續3年以年均30%的速度快速增長,全市中藥產業年創產值超過12億元。
有“樟幫”的傳統,有現代的創新,樟樹壹定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藥都”,這是壹位樟樹人對記者說的話,這也是樟樹人打造“中國藥都”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