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備中醫藥思維、中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中藥品質評價、質量控制、中成藥制備、中藥制劑分析和中藥研究開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職業素質、創新創業意識和社會服務能力、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能從事中藥鑒定、炮制、藥劑、臨床合理用藥、藥品經營管理及中藥研究與開發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1][2]
中文名
中藥學
外文名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專業代碼
100801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醫學
百科專業甄選
pick國內高校更多熱門專業
進入專題
快速
導航
培養目標
培養規格
課程體系
教學條件
培養模式
發展前景
開設院校
發展歷程
20世紀30年代前後,隨著中醫藥院校的建立,湧現出壹批適應教學和臨床應用的中藥學講義,如張山雷的《本草正義》、何廉臣的《實驗藥物學》、張錫純的《藥物講義》等。
1956年起,多所中醫學院相繼建立。
1959年,中藥學本科專業開始興辦[3] 。
20世紀70年代,國家正式設置本科中藥學專業[4] 。
1998年,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中藥學(100806)、中藥檢定(100807)、中藥藥理學(100808)、中藥資源(100809)、中藥制藥(部分)(081213)、藥用植物(部分)(090109)六個專業調整為中藥學壹個專業,代碼是100802,可授醫學或理學學士學位。[5]
2008年,當時開設中藥學本科專業的院校有81所[6] 。
2012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醫學專業代碼調整為100801,授予學位調整為理學學士學位。[7]
2013年,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藥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公布了《全國中藥學本科專業認證標準(試行)》[8] 。
2015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了《本科中藥學專業質量國家標準》[9] 。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具備中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壹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職業素質、創新創業意識和社會服務能力,掌握相應的科學方法,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達到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畢業生。
畢業生還應具備中醫藥思維和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具有傳承傳統中藥學理論與技術的能力,能夠從事中藥生產、檢驗及藥學服務等方面工作,並在中藥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國際交流及文化傳播等行業具備發展潛能[10] 。
培養規格
學制與學位
基本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或工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