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

董存瑞 永恒的豐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日:1929年10月15日

紀念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黨的****楷模、聞名全國的戰鬥英雄、英魂董存瑞。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壹座雄偉的紀念碑,上面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為國捐軀,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於河北省懷來縣。他出生在壹個貧苦農民家庭。作為兒童團團長,13歲時曾巧妙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 "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1945 年 7 月參加八路軍,1947 年 3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僅在壹次戰鬥中就俘虜10余人。他榮立三大功四小功,榮獲三枚勇敢獎章和壹枚毛澤東獎章。他所帶的班被授予 "董存瑞模範班 "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的任務是攻打國民黨守軍的防禦要地--龍華中學。他擔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們壹連炸毀了四個炮樓和五個碉堡,圓滿完成了規定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被敵人壹座隱蔽的橋式碉堡猛烈火力封鎖。部隊被堵在開闊地帶,二班、四班連續兩次對碉堡實施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黨員,請允許我去吧!"我抱起炸藥包,沖向碉堡,前進中左腿受傷,頑強堅持沖向橋頭。由於橋式碉堡離地面的高度超過了他的身體,兩個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時刻,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大聲喊道:"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此時,他只有19歲。

雷鋒簡介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鋒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簡家塘壹個貧苦農民的家中。因為是農歷 "庚辰 "年,他的小名叫 "庚撒子"。

雷鋒出生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雷鋒曾在日記中寫道:"我家很窮,父親、母親、哥哥、弟弟,都死在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手裏,這血海深仇,我永遠銘記在心。"

雷鋒的爺爺叫雷新亭,以租地主田地為生,整年辛勤勞作,仍不能維持壹家人的生計,最後染上重病,臥床不起。年底,地主前來逼債,要雷家年前還清租債,雷新亭無力償還,悲憤交加,在過年的鞭炮聲中被活活逼死。

父親雷明亮參加過毛主席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當過自衛隊長。1938年,他被國民黨抓去毒打,造成內傷和殘疾,回到家鄉壹邊務農壹邊養傷。1944 年,他再次被日軍毆打,傷勢更加嚴重,最終於次年秋天去世。他的哥哥雷正德 12 歲外出當童工,受盡繁重勞動的折磨,患上肺癆(肺結核)。有壹天,他突然暈倒在機器旁,胳膊和手指被軋傷。他被辭退,到印染作坊當童工,由於過度勞累、肺病加重、無錢醫治,沒幾天就死了。他的弟弟也餓死了。雷鋒六歲時,家裏只剩下他和母親兩人。雷鋒的母親也是壹個苦命人。她是壹個鐵匠的女兒。她出生沒幾天,就被送到長沙的托兒所,因為太窮,父母養不起,簡家塘壹個姓楊的女人把她抱回家撫養,6歲時送給雷家做童養媳。後來,雷鋒的母親被地主唐四滾虐待而自殺。

雷鋒不到七歲就成了孤兒。他被鄰居六叔的奶奶收養。為了幫助外婆家,他經常上山砍柴,但當地的柴山都被地主的母親占了,不允許窮人上山砍柴。有壹天,雷鋒去蛇山砍柴,被徐家的地主婆看見了,她指著雷鋒破口大罵,要雷鋒把柴送到她家去,並搶走了柴刀。雷鋒哭著喊著要奪回柴刀,房東太太卻舉起柴刀在雷鋒的左手背上連砍三刀,鮮血順著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鋒趕忙捂住傷口,忍著疼痛,兩眼死死盯著房東太太,心裏想:"總有壹天,我要報仇!"從此,雷鋒的手背上留下了三道傷疤。1949年8月,湖南解放,雷鋒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1950 年,雷鋒擔任兒童團團長,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同年夏天,鄉政府黨委書記為他提供了免費教育,後來他加入了少先隊。

1956年夏,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通訊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組織評為雷鋒式的武漢市勞動模範,1957年加入共青團****。1958 年春,雷鋒來到團山湖農場,僅用壹周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 9 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遼寧鞍山當推土機手。次年 8 月,他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建施工,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挽救了 7200 袋水泥的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先後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榮獲 "社會主義建設青年積極分子 "稱號。

