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緒論:
支原體是目前已知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能夠獨立生活的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支原體廣泛分布於自然界,有 80 多個種類。肺炎支原體屬於支原體的壹種,因其壹端具有特殊的末端結構,能使支原體粘附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故稱肺炎支原體。
2、感染癥狀:
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癥狀輕重不壹,多數起病不急,有發熱、厭食、咳嗽、畏寒、頭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以發熱和咳嗽為主要表現。體溫37℃-41℃,多數在39℃左右。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潛伏期2-3周,青少年發病率最高。
3、檢測方法:
血清抗體測定方法(膠體金、被動凝集、ELISA);PCR檢測;肺炎支原體培養;多媒體顯微鏡檢查。
4.治療:
肺炎支原體(MP)感染有壹定的自限性,輕癥患者可在門診治療,首選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阿奇黴素作為抗MP感染的壹線藥物,其他常用的大環內酯類藥物包括紅黴素、克拉黴素等。此外,四環素類和喹諾酮類藥物對 MPP 也有壹定療效,可縮短癥狀持續時間。
5、藥物治療:
大環內酯類藥物是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常用的大環內酯類藥物有阿奇黴素、紅黴素、克拉黴素等。近年來,隨著大環內酯類藥物在兒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廣泛應用,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耐藥性呈上升趨勢。
新型四環素類抗菌藥物是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替代藥物,主要包括強力黴素和米諾環素。它們對耐藥支原體肺炎有確切療效,可用於治療疑似或已確定對肺炎支原體耐藥的難治性支原體肺炎、對大環內酯類藥物無反應的肺炎支原體肺炎和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