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蘇泰愚簡介

蘇泰愚簡介

蘇泰愚(1886年-1948年9月),著名愛國實業家。四川省巴縣(今屬重慶市)人,光緒十壹年(1886年)出生於巴縣壹個書香門第,小時候家境貧寒,在父親的私塾讀書。十五歲那年,父親應聘到成都西川書院任教,他有幸進入書院大門,隨父在書院就讀三年,父子同榻,半夜起床,刻苦學習,後又回到重慶存仁書院繼續深造。

1907年,他在重慶《廣益叢報》任編輯。

1907年,他擔任重慶《廣益叢報》編輯。《廣益叢報》是近代四川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綜合性日報,由辛亥先賢楊庶堪、梅季深、朱必謙等人於1903年創辦。國難當頭,清政府腐敗無能,無力抵禦帝國主義侵略,屢屢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國難當頭,痛心疾首,具有強烈愛國思想和強烈愛國精神的蘇泰愚忍不住寫了壹篇文章,發表在《廣益叢報》上譏諷和抨擊清廷的腐敗、專制獨裁、懦弱無能被日寇侵略的文章,因此觸怒了當局,為躲避通緝,不得已離開家鄉,夜以繼日地逃到漢口,到父親的好友劉祥熙家中謀生。從此,他棄文從商,在劉家所經營的川幫 "德厚榮"(百貨土產)店裏當起了小文書,起草回復商家的信件,沒日沒夜,有時還提出很有見地的建議。晚上,當其他夥計三三兩兩去酒樓、妓院吃飯時,他卻獨自壹人在孤燈下孜孜不倦地讀書。由於勤奮好學,善解人意,刻苦自勵,擅長文墨,深得副總經理許榮廷的賞識。"德厚榮 "老板劉祥熙系川人巨商,光緒末年將 "德厚榮 "總部遷至漢口,資本數百萬兩白銀,在漢口數壹數二。劉香喜在漢口的業務主要由徐榮廷負責。不久,蘇泰愚成為徐榮廷的得力助手,在商場上混得風生水起。

辛亥革命後,許榮廷被任命為湖北官錢局局長,許榮廷利用與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的關系,租賃了官辦的紗廠、四局 "指的是清末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四局。所謂 "四局",是指清末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紡織、紡紗、繅絲、制麻四局。四局 "是湖北最早采用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生產方式的官辦民用工業,也是中國近代機器紡織業的大型企業之壹。徐榮廷出任楚興公司總經理,任命蘇泰裕為副經理兼管財務。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由於西方列強無暇顧及中國市場,再加上楚興公司的經營管理,公司獲利頗豐,戰後的1919年、1920年,楚興公司的銷售利潤達800萬兩白銀,相當於原始股本的十多倍。除了大股東劉香喜獲得的巨額利潤外,許榮廷還分得了50萬兩的股息和紅利,蘇裁縫和另外兩名高管張松樵、姚玉堂也各分得30萬兩白銀。這為許榮廷等人創業奠定了基礎。

1921年,許榮廷投資210萬兩白銀創辦了大興紡織公司,並在河北石家莊開辦了大興紗廠。次年,他們又投資創辦裕華紡織有限公司,在武昌興建裕華紗廠,開創了 "裕華 "紡織工業體系。

1927年,"大興"、"裕華 "兩公司改由董事長兼任。當時,時局極為混亂動蕩,加之連年災荒,人民生活極度窘迫,購買力大大降低,出現了 "花貴紗賤 "的局面。許多廠家陷入嚴重虧損,倒閉或轉賣。裕華廠也陷入危機,日產量僅十余包,而工資、稅金等壹切開支照常。年近七旬的公司董事長許榮廷看著這壹切心急如焚,無奈之下,決定讓位給蘇裁縫。在許榮廷壹番苦口婆心的激勵下,蘇太郎不再推辭,挑起了董事長的重擔,蘇太郎擔任董事長壹直到1948年,前後長達20年之久。

1930年冬,蘇太侔擔任湖北棉業改進委員會委員期間,努力擴大棉種試驗場的規模,派首席技師出國深造,做了大量工作。1935年,漢江突發洪水,漢江中下遊各縣的棉花生產漂沒了。鑒於過去棉種改良過程中的困難,蘇泰愚力排眾議,利用洪水過後的機會,全面推廣棉種改良。經過社會各界的***同努力,漢江流域棉種改良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1936年全年細棉產量達122萬擔,皮棉苗產量達35.5市斤,超過山東、河南、陜西等產棉大省的單產水平。到抗戰全面爆發時,漢江流域已成為國內主要細棉產區。

1931年,湖北大冶(今屬黃石市)立華煤礦開礦,

1934年10月,粟廷玉、徐致平赴西安為楊虎城將軍的父親祝壽,並拜會陜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提出在西安創建大興分廠的建議,楊、邵二人均贊成此舉。徐誌平負責籌建大興二廠。

1935年2月,大興二廠開始籌建。4月,大興董事會決定,調大興紗廠廠長史鳳祥到西安,主持大興二廠建設,聘請王文竹接替大興紗廠廠長。5月,蘇泰愚赴南京會見軍政部軍需司司長,謀求向軍統大興紗廠出售棉毯,雙方達成協議。9月,大興賣了4萬條棉毯給軍統。12月,大興二廠土建工程竣工。

1936年7月,"裕華"、"大興 "兩公司聯合召開董事會,討論商定兩公司共同投資、擴建、合作西安大興二廠,采取 "裕華"、"大興 "兩家公司名稱中各有壹字,原廠名改為 "大華",成立大華紡織有限公司,蘇裁玉擔任董事長,同時建起了西安大華紡織廠。從此,武昌 "裕華"、石家莊 "大興"、西安 "大華 "三大紡織企業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合,成為裕華紡織企業集團,被譽為舊中國民族工業的 "航母"。

