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江蘇省高中物理所有公式

江蘇省高中物理所有公式

/view/3 f 07 b 024 cbff 121dd 3683 a 4 . html(此處詳述)1。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ping = s/t(定義)2。有用的推論VT2-VO2 = 2as。

3.中間速度vt/2 = Vping = (vt+VO)/2 4。最終速度vt = 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 = [(VO2+VT2)/2] 1/26。排量S = V平T = VOT+AT2/2 = vt/2t。

7.加速度A =(vt-Vo)/t {以Vo為正方向,A和Vo同向(加速)a & gt0;另壹方面,a < 0}

8.實驗推斷δs = at2 {δs是連續相鄰等時間(t)的位移差}

9.主要物理量和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終端速度(vt):米/秒;時間(t)秒(s);位移(s):m;距離:米;速度單位換算:1m/s = 3.6km/h。

註意:

(1)平均速度是壹個向量;

(2)物體速度高時,加速度不壹定高;

(3)a=(Vt-Vo)/t只是壹個測度,不是壹個判定;

(4)其他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距離、參考系、時間和力矩[見第壹卷P19]/S-T圖、V-T圖/速度和速度、瞬時速度[見第壹卷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 = 0 2。最終速度VT = GT。

3.下落高度H = 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4。推論Vt2=2gh。

註意:

(1)自由落體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 A = G = 9.8m/S2 ≈ 10m/S2(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較小,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垂直向下)。

(3)垂直投擲運動

1.位移S = VOT-GT2/22。最終速度VT = VO-GT(g = 9.8米/S2≈10米/S2)。

3.有用的推斷VT2-VO2 =-2GS4。最大上升高度hm = VO2/2g(從投擲點開始)

5.往返時間t = 2vo/g(從擲回原位的時間)

註意:

(1)全程處理:是勻速減速直線運動,向上為正方向,負加速度;

(2)分段處理:向上運動是勻速減速的直線運動,向下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對稱;

(3)上升和下降的過程是對稱的,如在同壹點上速度相等,方向相反。

二、粒子的運動(2)——曲線運動、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速度:VX = VO 2。垂直速度:vy = GT。

3.水平位移:x = vot4。垂直位移:y = gt2/2。

5.運動時間t = (2 y/g) 1/2(通常表示為(2h/g)1/2)

6.關閉速度vt =(VX2+VY2)1/2 =[VO2+(GT)2]1/2。

關閉速度方向與水平面之間的角度β:TGβ= vy/VX = gt/v 0。

7.關節位移:s = (x2+y2) 1/2,

位移方向與水平面之間的角度α:TGα= y/x = gt/2vo。

8.水平加速度:ax = 0;垂直加速度:ay = g

註意:

(1)平拋運動是勻速變化的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以看作水平方向勻速直線運動和垂直方向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投擲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 2tgα;;

(4)平拋中時間t是解題的關鍵;(5)沿曲線運動的物體必然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和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壹條直線上時,物體作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 = s/t = 2π r/t 2。角速度ω = φ/t = 2π/t = 2π f。

3.向心加速度a = v2/r = ω 2r = (2π/t) 2R4。向心力f中心= mv2/r = mω 2r = Mr (2π/t) 2 = mω v = f。

5.周期和頻率:t = 1/f 6。角速度和線速度的關系:v = ω r。

7.角速度和轉速的關系ω = 2 π n(這裏頻率和轉速的含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和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茲;周期(t):秒(s);轉速(n):轉/秒;半徑?0?3:米(m);線速度(v):米/秒;角速度(ω):弧度/秒;向心加速度:m/s2。

註意:

(1)向心力可由特定的力、合力或分力提供,方向始終垂直於速度方向並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向心力等於合力,向心力只是改變了速度的方向,而不是速度的大小,所以物體的動能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是不斷變化的。

3)重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 = k (= 4π 2/gm) {r:軌道半徑,t:周期,k:常數(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 = GM 1 m2/R2(g = 6.67×10-11n?6?1m2/kg2,方向在他們的連接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 =毫克;G = 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的軌道速度、角速度和周期:V =(GM/R)1/2;ω=(GM/R3)1/2;T = 2π (R3/GM) 1/2 {m:中心天體質量}

