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則
RA不能單靠止痛藥治療
案例:
林老伯三年前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他聽人說這病治不好,於是就沒去正規醫院治療,只是忍痛到藥店買了些止痛藥消炎止痛服。妳還別說,這消炎止痛還真管用,而且很便宜,服三五天關節就不疼了。反正也治不好,不疼了就停藥。就這樣,老林隨著關節疼痛的嚴重程度,時不時吃點止痛藥壹起玩。今年秋天,老林的關節疼痛加劇,指關節也出現了變形,連拿筷子都困難。他不得不到市醫院風濕免疫科接受治療。
用藥指南: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仍是治療RA和緩解疼痛的壹線藥物,尤其適用於初發或輕度病例。它們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發揮作用,從而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最終減輕炎癥和疼痛。其中壹些藥物是最古老、最有效的。阿司匹林,每天需要服用 2 至 4 克,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增加劑量,有時每天需要服用 4 至 6 克才有效。壹般飯後服用或與制酸劑同服,也可用腸溶片減少對胃的刺激;還有?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吲哚美辛(消炎痛),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用此藥代替,常用劑量為25毫克,每天2~3次,每天超過100毫克也易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胃潰瘍、頭痛、頭暈、精神萎靡等不良反應;還有?後起之秀?布洛芬和芬布芬,它們的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療效相近,但消化道副作用大。布洛芬每天1.2~2.4克,分3~4次服用,芬布芬成人用量每天0.6克,分1~2次服用,壹天最大用量不超過1克。近年來,市場上還有芬苯達唑等緩釋制劑,每12小時服藥壹次,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但必須指出的是,雖然非甾體抗炎藥是治療RA的重要藥物,早期規律使用往往可以減輕關節、肌肉疼痛等癥狀,使患者自我感覺效果良好,但這並不意味著單純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RA就足夠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單純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RA就足夠了,因為非甾體抗炎藥的作用機制只是通過控制炎癥介質的產生來抑制炎癥、減輕疼痛,並不能抑制疾病本身的發展。它們不能抑制疾病本身的發展,也不能控制關節病和 RA 病程中許多其他關節外表現的發展。如果不輔以其他藥物治療,關節病變往往會發展到融合和完全喪失功能。疾病的發展也會對身體的其他器官和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對於 RA 患者,治療的重點不應僅限於控制癥狀,還應阻止疾病的進展。這就需要二線藥物(改變病情藥物和細胞毒性藥物)的聯合應用,以標本兼治。
聯合用藥是上策
案例:
陳先生是壹名退休教師,今年年初也被診斷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陳先生平時喜歡看壹些醫藥衛生方面的科普雜誌,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略知壹二。他來到市醫院風濕免疫科,請李主任為他制定治療方案。李主任給他用了芬必得止痛,又加了MTX(甲氨蝶呤)+沙利度胺。拿到藥後,他看了看說明書,感嘆道:"李主任今天喝醉了嗎?李主任今天沒醉?這個MTX是抗癌藥,主要用於治療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絨毛膜上皮癌、惡性妊娠劇吐等。效果較好。對頭頸部腫瘤、乳腺癌、膽管癌、膀胱癌、睪丸腫瘤、肺癌、盆腔腫瘤等也有壹定療效;沙利度胺就是上世紀臭名昭著的導致胎兒畸形的沙利度胺。沙利度胺是上世紀臭名昭著的導致胎兒畸形的沙利度胺。現在,沙利度胺主要用於治療麻風病。這怎麽可能與我的類風濕無關呢?看來,不費壹番口舌,李先生是說服不了陳先生的!
用藥指導:
RA的二線藥物有病情改變藥物和細胞毒藥物,前者包括羥氯喹(抗瘧疾藥)、開那芬、青黴胺(壹種含有巰基的化合物,能與銅、汞等金屬結合,促進這些金屬的排出、和鉛等金屬,促進這些金屬從尿中排出,因此最初被用作治療重金屬中毒--)、磺胺沙拉嗪(口服很少吸收,磺胺吡啶在腸道釋放,通常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和節段性回腸炎)和曲妥珠單抗等。後者有氨甲喋呤(MTX,抗癌藥)、環磷酰胺(抗癌藥)、沙利度胺(反應停,治療麻風病有獨特療效)、環孢素(器官移植抗排異藥)和硫唑嘌呤(主要用於抑制異體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應)等。後者還用於抑制同種異體移植的免疫排斥反應。(主要用於同種異體移植抑制免疫排斥反應)等。盡管這些藥物中的大多數在治療非RA方面已顯示出顯著療效,但它們在治療RA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類藥物也被稱為 "慢作用藥物",因為其臨床療效出現的時間較慢。慢作用藥物。壹般認為這類藥物可以影響患者異常的免疫功能,從而改變RA的病情進展,近年來國內外都提倡盡早應用這類藥物。但這類藥物毒副作用較大,在應用中應密切觀察。
在RA的聯合用藥中,除非有特殊禁忌癥,必須以MTX為基本藥物。因為到目前為止,在治療RA的二線藥物中,沒有壹種藥物在療效和不良反應方面能優於MTX,包括近年來上市的價格昂貴的生物制劑,也需要與MTX聯合應用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MTX價格低廉,每月僅需5元人民幣。此類聯合用藥的推薦配伍包括:MTX+羥氯喹、MTX+愛若華、MTX+沙利度胺、MTX+磺胺沙拉嗪、MTX+雷公藤、MTX+環孢素A。
濫用激素代價高昂
案例:
老楊是壹位來自豫西偏遠農村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他向市醫院風濕免疫科李主任訴說自己的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費用高昂。醫院風濕科李主任訴說:?幾年前,老伴陪我到處看病,花了不少錢,走了不少彎路。鄉鎮醫院沒有專門的風濕免疫科,很多醫生對這個病研究不深,大多壹知半解,有的純粹是騙錢。我曾去過壹家小醫院,內科主任據說是軍醫大學畢業的,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他每次去都拿壹個很復雜的手槍式儀器往我足三裏穴這裏打針。效果立竿見影。效果立竿見影。反應非常快,壹分鐘後,身體非常放松,走路也不疼了,但這種放松狀態只能維持 12 天,到第 13 天再去註射。我****,註射了三次,花了四五千元,後來才知道他的藥水完全是激素加麻藥,不但不能治病還很傷肝腎。