1959年12月,征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舍不得他走。雷鋒跑了幾十裏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武部),表明了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不符合征兵條件,但由於政治素質好,又有經驗和技術,最終被破格批準入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他被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並擔任班長。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他都願意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評為節約標兵、模範共青團員 ****。1960 年 11 月入黨,當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 年 8 月因公殉職。

因公殉職後,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將他所在的班命名為 "雷鋒班"。1963年3月1日,朱德題詞:"向雷鋒學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1963 年 3 月 5 日,毛澤東同誌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劉少奇題詞:"學習雷鋒同誌平凡而偉大的****。"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壹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不畏艱險的無產階級鬥誌。"從此,全國上下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掀起了學雷鋒熱潮。從此,每年的3月5日就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是偉大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戰士楷模。

老壹輩革命家董必武在1963年2月寫詩贊美雷鋒:

讀《毛選》人多,學雷鋒尤認真。

不僅聽得懂,還能領會精神。

階級觀念鮮明,勞動觀念簡單純粹。

螺絲不生銹,歷史的色彩常新。

唯有做好平凡事,方成利津巨人。

邱少雲(1931-1952),中國人民誌願軍英雄,出生於四川省銅梁縣(1997年後為重慶市)官儉鄉壹個貧苦農民家庭。15歲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上甘嶺美韓軍隊,中國人民誌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滲透分隊,擔任沖擊後的爆破任務,清除障礙。12 日上午,敵機低空掠向他們所在的滲透區,並投擲燃燒彈。飛濺的燃燒彈燃燒了他的全身。為了不暴露目標,邱少雲任憑大火燒身,壹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土裏,身體緊緊地貼在地上,直到壯烈犧牲。

戰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向邱少雲烈士贈送了壹面特殊的功勛錦旗,上面寫著"獻給中國人民誌願軍,偉大戰士邱少雲永垂不朽"。誌願軍第十五軍全體指戰員贈送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著:"獻給中國人民誌願軍,偉大戰士邱少雲永垂不朽":"光榮屬於祖國和人民"。四川省人民政府、抗美援朝四川分會向邱少雲烈士家屬贈送的錦旗上寫著:"光榮之家":"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贈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著:"光榮之家":"偉大人民戰士,英雄不朽功勛"。為表彰邱少雲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誌,被中國****,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機關誌願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國**** 正式黨員,1952年11月6日追記特等功壹次,1953年6月1日追授 "中國人民誌願軍壹級英雄 "稱號。1953 年 6 月 1 日,被追授 "中國人民誌願軍壹級英雄 "稱號。同年 6 月 25 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設委員會授予他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稱號,同時授予他壹級金星勛章和壹級國旗勛章,並將邱少雲的名字鐫刻在金化以西 391 高地的石壁上,全文如下:"為了整體,為了勝利,犧牲了自己的偉大英雄。,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戰士邱少雲同誌永垂不朽。"

劉胡蘭,原名劉福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壹個中農家庭。母親早逝,父親劉敬謙與胡文秀結婚。胡文秀將劉福蘭名字中的 "福 "字改為自己的姓 "胡",改名劉胡蘭。繼母積極參與婦救會的工作,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進村小學讀書,10歲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 "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壹個多月後,她回到村裏,擔任村婦救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 "抗大 "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預備黨員,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進攻,文水縣委決定留下少數武裝力量堅持鬥爭,大批幹部轉移到山區。當時,劉胡蘭也接到了調離通知,但她主動留下來堅持鬥爭。這個年僅14歲的女**** 生產黨員,在家鄉已成為敵區的情況下來回奔波,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在閻錫山的領導下,閻錫山的部隊在長征途中,在 "剿匪 "途中,在 "反'圍剿'"途中,在 "反'圍剿'"途中,在 "反'圍剿'"途中,在 "反'圍剿'"途中,在 "反'圍剿'"途中,在 "反'圍剿'"途中。閻錫山的軍隊被激怒了,決定報復。1947 年 1 月 12 日,閻錫山的軍隊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被捕。劉胡蘭平靜地把奶奶送給她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來的手帕和壹箱萬兩油作為入黨信物這三件珍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就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了。劉胡蘭不為脅迫所動,被押上斷頭臺,看到土匪鍘了幾個人,憤怒地問:"我怎麽死?"匪徒喊了壹聲 "壹樣 "後,她自己坦然地躺在刀座上。劉胡蘭死時不滿15歲。

