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生地的功效與作用,相信很多人都在吃這種食物。
鮮生地的功效與作用 1
生地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是涼血養陰的主藥。主要用於治療熱入血分、溫毒發斑、鼻衄、發熱傷陰、舌紅口渴、大便秘結、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等癥。
生地為人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幹燥塊根。秋季采挖,除去蘆根、根莖和泥沙,新鮮的,稱為 "鮮地黃";或將地黃慢慢焙幹至八成幹左右,稱為 "生地黃"。除去雜質,洗凈,悶熟,切厚片。
生地又稱生大黃、幹大黃、大生地、鮮生地等。生地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是涼血滋陰的主藥。主要用於治療熱入營血、溫毒發斑、鼻衄、熱病傷陰、舌紅消渴、津傷便秘、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等癥。還可用於清熱涼血。清熱涼血,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熱口幹、舌紅等,常與人參、黃連同用;用於血熱妄行、吐血、尿血、便血等,常與鮮荷葉、無患子葉同用。養陰生津:用於熱病傷陰煩渴,常與麥門冬、沙參等同用;用於陰虛內熱煩渴,即西醫所說的糖尿病,常與山藥、葛根、枸杞子等同用。
鮮地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鮮黃地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紅口渴、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等。
生地壹般煎湯內服,每日用量10-15g;或做丸劑;或熬膏服。生地性寒、氣滯、味膩,脾虛、腹肌松弛、胸悶少食者忌服。生地常用於制作生地黃,鮮地黃壹般較少使用。
功效
清熱涼血,生津潤燥。鮮地黃外用具有涼血散瘀,解毒止痛的功效。
主治
用於急性發熱、高熱、眩暈、斑疹、消渴傷津、血熱、嘔吐、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勞熱咳嗽、跌打損傷、癰腫瘡毒。外用治乳癰、湯火傷、跌打損傷、目痛,可搗爛或榨汁外敷。
相關組成
1、治吐血:生根莖汁壹升二合,白膠壹兩,置銅器中。蒸令消。(《醫心方》單神方)
2、治骨折: 用生大黃搗爛,熨熱過晝夜數易之。如血聚,針決之。
3、治四肢受傷,手臂折斷,筋骨損傷,但有皮膚相連者:用生大黃研汁,好酒和服,壹月後,筋皮相續,和杵,煎熱封其輸處。
4、治乳癰:黃帝汁敷,壹日數次效。(2-4自《養生易簡方》)
5、治血熱癬:以生大黃汁頻服。(千金要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搗汁或熬膏。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取汁外搽。
使用註意事項
胃虛食少、脾虛濕盛者慎用。
炮制
取原藥材,洗凈泥土,去根、蘆葦。用時切成段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