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壹:
通過了解,我認識到微課讓在線學習、移動學習成為壹種趨勢。以下是我制作微課並運用到教學中的幾點感悟:
壹、微課是學生課堂學習過程的再現
?課堂實錄?作為教學資源的使用,其容量大、綜合性強、篇幅長,難以直接用於移動學習,學生也沒有這樣的耐心。據調查,在在線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註意力集中的最佳時間是 10 分鐘以內。而微課可以將教學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內容制作成精彩片段,短小精悍。這樣就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學習使用。使學生可以重復使用,對課堂知識加以再現、復習。
在我國現有的教育模式中,課堂教學仍然是主要的教學形式。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下來,並不壹定能把所有知識都掌握、理解。這樣,微課就可以起到 "解惑 "的作用,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更多的知識,鞏固?的作用。
這樣的微課教學實現的是壹對壹教學,是用於學生課後輔導的,不是用於課堂教學的,是為學生解決壹個課堂上沒能解決的知識點。因此,微課教學要實現 "壹對壹 "教學,首先要讓課堂學習過程成為再現過程的手段。所以在錄制過程中不能講得太籠統,講得太啰嗦。最好按照壹條主線展開教學內容,圍繞這條主線突出重點,語言簡明扼要。用最短的時間,通過通俗易懂的例子,把問題講清楚。
例如,在初中九年級數學 "含雜質化學方程式二次函數和壹元二次方程的計算 "中,學生的難點往往在於不理解圖象與方程根的關系。因此,筆者制作了8分鐘的微課,指導學生課後觀看。這樣,課堂上的難點就可以在課後再現給學生。學生使用後,從學生的作業、做題情況及學生的反思來看,效果良好,對學生的學習幫助很大。
二、微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學生對網絡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為什麽不好好利用這壹資源呢?充分利用這壹資源,讓學生知道網絡不僅可以用來玩,還可以輕松地學習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不壹定要面對枯燥的書本,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壹些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相互討論。在新課中,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學生早已知曉,不需要老師多講。相反,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對基礎知識的延伸和應用。學生在開展討論的過程中,即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了學習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研究和應用能力,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力。