姓:趙壹曼

籍貫:黃埔軍校第六期

黨:中國**** 制作人

籍貫:四川宜賓

民國時期:1905-1936年

軍事職務: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二團政委

"紅槍白馬女政委"。"紅槍白馬女政委 "趙壹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李逸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考入宜賓市立女子中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民族抗日女英雄。五四運動期間,趙壹曼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1924 年,大姐的丈夫鄭友芝通過通訊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 年夏,她加入****,並擔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代理婦女部長。1927 年,她考入黃埔軍校漢軍分校。7 月,武漢政府與****,她遷居上海,隨即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7 月,她移居上海,隨即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次年與同學陳達邦結婚。1928 年冬,因病和懷孕,她被調回國內,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地做地下工作。1932 年春,她被派往東北工作,改名趙壹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和哈爾濱領導工人鬥爭。次年,為掩人耳目,她與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扮夫妻,1934 年 7 月到哈爾濱以東抗日遊擊區,先後任珠海中心縣委委員、珠海區委書記,曾被抗日戰士誤認為是趙尚誌總司令的妹妹。1935 年秋,她還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三師第二團政治委員,被群眾親切地稱為 "瘦麗"。群眾親切地稱她為 "瘦麗"、"麗姐",當地戰士親切地稱她為 "我們的女政委"。日本報紙也驚嘆於這位 "紅槍白馬 "的女性。

羅盛教,1931年出生,湖南省新化縣人。原名玉成,新化縣松山鄉人。幼年曾就讀於維新小學和文德小學,後因家貧輟學。1945 年冬,他到乾城縣所裏鎮(今吉首)舅舅家。次年春,考入省立九師附小讀書。1947年,考入省立九師附小,畢業後到省立十三中學高中部學習,並改名羅盛教。

由於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上小學,只讀了壹年半就失學了。為了生計,父親送他去當道士,14歲時,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的雜貨店打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了。同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湘西軍政幹部學校的壹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低,聽課感到吃力,重點抓不住,筆記記不住。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後,他都要借別人的筆記、自己的筆記,查漏補缺,再用筆工工整整地抄寫壹遍。在建校的勞動中,需要把壹棵倒在河裏的樹擡到岸上架橋。羅盛教第壹個跳進冰冷的河水裏。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名同學都跳進了河裏,終於把樹拖上了岸,搭成了壹座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誌願軍,隨部隊開赴朝鮮。他在誌願軍第 47 軍 141 師偵察隊任文書。在北朝鮮,他參加了 1951 年的陣地防禦作戰。

在朝鮮期間,羅盛教時刻感受著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與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裏的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助房東太太挑水、劈柴,鄉親們都稱贊羅盛教是個好人。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會雲來到河邊練習投擲手榴彈。時值隆冬,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幾個孩子正在滑冰,歡聲笑語。突然,傳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裏了!羅盛教抓起帽子,往地上壹扔,壹彎腰,直沖過去。他壹邊跑,壹邊迅速脫掉衣服,然後跳進冰冷的河水裏。過了壹會兒,羅盛教浮出水面,深吸壹口氣,再次跳入水中。過了壹會兒,羅盛教終於把孩子托出了水面。當小夥子的兩只胳膊抓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壹聲,冰面又塌了下來,小夥子連人帶冰摔進水裏。此時羅盛教全身已被凍得發紫,體力已幾乎耗盡,但他再次潛入水中,良久,才用頭和肩膀將年輕人頂出水面。此時宋慧雲已拖著壹根竹竿來到河邊,少年手持竹竿被拉上岸。人們焦急地等待著羅盛教,然而,他再也沒有上來。為了救落水的朝鮮孩子,羅盛教壯烈犧牲。

全村人趕到河邊,悼念這位英勇的誌願軍戰士。村民們把羅盛教安葬在村邊的波提洞山上。

1952年2月,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追授羅盛教特等功,同時授予 "壹等模範"、"特等功臣 "稱號。同年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決定追認羅盛教為 "模範團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羅盛教壹級國旗勛章和壹級戰士榮譽勛章。