1936~1937年上半年,四川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旱災。得知四川旱情肆虐後,蘇定嶽十分悲痛,帶頭捐出1萬元銀元賑災,並募集了10多萬元銀元賑災,送往災區。他在生活上壹向嚴謹簡樸,戒除奢靡之風。平時,他勤儉節約,致力於發展實業。對於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從不吝嗇,慷慨解囊。

抗日戰爭爆發後,武漢地區工廠大拆大建,受到軍政當局最為關註的是武漢的紡織業。江漢平原是我國著名的棉花產區,豐富的棉花產量,催生了武漢紡織、印染業的發展,成為全國聞名的紡織工業集中地。武漢被拆的最重要、最困難的民營工廠,是幾家有名的大型紡織廠。其中十之八九的布匹都是軍用的,可見其對抗戰的重要性。由於軍事需要,早在 1937 年 12 月 25 日,軍政部長何應欽就致函蔣介石,要求將武漢的紗廠和布廠全部遷往內地。何應欽認為:北部戰區的石家莊、安陽,東部戰區的上海、無錫、常州各廠由於時間倉促,主持者未能充分考慮,或因廠商互相追隨,以致十有八九未能遷出,因國力耗盡資源匱乏所致,影響抗戰前途。武漢官私工廠,作為僅存的碩果,不能再出意外。"凡武漢私營紗廠、布廠、手織布廠,似宜壹齊遷......。以免重蹈東北兩個戰區工廠的覆轍。"1938年8月5日,蔣介石簽發手令後,武昌裕華紗廠開始全廠總拆遷。為了執行蔣介石的手令,招商局先後以 "江華 "等四大江輪和 "海翔"、"海瑞"、"快利"、***等七艘輪船,北方三公司先後以 "隆興"、"長興 "輪,從8月10日至10月下旬,連續運送裕華設備,將武昌裕華紗廠紗錠3000余噸、機物料3000余噸、**** 左右的裕華廠手令。3000多噸、***約7000多噸的機械設備;湖北黃石立華煤礦的800多噸機械設備西運到首都重慶。入江海輪 "迎平 "號在運輸軍事裝備的同時,還多次搬運玉華設備,麗華煤礦的壹艘大型駁船,也由 "江安 "輪於1938年8月25日拖往宜昌。麗華煤礦壹批機油抵漢,由三北公司 "龍興 "輪運往宜昌。與此同時,1265件貨物從宜化發運。

1938年10月25日至27日,武漢淪陷,他舉家遷往四川巴縣冷水坊後,在巴縣冷水坊(重慶市九龍坡區華巖鎮)出資創辦了巴縣第壹所小學--半山小學,無償或以獎學金的形式培養貧寒子弟。該校現為重慶市重點小學。

1939年,公司在重慶南岸區沙草坡、坎子壩壹帶購地280畝,重建重慶裕華紗廠(裕華紗廠),同年建成四川廣元大華紗廠。次年,永利銀行在重慶開業。

1941 年,裕華紗廠在成都成立。抗日戰爭期間,蘇廷嶽組織生產了大量軍布供應前線,還組織募捐,籌集了大量錢款、衣物和藥品救助難民。他還曾任漢口孤兒院副院長。粟裕主持工廠工作期間,在選派人員出國留學、培養人才、推廣技術、改良棉種、提高產品質量、抓好營銷等方面成績突出。

1943年3月18日,"中華全國工業協進會 "召開成立大會,蘇裁縫、劉鴻生、胡錫元、吳運初、吳娟梅、李燭塵、胡介文、章乃器等人當選為理事,3月25日召開第壹屆理事會,他們當選為常務理事,吳運初當選為公會長。

1946年,華年進出口貿易公司開業,從事對外貿易,下設 "大興"、"裕華"、"大華 "三家紡織公司,簡稱裕大華公司。裕大華公司的前身是裕華紡織有限公司,簡稱裕大華公司。裕大華 "紡織工業體系的直接業務,除了擁有 6 家紡織廠、約 20 萬枚紗錠(占當時全國紗錠總數的 4%)、2000 臺布機外,還發展到煤礦、銀行、進出口等各個方面。到解放時,直營 "裕大華 "紡織工業系統的資本***達到5000萬銀元。此外,蘇裁縫還投資了山東棗莊中興煤礦、聚興城銀行、四川川康毛紡織廠、重慶清華染廠、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大秦毛紡織廠、秦平煙草公司等企業,均任總經理。他曾任湖北商會會長、中華紗廠公會湖北分會會長、川川工廠公會理事、中華全國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物資生產協會監事等職。

1948年,該公司停止使用外匯,命令英國紗機到臺灣設廠,拒付蔣介石發放的所謂 "戡亂救國捐",並逃離上海。

1948年9月,蘇裁縫因病去世,享年63歲。蘇先生的遺孀傅尚馨女士留在武漢迎接解放。建國初期,蘇裁縫先生留下巨資興辦婦幼福利事業,除武漢吉慶街個體幼兒園外,全部捐給國家興辦幼兒園。1950 年,傅女士出席了武漢市第壹次婦女代表大會,並擔任常委。次年,傅女士擔任武漢市婦聯婦幼福利部部長。"文革 "中遭受迫害,1984 年政策落實後,傅女士先後向武漢市兒童基金會、紅十字會、殘疾人基金會捐款。幾十年來,她為中國婦幼福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曾任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婦聯婦幼福利部部長、武漢市兒童福利基金會名譽理事長。

  • 上一篇:道德講堂演講稿5篇
  • 下一篇:食品安全的宣傳活動總結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