5.第壹(第二、第三)宇宙速度V1 = (G和R)1/2 =(GM/R)1/2 = 7.9km/s;V2 = 11.2km/s;v3 = 16.7公裏/秒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 = M4π2(R+H)/T2 {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高度,R:地球半徑}

註意: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引力提供,F方向= F百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以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在赤道上空運行,運行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當衛星的軌道半徑減小時,勢能減小,動能增大,速度增大,周期減小。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為7.9公裏/秒..

三、力(共同力、力的合成和分解)

1)普通力

1.重力G = mg(垂直向下方向,G = 9.8m/S2 ≈ 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 = kx {方向是沿著回復變形方向,k:剛度系數(N/m),x:變形變量(m)}

3.滑動摩擦力f =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系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態≤fm(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引力F = GM 1 m2/R2(g = 6.67×10-11N?6?1m2/kg2,方向在他們的連接線上)

6.靜電力F = kq 1q 2/R2(k = 9.0×109n?6?1m2/C2,方向在他們連接線上)

7.電場力f = eq (e:場強N/C,q:電量C,施加在正電荷上的電場力與場強同向)

8.安培力f = bilsin θ (θ是b和l的夾角,當L⊥B: f = Bil,當B//L: f = 0)。

9.洛侖茲力f = qvbin θ (θ是b和v的夾角,當V⊥B: f = qvb,當V//B: f = 0)。

註意:

(1)剛度系數k由彈簧本身決定;

(2)摩擦系數μ與壓力和接觸面積無關,由接觸表面的材料特性和表面狀況決定。

(3)fm略大於μFN,壹般認為是FM≈μFN;

(4)其他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和方向)[見P8];在第壹卷];

(5)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B:磁感應強度(T),L:有效長度(M),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6)安培力和洛侖茲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則決定。

2)力的組成和分解

1.同壹直線上的合力方向相同:f = f1+F2,方向相反:f = f1-F2 (f1 > F2)

2.相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當f =(f 12+f22+2f 1 F2 cosα)1/2(余弦定理)f1⊥f2: f =(f 12+f22)1/2。

3.合力範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 = FCOS β,FY = FSIN β (β是合力與X軸的夾角TG β = FY/FX)。

註意: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

(2)合力與構件的關系是等效替代,合力可以用來替代構件的* * *相互作用,反之亦然;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這時候就要選擇尺度,嚴格畫;

(4)當F1和F2的值壹定時,F1和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在同壹直線上的力的組合可以取沿直線的正方向,力的方向用符號表示,簡化為代數運算。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壹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始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變這種狀態。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 = ma或a = f/ma(由外力決定並與外力方向壹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 =-f?0?7{負號表示反方向,f,f?0?7各作用於對方,平衡力與反作用力不同。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點力的平衡f等於0,概括了{正交分解法和三力相交原理}。

5.超重:FN & gtg,失重狀態: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見第壹卷P67】。

註意:平衡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或勻速旋轉。

動詞 (verb的縮寫)振動和波(機械振動和機械振動的傳播)

1.簡諧振動f =-kx {f:恢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始終與x相反}

2.單擺的周期t = 2π (l/g) 1/2 {l:擺長(m),g:局部重力加速度值,條件是擺角θ

3.受迫振動頻率特性:F = F驅動力

4.* * *振動發生的條件:F驅動力= F固體,A = Max * * *振動的預防和應用【見第壹冊,P175】。

5.機械波、橫波和縱波[見P2第二卷]

6.波速v = s/t =λf =λ/t {在波的傳播過程中,壹個周期向前傳播壹個波長;波速是由介質本身決定的。

7.聲波速度(在空氣中)0℃;332米/秒;20℃;344米/秒;30℃;349米/秒;(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繞射的條件(波在障礙物或孔洞周圍繼續傳播):障礙物或孔洞的大小小於波長,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幹涉條件:兩波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於波源與觀測者的相互運動,波源的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靠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則減小[見卷二P21]]。