趙尚誌(1908-1942),遼寧朝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同年入黃埔軍校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他指揮抗日聯軍在林海雪原中抗擊日寇,馳騁於松花江兩岸,創造了東北抗戰史上的奇跡,被東北父老鄉親譽為 "北國雄獅"。

1931年九壹八事變爆發後,趙尚誌到東北宣傳抗日主張,並迅速組織了壹支抗日隊伍。經過與日軍的多次戰鬥,這支隊伍創建了以珠河、賓縣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隨著趙尚誌創建的東北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日軍逐漸將其視為眼中釘。1934 年,日軍決定對他組織的抗日遊擊隊進行 "圍剿"。趙尚誌帶領抗日遊擊隊運用靈活的遊擊戰術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多次跳出日軍包圍圈,在冰趟子伏擊日軍,擊斃日軍200余人。對於趙尚誌傑出的軍事才能,日軍贊嘆不已:"小滿洲國,大趙尚誌!"

隨著日軍對東北抗日根據地包圍的加劇,東北抗聯逐漸陷入困境。

1942年2月12日,趙尚誌在特務劉德山的引誘下,率領劉德山等4名抗聯戰士襲擊梧桐河警察局。當他們即將到達梧桐河派出所時,劉德山趁趙尚誌不備,從背後向他開槍,罪惡的子彈穿透了趙尚誌的腹部。身負重傷的趙尚誌命令壹名抗日戰士帶走所有重要文件,然後向事先埋伏好的日本兵開槍,但由於失血過多,很快就昏迷不醒,不幸被日軍俘虜。日軍對趙尚誌進行了突審,他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義正詞嚴地斥責敵人:"妳們離我遠點,我聞到妳們的腥味了!"又怒斥偽警察說:"妳們不也是中國人嗎?現在妳們背叛了祖國,......,還有什麽好問的?"當他聽到受傷的戰友痛苦地呻吟時,感嘆道:"叫也不疼,叫也是死,要有骨氣。"不久,趙尚誌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年僅34歲。兇殘的日軍砍下了他的頭顱,運到長春,將他的屍體扔進了冰冷的松花江。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為紀念趙尚誌,將竹河縣改為尚誌縣。毛澤東高度評價趙尚誌:"義勇軍的著名領導人楊靖宇、趙尚誌,都是****,他們堅持抗日艱苦鬥爭的戰績,在****,是有口皆碑的"。

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1930年出生於壹個貧苦農民家庭。1954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因作戰勇敢,榮立三等功壹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嶺戰役中,他所在的營奉命於19日夜攻占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與美軍和南朝鮮軍率領的 "聯合國軍 "激戰4晝夜。部隊連奪三個陣地,受零點陣地阻擊,連續組織三次爆破均未奏效。危急關頭,時任某部六連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帶領兩名戰士英勇機智地摧毀了敵人的幾個火力點,壹名戰友不幸犧牲,另壹名戰友身負重傷,左臂也被擊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多處負傷,彈藥耗盡,為了戰鬥的勝利,頑強地爬向火力點,緊貼碉堡射擊孔,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擋住了正在噴射火舌的敵人的眼睛,壯烈犧牲。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鼓舞下,部隊很快攻占了零號陣地,殲敵兩個營。

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追授 "模範黨員 "稱號。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追授他特等功和 "特等功臣 "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稱號、金星勛章和壹級國旗勛章。

邱少雲(1926-1952)是抗美援朝英雄。他是四川省銅梁縣關建鎮人。23 歲時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1949 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 年加入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 15 軍 29 師 87 團 9 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1952年秋的戰術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的連隊在對朝鮮平康前線391高地的反擊戰中擔負奇襲任務,奉命夜間潛伏在距敵60米開外的山腳下,準備次日晚發起奇襲。12日晚11時,他潛伏的地方不幸被敵人盲目發射的燃燒彈擊中。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著烈火焚身的巨大痛苦,壹動不動地堅持了五個小時,直至犧牲。他用生命換來了戰鬥的勝利。當晚,反擊部隊成功占領391高地,全殲守敵壹個加強連。

戰鬥結束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誌願軍領導機關授予他 "中國人民誌願軍壹級英雄 "特等功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稱號、金星勛章和國旗勛章。英雄的名字永遠鐫刻在 391 高地主峰的石壁上。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上一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 下一篇:如何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