在制作這類微課時,主要考慮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網絡上,我們的微課要像網絡上的遊戲壹樣,第壹時間吸引學生的註意力,以最快的速度體現在學生的視野中。所以,我們的微課要快速引入主題,吸引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觀看。因此,1.微課要快速引入主題,要有吸引力。如設置問題、引入懸念,也可以用與生活相關的現象或問題引入,可以用小故事引入,用實驗引入等,但不管用什麽形式引入,都要求引入力求新穎、有趣、有感染力,與主題緊密聯系,快速切入主題。2、這類微課不需要講、說教過多,主要是將課的核心內容借助情景教學、實驗、演示等手段呈現出來。演示等手段展示。目的是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質疑,興趣就行了。3、在講述時,內容結合語言,以及表情、手勢、姿態、表情等的運用要生動傳神,富有感染力。因為微課的時間只有5-10分鐘,每壹個細節都要為微課的核心內容服務,不能有多余的東西。
三、微課註重總結,體現完整性
任何壹件事情,都應該有頭有尾。所以,壹堂優秀的微課也應該有壹個總結作為結尾,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壹個完整感。利用小結對講課內容進行言簡意賅的提綱挈領,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減輕學生記憶知識的負擔。所以好的小結能給微課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因此,微課的最後總結要迅速、鮮明。語言簡練,重點突出。
四、微課使用過程中的困惑
由於微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壹種新途徑。學習資源的類型、教師的教學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的互動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創新。所以現在在使用過程中,有很多不完善和困惑的地方。
1、在使用過程中,往往存在教學資源匱乏的問題。網絡上相關學科的微課程並不多。如果自己制作微課,又受限於人力和技術設備的不足。壹堂微課雖然只有短短的5-10分鐘。但制作微課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呢?選擇微課主題、制作微課課件、實施教師教學活動過程,到最後錄制成功?這個過程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天的時間。這對於壹線教學教師來說,長期自己制作微課使用是壹件不可能的事情。
2.網上微課形式很多,但能直接使用的不多。就實際教學而言,網絡微課大多是為了比賽而做的。花哨的東西太多,針對性不強。比如:在5-10分鐘的時間裏,用於師生互動解決問題,表現出很活躍的課堂氣氛。然而,微課卻是用來讓學生單獨解決問題的。在這樣的微課中,由於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相互討論時語言缺乏科學性、嚴謹性和邏輯性。教師沒有詳細完整的總結。這對於沒有老師指導而獨自學習的學生來說,會產生很大的誤導。還有壹些微課是對45分鐘課堂的壓縮,在錄制過程中,壹會兒拍老師,壹會兒拍學生,壹會兒拍課件。如果不註重拍攝,自學者看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聽老師講課,還是在看學生上課。
怎樣的微課才能兼顧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兼顧學生的學習需求,怎樣通過微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如何真正體現微課教學的完整性?這是我在微課運用中思考的問題。
