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質已達170種。
2018年8月29日,國家禁毒辦獲悉,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公告,將4-氯乙卡西酮等32種物質列入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增補目錄。至此,我國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質已達170種。
新精神活性物質,又稱“策劃藥”或“實驗室毒品”,是不法分子為逃避打擊而對管制毒品進行化學結構修飾得到的毒品類似物,具有與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強的興奮、致幻、麻醉等效果,已成為繼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後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國家禁毒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許多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嗎啡等傳統毒品更加強烈。
擴展資料: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精神活性物質管制工作,早在2001年,我國將氯胺酮列入管制。國際社會關註的芬太尼類物質,目前我國已列管25種,超過聯合國已列管的21種。
今年2月份,經國務院批準,公安部等6部委將制造芬太尼類物質的兩種前體4-ANPP和NPP列為易制毒化學品予以管制,有力遏制了芬太尼類物質的非法生產。
到目前為止,現在世界各國發現的所謂新精神活性物質已經有500多種,它已經大大超過了國際社會已經列管的精神藥物、麻醉藥物的兩倍以上。
新精神活性物質在中國國內的濫用問題不突出,發現的案例還很少。但販毒分子利用列管與不列管的中間地帶,以及中國是化工大國的條件,在中國特別是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制造新精神活性物,然後出境到國外。
人民網——劉躍進:中國2015年列管100多種新精神活性物質
人民網——新精神活性物質,妳好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