註意:

(1)物體的固有頻率與振幅和驅動力頻率無關,而取決於振動系統本身;

(2)強化區是波峰交匯或波谷交匯的地方,弱化區是波峰交匯的地方;

(3)波只傳播振動,介質本身不隨波遷移,是傳遞能量的壹種方式;

(4)幹涉和衍射是波特的;

(5)振動圖像和波動圖像;

(6)其他相關內容:超聲波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22]/振動中的能量轉化[見第壹冊p 173]。

不及物動詞沖量和動量(物體的力和動量的變化)

1.動量:p = mv {p: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與速度同方向}

3.Impulse: I = ft {I: Impulse (n?6?1s),f:恒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4.動量定理:I =δP或FT = MVT–MVO {δP:動量變化δP = MVT–MVO,這是壹個向量類型}

5.動量守恒定律:總前p =總後p還是p = p=p '?0?7也可以是m 1v 1+m2 v2 = m 1v 1?0?7+m2v2?0?七

6.彈性碰撞:δp = 0;ek = 0(即系統動量和動能守恒)

7.非彈性碰撞δp = 0;0 & ltEK & ltδ EKm {δ ek:動能損失,EKm:最大動能損失}

8.完全非彈性碰撞δp = 0;δek =δekm {接觸後連成壹個整體}

9.物體m1以v1的初速度與靜止物體m2彈性碰撞:

v1?0?7 =(m 1-m2)v 1/(m 1+m2)v2?0?7 = 2m 1v 1/(m 1+m2)

10.從9推斷——等質量彈性碰撞時兩者的交換速度(動能守恒,動量守恒)。

11.子彈M的水平速度vo射向擱置在水平光滑地面上的長木塊M並嵌入其中壹起運動時的機械能損失。

e損耗= mvo2/2-(m+m) vt2/2 = fs相對於{ vt:* * * *同速,f:阻力,s相對於子彈相對於長塊的位移}

註意:

(1)正面碰撞也叫向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們“中心”的連線上;

(2)以上表達式除動能外均為矢量運算,可轉化為壹維的代數運算;

(3)系統動量守恒的條件:如果合力為零或系統不受外力,系統動量守恒(碰撞、爆炸、反沖等。);

(4)碰撞過程(極短時間內碰撞物體組成的系統)視為動量守恒,原子核衰變時發生動量守恒;

(5)爆炸過程視為動量守恒,此時化學能轉化為動能,動能增加;(6)其他相關內容:後坐力運動,火箭和航天技術的發展,航天導航[見第壹冊,p 128]。

七、功和能量(功是能量轉換的量度)

1.功:w = fscos α(定義){w:功(j),f:恒力(n),s:位移(m),α:f與s的夾角}

2.重力功:WAB = mghab {m:物體的質量,g = 9.8m/S2 ≈ 10m/S2,hab:A與B的高度差(hab = ha-HB)}

3.電場力所做的功:WAB = QUAB {Q:電量(C),UAB:A和B之間的電位差(V),即UAB = φ A-φ B}

4.電功:w = UIT(通用){U:電壓(V),I:電流(A),T:通電時間(S)}

5.功率:p = w/t(定義){p:功率[w],w:在時間內所做的功(j),t:做功所花的時間(s)}

6.汽車牽引功率:p = FvP級= Fv級{P:瞬時功率,P級:平均功率}

7.汽車恒功率起步,恒加速度起步,汽車最大運行速度(VMAX = P /f)

8.電功率:P = UI(通用){U:電路電壓(V),I:電路電流(A)}

9.焦耳定律:q = i2rt {q:電熱(j),I:電流強度(a),r: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10.純電阻電路中I = u/r;p = UI = U2/R = I2R;Q=W=UIt=U2t/R=I2Rt

11.動能:ek = mv2/2 {ek:動能(j),m: m/s)}物體(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EP = mgh {EP: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垂直高度(m)(距零勢能面)}