早在1913年,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就預言:未來的學校將拋棄書本,用電影來傳授人類的每壹門知識。100 年後的今天,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說:?通過提高我們從龐大而復雜的數字數據集中提取知識和思想的能力,幫助加快教育信息雲平臺的建設步伐,加強信息安全,改變教育信息整合系統。由此可見,數字化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微課不僅可以體現教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設計,體現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網絡上相互共享教學資源和教育智慧。這對於教育的提升和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第二部分:
膠礬在繪畫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它能使色彩附著在畫面上,不脫落,由於膠礬的作用水罩染或宣染後兩色不混淆,否則畫面發暗,這就是三礬九染的由來。天膠和明礬的比例壹般是二兩天膠壹斤明礬二斤半水,冬天天膠可以少些,春夏時由於天氣的關系天膠的比例可以加大,夏天六膠四明礬,冬天八膠二明礬,秋天三膠七明礬。說得具體些,但調配時要靈活掌握,膠要用廣東省生產的廣膠和鹿膠,其膠柔而不暴,無異味質地細嫩透明。廣膠又稱黃明膠、水膠,上層用清脂調色,下層用明礬調水。還有產於山東陽谷縣的明膠,又稱川枝膠,質地輕薄透明,顏色微黃,可用來調色,入藥色黑,鹿角膠顏色微黃,產於山西的最好,現在鹿角膠已很難找到了。
明礬,又名白礬,味色俱佳。半透明產自安徽廬江的最好,先用明礬研成細面用溫水調成膠水再用即可,用膠水調明礬水要註意比例的大小,膠大滑筆,上色難而滯筆,礬大傷紙,紙脆而澀筆,用我的經驗是先調明礬膠的舌味,膠大粘,礬大澀舌,宜甜微澀。染色時用羊毫毛筆蘸膠水和明礬水對筆行,筆筆相合,不可復制。礬絲不能用明膠,因性原故傷絲,要用紫膠最好。春秋兩季隔夜用溫水泡膠後封口,第二日再用開水泡開。不能用火燒開,用火燒開後明礬出來的絲膠輕飄在表面,夏天不隔夜,冬天應兩天後融化掉。膠礬水調勻後要像淡蜂蜜水壹樣,略帶暖黃色,夏天膠性差,要用稀蠶絲過濾後才能使用,現在有壹種油蠶絲和粉蠶絲,要用熱皂莢刷後才能上膠礬、刷膠礬絹時,壹定要找壹個晴天,刷後的絹壹定要幹,膠礬水要刷在絹的背面,如用金紙,畫前要用稀淡的膠礬水刷壹刷,畫好後要落墨,畫好後再刷!淡礬水裱後的金紙不會有繃裂粘色的後遺癥。
中國畫中的黑
中國畫中的黑壹般用墨來表現,還有鍋灰、燈黑、石榴黑等。墨壹般分為油煙墨、松煙墨、漆煙墨、青墨。書畫大多使用油煙墨,工筆畫中使用油煙墨以101廠生產的<大山水><千光>為好,但在工筆畫中就使用水墨。煙灰墨不好直接研用,尤其是在使用絹畫時更是如此,先將硯臺洗凈,然後慢慢磨墨,如濃度足夠,可找壹小塊薄薄的絹棉,壹半碾成墨汁壹半蘸少許水後捏扁、搭接在事先準備好的潔白瓷盤中,然後將研好的墨汁通過絲棉倒入瓷盤中慢慢過濾,這樣過濾出來的墨汁就可以用來作畫了,也可以將研好的墨汁,直接倒入瓷盤中再用手指慢慢研磨,這種方法叫做剎墨。松墨壹般用來表現黑和絨的效果,如染人物的頭發、黑鳥、蟲蝶等,也可以與油墨配合使用,如染頭發,可以先用油墨染足,然後再罩染壹遍松墨,效果也很好,漆墨在書畫中很少使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宋徽宗用生漆畫鳥的眼睛,其實就是使用了漆墨,畫作在裝裱時用濃漆墨點鳥的黑眼珠,晾幹後,將墨汁潑出,畫面如瀝青粉和強光下使鳥現出非常艷麗的色彩。青墨在宋代繪畫中長期使用,因為宋代崇尚道教,所以長期以來習慣以青、紫、黑為主,親宋繪畫大多使用青墨。鍋底灰也叫黑煙子、百草霜,南煙是燒茅草的鍋底灰,蕪湖細膠拌勻後使用,過去在顏料店裏就能買到,如自制的可以用燒茅草的鍋底取鍋底上的黑灰,解放前北京藝德閣就有點燃煤油的煙、比草木煙的質地更細更黑,古建築的色彩以黑煙子為主,山西永樂宮三清殿的壁畫,都是用的黑煙子,在敦煌壁畫中黑線變成了白線、看似與白色勾連,其實是由於調煙時膠水使用不當,黑線脫落導致煙霧以松樹枝葉燃燒為最佳,煙霧質地很輕,遇水既浮,所以調煙時必須先潤入膠水,慢慢調至煙霧成糊狀、為了使煙不上浮,最忌諱壹次上水過多,調煙時必須用濃膠,調成糊狀後,再加溫水調勻,調勻後加幾片冰片沈澱,上部的黑畫就可用松煙墨代替。