用藥指南: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 激素?)是治療RA的第三線藥物。應該承認,激素有助於控制嚴重的RA。常用的有潑尼松(prednisone)、潑尼松龍(prednisolone)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激素是已知的最有效的抗炎藥物。然而,它們並不能阻止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展和關節的破壞,長期使用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如骨質疏松癥、糖尿病、高血壓、細菌或病毒感染、無菌性骨壞死等。這些危害並不比類風濕關節炎本身的危害小。因此,這類藥物在治療RA時應嚴格掌握適應癥,仔細觀察臨床反應。具體適應癥有關節外癥狀,如類風濕血管炎、心包炎、心肌炎、腎炎等;②急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使用緩效藥暫時控制癥狀尚未見效時;③壹般治療效果不佳,為提高生活質量而短期應用。近來多采用小劑量潑尼松,即每天小於 15 毫克,短期內可根據病情酌情增減。口服激素,可在每天早上八九點鐘用藥壹次,這樣可以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此外,需要註意的是,使用激素時間較長時,要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3,防止骨質疏松;病情嚴重時,激素需大劑量使用,切忌猶豫不決,以免延誤治療;激素要根據病情逐漸減量,切忌突然停藥,以免病情反復。
米諾環素也能抗RA嗎?
案例:
張女士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藥店的常客。壹場秋雨壹場寒? 張女士的癥狀加重了,她請求黃醫生幫她再加點藥,提高療效。黃老師想了想,建議在張女士原有藥物的基礎上加用米諾環素。張女士不解:"米諾環素是四環素。米諾環素是四環素類抗生素,沒聽說過這類抗生素能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啊!黃醫生說:"米諾環素是壹種四環素類抗生素。該藥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效。這種藥是處方藥,需要醫生處方。您不妨去醫院開個處方,然後咨詢風濕免疫科醫生。張女士這樣認為。市醫院風濕科的李主任明確告訴她:"米諾環素是治療類風濕病的最佳藥物。米諾環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效果顯著。
用藥指南:
1968年,國外首次報道四環素治療14例RA患者的療效,但壹直未得到廣泛應用。後來,強力黴素、米諾環素等新型四環素類抗生素問世,其抗風濕新用途受到重視。1989年,美國組織6個臨床中心對219例RA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給患者口服米諾環素(鹽酸二甲胺四環素,memantomycin)100毫克,每天兩次,**** 服用48周。結果顯示,治療 24 周後,米諾環素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包括關節腫脹和關節壓痛的改善程度、紅細胞沈降率的降低程度以及類風濕因子的轉化率與安慰劑組相比均有統計學意義。國內有人在常規抗風濕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米諾環素100毫克,每日2次,療程3~6個月,即能明顯減少疾病的復發。
米諾環素是四環素類抗生素之壹,抗菌作用較強,不良反應較少。米諾環素又是壹種脂溶性很強的藥物,易進入機體組織和滑膜液等體液中。同時,使用米諾環素治療RA也未見導致菌群失調,增加感染機會,因此認為米諾環素有望成為改善病情的抗RA藥物。
RA禁用散風中成藥
案例:
蔣女士去年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服用了壹段時間的西藥後,因副作用明顯,身體無法耐受而停藥。蔣女士認為,"類風濕關節炎 "是壹種常見病、多發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應該與風濕性關節炎有關。潮濕 姜女士年輕時經常感冒。因為腿腳不方便,總去醫院很麻煩,於是她開始尋找祛風散寒的中藥。沒想到,這壹招還真管用。"我的腿腳不方便,老是去醫院很麻煩,於是就開始找祛風散寒的中藥。"李女士說。
用藥指導:
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免疫功能紊亂引起的,中醫的特點是整體、動態、平衡,在治療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但是,壹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正確用藥,否則只會加重病情。此外,在疾病的不同時期,使用的藥物也是不同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臨床上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活動期以邪實為主,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不能屈伸、疼痛不能觸碰、發熱、口渴、出汗、疲倦乏力、咽喉腫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此時應清熱利濕解毒,常用的中成藥有四妙痹顆粒、四妙丸、二妙丸、濕熱痹顆粒等。此時不可服用具有祛風、燥濕功效的藥物。此時切不可服用具有祛風散寒功效的中成藥,如追風透骨丸、疏風定痛丸、風濕骨痛膠囊、小活絡丹、風濕寒痹沖劑、祛風除濕液等,否則只會加重病情。緩解期多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表現為關節腫脹變形,動則疼痛,固定性疼痛,肌肉松弛甚至萎縮,皮膚失去彈性,皮膚發紫,或皮下結節,腰膝酸軟無力。此時宜選用溫補肝腎、補益氣血的藥物,如復方獨活寄生合劑、健骨生丸、益腎蠲痹丸等。需要特別註意的是,有些治療類風濕的中藥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如馬錢子、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應在正規中醫院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用藥期間應定期復查血液和肝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