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苦艾。艾草對農村人來說並不陌生。每年夏天,村裏的老人都會把它曬幹,點燃,驅趕蚊子。但現在它被廣泛用於商業,如艾灸、艾草枕頭、制作藥物等等。艾蒿在我國分布廣泛,除少數寒冷地區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
艾蒿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低,甚至壹些貧瘠的山坡荒地也能生長。但為了產量,種植前需要在土地上施腳肥,壹畝地要施3噸左右的農家肥,必須是腐熟的人畜糞便。艾草的繁殖方法有很多種,人們在生產中經常采用分枝繁殖的方法。
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壹次種植可以受益多年,種植成本很低。主要投入是澆地的費用,農家肥,化肥,農藥,壹畝地總成本700元左右。如果種植規模比較大,後期采摘艾葉就需要很多工人,每畝成本就要增加500元的人工成本。艾草的種植很簡單,和大豆差不多。種下後就不用管理了,病蟲害非常少。
艾草壹年可以收割四次,每年5月初可以收割第壹茬,7月份收割第二茬,9月份收割第三茬,165438+10月份收割第四茬。每次收獲後都要施肥壹次,每次50公斤左右的復合肥。壹般情況下是不需要澆水的,但是如果特別幹燥就需要及時澆水。
正常情況下,種植壹畝艾草,可以產出全株約1.800公斤。目前市場上每公斤收購價2.5元左右,每畝收益4000-5000元。如果手工采摘艾葉,每畝地可以收獲600公斤左右。目前市場上每公斤收購價格約13元,每畝收益約6000元。