燈草為壹種藥用植物,也叫燈草,燒成後呈暗黑色,無光有黑絨絨的制感,用來描寫勾人物的頭發、胡須、眉毛和蝴蝶斑點比較逼真,將買來的燈草放入小鐵筒或瓦罐中點燃雜質後,待完全燒盡後立即封罐,留壹小縫隙悶壹會兒,悶透後再取出稍加研磨即可調成膠水使用。將石榴皮中收集的黑色石榴皮倒入鐵盒子六個好的透氣孔中慢慢燒透後取出過用,其色黑而亮,調制和調制黑煙的方法同上。
綠色的使用與制作
中國畫中的綠色分為石青、群青、青綠、花青。
石青是壹種鹽基碳酸銅,產於銅礦石中,他的品種有空青、平青、層青、白青、砂青、藏青等。空青既以空心型如梅花為好,如今在廣東也能買到,色澤十分鮮艷;扁青則久稱梅花片,清代鄒壹桂所著的《小山畫譜》和《介子園畫譜》均有記載,產於緬甸和雲南,在雲南稱他為滇青;層青是由淺層片和深層片組成,可磨出淺綠淺青,陜西、湖北、四川、西藏均產;砂青產於西藏,其色深青中帶紅頭;白青產於貴州,其色淺綠中帶紅頭。貴州出產的淺綠色以上的石綠都產自銅、金,其實是礦床地殼中的壹種氣體經年累月形成的,如氣體為鹽酸形成石綠,如氣體為醋酸形成石綠。
群青又稱佛青、伏青、塊紅,顆粒狀的叫藏青,也就是沙青,青金石有深藍、淺綠、紫綠之分,還有清代官員頂戴的寶藍蘭是用青金石制成的。
青金石的制作和使用
青金石是繪畫中的主要色彩。它是由藍靛制成的,藍靛又稱土藍靛,因藥用而被稱為青金石,產於北方和南方地區。
制作藍靛的方法有兩種:1、用石頭和二氧化碳堆肥;2、用麻布覆蓋,讓其自然發酵。第二種取藍靛的方法,用於作畫,色質純正,現在市面上賣的花青漿,就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黃水,市面上能買到的花青漿,以蘇州老姜斯旭生產的為好,美院等廠家生產的花青漿都是太極膠。壹般將花買回來後,會倒入壹個稍深的盤子裏,再註入適量的水,水量能不超過花朵在靜置浸泡時的量即可。壹段時間後,用手指碾磨,直至完全溶解。然後將盤子靜置,將油脂倒入另壹個盤子中。經過這樣處理後。花青渣和油脂就分開了。幹燥後的兩個碟子不能曬幹或用火燒。用於浸染的爐渣或石青打底色用,其色澤穩定。但分染後必須上足壹到兩盞明礬水。油脂用於調色套染,其色透明,若外購花青素膠用量過大。浸泡前可用溫水快速沖洗,立即倒掉再加水,可除去其大部分膠質。
赭石的用途與制作
中國畫中的赭石有赭褐、赭黃、赭紅,均為天然礦物顏料,其色彩穩定性較好。產於赤鐵礦、磁鐵礦,山西、河北均有出產。
硬石的顏色壹般教深紅,日本色名大觀記載赭石產於中國代州的話,古代州即今山西五臺縣。不塗膠的赭石在紙上的顏色也很難去除。
赭石的制作很方便,只要把赭石原料去雜質後粉碎細研,加入膠水再磨碎,放入溫水中搓撚,用其沈澱,上層的黃脂出來後蒸幹貯存就是赭石膏。
還有壹種鐵朱,顏色比朱砂深,為赭紅色制成的壁畫。
赭石在使用時先放在盤中,用溫水調和後立即倒出,既可除膠,純赭石色如在紙上。純赭石色可以用在紙上。色度夠後要刷明礬水,如用絹作畫,純赭石色不能用在絹的正面,蔣思訓的粉彩顏料買來後可直接融化使用,壹般不用拉膠,如膠大的顏料可用溫水或溫酒洗凈後再融化掉,紅、黃兩色顏料除外。
朱砂的制作與使用
天然朱砂以其光亮、潔凈、有光澤、呈箭狀布局為最佳。不同的朱砂顏色各異,朱砂壹般為藥用朱砂,其色暗紅,在敦煌千佛洞長期使用,有的與鐵朱、紅土混雜難辨。但鐵朱、紅土都沒有結晶,而朱砂有光澤,朱砂也主要產於湖南的鳳凰、麻陽,貴州的玉屏、安順、萬山,雲南的保山、大理,現在國內最大的產地是貴州完達山汞礦,那裏有壹種豆沙,形似顆粒,與朱砂同屬暗紅色,屬於濃色類加工品、朱砂在藥店可以買到,朱砂不分產地含雜質,因其產於英石之間,開采時用鐵連石鑿下,故其鐵渣中含有英石,所以制色前先用磁石壹面攪動壹面吸鐵渣即可除去。