13.電勢:ea = qφA { ea:A點帶電體電勢(j),q:電量(c),φA:A點電勢(v)(距零電勢面)}

14.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動能增加);

W = mvt2/2-mvo2/2或w = δ ek。

{W =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δEK:動能變化δEK =(mv 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恒定律:δe = 0或EK1+EP1 = EK2+EP2,或mv 12/2+mgh 1 = MV22/2+mgh 2。

16.引力功和引力勢能的變化(引力功等於物體引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 =-δ EP

註意:

(1)功率表示做功有多快,做功多少表示轉換了多少能量;

(2)O0≤α& lt;90O做積極的工作;90O & ltα≤180O做負功;α = 90o不做功(當力的方向與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時,力不做功);

(3)當重力(彈性、電場力、分子力)做正功時,重力(彈性、電、分子)勢能減小。

(4)重力功和電場力功都與路徑無關(見方程2和3);(5)機械能守恒的條件:除重力(彈力)外,其他力不做功,只在動能和勢能之間轉換;(6)能量在其他單位的換算:1kWh(度)= =3.6×106J,1EV = 1.60×10-19J;*(7)彈簧彈性勢能E = kX2/2,與剛度系數和變形有關。

八、分子動力學理論、能量守恒定律

1.Avon伽德羅常數Na = 6.02×1023/mol;分子直徑在10-10米的數量級。

2.油膜法測量分子直徑d=V/s {V/s {V:單分子油膜體積(m3), S:油膜表面積(m) 2}

3.分子動力學理論的內容: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大量分子做隨機熱運動;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

4.分子間引力和斥力(1) r

(2) r = r0,f引= f斥,f分子力= 0,e分子勢能= =Emin(最小值)。

(3)r & gt;R0,f quote >;F斥力,F分子力表示重力。

(4)r & gt;10r0,F引= F斥力≈0,F分子力≈0,E分子勢能≈0。

5.熱力學第壹定律w+q =δu {(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效果相當),

w:外界對物體做的正功(J),Q:物體吸收的熱量(J),δ U:增加的內能(J),這就涉及到第壹類永動機不能造(見卷二P40)。

6.熱力學第二定律

基爾希納的說法: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熱傳導的方向性);

開爾文的說法:不可能從單壹熱源吸收熱量並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機械能和內能轉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類永動機不能造出來[見第二卷P44]}。

7.熱力學第三定律:熱力學零度不能達到(宇宙下限溫度:-273.15攝氏度(熱力學零度))。

註意: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粒子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劇烈。

(2)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

3)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並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的減小速度快於引力;

(4)分子力做正功時,分子勢能減小,在r0處,F引力= F斥力,分子勢能最小;

(5)氣體膨脹,外界對氣體w做負功

(6)物體的內能是指分子的全部動能和物體的分子勢能之和。對於理想氣體,分子間力為零,分子勢能為零;

(7)r0是分子平衡時分子間的距離;

(8)其他相關內容:能量轉化和不變定律[見下冊p 41]/能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見下冊P47]/物體內能、分子動能、分子勢能[見下冊p 47]。

九、氣體的性質

1.氣體的狀態參數:

溫度:宏觀上,壹個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它是物體內部分子不規則運動強度的標誌。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的關系:t = t+273 {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占據的空間,單位換算為:1 m3 = 103 l = 106ml。

壓力P:單位面積內,大量的氣體分子頻繁地與撞擊器壁碰撞,產生連續均勻的壓力。標準大氣壓為1 ATM = 1.013x 105 pa = 76 cmhg(1pa = 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間隙大;除碰撞力矩外,相互作用力較弱;分子運動速率很高。

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p 1v 1/T 1 = p2v 2/T2 { PV/T =常數,T為熱力學溫度(K)}

註意:

(1)理想氣體的內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與溫度和物質的量有關;

(2)公式3成立的條件都是具有壹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應註意溫度的單位,其中t是以攝氏度(℃)為單位的溫度,t是熱力學溫度(k)。

