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利用現有資產存量,嚴格控制新建制藥企業,引導新的生物工程藥物品種向現有企業集中。
(2)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盡快設立醫藥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流向現代生物技術領域。鼓勵國有經濟增加在現代生物技術產業上的投入,以占領技術制高點,擴大控制力。
(3)加強中國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及有關生物技術科研機構與重點醫藥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形成有利於技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有效機制。引導企業早期介入生物技術應用研究。
(4)采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對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化項目的科研補助、技改貼息及企業資本金註入的支持力度,形成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
(5)重點利用重組DNA技術和原生質體融合技術構建新菌種或改造抗生素、維生素、氨基酸等產品的生產菌種、提高發酵水平、降低消耗。開發預防、診斷與治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嚴重威脅人類生命與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和生物技術藥物;開發現有生物技術產品的新劑型,包括塗劑、栓劑、氣霧劑、滴劑等;采用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生產瀕危和稀缺中藥材。 中藥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之壹,加入世貿組織和天然藥物需求的日益擴大,將為中藥進壹步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機遇。但由於中藥產業基礎較差,現代化水平比較低;中藥材質量不穩定,部分中藥材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量超標;中藥工藝技術落後,不能對中藥進行有效的提取、純化;中成藥制劑水平較落後,影響名優傳統中成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中藥的質量標準體系不夠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較落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中藥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為保持中藥優勢,十五期間中藥行業的主要任務是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進程。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借鑒國際天然藥物的發展經驗,積極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進質量控制指標和方法,完善質量、技術標準體系,進壹步與國際接軌。
(2)積極推進中藥材生產規範化、產業化和集約化進程,建立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推廣中藥材的規範化種植。應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和生物技術,提高中藥材質量和產量。加強野生藥材資源保護,開展野生藥材變家種、家養和代用品研究。規範道地中藥材的種植和經營,實現產業化。鼓勵和支持中藥提取物的標準化、商品化生產。
(3)逐步制定全國統壹的飲片炮制規範。加快中藥飲片濃縮顆粒和優質飲片的研究,建立飲片質量標準體系。加強毒性中藥飲片的生產管理。
(4)中成藥生產要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的提取、純化和制劑技術,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快現代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應用。開發新的中藥劑型。爭取有2-3個中成藥正式進入國際藥品市場。
(5)加強重點中藥企業技術改造。中藥企業的技術改造要以市場為導向,註重發揮已有的基礎,通過自主開發和技術引進,切實提高中藥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 我國化學原料藥有相當基礎,是化學原料藥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出口大國,2000年出口22.5億美元,在世界化學原料藥市場占有較大份額,有60多種化學原料藥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努力擴大化學原料藥出口,特別是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是醫藥行業實施主動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內容。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分層次發展化學原料藥,在滿足基本醫療用藥需求的同時,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國內短缺的產品及新的出口優勢產品。克服主要依靠維生素C、撲熱息痛等少數品種出口的狀況,發展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種。
(2)克服過分依靠北美、西歐兩大市場的情況,努力開拓東歐、非洲、亞洲、拉美等廣闊的國際市場。
(3)深入研究國際競爭對手,支持企業按國際慣例建立自主的國際營銷網絡,由供應中間商逐步轉為直接供應用戶。鼓勵出口企業間的聯合與協調,努力建立有效的出口產品協調機制。有條件的企業要積極到海外直接投資創辦制藥企業,促進產品出口。
(4)重點突破壹批大宗原料藥的關鍵生產技術,如β內酰胺類、維生素類、大環內脂類、氨基酸類產品及其中間體生產中的發酵、結晶及分離、提取等技術。開發壹批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率、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的***性技術。
(5)充分發揮石家莊、沈陽、山東、哈爾濱、重慶等老醫藥工業基地作用,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改進工藝,提高競爭力。同時,建立浙東南化學原料藥出口基地,發展新產品,完善環保設施。
(6)鼓勵出口產品向優勢企業集中。
通過以上措施,培育壹批技術水平高、生產規模大,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爭取到2005年,我國化學原料藥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有大幅度提高,我國化學原料藥生產大國的地位進壹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