朱砂或其他顏料的生產主要離不開淘、澄、飛、落、研這幾個步驟。淘是水洗雜質,澄是澄清沈澱的過程,飛是瞥見上面浮著壹層顏料所謂的取脂,落是下沈部分再攪拌再沈澱,研是下壹道工序的開始,將顏色加膠反復研磨再經淘、澄、飛、落、研這幾個部分,使顏色分為第壹、第二、第三等色階來。先將朱砂研碎,研細後用溫水加膠,再研再飛,下沈的最下層為紫色,去無,上浮的最上層為含汞的黃色水、朱脂為復色紅中帶黃,用朱脂調出的肉色無變色,如用銀朱則會變黑。也有用朱砂制成朱墨的,使用時先研開再加入藥店買來的朱砂再經研磨,不用加膠就可直接使用。現在好的朱砂已很稀少,壹般好的朱砂用在畫的前面,管化學朱砂色用在畫的後面,兩者保存都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金箔及其使用方法
金箔、銀箔是用真金白銀加工垂制而成,以蘇州出產的最好,俗稱蘇池,又分為紫池、庫池、大池板、天池、金池、銀池,買時壹貼十張,壹百張壹包,五百張壹套,壹千張壹盒。使用方法有泥金、冷金、掃金、魚子金、打金等。除了以上幾種泥金和赤金外大部分用在地面彩繪上,紫赤金是壹種用赤金塑造的佛像,是用於皮膚、服飾用的庫金或大赤金,庫金為赤金之色,比赤金略黃,今稱八分之九金,都是用泥金配赤金,大赤金為赤金之黃,又稱冷金稱為七分之三金,建築彩繪多用之。赤金是白中帶黃的冷金,多用於仕女綠地的彩繪,選金則用銀箔熏制,用硫磺處理過的可代替黃金使用,但會褪色,如果用泥金彩繪再用梔子黃蓋染金色則更充分而不變色。
金的使用有描金法、撥金法、瀝粉貼金法、瀝粉調金膠法、泥金法等,描金法是用制作好的金泥,在使用前重新將泥過壹遍,析出膠水、入淡膠後,選用狼毫衣線筆或鼠須筆用筆尖蘸著泥金使用,並配以不同顏色,使用時要求顏色與膠水混合,並要不斷攪拌,以免顏色析出不均勻。泥金則不然,要保持金色始終附著在盤心,膠水浮在金盤上微微傾斜,用筆尖從壹個方向用筆蘸膠水裹住金色使用,則始終光亮,如用膠水與金色混合則會變得暗淡無光、描金後再用棉花在金子上輕輕揉搓壹遍,金子就會變得亮晶晶的,撥動金子的方法,效果近似於雕刻,它比描金更亮,特點是金子在顏色下面。泥金法,又稱剎金法,以金箔為原料制成金泥,可以買金碗和豆金來用,泥金法每次可以剎壹百到二百張金箔,用硬雞翅翎將金箔從紙上抖落在事先準備好的紙兜裏、將盤子在火上烤熱,為了不燙手為度,在盤心滴入幾滴厚厚的膠水,用中指將膠水輕輕塗開,然後用食指蘸取盤心的金箔紙每次壹兩張為好、然後微在盤中發淡泥,不要用力,也不要勉強,再用中指將膠水輕輕塗抹開,然後用食指蘸金箔在盤心每次壹兩張為好,然後微在盤中發淡泥,不要用力、金泥發到發暗時再稍稍用尖加大力度,到盤中的金箔全部發暗發亮時,再慢慢撚到手指周圍,然後放入溫水中片刻,再把水撈出,然後把盤放在火上燒,晾幹後按前法反復3次,金箔即可使用。用鼠刷調膠時蘸使既可,但用後必須將膠水沖入水中撈出方可保存,泥金盤先用淘米水煮沸,再用生姜和黃醬塗在盤底再放入火中煨熟方可使用,稱為煉盤。
白的用途和制作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白鉛有七種:鉛粉、定粉、蚌粉、匏粉、硨磲粉、白土粉和銀白。
鉛粉又稱胡粉,是用鉛溶化成鉛片卷成壹卷放在木桶裏,桶內放壹瓶無蓋的醋,然後捅蓋密封,7天後打開桶蓋生霜,在掃霜時放入缸內,每掃霜壹斤,摻入黃豆粉二兩、蛤蜊粉四兩,既成鉛粉。鉛粉用久了,會反鉛,畫面變黑,用雙氧水洗,可反白。定影粉是鉛粉經過提煉過濾後加入香料,用蛋清調成糊狀,再用漏鬥擠壓成銀錠形狀的小粉末,婦女用它來化妝。鉛粉的使用應先去鉛,將鉛粉事先在豆腐中間掏空蒸壹小時,也可將鉛粉用稠膠水做成硬硬的小面團,用手掌搓揉,用身體的溫度就可除去鉛氣。蛤粉是用白色長成的,近代日本油漆匠中,有些人除了蛤粉不用白色外,就用較厚的蛤蜊殼研成粉,先找殼厚的蛤蜊,蛤蜊最好是埋在地下多年已氧化成鈣系的,在中藥店就能買到、現在油漆店也能買到蛤蜊制的粉末,將買來的膠水攪拌均勻後,用筆管攪成較硬的粉末,放在手心,兩手用力搓成面條狀,再搓!成團,反復4、至5次,再搓成球狀蘸焙在碗沿上,加入適量淡膠,用手指磨出用量,放入另壹盤中,再把碗扣上,用時再用膠水再研究。使用蛤粉時,因為它蘸水後是透明的,所以第壹遍塗上去現很白,再塗第二遍時就會覺得顏色還沒塗完就沒了,所以當回筆幹燥後就會花掉或不均勻,所以不要用蛤粉回筆,還要做到每支筆所含的顏色保持壹至。硨磲白的顏色自早年五色墨以來壹直未變,在這種白中,使用和制作與蛤粉配合的魯幹石是壹種較好的白,有生、熟兩種,可作藥用,生白熟後顏色偏黃,熟魯幹石粉加入槐黃和朱脂調成肉色永不變色,古代作畫必用生魯幹石來背畫用色,齊白石久用此色。白泥粉又稱白堊,古代壁畫中,河南、山西、山東敦煌千佛洞出產的白泥粉大多以白堊為底色。銀白是由雲母、金雲母、暗雲母、黑雲母、白雲母等制成,其色發白,唐代就使用這種畫法,使用雲母上色,畫好後在八成幹時用幹凈的薄布輕輕擦拭,將浮色擦掉,其色就有光澤了。