X.電場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和初等電荷:(e = 1.60×10-19c);帶電體的電荷等於基本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 = kq1q2/r2(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常數k = 9.0× 109N?6?1m2/C2,Q1,Q2:兩點電荷的數量(C),R:兩點電荷之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

3.電場強度:e = f/q(定義公式,計算公式){e:電場強度(N/C),是壹個矢量(電場疊加原理),q:檢查電荷的電量(C }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 = kq/R2 {R:源電荷到這個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均勻電場的場強E = UAB/D {場強方向上兩點間的電壓(V)UAB:AB和兩點間的距離(M)}

6.電場力:f = QE {f:電場力(n/c)},q:電荷受電場力作用的電量(C),e:電場強度(N/C)}

7.電勢和電勢差:UAB =φa-φb,UAB = wab/q =-δeab/q

8.電場力所做的功:WAB =誇布= EQD {WAB:帶電體從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位差(V)(電場力所做的功與路徑無關),E:均勻電場強度,D:沿場強方向兩點間的距離(。

9.電勢能:ea = qφA { ea:A點帶電體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電勢(v }

10.電勢能變化量δEAB = e B-EA {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時的電勢能差}

11.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的變化δ eab =-wab =-quab(電勢能的增量等於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 = q/u(定義公式,計算公式){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間的電位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 = ε s/4 π KD (S:兩板相對的面積,D:兩板垂直距離,ω:介電常數)。

普通電容[見第二卷P111]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度(VO = 0):w =δek或qu = mvt2/2,vt = (2qu/m) 1/2。

15.當帶電粒子以速度Vo沿垂直於電場的方向進入均勻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

準平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 = VOT(在E=U/d異質電荷的平行板中:E = U/D)

投擲運動平行於電場方向: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零D = AT2/2,A = F/M = QE/M

註意:

(1)兩個相同的帶電金屬球接觸時,功率分配規律是不同種類的原始電荷先被中和後被均分,同種原始電荷的總量被均分;

(2)電場線從正電荷開始,到負電荷結束。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電場線密集處電場強,沿電場線電位越來越低,電場線垂直於等勢線;

(3)熟記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見圖【第二冊P98】);

(4)電場強度(矢量)和電勢(標量)都是由電場本身決定的,電場力和電勢還與電量和帶電體的正負電荷有關;

(5)靜電平衡中導體是具有等電位面的等電位體,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於導體表面,導體內部的合成場強為零,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凈電荷只分布在導體的外表面;

(6)電容單位換算:1f = 106μf = 1012pf;

(7)電子伏特(eV)是能量的單位,1EV = 1.60×10-19j;

(8)其他相關內容:靜電屏蔽【見第二冊p 101】/示波器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114】等電位面【見第二冊P105】。

XI。恒流

1.電流強度:i = q/t {i:電流強度(a),q:時間t (c)內通過導體橫向負載面的電量,t:時間(s)}

2.歐姆定律:I = u/r {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的電壓(v),r:導體電阻(ω)}

3.電阻,電阻定律:r = ρ l/s {ρ:電阻率(ω?6?1m),L:導線長度(m),S:導線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 = E/(R+R)或E = IR+IR也可以是E = 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率和電力:W = UIT,P = UI {W:電功率(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 = i2rt {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在純電阻電路中,因為I = u/r,W = q,所以W = q = UIT = I2RT = U2T/R

8.總電源活動量、電源輸出功率和電源效率:pTotal = IE,pOutput = IU,η = pOutput/pTotal {i:總電路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聯/並聯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並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聯-相同-並聯-相反)R串聯= R 1+R2+R3+1/rParallel = 1/R 1+1/R3+

電流關系I總是= i1 = I2 = i3I且= i1+I2+i3+

電壓關系uTotal = u 1+U2+U3+uTotal = u 1 = U2 = U3。

動力分配p total = p 1+P2+P3+p total = p 1+P2+P3+

  • 上一篇:湖北鹹寧招標網介紹?
  • 下一篇:高考前應該做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