石綠的制作
制色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步驟:1、洗,就是把顏料分成塊狀,除去雜制的水洗。2、搗,即粉碎,將洗凈的物料放到如鐵罐內搗碎。3、婺,將搗成粉末狀的顏料過婺篩去粗制。4、淘,用淘的方法分離雜質。5、研,將淘過的色料過婺細用幾小時。淘細的顏色用牛奶碗研磨。6、煮,將最不純的顏色用水洗,淘不掉的顏色只能用煮的方法去其雜質。7、漂白,將研究好的極細的色粉放到如銅或琉璃的砂鍋裏面去煮,煮出的臟色自然浮在水面上,這時,用小勺隨煮隨撇,撇幹凈,撇出的雜色浮漿還可以做出來中間的灰色,對於復制古畫有很大的用處。
以上過成後的顏色已經成了細粉就可以放在奶碗裏如磨了,速度不能太快,要穩而有力慢慢的顏色就會出現結餅的現象,色度也要淺壹些,這時就要加水磨,研壹段時間後膠水就可以轉化成如光再研、註意的是磨的方向要自始至終保持壹個方向,切忌忽上忽下,下壹步就叫水飛法,磨的方向要自始至終保持壹個方向,切忌忽上忽下,下壹步就叫水飛法,下壹步就叫水飛法。下壹步叫水飛法,將準備好的熱膠水倒入奶碗中,用手指攪動沈澱,再倒入另壹碗中,留渣再磨,待出第壹碗沈澱後再出第二碗,第壹碗內沈澱的顏色就深了、對於頭青,可依次漂出頭、二、三、四、五青註意的是,每次分漂壹次後,沈澱前壹次的要加到與沈澱相同的地方,以防顏色不清。
石綠
石綠:產於銅礦石中,有同體壹色的塊狀,有砂粒狀,有深淺不壹的綠色條紋。因其透明的綠色條紋酷似孔雀翎的翠綠色,故稱孔雀綠。
石綠的制作:與石綠的制作方法相同,以幹燥研碎為主,研至極細後再加膠。綠松石:石質堅硬,經過磨水飛花法可制成淡綠色,當用槐黃水調制時,其色清雅。綠色:德國產的雞牌綠最好,采用水飛法也可磨制,還可研出三種深淺不同的綠。還有發綠、青蓮色,曹素功廠有青蓮色墨塊,北京法海寺、山西保寧寺的土地畫和袁江的人物畫服飾長用此色。
黃
有雄黃、雌黃、石黃、雄黃、土黃、章丹、藤黃、槐黃、梔子黃。
穿心蓮,是壹種結晶性帶油光、橙黃色的微毒之物,質地柔脆,多作藥用,穿心蓮以膠水研磨即可使用,凡石色不能與穿心蓮混用,使用時氣猛,遇粉既發。穿心蓮不能與黃金同用,數月後顏色會褪去。雌黃,生於金石中,以雲母狀結晶,用手壹撚碎成小塊,用時細研,有大紅金色。石黃,為正黃色,色暗有異味不可用,但撥去外皮。內為好色,山水畫不宜用石黃。雄黃、雌黃,有紅潤感,色發杏紅。土黃,由金石的最外層部分風化而成,線成暗黃色,以上顏色忌用鉛粉調,會變成黑色,但用白堊粉調則不會變色。章丹又稱筒丹、黃丹,顏色與黃丹相同,是最早的化學色料,用鉛粉加工成的下腳料,使用前要先硝,否則不能呈現,要硝就是買章丹用溫水沖,不能過熱,熱了,顏色就變成暗紅色,以不燙手為度,每天換壹兩次水,兩天後就可以用來研磨,不能用鉛粉。藤黃,又名月黃,日本稱草黃,產於越南、緬甸、泰國及我國南部邊境,為落葉喬木,是熱帶金絲雀科植物,藤黃有老嫩之分,畫以嫩者為佳、顏色深紅或白而黃者不可用,山水畫用番荔枝水入墨畫更蒼潤,番荔枝最忌熱水燙,要用溫水才能顏色鮮嫩。研大蒜素,如泡末可用手指在鼻孔兩側輕抹,此指再入大蒜素研磨,泡末既消。槐花黃,采槐花,只留花瓣不以花托,用沸水燙過掐成小餅,曬幹後熬成黃水,調制成較淡的石綠,用花托托出,熬出的水調制出二綠、三綠為最好,槐花黃水調制的石綠能使顏色更加艷麗。梔子,藥店可以賣到,有生熟兩種,梔子開白花,將其果實砸開加水用紗布磨碎收汁制成膏狀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